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防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季風已至,但風向在最開始幾日並不穩定,再考慮到整個九月都不適宜出行,所以出航的日子定在十月。已是九月最末,這幾天正好裝運生鮮。番禺附近的野菜、從郢都逆贛水湘水運來的柑橘和梨、本地產的甘蔗,再就是豬牛羊、雞鴨鵝,這些都往船上搬。

碼頭一片忙碌的同時,祭祀也在準備。十月戊戌,出行前一日,東北風刮的正猛,盛大的祭祀開始。這並非一場祭祀,而是兩場。楚人以楚俗祭祀,越人以越俗祭祀,各不干涉。當日夜,楚人便已祭祀先祖,以三牲供奉了南海之神不廷胡餘,白日才是越人的祭祀,祭祀雷公神和水神。祭祀後是宴饗,宴饗完畢無勾長等人才出城至碼頭,登船起航。

這時候山鬼號、饕餮號的甲板不再像來時那麼寬敞,上面不是堆滿了野菜水果,就是擠滿了牛羊家禽。這時候很莫名的事情發生了,一頭豬不知為何犯傻,竟然衝過幹舷,躍入了海中,大翼上欋手趕忙將它從海里撈起,重新裝上船。

起航之日,豬跳海自然是一種預兆,楚越雙方的巫覡都做出了解讀。楚人巫覡認為,豬跳海乃是吉兆,越人大長老則認為此為半兇半吉。熊荊對此並無異議,出海本就半兇半吉,哪怕造船水平領先這個時代一千多年,也無法保證航行萬無一失。

“大王,吉時至……”太陽轉至頭頂,海潮也漲了起來,見熊荊正凝視著即將出海的海舟,眾人又都在等待熊荊的王命,右史不得不低聲提醒。

“起航。”熊荊收回目光,緩緩點頭。

“大王有命,即刻起航。”儐者聞言立即對碼頭大喊,已轉任為饕餮號艦長的無勾長正立於艉樓上等候,聞言對岸上深揖大聲道:“臣等敬受命,起航!”

“起航——!”起航的命令傳遍整全船,也傳至山鬼號。

纜繩被解開,長長的錨鏈從海中吊起,鐵錨帶著些許泥沙,一節一節地往上升。早就趴在橫桁上等候的水手將風帆徹底展開,帆腳索還未固定,整張帆就鼓了起來。山鬼號作為先導船,搶先一步跟著兩艘引水大翼駛離了碼頭,饕餮號是滿載貨物的貨船,在風帆沒有全面展開之前,駛離碼頭的速度並不快,這種情人間的依依不捨似乎是在等待未到的乘客。

海船全由王廷出資建造,屬於熊荊的私船,王廷的三頭風標記印染在巨大的風帆上。海面彎曲,船越是行遠標記就越是明顯,直到在視野裡消失不見。對於碼頭上送行的人來說,雖然碼頭上還停著三艘帆船,可不知為何心裡總覺得失落。

“海舟行遠,請大王回城。”身為地主的公師巳請熊荊返城。

“不急。”番禺灣海島眾多,但熟悉之後同樣可以全速行駛。駛離碼頭後,饕餮號不但展開了全部風帆,還掛上翼帆(風帆兩側再掛風帆),因此速度越來越快,到最後,即便用陸離鏡,也已經看不見了它的頂帆了。

“大王何日返郢?”來番禺,除了給紅洋艦隊送行,另一個目的是實地視察,兩件事完成之後,郢都又有一場戰爭在等著,是以右史如此發問。

“返郢?”乘坐朱雀號可從海路返郢,再就是逆西江、逆北江,從湘水、贛水返郢。熊荊此前的計劃是逆西江北行,從越城嶺跨過南嶺,再順湘水直下洞庭郡,沿長江到九江。九江南面的贛水平原需要再次視察,十月秋收,那裡的田有多薄已經能見分曉。

“對齊之事甚大,臣以為當速速返郢。”右史擔心熊荊忽視對齊之戰,因而又道。“此秦人之計也。不伐齊,受辱;伐齊,楚齊交惡,秦人得益。”

“此不佞之婚事,何以舉國伐齊?”熊荊笑道。“不佞已去訊郢都,不佞私事他人勿要干涉。”

“大王……”右史大訝。“若不伐齊國,天下皆輕我楚國。”

“伐齊也與楚國無關,不佞伐之便可。”熊荊不是不伐齊,而是不想舉國伐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啊?!”右史吃驚更甚。熊荊治下不過是郢都周邊、封邑我阝陵,再就是杭郢。我阝陵千餘戶人,杭郢還在深挖溝打地基,郢都滿打滿算五萬軍隊。新的兵制實行後很多老弱都淘汰了,大概還剩三萬人,這三萬人可不是以前的王卒。

