第八十二章 十五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千騎兵在平原上決對能給步兵予致命殺傷,但面對有車陣保護的楚軍,騎兵就一籌莫展了。稷邑以西,強渡月河疾行約十五裡,辛勝終於追上了項燕本部。因為早知道秦軍騎軍要追來,就著寬大的秦道,近萬楚軍卒役分作五列行軍,六百輛雙轅車一分為二,於兩側護軍而行,四裡多長的隊伍在大道上踏出一道數里可見的煙塵。

馬無馬鐙,開弓難以著力,因此秦軍騎士裝備的是臂弩,而楚軍裝備的是長弓。弓的射程遠勝臂弩,每每秦軍騎士要靠近時,楚軍弓手就會開弓將他們驅離。這不是辛勝最頭痛的,最頭痛的是車陣,雙轅車雖然沒有單轅車寬大,可也不是馬能夠跨越的。即便辛勝下定決心五千騎兵不過一切傷亡猛衝,恐怕也突破不了車陣,所以,他只能另外挑選目標。

淮水自大復山而下,順著山勢,橫流過山下的復邑山道後往又轉而向東與山道平行,在後世桐柏縣城的位置進入稷邑盆地。由稷邑至復邑,渡過月河走二十裡要再渡淮水,而後沿山道行十餘里才是復邑。昨夜,項稚部已經佔領淮水渡口,卻也因此驚動復邑守軍。

渡口在楚軍手裡,辛勝援助復邑便無可能,甚至想與楚軍交戰也無可能——山道狹窄,騎兵即便了渡過淮水,也難以充分發揮其優勢與楚軍交戰。所以,越過難以衝開的楚軍車陣,辛勝把目標選在了渡口。

“下馬!”渡口兩裡外,辛勝的命令傳遍全軍。

“下馬……”五千騎士本就是類似於龍騎兵,更擅長步戰而非騎戰。隨著辛勝的軍令,連綿不絕的劍革交擊聲後,五千騎士全部下馬。

“列——陣!”鐸鈴搖響,鈴聲在士卒耳邊飄蕩,屯長、什長、伍長大喊著列陣。很快,一個橫列五百人、縱深五人,兩側各有五百騎,後陣三百人寬、縱五人的軍陣便告成型。秦軍騎士身高要求在七尺五寸以上,壯健捷疾,名曰武騎士。由他們組成的軍陣一旦列成,殺氣自然外溢。隨著鼓聲,他們緩步往渡口而去。

“秦人來了,撤入營內!”主將西行、尾有追兵,項縣之師的項稚親領兩千人到渡口接應。眼見秦人武騎士棄馬步戰,氣勢洶洶的行來,他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與其交戰。即便交戰,也要儘量拖延時間以等待項燕本部,若秦人不退,兩軍可腹背夾擊之。

“撤!”應敵計劃是早就安排好的,渡口東岸船隻多已撤至西岸,楚軍僅僅佔據渡口原有的營壘。項稚一聲令下,營外楚軍全都入壘,不與秦軍野戰。

“將軍,荊人已退入營壘,我軍……”鼓聲中,秦人軍陣依舊緩緩前行,只是本在營外的楚軍一個個退入營內,完全是避戰的做派。

“擊鼓!”辛勝自然也看到了渡口楚軍退入營壘,可他此時已別無選擇——不在兩支楚軍會合前搶下渡口東岸,那他們就會隱入復邑山道,據險而守。那時再想消滅這兩支楚軍,代價就不是進攻這麼一個小小的營壘了。

“嗨!”一干騎將大聲答應。這時鼓聲更密,踏鼓而行的武騎士捏緊了手中的弩,所有人的弩都已上弦,前方楚軍所據的營壘只在三百步外。

“傳令:十通鼓內拿下荊人營壘。”鼓聲稍歇,辛勝下達了最後一道軍令。

“敬受命!”騎將、屯長、什長、伍長們嘶喊著應命,之後,鼓聲再次大作,辛勝親自擊鼓。

“射——!”秦軍越來越近,眼見他們進入百步,項稚命令弓箭手放箭。復邑並未拿下,幾十名弓箭手稀稀疏疏的箭雨落入秦陣,也撂倒了軍陣裡不少騎士。

而百步也是秦軍開始攻擊的距離,楚軍放箭的同時,隨著整列最前方秦人伍長一聲大喊,整個攻擊軍陣跑了起來。秦軍士卒一邊奔跑,一邊舉著弩對楚營放箭,只是他們沒有時間上弦再放第二箭,射完的弩當即被丟棄,所有人舉著兵器跟著伍長衝向前面的楚軍營壘。

楚軍佔據的與其說是營壘,不如說是木柵欄。這些木柵欄本用來圈圍堆積於渡口東面的輜重糧草,以防奸人偷盜破壞,早上項稚部用木柵欄把渡口圍了起來,形成一道簡單的營壘。

秦軍進攻木柵欄,想把它推到,楚軍則力守著木柵欄,用長兵隔著柵欄不斷捅刺。屍體逐漸在木柵欄兩側堆積,但在屍體高過柵欄之前,秦軍怎麼也攻不過來。且因為木柵欄的隔絕,雙方無法形成交錯之局,只有舉長兵的士卒隔著柵欄互刺,短兵士卒根本就使不上勁。

