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棋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座上少年目光如有實質的直視過來,亞里士多德四世立即迎視,和藹笑道:“陛下,我想這是雙方都不願發生的事情。”

“此前巴克特裡亞不願售馬予我楚國,今又橫加幹涉,不許楚國購入塞琉古馬匹,不佞不知足下據理何在?”熊荊目光冷厲,他不斷在思考巴克特裡亞如果賣馬給秦國會有什麼後果。

而朝臣對亞里士多德四世已是怒視,此前粟特人已有承諾,不向秦國出售汗血馬,當然也不向楚國出售汗血馬。現在因塞琉古而一改前言,來要求楚國如何如何,頓覺他很是無禮。

“我僅僅希望陛下不要介入塞琉古和巴克特裡亞的爭端,沒有阻止楚尼購買塞留古的馬匹。”亞里士多德四世解釋道。

“然塞琉古只願以馬換取兵甲,而此前楚國與貴國所定盟約並未名言:楚國不可售兵甲與塞琉古。此前楚國與貴國所定盟約已然名言:楚國之鉅鐵、兵甲不準售與秦國,巴克特裡亞之馬匹亦不準售與秦國。”熊荊回憶著盟約原文,不準售馬給秦國是他特意加上的,為的就是防止秦國西去求馬。“足下今視盟約如無物,他日必受討伐。”

迄今為止,熊荊表現出來的勇敢和果斷為亞里士多德四世所讚賞,只是他早就想到了盟約,等熊荊說完他立即道:“陛下應該知道,巴克特裡亞北方有野蠻的薩咯人,還有數個城邦,比如石國、大宛,巴克特裡亞只能約束本國商人不售賣戰馬給斯巴達秦,並不能約束他們。”

“這就是足下所謂亞歷山大之謀略?”熊荊冷笑。盟約總有漏洞,亞里士多德四世所說的石國、大宛就是漏洞。“粟特商人本不願售出汗血馬,而今忽然售出千餘匹汗血馬,此非貴國強迫?華夏與河中萬里商道,皆由粟特商人經營,若非貴國強迫,秦人如何得馬?由此不佞認定,他日秦軍有成群之汗血戰馬,皆貴國背盟所致,四國必有後報。”

“大王,楚軍可乘海舟至塞琉古,若其國背盟,當與塞琉古一同出兵討伐。”淖狡進言道。

“大王,海舟今年下水二十五艘,明年請下水四十艘,後年再下水四十艘,一百一十五艘海舟可載數萬人。”工尹刀也道。真要出戰,海舟數量就要增加。

“大王,若至塞琉古討伐其國,越人可擋此任。”駱開也插了一句嘴。

眾議洶洶,這些人的建議都由毋忌翻譯告給了亞里士多德四世,亞里士多德四世只是輕笑。他知道巴克特裡亞與楚國的距離,也清楚塞琉古、印度與楚國的距離,跨洋航線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他絲毫不相信楚**隊能運至塞琉古,然後與塞留古一同進攻巴克特裡亞。

“何必於海路相伐,”項燕道。“臣以為四國騎兵自當出雲中郡,贈兵甲與狄人,率狄人相伐。狄人無此好馬,得聞河中有好馬,必趨之若鶩。”

武將立於朝堂也是玄衣白裳,從來就沒有哪個武將著甲班朝。且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是將還是相只是不同場合的職務區分,而非身份的區分。饒著這樣,項燕的言談舉止還是讓亞里士多德四世感到一股強烈的殺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時候毋忌在他身邊說道:“這是楚尼最優秀的將軍項燕,他曾連續五次擊敗秦尼軍隊,殺死二十多萬秦尼士兵。聽說秦尼人聽到他的名字就會逃跑。”

朝堂上亂亂哄哄,亞里士多德四世正在小心的觀察,他能感受到這些人的怒意和激動,一如希臘五百人會議上那些常常憤怒的議員。

“他們的城邦都有自己的軍隊?”亞里士多德四世問道,他聽到越來越多人說‘本縣可以出兵’、‘本邑可以出兵’。這好像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城邦聯盟

“是。”雖然楚國縣邑和希臘城邦有所不同,但大致相似。“現在這座城市就有四個師,加上楚尼王的直屬軍隊,大約有三萬名步兵,六千多名騎兵。去年楚尼王率領他們征服齊尼,佔領了齊尼國都,迫使齊尼國王斷絕與秦尼的友好關係,達成了四國同盟。”

“楚尼有多少軍隊?”亞里士多德四世又一次問起這個問題。

“最少有三十個正規師,每個師大約有六千多人,還有更多的預備師。”毋忌道。“一個楚尼貴族要想成為七個執政官中的一名,就需要貴族的支援……”

