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新黔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安陸最早是鄖國,春秋時滅於楚,遷其公族。但與其他縣邑不同的是,鄖國還是陸渾之戎的遷徙地,楚平王時期,洛陽南面的陸渾被晉國所滅。

春秋時楚晉爭霸是天下大勢,吳國伐楚、越國滅吳、楚秦聯姻……,諸多大事都圍繞著楚晉兩國的爭霸而展開。陸渾之戎滅國後南奔楚國,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於是楚平王將其安置在鄖國這個偏僻縣邑,安陸,就是安置陸渾之意。

本來,周時的金錫通道(即後世所謂的隨棗走廊)就是溠水沿線,順著鄖國、隨國、唐國這些封國展開,但楚國興盛後整個江漢平原是以漢水為南北主幹道,溠水沿線漸漸荒敝。隨縣丁口或有三萬多戶,但漢水流域大多數縣的丁口都超過隨縣。

子乘勝眼前的安陸城並不大,縱橫不過三里,位於溠水東面,三丈六尺高的城牆一如唐隨二縣。與唐隨二縣相同的還有內城城頭豎立著的飛訊杆。經過數年的摸索,秦國也開始使用飛訊杆傳訊,只是尚不清楚秦國飛訊的效率和準確性。

舟楫從水門進入安陸城,季黑帶著子乘勝兩人上岸。相比於兩天前,兩人的頭臉、頸脖、手腳都抹上了薄薄的泥漿,愈發像個普通的庶民,甚至連目光季黑也告誡過,不可東張西望,要目不斜視,最好是低頭看地,越呆越好。

庶民是庶民,貴人是貴人,幾十年的薰陶和習慣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發覺秦人的飛訊杆後,子乘勝看了一眼,他身後的隨從谷榮也看了一眼。子乘勝還好,他只是瞥了一下,谷榮卻抬頭張望,他的舉動恰好被一名頭裹黑幘、腰懸銅劍、腿扎行滕的人看到。

“汝!”一聲斷喝好似雷一般的炸在人群中,聞聲人群發現不是喊自己後,鳥獸一樣避讓。

“是亭長。”季黑低語,連忙扯著子乘勝隨著人群避讓。

“豎子何往?”谷榮呆立當場,滿頭大汗的他極力控制自己不看向子乘勝。如此分神使得他沒有聽見滿口秦音的亭長在問些什麼。

“汝敢不敬!”亭長惱怒,他連劍帶鞘一劍劈在谷榮腿上,這一擊足以讓任何人跪下。

“何處人士?”看著跪下的谷榮,亭長開始問話,谷榮連忙掏出了竹簡。

“木梓里?”竹簡是偽造的,但偽造的工藝極高,暗記一個不少,不是專業人士根本看不出來。“為何窺視飛杆?”簡上看不出毛病,亭長追問為何偷看飛訊杆。

“請官長饒命!官長饒命!”秦國亭長的裝扮谷榮早就熟記,特別是他頭上的黑幘(漢朝亭長戴紅幘)與普通官吏所用黑布不同,那是數染而得的玄布。他不敢合乎邏輯的解釋自己為何看那根飛訊杆,因為庶民從來不會、也不懂這樣解釋,最合乎常理的做法是頓首求饒。

“哼!”亭長確信眼前跪著求饒的只是一個普通的黔首,雖然長的比一般黔首高大。他看飛訊杆大概是因為好奇,就好象以前那些黔首一樣。

“鑽過去。”亭長哼完站矮了一些,兩條並不長的腿叉開,要谷榮從自己胯下鑽過。

求饒的谷榮身子明顯的一怔,和眾人一樣遠遠看著的子乘勝嘴裡嗤了一聲,手摸向了腰際。

“萬不可!”季黑知道這些過來的楚人都帶有利刃,他們特別輕佻,怒則拔劍。

“鑽過去!”亭長環抱著胳膊,頭仰向天空。一會等不到谷榮鑽跨,頓時就怒了,他腳踢劍劈的同時口裡罵道:“荊狗還不鑽?荊狗還不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人便是這般折辱楚人?!”子乘勝拔劍的手被季黑死死按住,眼裡要滴出血來。然而季黑沒答應,他的目光正看向一輛軒車,軒車車蓋後方還飄至一面別樣的旗,秦字肅穆莊重。

“是少內。”一見那面旗,季黑腿就軟了三分。少內即少府,少府隸屬於秦王,行到何處都是趾高氣揚,對大內(即相邦府治下郡縣官吏)不屑一顧。

“那是何事?”一個秦人亭長正在毆打一個黔首,坐在軒車上的郡鐵官司馬無澤一眼就看到了。他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是隨口一問而已。

