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誓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楚軍幕府裡項燕與熊荊商議決戰之事,數里外的秦軍大營,蒙武與司馬空居中而坐,看著楚軍使者項墉入帳。項墉雖生於項家,但不懂兵法,他來不過是來傳話的。:“我乃楚國上將軍所派,代上將軍特來告於將軍:楚秦兩國十世交好,今之戰,他國得利而秦楚遭損,然將軍欲戰,上將軍明日晨起列陣以待,不戰,後日當退歸息縣赴莒與齊軍戰。”

項墉話說的很簡單、也很斯文,蒙武這個主將尚未說話,司空馬便搶先道:“咦!項燕以為他來之則來,去之則去?”

“那請將軍與我軍一戰。”項墉擠出些微笑,他不想舌辯群雄,他就是一傳話的。

“你家將軍欲戰我便要與之戰,不戰便從容而退?”蒙武說話了,他語速很慢,似乎每個字都是想了數遍後才說的:“請告項將軍,我軍明日不戰。”

“本使知矣,將軍之言一定帶到。請告辭。”項墉對蒙武一揖,就要退走。司空馬以及在場其他諸將頓時看向蒙武,他們覺得這樣打發楚軍使者回去太過兒戲了。

“慢!”項墉轉身之時蒙武伸手虛攔,“我軍入荊,唯項將軍能敗我,故惜而相告:魏軍十萬,昨日已入荊境,欲拔陳,請項將軍知。”

“謝蒙將軍!”項墉被這則訊息震的是張口結舌,他隨即再對蒙武一揖,這才轉身去了。

“項燕要撤軍?”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項墉既能平安的來,自然能平安的走。他走後幕府裡一片狐疑,只待左軍楊端和半信半疑的說了一句,幾人才議論紛紛。

“既要約我一戰,又為何要退兵?”左將軍辛梧也是不解,他覺得道理不通。

這時一個謀士在蒙武耳邊低語幾句,蒙武方道:“據聞齊軍已拔莒城,項燕急矣。”

陳是由魏入楚之要津,而莒介於沂水、沐水上游之間,是齊國南下的第一道屏障,拿下了莒,等於齊軍可順流直下淮上,更可以側面吞佔魯地,如此情形,項燕焉能不急?

齊軍拔莒讓蒙武對項燕為何如此行事有了一個解釋,而在軍使項墉未曾回大營之前,項燕正與彭宗對視發呆。此時熊荊已經走了,籌盤室除了大小籌盤、紅黑籌子,便只剩發呆的兩人。

“有王如此,楚國之幸。”項燕幽幽說道,“可惜……”

二十多萬軍隊鏖戰,居然要中軍佯敗北奔,說起很容易,做起來極為艱難。幾千人、上萬人、乃至幾萬人的陣戰項燕都有把握,但幾十萬人的陣戰,要其中八萬人北奔,而後再列陣以戰,這就不是項燕能夠把握的了。

奔著奔著,失去佇列後軍官肯定控制不住部隊,然後假的變成真的,佯敗終成真敗,所以項燕希望大王儀仗能立於中軍再次列陣的位置,期望佯敗而退的士卒看到楚王儀仗,能想起自己的責任,再次列陣而戰。只是人亂起來是難以理喻的,特別是北奔將使一群人驚慌失措,所以他不敢讓熊荊冒這個險,只能找一個頭相仿的小子,假扮大王站在那。

這種要求是極其無禮的,楚國君王雖有親征傳統,但除了楚王自己,從沒有哪個將帥敢把大王置於戰陣險地,也沒有那個將帥敢找人冒充大王,使用王者的儀仗。

熊荊身邊之人都叱喝項燕無禮,熊荊也說項燕此舉無禮,但他下一句話卻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他不但要親自站在中軍再次列陣的那個位置,他還要去楚軍陣前對士卒們說話……

瘋了!簡直是瘋了!真的是瘋了!

兩軍列陣而戰,國君在戰前揹著敵人對自己的士卒說話,這叫誓師。然而,牧誓之後,再無真誓。便是有誓,也不過誓是於廟堂朝廷,而不誓於野地誓於陣前。大王要誓師於陣前,不用腦子想也知道楚軍將卒必是士氣如虹、以一當十,可萬一大王被秦軍弩箭傷了怎麼辦?

兩軍列陣而戰,一般相距在三百步,近者甚至只有兩百步。雖說這個距離弓矢無傷,可已在荊弩射程之內。楚軍有荊弩,萬一秦軍也有荊弩怎麼辦?

項燕說可惜時,右軍熊荊居處,環衛宮甲將率以及近臣皆跪於地,為首的左史燭遠更是嚎啕大哭,他泣道:“先王屍骨未寒,大王怎可再置自己於險地,若殤,我楚國奈何、百姓奈何、楚國之社稷奈何?大王……”

“大王萬萬不可!”同樣跪於地的弋陽君也竭力相勸。“此項燕之計也。那日大司馬知郢都有變,欲領軍回援,項燕居然抗命。臣以為,項燕雖無景驊大逆之舉,然心中早有不臣之志。”

“胡說八道!”燭遠大哭大鬧也就罷了,弋陽君這種話熊荊實在聽不下去,更不能縱容此說。“上將軍不救我乃因秦軍之故,何來不臣之心?你…你想亂我軍心?”