“投票支援?”亞里士多德四世很自然的道,這是希臘傳統。

“不。以他們擁有的士兵支援。”毋忌細言楚國政制與希臘政制的不同。“議員或主持人如果想支援誰成為執政官,就要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他指揮。誰指揮的士兵數量最多,誰就能成為執政官。

為了防止作弊,楚尼的十將軍委員會制定了嚴苛的士兵標準,並且每年都要審查各城邦的士兵數量是否與該城邦申報的數量一致。用楚尼人的話來說,這叫做一甲一票(簡)。”

“諸神。”亞里士多德四世從未想到民主選舉竟然能和**裸的暴力緊密聯系在一起。

“使臣還有何言?”剛才亞里士多德四世沒有立即答話,淖狡搶先進言,一幹朝臣進言好一會,熊荊才拂袖將他們喝止。

“陛下,我只希望巴克特裡亞與楚尼能永享和平。”亞里士多德四世語氣已變,但以通秦作為威脅之意絲毫未變。

“使臣切記,於楚國而言,秦人是否有良馬並不致命,然於巴克特裡亞而言,塞琉古與草原各部落皆足以致命。貴國如若背盟,必有後報!”熊荊說完當即向賓者示意,讓他們送客。

亞里士多德四世在朝臣的怒視中退出正朝,他一走,朝臣又是一片喧譁,對一個萬裡之外的國家開戰其實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只是這個國家掌握了不遜於尼薩馬那樣的優質戰馬,不如此威脅又能如何?

熊荊則漸漸覺得自己從天下棋局忽然進入了世界棋局,萬里之遙的國家也開始影響甚至是左右天下諸國的局勢。對於巴克特裡亞,看來確實應該做出一定的妥協,不過這種妥協不是不出售兵甲給塞留古,而是要提高巴克特裡亞的馬價。

“不佞以為,當買下胡人所有馬匹,以免為秦人所得。”群臣矚目中,熊荊如此說道。

“大王,胡人欲一馬換三十套兵甲,此過矣!”昭黍道,他覺得胡人完全是獅子大開口。

“過又如何?”熊荊道。“我不得馬,秦人必得馬。”

“臣以為然也。”淖狡、項燕等人皆道。“若秦人得馬,對我大不利。今日寧多出三萬多套兵甲,亦當阻秦人得馬。”

“然其國有信否?”成介一直沉默,他想的問題和熊荊一樣,楚國不再是天下的楚國,而是世界的楚國。秦國在西面,陸上有天然的優勢。“若其國無信,售再多兵甲亦是無用。”

“無用又能奈何?”魯陽君道。“若見秦軍有汗血馬,再伐其國不遲,當下只能買下馬匹,以絕秦望。且此事不當讓塞琉古使臣得知,若知,購馬之事又有波折。”

“大王,臣以為塞琉古之馬當速速運回。”工尹刀道。“今年下水之海舟便於運馬,二十五艘新海舟與去年十艘海舟皆西去,可運馬三千八百匹。”

去年下水的海舟卸掉馬匹正上方的兩道木甲板,也能運馬,但這樣裝馬不多,一艘不過八十匹,七艘海舟一共運回尼薩馬五百三十匹。今年下水的海舟甲板更高,一艘可運馬一百二十匹。為防夜長夢多,早點運回來確有必要。

“不可。”項燕反對工尹刀的提議。“海舟皆西去,今趙秦戰事未了,若明年秦國再伐趙國,若之何?”

“若明年秦國再伐趙國,趙有亡國之禍,我必當出兵救趙。”淖狡大聲道。

他說完不少人隨之附和。“趙國絕不可亡,趙國若亡,我楚國危矣。”

“趙國若亡,秦國得趙國之地,天下據有其三,天下將亡也。”

“若秦國明年再伐趙國,楚齊魏三國必要救趙……”

趙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救趙也是正朝不時爭論的話題。只是有人贊成救趙,自然有人不贊成、最少不贊成現在就救趙。

“趙乃大國,豈能說亡便亡。”有人高聲道。

“積粟未完,豈能輕動兵戈?”東野固也道。“若秦軍轉而伐我,無三年之量,奈何?”

“若救趙,齊國必不出兵。”昭黍對救趙也不看好,四國還沒有真正聯合起來。

“大王,秦人明年伐趙與否,全在本月戰事之勝敗。若秦軍大勝,明年當再伐趙,若秦軍大敗,我又表救趙之心,秦人當不敢再伐趙。”魯陽君道:“臣以為,若趙軍大勝,我楚國當徵召士卒,作明春救趙伐秦之舉。”

“趙軍本月可勝否?”熊荊問了一個誰也無法回答的問題。本月,李牧已經出壘與秦軍決戰,但直到今天都沒有傳來任何與戰事有關的訊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