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茫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政行向灃水,熊荊還在咸陽城北等待。要想炸開厚達二十六丈的咸陽城,就要從城根處往裡最少鑿入十丈。本來從城門處開鑿最好不過,那是新填的土,但城頭墨者從懸門縫隙裡不斷往城門洞內灌魚油,工兵如果選擇這個位置,性命不保。

火藥運抵的時候,工兵不過鑿了三丈許,從夯土處轉折往下,挖出幾具埋在城牆下的骸骨,進到城牆下的軟泥,進度才真正的加快。饒是如此,挖到合適的位置,估計也要到晚上。

楚軍鑿城,城內的墨者自然知曉,確定方位後,城內也開始反挖。以地道對地道,算是攻城戰的日常了,不過這一次楚軍是要挖出地道埋入火藥進行爆破,墨者是要破壞楚軍爆破。

“項伯明日與王剪相決?”安頓好羋蒨的熊荊回到帳幕,看到了從幕府帶過來的諸多訊文。

“然也。”鬥於雉和東野固親自過來了,渭南除了搜捕秦王,並沒有什麼大事。“王剪舍邯鄲南下,防我軍與趙人相擊。”

邯鄲堅城,王剪對邯鄲更多的只是圍困而非強攻。楚軍攻入南郡,又攻入南陽、商於,最後還攻入了關中,得聞咸陽被拔的趙人振衣彈冠、人人振奮。趙國確實是要亡了,可秦國已經亡了。這種情況下的邯鄲很難拔下,即便拔下,秦軍也會傷亡慘重,一旦盈論將卒無功反而有罪。這種戰除非有王命,不然誰愛打誰打,項燕率軍來救,王剪自然舍邯鄲南下。

“秦軍幾何?趙人出邯鄲否?”熊荊再問。他希望趙軍也能出城,不然敵我兵力懸殊。

“王剪只率二十萬人南下,十萬駐留邯鄲城外。”淖信稟告道。

“只率二十萬?!”熊荊驚訝,驚訝後又是慎重。王剪老奸巨猾,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我軍二十四萬,秦軍二十萬,此戰……”鬥於雉看向莊無地,兵力我多而敵少,可齊軍的戰鬥力讓人頭疼。臨淄之戰只是殺了後勝,分王權於正朝,庶民還是庶民,並無變化。

“項伯軍中有火炮二十門,兩軍陣戰,未交兵而開炮,秦人懼也。”莊無地道。他也清楚齊人可能靠不住,不過不是酈且想的那種靠不住,是對齊軍戰鬥力不放心,擔心陣潰。“即便不勝,亦不當敗。”他總結道。

“王剪奸猾,齊人不定。勿要慎重慎重。”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相隔千里,熊荊只能如此告誡。他轉而說起另外一件事,“俘秦卒三十餘萬,當如何?”

“請大王盡坑之!”鬥於雉揖道。“軍中糧秣不多,不殺奈何?若縱之,他日又為秦卒而攻我。”

“不可!”莊無地、東野固異口同聲,東野固道:“此不仁也。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惻隱之心。暴秦之為暴,殺人盈野、斬首盈城是也。我若盡坑降卒,與秦人何異?”

“秦人非人也!”鬥於雉怒視東野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若不盡坑降卒而縱之,他日彼等必再為秦卒。大王,秦乃敵國,何行仁義?”

“秦人何以非人?”東野固反對鬥於雉的觀點。“秦人亦人也。大王若盡坑降卒,天必怒,不吉也。天下人聞之,當以我楚國為暴楚也。”

鬥於雉與東野固激烈的辯論,好似成介與項燕。熊荊臉上則陰晴不定——彷彿邯鄲學步,他已經忘記作為一個庶民該如何行事,可又不知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君王。

先秦時期,‘禮’是後來孔子總結歸納出來的。實際在孔子之前,天子諸侯並非完全按‘禮’行事,有許多隨意性。於是孔子將符合自己思想的例項保留,不符合自己思想的則捨棄,更不做嚴密完整的論證,就這樣成了‘禮’,後來的君王都要守孔子歸納的‘禮’。

這種套路被孟子、墨家剽竊。孟子論證舉例認為——甚至根本沒有論證,就認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他還義正言辭的警告天下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最後還強調:‘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不會血流漂杵。意思是戰爭三下兩下就順利結束,因為仁者無敵於天下。)’

時至戰國末期,保守主義、復古主義、避世主義、黃左思潮、絕對君主主義……,飽含這些思想的言論氾濫於天下,在不知不覺中浸淫人的思想。楚國、魯國是落後地區,即便如此,諸人的言行舉止依然受天下言論的影響。這些言論中,即便是孔子這樣的保守主義者,為了生計也不得不廣受弟子、周遊列國,妥協而世故。