鏖戰中,兩軍都是鼓聲大作,尤以秦軍的鼓聲最急。戰局如何辛勝全看在眼裡,按照這麼個戰法,不要說十通鼓,就是二十通鼓也拿不下渡口。

“接槌。”辛勝把鼓槌還給鼓人,要親自上陣以破楚軍營壘。

“將軍,看!”辛勝未下置鼓的戎車,身邊軍士便駭然指著身後,那裡,正是楚軍的車陣。

“項將軍來了!項將軍來了!”立於車駕之上的辛勝看到了項燕的車陣,駐守渡口的項稚同樣也看見了。一時間楚軍人人振奮,就要衝出柵欄與友軍將眼前這支秦軍全殲。

“收兵!”自覺所做所為已無可指責的辛勝下令收兵,在項燕車陣到來之前,他率領著騎軍退至渡口下游五里外,並不遠去。

“末將拜見將軍。”臉上想笑又不敢笑的項稚於雙轅車下對項燕行禮。

“復邑如何?”項燕對秦軍的退走並不意外,他第一句便是復邑。

“請將軍贖罪,復邑未拔。”項稚不敢笑的原因正在於此,他沒有拿下復邑。

“復邑秦兵幾何?”能拿下稷邑全是運氣:秦軍潰敗,一心想入城的士卒爭搶間不但填平了護城池,壘成的屍山上還能夠得著城頭。復邑不可能重演稷邑之事,對無攻城器械的楚軍來說,拿不下才是正常的。

“回將軍,復邑或有兩千秦兵。”項稚只能說‘或’。復邑裡的秦軍守軍閉門不戰,他只好命人扼守山道狹窄處,等待項燕的到來。

“兩千秦兵……”項燕先是點頭,而後又搖頭。“我軍折損幾何?”

“我軍無多大損失。”項稚回道。“不過百十名兵卒傷亡,尚有八千能戰之士。”

“善。”半個蔡師、半個息師,能戰之兵不過五千,加上這八千,便是一萬三千人。“我軍糧草充足,山中水源不憂,據守山道十五日糧盡後,退入唐縣。”項燕令道。

“十五日?”潘無命、成通、彭宗等人也在,聽聞項燕‘據守山道十五日’的命令後還未發言,第一個跳出來的是軍中粟客,也就是軍糧官,他道:“將軍,我軍軍糧不夠啊!切不要忘記我軍尚有一千三百餘匹馬。”

離開謝邑時,能戰之兵一萬六千餘人,役夫四千;現在,能戰之兵一萬三千餘人,加上傷員、役夫,總數一萬八千人。若再加上那些稷邑西逃的俘虜,人數超過兩萬。兩萬人每日兩餐,十五日最少需兩萬石,但戰時必須三餐,十五日就是三萬石。

而馬的食量五倍於人,也就是說六百多匹馱馬加七百三十匹軍馬,等於六七千名士兵。以士兵每人每月二石算,半個月就是七千石,加上之前的就是三萬七千石。撤離稷邑時,雖然雙轅車上裝的多是傷員,可馬駝人背夫挑,也帶走了一萬二千石軍糧。

“山道據守,必要築牆,秦軍俘虜知我佈置,役使完不可放歸,只能全部處死。”項燕面無表情,一句話就決定了一千多秦軍俘虜的生死。

“役夫並非兵士,當攜帶傷病先於我軍退入唐縣,軍馬也是如此。”項燕再道。“一萬三千兵,兩萬兩千石軍糧,於秦軍未攻我時尋些野菜、獵些野物,或可撐十五日。”

“復邑唐縣僅一山之隔,然四千役夫連同傷病於此地赴唐縣,也有四十裡。山路崎嶇,恐四五日方可至唐縣大道,這便要攜四五日的軍糧。若唐縣無從接應,恐需攜十日軍糧。”軍司馬彭宗不無擔憂。渡口處大復山山勢地矮,從這裡退入唐縣,如果拋棄輜重一心往南,也非不可,可這些人帶走的軍糧依舊不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知大司馬為人,唐縣必有接應。”項燕對接應心中篤定,“役夫攜傷病從此南歸,攜四日軍糧便可。如此,糧夠否?”他問向隨軍粟客。

“若唐縣有人接應……五千餘人、一千三百五十匹馬,每日需糧八百石,帶走三千兩百石……”粟客一通默算,最後點頭道:“稟將軍,四千役夫攜有九千石軍糧,馱馬不可全帶走,需留三百匹。一匹馬頂二十石糧,三百匹便是六千石,糧夠。”

馬耗糧,可馬能吃。項燕卻心疼馬,他臉上肌肉抽動幾下,最後道:“楚國馬少,挑兩百匹劣馬留下拉糧即可,餘則由軍司馬帶回唐縣,你等今日便從這裡越嶺而去。”

“我堂堂軍司馬於大戰前回唐縣?!”彭宗瞪著眼睛反指著自己的鼻子,一個字一個字的道,他最後揮袖:“讓項超去,他本就該回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