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有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為熊荊的原因,自大司馬府建立初後勤就成為每一次軍事行動考慮的首要問題。成介的計劃是八月發起攻勢,此時舊郢、南陽郡剛剛收粟,可因糧於敵;作戰司酈且則將戰役發起時間提前至五月——唯有五月進攻,西進武關道時丹水河道才有大水;如果是八月進攻,九、十月份丹水枯竭,舟楫運量不足,不說舟楫是否能通商邑,既然能通,需要建造舟楫也要更多。

最擔心的這幾年天氣異常,丹水雖然在秦嶺以南,但也存在冰封的可能。一旦冰封,一千兩百裡陸路輸運,來回將超過四十天,以四輪馬車百分之二點七的日損耗,很可能一粒糧食也運不到前線,因為全部會消耗在半路上。

後年五月發起攻勢,算上現在這個援夕之月,也就只有十七個月。舟楫要建造、糧秣要輸運、道路要修建、戰舟要轉場……,全國縣邑都在忙碌,熊荊反倒一個人空著,很多時候只能盯著舊郢、南陽郡、武關道的地圖發愣。

平心而論,如果楚軍西進能擊破武關,攻趙的秦軍必然回援咸陽以及南陽郡,也正因如此,朝臣一邊倒的支援成介。然而真能如此嗎?大司馬府儲存的是八十一年前的武關道資料,八十一年過去,武關道還是以前那條武關道?

武關道不僅僅只有武關,咸陽南下還有嶢關和牧護關,平行陸路武關的丹水又有竹林關、荊紫關。一路行去是否真能攻至咸陽城下,誰也不能保證。

小寢之內,換了一套深衣的熊荊獨坐堂上,細看武關道地圖。一個謁者在堂外咳嗽一聲,進來後道:“稟告大王,趙國使臣…廉輿求見。”

“不見!”熊荊嘆氣一聲,他現在最不想見到的就是廉輿。

“……大王,趙使言軍情緊急,若是……”謁者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了。

廉輿真的是急了,李牧那邊已經在做出塞擊秦的準備,可楚國一直沒有迴音。想到這裡熊荊覺得總要給李牧一個回應,於是道:“召他至正寢吧。”

北風呼嘯,鉛雲低垂,看天氣似乎要下雪。廉輿忐忑中被帶到正寢,等了一會熊荊才到,不過熊荊一句話就擊碎了他所有期待:“不佞要你告之李牧,大司馬府已中止出塞擊秦之計。”

“大王、這……”廉輿牙關有些打抖,一陣酸楚後他才恢復些正常,“大王不欲助趙乎?”

“助!”熊荊的回答又讓廉輿燃起些希望。“然出塞擊秦殊難預料,故而大司馬府中止出塞擊秦之計。明年若秦國再伐趙,楚國必助趙抗秦。”

楚國西進之事自然不能告知廉輿,一百多位朝臣雖然知道,可他們全要率兵出征,事關自身安危性命、西進復郢成敗,此事誰也不敢透露分毫。就是日夜開工的造船廠,對外也說是要運糧與趙,而不是要運糧於丹水。

“然則……”熊荊能看到廉輿大松一口氣,再道:“然則三國積粟不多,若秦人明年攻趙,楚國必要後年才能出兵。”

秦國如果明年伐趙,那也應當是秋天。廉輿並不意外熊荊說後年才能出兵,楚軍以大翼戰舟行軍,必然要等到黃河凌汛之後。他只道:“臣必將大王之言告之武安伯。臣再請大王輸粟於趙,若明年秦人再伐我,趙人無以為食。”

因為建造內河舟楫,今年海舟建造已經停了。明年開戰時,即便運輸最後一批尼薩馬的貨船返航,也只有六十六艘貨船(今年五月,兩艘饕餮級在紅牟的率領下遠赴美洲)。按計劃這些海舟全部用以運糧,加上魏齊兩國的運量也才超過一千萬石。現在有大約十八艘貨船遠赴塞琉古,即便它們能在明年五月返航,也運不了幾次糧,很可能今年輸運的粟米達不到一千萬石。

明年秦國如果伐趙,對於舊傷未愈的趙國來說將是極其艱難的一年。熬過了明年,楚軍五月西進攻秦,局勢才會有所好轉。熊荊忍不住道:“數千裡輸運粟米於趙,甚費,齊魏兩國對此早有怨言。不論明年秦國是否再伐趙國,今年趙國皆要多種宿麥,廣種粟米。”

“臣知也。”廉輿聞言慚愧,“敝邑今年也想多種宿麥,然麥種早已食盡,百姓……”

知彼司也好、項燕也好,都曾說過趙國羸弱不堪,支撐不亡全靠李牧兩次大勝。因為運輸乏力,三國的金銀、糧秣支援不但杯水車薪,反而使很多趙軍士卒目睹不公,心生怨恨。

熊荊最開始的想法是很好:直接支援廉頗的南路軍和李牧的代地軍,可楚國海舟只能將糧秣運到中邑港,中邑港到邯鄲、到番吾全靠趙國舟楫運輸。雁過拔毛,真正能運到趙軍中的糧秣還不及一半,很多人因此發了大財。