從語言中讀出思想,從思想中窺視這種思想所產生的社會,再對照當時社會的實際演進,判斷哪些是思想是可取的,那些思想是不可取的。完善的宮廷教育讓熊荊能從低簡的成王敗寇和陰謀論中解脫出來,上升到一個庶民無法到達、也毋需到達的維度,然而閱歷的缺失讓他無法準確判斷簡牘上的思想、辨識臣子們的諫言。

茫然中,鬥於雉和東野固的辯論他已經聽不見了,他們的聲音悶悶的,在殺於不殺之間極力爭吵。只到莊無地的聲音響起,他方有些回過神來。

“臣以為可不殺,斬其左趾即可!”莊無地又想出了一個十分符合自己謀士身份的聰明主意。“如此,天下無人說大王不仁,降卒縱之亦不再成患。”

斬左趾不是站斬下左腳腳趾,斬左趾是砍下整個左腳。一個缺少左腳的人當然不能再徵召成為秦卒,並且因為沒了左腳難以勞作,無法耕種反而要耗費秦國的粟米。很聰明的辦法。

“可乎?”熊荊從茫然中回過神來,他希望這個主意可行。

“此亦不可。”東野固道。“秦人非耕即戰,斬左趾其人不成丁,不成丁何以為食,此不仁也。”

“大王,斬左趾不如盡坑。斬其左趾,其人必很我也。”鬥於雉也不喜歡這個折中的主意。

“恨我又如何?”莊無地道。“斬其左趾,不可再為卒為夫,於我無害也。不然,盡坑之,暴也;縱之,以為彼等知我之仁而不再伐楚,愚也。”

“此事……”熊荊還是茫然,“此事交由諸敖正朝商議。”

熊荊把問題推給諸敖正朝,鬥於雉欲言又止,東野固嘆道,“三十餘萬人盡斬左趾,此暴也。”

“那便盡坑之!”沒辦法做出決斷的熊荊心中不悅,沒好氣的道。他提起了最後一件要事,“李信率軍東去,非攻魏,便伐楚,此時國中空虛,若之何?”

“李信東去,乃為救秦。於咸陽至南陽順丹水,七日可至也。”鬥於雉道。“臣請率師先行,以救城陽。”

“蒙恬、楊端和之軍未潰,臣以為我軍不可盡退。”莊無地道。“然若能搜得秦王……”

“趙政何在?”昨日、昨夜,還有今天一個上午,有關趙政的訊息極多,但都沒有抓到人。

“其在灃水以東。”莊無地道。“昨夜千餘人欲渡灃水被我軍擊潰,其人皆為秦人衛卒,診問後知其是秦王短兵。臣已命各師嚴守嚴搜,必可得秦王。然則墨家……”

天色一亮,各師各旅各卒的訊息便匯至幕府,幕府又再轉到這裡。莊無地有些擔心咸陽城內的扶蘇了,如果扶蘇被墨家立為秦王,對楚國很不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咸陽必破!”提起墨家熊荊就火冒三丈,奈何咸陽城牆又高又厚,不是一時半會破得了的。

*

六月的灃水極為寬闊,白鷺飛翔其上,水天一色的感覺幾乎要讓人忘記身處戰爭之中。劃漿的舟人沒有聽過景驊唱的楚歌,學了幾句無師自通唱了起來。

舟人應該也是楚人,楚軍沿灃水一線封鎖,昨日渭水上游的秦軍舟師全軍覆沒後,佔領灃水渡口的楚軍力卒利用渡口舟楫輸運軍糧。景驊等人本想橫渡灃水,但看到岸邊那些楚軍弓手,不得不放棄了這個企圖,四人南下來到渡口,然後被人手不足的舟人召之上舟。

舟上裝的除了糗糧,還有成罐成罐的馬口鐵罐頭。這是誰也沒有見過的玩意,幸好夏陽準確的說出這是馬口鐵罐頭,諸人才沒露餡。楚歌唱畢,舟人笑問:“君等皆郢都人氏?”

景驊黥面,舟人鄙之,夏陽像個士子,趙政像個坐賈,齊褐則像個僕臣,年輕的舟人只和夏陽、趙政兩人說話。

“然……然也。”趙政有些結舌,好在楚語標準。

“我等傢俱在郢都,同裡,奈何不能為甲士。”夏陽帶著深深的遺憾。“我體弱,肺氣量加疾吹,亦不過十四升。”夏陽看向趙政,“我兄有隱疾;彼又太愚,不曉左右;彼則有罪……”

夏陽說到肺氣量時,幾個舟人不是大笑就是苦笑。那東西鬼神莫測,一個看似很強壯的人,居然吹不到十五升,一個很瘦弱的人,卻能吹到十六升、十七升。他們也是力卒,大多是吹不到十五升刷下來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