“稟官長,黔首或有不敬,亭長輕折辱之。”侍從也看到了那名正在踢打黔首的亭長,他以為司馬無澤要管閒事。

“謑訽詈(辱罵、嘲諷、責罵)新黔首,貲一甲;毆苔,貲二甲;丞令弗得坐之減焉。”司馬無澤搖頭表示不管的同時,嘴裡卻念出了一條秦律。

百餘年來秦國擴土奪地,對於新征服地區自然有一套相關的辦法。除了遷出城邑原住民、遷入秦人外,對城外的黔首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然而佔領楚地後,早前的法令很多都失效,比如告奸,楚地新黔首往往自成一體,不願告奸;又如執禮,楚地新黔首依照周禮,登門皆帶禮物,不管對方是否是官吏;最後就是楚地新黔首慣於反叛,常常不服政令。

對此南郡不得不制定新的律令:針對故黔首、特別是故黔首出身的官吏經常輕折辱楚地新黔首,特令故黔首不得謑訽詈新黔首,不然貲一甲,也不能毆苔新黔首,不然貲兩甲,丞令(縣丞縣令也是故黔首出身)不得幫其減少處罰(嶽麓秦簡2028);

針對楚地新黔首喜歡送禮、常常送禮,特令‘新地吏(指新征服地區的官吏)及其舍人敢受新黔首錢財酒肉他物,及有買賣、叚憑、貸於新黔首而故貴賦(嶽麓秦簡0893)其賈,皆坐其所受及故為貴賦之臧、叚憑、貸息,與盜同法。(嶽麓秦簡1113)’

對楚地新黔首不願告奸,那就提高告奸賞金,並更換官吏,加強吏治,以打擊拆散楚地新黔首彼此間最後的團結。不過後一條礙於華陽祖太后羋棘在世,大動作沒辦法做出來,要等到羋棘死後,咸陽才更換了南郡郡守,將一個外來的、動刀子沒有任何阻力的人任命到了南郡。其所頒佈的《為吏之道》,就是為了整肅南郡官吏,一如殺人要先磨刀。整頓肯定是極為有效的,這也是新郡守最後調到咸陽為內史的原因。

郡鐵官司馬無澤當然不知道後來南郡發生的事,前歲鉅鐵府煉爐爆炸,其父司馬昌橫死,全家喪盡家財才得以免罪,而他,因為少府內還有幾個先父故友,加上冶鐵是技術活,這才保住了官位。不過咸陽他是沒辦法待了,只能調往邊郡。

亭長的毆苔還在繼續,新黔首被打得佝僂在地、滿臉血汙,不想得罪故黔首官吏的司馬無澤輕輕駛過,那邊,安陸縣令早就在等候了。

“見過司馬上官。”安陸縣令治、縣丞晬、縣尉牟,還有一大批官吏齊齊向司馬無澤揖禮。作為書吏的喜也站在人群之中,不過他的位置很後很後。

秦縣官吏分成五等,最上一等稱長吏,為令長、丞、尉;次一等是縣下各官屬的官長,為嗇夫、各曹等,第三等稱少吏,佐、文書、史之秩等。喜就站在第三等少吏的末尾,恭敬的對新來的少內鐵官行禮。禮畢,縣令和司馬無澤敘話的時候,他才得幸在堂上候命。

“安陸私販鹽鐵者眾,去歲鐵稅不過十六萬錢,少矣!”司馬無澤沒有絲毫客氣,一開口就指責安陸縣鐵稅少得可憐。“咸陽已令,今年若鐵稅若在二十萬錢以下,皆有罪。”

鐵稅、鹽稅越收越少,這不是安陸一縣,而是南郡、南陽郡、三川郡、東郡的普遍情況。為何如此,咸陽用腳趾頭都能猜到,但對縣令、縣丞、縣尉來說,不管知道不知道,一說皆有罪,個個都面色如土。他們是長吏,罪責主要在他們。

“此荊人私販之害也。”縣尉牟很想大喊冤枉,可喊不出來。

“為何不捕殺私販?”司馬無澤面無表情。

“稟上官,安陸與荊國隨縣相交,山高林密,捕之不盡。”牟悲嘆道。“安陸之卒不可信,新黔首又不服律法,便是鄉亭求盜,見私販亦不捕拿。為之奈何?為之奈何啊?”

“稟上官,臣今歲數請故黔首之卒,不得也。”話已經說開,縣令治繼續叫苦。

“不發故黔首之卒,郡府自有難處……”司馬無澤之語讓旁邊記錄的喜心裡猛然一跳。

鹽鐵私販是去年夏天開始增多的,但秦歷以十月為歲首,常年二十三、四萬的鐵稅去年只少了七萬多錢。今年就不同了,截至到這個月鐵都不及五萬錢,到九月末恐怕不會超過七萬錢。

鐵稅如此,鹽稅才是要命。正常情況下每月每人需鹽一至二升,每月每戶最少需鹽六升,費十五錢,因為年節,一年需鹽八斗,費兩百錢。安陸有民一萬一千戶,常年鹽稅在兩百萬錢以上。去年私販橫行後,鹽稅暴跌至一百三十萬錢;今年更慘,前八個月只收到四十多萬鹽稅,估計整年鹽稅不及七十萬錢。

鹽稅是少府主要收入之一,如此劇跌,郡府卻不派故黔首士卒前來安陸,難道秦軍又要伐楚了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