短時間內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是不可能的,除非三國輸入的粟米加上趙國自產的糧食超過實際需求,如此糧價才能降下來。但因為楚軍西進的緣故,這一點恐怕很難達成,最少在秦軍伐趙時無法達成。

熊荊召見之後,廉輿冒著風雪急急返趙,在他進入王宮正寢前,一件喜事已經傳開了:楚王欲娶贏南公主為少夫人,納采之人臘祭後便將赴邯鄲。

“臣見過大王。”廉輿對楚王娶贏南公主有些奇怪,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何在郢都不說。

“廉卿辛勞。”趙遷越來越有大王的樣子,他估計還在高興楚趙聯姻,竟然問道:“廉卿可知楚國是否有未及笈之公主?”

“咳咳……”趙粱聞言眉頭一皺,當即咳嗽了幾聲。太傅郭開卻道:“大王此言甚是,既是趙楚聯姻,楚女自當嫁入我趙國。廉卿可知楚國是否有年歲與大王相仿之公主?”

“這……”廉輿風雪兼程,急急回來是要稟告楚國助趙之事,在郢都他從未打聽過楚國公主。“稟告大王,臣不知也。”

“大王,此事當求於姑祖母。”郭開旁側進言道。贏南嫁於楚王本是趙妃的意思,楚女嫁與趙遷也得求趙妃。趙楚聯姻不為別的,就是要給秦國看看,趙楚已成一家。

“太傅所言甚是。”趙遷道。這時候趙粱不得不出言:“大王,子車赴楚乃為大事……”

“哦。”趙遷稚氣十足的錯愕了一聲,終於想起廉輿赴楚的正事,示意他稟告。

“稟大王,相邦、太傅,”廉輿這才開口,“楚王言:今年楚國仍需赴西洲運馬,故而明年可運粟入我國之海舟只有四十六艘……”

一艘海舟一年可運四次粟米,一次三萬石,四十六艘不過五百七十六萬石,趙遷和郭開沒有什麼感覺,趙粱卻連連搖頭,這樣加上齊魏以及楚國內河舟楫運輸的數量,也不及九百萬石。

“……六月十八艘海舟運馬返航,尚能運輸兩次,全年可運粟月一千萬石。”廉輿繼續道。“楚王還言:‘數千裡輸運粟米於趙,甚費,齊魏兩國對此早有怨言。不論明歲秦國是否再伐趙國,趙國皆要多種宿麥,廣種粟米。’”

“你是如何答的?”趙粱從這句中聽出一些抱怨,故而插言相問。

“臣言敝邑今年也想多種宿麥,然麥種早已食盡,百姓苦不堪言。”廉輿答道。“臣又言:明歲秦人欲再伐我,請大王出兵相救。楚王則言:楚國積粟不多,若秦人明歲伐趙,將於後歲出兵相救。”

“後歲?”趙遷不解,郭開也不安地看了趙粱一眼。

“然也。”廉輿解釋道。“楚軍皆以舟楫行軍,欲出兵相救,必要等大河解凍。楚國積粟以臣記之,後歲方有三年之食。”

“善!”趙遷和郭開松了口氣,最擔心就是楚國、齊國、魏國不救趙國。

“楚王還有何言?”趙粱聽聞楚王答應後歲出兵相救,心裡的擔憂就盡去了。

“未有他言。”廉輿答道。“臣只是不知贏南公主之事。”

“贏南公主嫁於楚王,楚國太后早有此意。”提起贏南公主趙遷就高興,但郭開使眼色不讓他說話。“如今楚王已近束髮之齡,又娉齊女、越女,自當娉我趙女。以臣之見,楚王不喜齊女,假以時日,贏南公主或為楚國王后……”

郭開自話自說,可以趙國的情況,再怎麼也應該強過齊國。國力決定各國公主在楚宮的地位,以前秦楚聯姻,趙女只能做個少夫人,現在秦楚交惡,也該輪到趙女做王后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楚王言,出塞擊秦殊難預料,故而大司馬府中止出塞擊秦之計。”風雪最烈的正月,剛剛在邯鄲面呈趙王的廉輿又速速北上番吾,因為聯姻之喜,他臉上還掛著些許笑意。

“中止?!”李牧和狐嬰聞言不敢置信。“此事籌劃如此之久,豈能……”

秦國伐趙在即,李牧數次親入雲中郡以籌措擊秦之計,沒想到楚國大司馬府竟然中止了計劃,

“楚國有變矣。”一陣驚駭,狐嬰手上的楚紙扇飛快扇了起來。“聯姻之事先君悼襄王時便曾謀及,奈何楚王一直不允,而今突然應允,必有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