“三萬人伐齊,不可?”熊荊在左右史吃驚的目光中笑著點頭,他就是要三萬人伐齊。

“大王,齊國執戟之士十萬,兩都之卒二十萬,三萬人如何能勝?”左史急道,他擔心熊荊頭腦一熱犯下大錯。“請大王三思啊。”

“齊國……”熊荊頓時想起齊王田建那張臉,不屑道:“不堪一擊。”

在兩使反駁之前他又道:“此非滅齊,此乃伐齊。伐齊乃因齊國未退前娉一女二嫁,以輕不佞。此事由誰人主使,不佞便討伐誰。”

左史年輕,聞言神色依然焦急,老成一些的右史自然知道熊荊此番話的含義。主使之人是齊相後勝,以齊國情況,如果出兵只是討伐後勝,邑大夫們未必會出力,反而會看熱鬧。齊王麾下那十萬執戟之士,可能也不願意為齊相後勝而戰,只是三萬人實在太少了。

“不必再議了。便從雒水北上,湘水南下。”熊荊武斷道。

番禺以南是海灣,雒水(西江)在海灣西面入海,逆水約五百裡可到梧州,再從梧州逆灕水而上,可到桂林。桂林再北上,就是灕水的源頭興安。城邑是後世的叫法,但現在這一大片都是無名之地,自然也就按照熊荊的叫法命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熊荊繞這麼一個彎子,自然不是來看山水的。以史記,秦王滅楚後又伐嶺南。第一次失敗後,即命監御史修築鑿靈渠運糧。靈渠是溝通湘水、灕水的通道,既然秦人會再次鑿渠運糧,那麼楚越就要在這裡佈防。

這當然是軍事上的考慮,而非要阻止嶺南嶺北交通。五嶺之間,最西面的靈渠最容易開鑿,越城嶺並不高,只要能將湘江、灕江連線,舟楫就能從長江水系進入珠江水系。

嶺南荒敝,各部落多打獵為生,再就是雒田種稻。雒田和火耕水耨原理類似,靠山間雒水起落鋤草,收多收少全靠天意。秦軍入嶺南不能在當地就食,只能從後方運糧。平原地帶運糧還好,在潮溼悶熱的丘陵山谷運糧,人馬很快會庾死。

而如果秦軍開鑿了靈渠,舟楫順灕水至雒水,十天左右即可抵達番禺灣。以現在的佈局,番禺灣是對外貿易的中繼站、造船中心,絕對不能被秦軍佔領。

“稟大王,彼言山嶺中小道甚多,僅在湘水灕水設防,不足也。”桂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中,西甌部落酋長桀駿一通越語,要靠著兩個翻譯,熊荊才明白他說了什麼。

“不僅湘水灕水設防,其餘各處皆設防。”熊荊在地圖上比劃著。“所需水泥鉅筋乃至糧秣,全有郢都運來,築城則由越人。除臨武外,嶺北由楚卒駐守,嶺南由越卒駐守。”

臨武即後世臨武縣,在騎田嶺以南,武水上游。武水是北江的上游,從臨武開始,舟楫可以順水過韶關直下番禺。楚國於臨武設城,等於是掌握了嶺南通道。翻越五嶺小道雖多,最近的、最好走的一條路就是這條後來所謂的桂陽道。

“稟大王,彼言可也。”翻譯又道。“然九嶷山以南非西甌之界,不便往之。”

“可。”熊荊答應道。九嶷山以東由臨武城負責,與西甌無關。

其實五嶺說是五嶺,實際並排的只有四嶺。湘水灕水之間越城嶺,這是最西面的;往東是都龐嶺,這也有一條小道(經道縣);再往東,越過九嶷山是騎田嶺;再再往東,是大庾嶺或稱梅嶺。最後一嶺萌渚嶺,實際是在九疑山的南面,不與其餘幾嶺並列。

而道路情況,最西面越城嶺就是後來的靈渠,最東面大庾嶺就是後來的梅關道,非常簡單。中間都龐嶺、九疑山、騎田嶺之間就顯得很複雜。都龐嶺與九疑山之間(經道縣)有一條道,九疑山與騎田嶺之間,騎田嶺東側,一共有四條道。

地圖上路線畫得繁雜,但是將目光南移,就會發現所有道路最後彙集成三條:第一條最西面是靈渠聯通的灕水、桂江,這條路直抵梧州,這是灕水道;

第二條是經道縣,是都龐嶺與九疑山之間的道路,它還要翻過九疑山南面的萌渚嶺,從賀水南下,可稱為賀水道(第一條、第二條皆在梧州境內匯入西江);

第三條則是九嶷山與騎田嶺東西兩側的通道,西面三條匯於連江,東面一條順武水南下,與梅嶺道過來的湞水匯於韶關,即北江。連江又在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最終成為北江道。

除了在重重山嶺中設防,灕江道的桂林、梧州,賀水道的賀州,北江道的韶關、陽山、英德(連江口鎮),將是第二道防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