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幕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此近的距離開炮,擊穿戰舟並不比擊穿軍陣佇列更困難。炮彈連續洞穿三艘戰舟,才在不捨中的沉入渭水。

伴隨著連綿不絕的炮聲,剛才發生在楚軍軍陣兩側的那一幕再次重演。進水後的戰舟迅速傾斜、沉沒,舟上身披重甲的秦卒鐵塊一樣沉入水底,欋手像是沉船時船艙裡逃出的老鼠,不顧一切的湧出船艙,譁啦啦的水花下,渭水又一次沸騰。

二十七艘單槳大翼,即便排出密集的陣型,也不斷被炮火擊穿擊沉,但有意識的,所有戰舟都掩護趙嬰所在的那艘大翼,十五斤重的炮彈只能擊穿三艘戰舟,趙嬰所在的戰舟卻是第四艘,在其他戰舟的掩護下,這艘羽旌飄揚的大翼疾衝向縱火船。

“大王!”看見這一幕,衛繚興奮的前指,這真不敢讓人相信。

“善!大善也!”楚軍已經列陣,秦軍仍縮在第一道帳幕之後,不露絲毫端倪。看到趙嬰乘坐的將舟即將衝向楚軍浮橋,趙政放聲大喊。“擊鼓,助威。”

“大王有命,擊鼓,助威!”軍吏高聲大喊,秦營中鼓聲迅速響起。

“我軍擊鼓也!我軍擊鼓也!”硝煙密佈,炮彈橫飛,抱著必死之心的趙嬰聞得鼓聲,在戰舟上大喊大跳,不想被楚軍炮彈擊碎的欋手再一次竭力加速,戰舟飛一般的衝向縱火船。

“不好!”風吹東南,發射出去的硝煙被風反吹回來,炮兵之校罷敵溦依稀中看到了趙嬰舟楫上的羽旌,可這已經完了,靠著其餘二十六艘戰舟的掩護,趙嬰所在的戰舟避入了縱火舟之南,不再炮兵的射界之內。

‘噠!咯咯咯……’身在戰舟上趙嬰能感受到戰舟撞到了什麼東西,咯咯咯的聲音遲疑了一秒就消失不見了。沒有阻攔的縱火船隨即漂流而下,趙嬰這時顯得極為老道,他命令戰舟減速倒劃,以縱火船作自己的掩護。

“何故?!”嚴防死守秦人的戰舟,可還是衝了進來,正觀察秦軍軍營的熊荊有些不悅。

“無虞也。”莊無地和熊荊一樣驚訝,他話音剛落,炮聲再起,這次不是十五斤炮,這次是三十二斤攻城炮。火炮射出的炮彈擊破十多艘縱火船,直接將這艘漏網的戰舟擊穿。這不是一炮,而是八炮,一輪齊射完成,破裂的戰舟已浸入水裡。

“秦人何以不列陣?”熊荊收回了自己擔憂的目光,繼續關注秦人軍營——他看到了轅門內騎著棗紅馬的趙政,卻沒有看到秦軍的陣列。

“臣以為或非荊弩也。若是荊弩,何以還要掩飾?”莊無地對秦人如此掩飾產生了懷疑。楚軍偵騎已衝入秦營,發現了帳幕後的荊弩,決戰在即,秦人還掩飾什麼?除非偵騎偵察的結果是錯的,中了秦軍的計謀,這才要掩飾到最後一刻。

莊無地如此著想,可在秦軍沒有扯開那道帳幕之前,他怎麼猜測也無濟於事。

渭水北岸的楚軍因為秦軍戰舟衝破外圍防線虛驚一場,渭水南岸的趙政等人則滿是遺憾,誰也不知道楚軍佈置了兩道防線。趙嬰彼此掩護的戰術確實不錯,可惜的是秦軍三百多戰舟全部拼光,即便還有戰舟,也是欋手少於大翼、速度慢於大翼的中翼和小翼。

趙政如此的遺憾,同站在轅門內觀戰的亞里士多德四世則是震驚。秦尼單槳戰舟雖然不如希臘三槳戰舟,可這麼短的時間,如此多的戰舟沉入水底,以致河面幾若沸騰,這是他做夢也無法想象的場景,而這,僅僅是本次戰爭的前戲。

亞里士多德四世連呼諸神,心中則銘記戰鬥的細節,他發誓一定要以旁觀者的身份,像修昔底德記錄伯羅奔尼撒戰爭一樣,將這場戰爭記錄下來。他正默記,毋忌道:“楚尼人渡河了。”

浮橋兩側炮戰進行時,六道浮橋上的工兵正在緊張地將浮橋連線固定,每隔數丈又拴上一個鐵錨、石碇,等到炮聲停息,浮橋已經架好。早有準備的力卒揹著長木板跑步上前,他們將揹負的木板鋪上後立即跳入水裡,以免妨礙後面的同袍。四百丈的長橋,植物一樣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快速生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跟著最後一批背木板鋪橋的力卒,成通的息師和養虺的郢一師最先渡河。士卒的腳步此時不再整齊,他們亂著步子衝向四百丈的對岸。