“臣不敢。臣不過據實以論,項燕軍中,具是不臣之人,此等無君無父、狼子野心……”弋陽君實為一根筋之人,話越說越離譜。

“弋菟子!你要亂我楚國?!”熊荊聲音突然尖厲。童音本就尖細,再一厲聲,音調刺得人人耳膜生疼。弋陽君也被熊荊如此反應嚇了一跳,而熊荊厲聲之後心裡忽然想笑——弋陽君名菟,菟讀tu,意思是老虎,讀音卻是兔子,弋老虎被他喊成了弋兔子,想想都好笑,但他此時偏偏不能笑,一旦笑了,等於默許封君攻擊縣尹,後果極難預料。

“來人,拉弋菟子出去,苔四十。”熊荊忍笑忍得肚子疼,然而仍對左右下令。

“大王、大王啊!臣句句…”弋陽君立即被環衛架了出去,他一邊掙扎一邊大喊,直至拉出帳外聲音不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今後再言上將軍不救郢都、有不臣之心者,斬!”熊荊大聲宣佈,帳內諸人皆無語。“還有,誓師是在大戰前,先君武王便有此列。今之戰關乎楚國存亡,為何不可誓師?難道你們要坐視我軍大敗,我等被俘,坐視我楚國亡國?”

“大王,先君武王只誓於軍中,未曾誓於陣前啊。”論及歷史,熊荊怎能論得過左史。

“既無先例,那就由我始。”熊荊斷然拂袖,斬釘截鐵。

“大王,王后命老僕服侍大王於左右,大王即要赴險於陣前,請大王殺了老僕。”哭沒有用,勸也無效,葛只能拉出趙妃以死相迫,他說罷便跪在熊荊身前,伸頸待戮。

“請大王三思。”葛豁出去了,其餘近臣將率又是猛勸,聽得熊荊心裡一陣煩躁。這時,得到訊息的陽履、黃庸以及廉頗幾個進來了,眾人遂巴望著他們,盼望他們能說服熊荊。

“敢請問大王,真要在陣前對士卒說話?”陽履問道,臉上猶帶初聞時的不可置信。

“此事我曾與老師說過。”熊荊看著廉頗。“秦軍百戰之師,戰技之法玄妙老道,我軍疏於戰陣,乏於訓練,實不如。非如此無以鼓舞士氣,無高漲之士氣此戰恐不可勝。”

“大王可曾想過,雖如此,然大王若有不測,我軍將再無任何勝機,此戰必敗。”陽履勸道。

“沒有不測。”熊荊不信自己會不測。“便有不測,亦是天意。天亡我楚國,人能奈何?”

“大王乃聖王降世、天縱之資,楚國百敗,有大王在,仍可再復,先祖亦不絕祀;大王若不測,楚國真亡矣。”陽履理論不過,一同進來的周文開了口,他曾是令尹黃歇門客,辯才雖不及張儀蘇秦,也甚於在座諸人。

熊荊知道周文,也明白他留得青山在之意,但他還是搖頭道:“你不懂。”

“臣不懂?臣請大王相告。”周文說完也拜倒了,伏首以聞。

“我赫赫楚國,雖有敗辱,幾時真正屈服?吳人入郢,楚人無戈戟便奮臂與之鬥,將率戰死便以老卒率隊為首,各致其死,卻吳師而復楚地;秦人拔郢,三十萬人溺死而不降,倖存兩卒受盡秦人酷刑卻不言鐘鼎。秦人拔郢已四十年,四十年裡,秦人盡遷我城邑之民,然若何?秦法依舊不適我舊郢之地,秦吏仍不敢獨行於我山野之間。

我楚人性情不屈。今日既戰,又何慮以後?縱忍辱偷生,再復之國可是昔日之楚國?我不屈之楚人又如何臣服一位苟且之君?君子僅死一次,小人已亡無數。你們若願意你們的大王變作一個無恥小人,大可以把我綁起來不讓我去陣前說話,大可以把我關起來送到息縣儲存性命。你們若真是忠心於我,真為我好、為楚國好,便應贊同我去陣列之前,而不是在這裡哭哭啼啼、唧唧歪歪。”

熊荊氣急而辯,聽聞他列數楚人之不屈,諸人不自覺全低下了頭。他話說完肚子一陣鳴叫,又道:“我餓了,要用膳。你們愛如何如何,請自便。”說罷便出賬去了。

“當如何?”熊荊走後,廉頗也很識趣的避走,於是剩下一干人大眼瞪小眼的看著。

“還能如何?大王不是已經教了我們嗎。”眾人裡周文最是輕鬆,他是魏人,天生就要比楚國這群蠻夷聰明,所以做了門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