“若之何?!”架橋的速度出乎想象,鋪橋的速度也出乎想象,兩個時辰不到,楚軍的軍靴就踏上了渭南。軍議時趙政也在,他記得當時的判斷是楚軍正午前後渡渭。

趙政問向衛繚,衛繚沒辦法回到這個問題。戰爭已經開始,真正的決定權已在各軍之將手裡。眼下楚軍提前渡過渭水,作為中軍之將的趙勇肯定會有自己的判斷。實際就在趙政急問衛繚的時候,中軍之將趙勇已經發出了將令,他要求韓申率領荊弩出帳,逼近正在渭南快速的列陣的楚軍。

這道軍令一下,渭水北岸的熊荊看到幕帳後升起陣陣煙塵,一輛輛弩車奔了出來,這些弩車四馬挽拽,馬車車廂上搭載著一具具的荊弩。

“果荊弩也!”熊荊重重點頭,他在數荊弩的數量,大概有兩、三百具。

“臣以為不然也。”莊無地的目光仍然盯著那道八尺高的幕帳,他相信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只是這時候調整射擊諸元的楚軍炮兵開始對著渭南開火,炮彈飛過渭水、飛過渭水南畔楚軍士卒的頭頂,落在矛卒身前三百步外。

渭水寬約四百步,加上這三百步,射擊的距離接近或已超過千米。十五斤炮發射實心彈,有效射程就是一千米。現在炮兵以大角度把炮彈打到千米外,炮彈落地後就深陷在泥土裡,根本不可能發生彈跳。它的殺傷再也不是一條線,僅僅是一個點。

因為距離,楚軍正處於最薄弱的時候,對岸數百輛弩車奔出後,諸人注視的那道軍幕終於陸徐徐落下,幕後,是騎兵、密密麻麻的騎兵。

*

楚軍的火炮是秦軍防禦的重點,擁有火炮的楚軍幾乎不能戰勝,但戰場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只要能因時、因地、因勢,楚軍火炮並非不能戰勝。

渡河未完,四百步寬的渭水將楚軍分割成兩部分,即便楚軍能以火炮屏護渡過渭水的楚軍,那也不是那種一打一大片的細鐵彈,而是一打一條血溝的大鐵彈。汧水之戰趙勇等人看得很明白,只有前進到一定的距離,楚軍才會用那種一打一片倒的細鐵彈。

火炮屏護渭南的楚軍,渭南楚軍也擋住了火炮的發射,只要速度夠快、粘得夠近,渭北的火炮就會拿秦軍毫無辦法。這個時候戰爭又變成秦軍所熟悉的模式,冷兵器對冷兵器。

真正顧慮的還是楚軍的矛陣。為了對付楚軍的矛陣,王敖在臨淄目睹的那一幕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用在了楚軍身上。兩萬五千名騎兵駛出軍幕時,他們的後方是兩千疇騎,這些疇騎一人雙馬,健碩的戰馬只揹負重甲,被騎士牽著走。

秦軍營帳距渭水五里,五里按秦尺也不過兩千零七十五米,這段距離對步兵來說或許有些長,但對騎兵來說不過是半刻鐘的事情。

寬達十餘里的秦軍中軍陣列,幕帳落下後秦軍騎兵快速的向前。兩萬多匹戰馬的踩踏下,大地猛然震顫,低沉的震顫中,馬蹄踐起的塵土鋪天蓋地,除了趙政那面十四米高的常旗,對岸的一切都淹沒中沙塵暴一般的塵土中。

夏季只要是天晴,咸陽就吹東南風,如果是下雨,則吹西南風。東南風正急,兩萬多名秦騎兵踐起的塵土在東南風的吹拂下,吹入楚軍在渭南的軍陣,也吹入楚軍在渭北的軍陣。

熊荊看到沙塵暴一樣的塵土心中就是一驚,戰爭中因為一場大風而改變結局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一場莫過於李自成的大順軍在一片石。念及此他不等莊無地等人想出對策,回頭便對身後的近衛騎兵喊道:“在不佞身後。”這幾個字沒喊完,他便策馬奔了出去。

唯有騎兵才能剋制騎兵。渭北楚軍列成十三個軍陣,浮橋搭架在每兩個軍陣之間。如此佈置是為了士卒快速渡橋,但在渭水南岸,礙於人數,此時楚軍並不能完全屏護如此寬闊的橋頭。

位於軍陣左側的熊荊策馬右奔,莊去疾為首的近衛騎兵兩騎一行緊跟著他,那面白底彩繪的三頭鳳旗也被旗手高舉著緊跟著他。近衛騎兵一動,媯景的騎一師跟著動,最後整個左翼三千多名騎兵全部出列,奔向浮橋。

而左翼的動作也影響著右翼,早就躍躍欲試的騎二師新師長景勝一看到鳳旗飄向中軍,當即大喊一聲‘進’,隨即也奔向最近的浮橋。

熊荊的擅動引起左翼騎兵的擅東,左翼騎兵的擅動又引起右翼騎兵的擅動,莊無地這些胸有成竹的謀士徹底傻眼,他們從未設想這場戰爭的會是一場騎兵之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