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開局即王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僅看了這一集,帶給人的觀後感就是相比普通國產劇絕對稱得上精品,關鍵是它的具有開創性的題材設計。

這種設計對於整體人設和情節有大的宏觀把握,首集雖然還看不出來更深層的意思,但主要人物的鮮明特點,已在隱隱展示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城府深、腹黑勤政的皇帝,不得已的賢惠的皇后,囂張跋扈的蛇蠍美人華妃,敢愛敢恨的大家閨秀沉眉莊,自卑嫉妒的底層人安陵容,帶著歡樂鼓點的泥石流齊妃等等,當然還有那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甄嬛。

石慧在網上在時刻留意著一集播出之後的市場反饋,尤其是在清山吧以及其他論壇有關金溪善的帖子上。

還別說,僅僅首集之後,就出現了大量的評論帖,但此時距離第二集的播出,統共才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所以大部分的點評簡單而直接。

石慧僅是草草的瀏覽過,就得出了最普遍的一種說法。

那就是它與當今華國轉型中人們的負面心態產生了共鳴,人們需要找‏​​‎​‏‎‏‏‎‎​‏‏‎‎到一個關注物件以宣洩內心情感。

因為《甄嬛傳》反映的就是華國社會現實,無論是職場,還是情場方面。

劇中的皇權至上,濫用私刑,與當下職場各類潛規則橫行、缺乏監管、正義得不到伸張有相似之處,其根源都是“人治”。

人治的準繩是人心,這是世界上最變幻莫測的東西,幾千年來關於人的系統研究都沒有達成一致。

以統治者人心為準繩的管理自然具有不確定性、排他性、神秘性,這勢必導致權力不受制約,造成社會存在無力感,對人生、對社會的不確定感,無法享受當下的安寧,從而產生焦慮、恐懼、抱怨甚至仇恨。

當然沒有人會真的去質疑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負面心態,因為人家制片方打出來的招牌就是宮鬥劇。

而宮鬥劇就是特指以華國古代封建王朝為背.景,將後宮嬪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為故事主體,以人物情感糾葛或政治權力傾軋為劇情主線的電視劇集。

它的套路設定本身是反智的,服膺於男權中心論,窄化女性思維,物化女性價值,以爭寵作為兩性敘事的核心焦點,結果必然是以虛榮的恩寵替代真愛的本義。

或者可以乾脆地把它理解為,男性普遍都不喜歡宮鬥劇,並且很反感,他們不喜歡的事,肯定不會支援。

因為他們會認為宮鬥劇看看就好了,男生更多的是擔心女人宮鬥劇看多了,以為生活中哪兒都需要宮鬥,最後還把那些招數用到男人身上,小事鬧大,大事鬧瘋,三天兩頭沒事生事。

但反過來講,這類劇型卻會是女生的最愛,因為宮鬥劇中涉及的女性之間的相處,和與一個權威男性角色的周旋方法,啟發了現實中的職場規則和人際交往。

雖然其中不乏誇張的戲劇性衝突,但滿足了大多數女性對於自身定位的想象。

不管是在婚姻和職場中,幻想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各人的處事風格以及每個人的階層與性格,有一種樂在幻想中的暗喜與宣洩。換言之,女生絕大部分都對八卦有偏愛,三個女人一臺戲的說法由來已久,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過未等石慧把這些所得還沒來得及消化,第二集就馬上開始了。

這一集首先就揭露了,為什麼我們的女主一開口,就惹太后不悅?

因為太后才誇完沉眉莊,女人多以針線女紅為主,會識幾個字就好。

甄嬛一上來就引用蔡伸的詞,來解釋自己的名字。

太后估計心想:就你有文化?

再者,女主長得太像已故的純元皇后,所以更不想讓她進宮。

太后為了阻止她進宮,甚至指出她的姓氏,犯了皇帝名諱,若不是甄嬛搬出了先帝,解釋姓氏是先帝賜的,就麻煩了。

不過,太后越是阻撓她進宮,反而成了她的“助攻”,逼得甄嬛展露出自己的才華。

甄嬛其實對入宮的意願並不大,之所以殿前選秀表現出色,也是被逼無奈。

太后問別的女子,例如問沉眉莊的時候,都是問:“讀過什麼書?”

偏偏太后看到甄嬛,問的都是問題都是地獄難度,她要是答得不好,全家都得遭受連累。

也許當時甄嬛內心獨白是這樣的:我原本想低調,是你逼我出手的。

甄嬛入選之後,並不開心,畢竟,入宮就意味著她要和沉眉莊爭寵了,她甚至還為此跟沉眉莊道歉。

沉眉莊和甄嬛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姐妹,自然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

她也想得通透,這都是老天爺有心,而且站在自己的立場,與其跟一個陌生人爭寵,不如讓自己的好姐妹受寵,起碼知根知底,不容易被陷害。

新人還沒有正式進宮,舊人這邊就已經不得安寧。

上一集皇后送給華妃的下人福子,就被華妃隨便找個理由給打暈丟到了井裡,可見,華妃是一點面子都不想給皇后。

華妃不愧是宮鬥第一人,時時刻刻都保持最佳戰鬥力,每天都是一人單挑眾妃嬪。

她去給皇后請安都遲到了,還當著皇后的面盛氣凌人,直接諷刺欣常在懂得給皇后拍馬屁。

欣常在也不甘示弱,反諷她不懂得尊重皇后,還敢遲到。

憨憨的齊妃聽不懂她們的對話,還插了一句嘴,被華妃順帶攻擊,直接諷刺華妃變胖了,皇上越來越不願意看她了。

皇后也難逃華妃的“輸出”。

華妃剛聞了一下皇后家的茶,就用茶來比喻皇后是“舊人”,即使存放得再好,也會有股黴味。

她的言外之意清晰可辨,那就是“人老了就要認清自己”。

這都不能說是隱喻了,也就皇后脾氣好,不然這不得掀桌子。

劇情到了這裡,其實已經充分讓蔣鑫把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狠角色給演活了。

但只有很少人知道,當時演員本人長時間不能入戲,就是這一段僅僅有不到十句臺詞的部分,被蔣鑫硬生生拖了一整天。

是金溪善破天荒的當眾勃然大怒,才把沒能正確把握角色心理的蔣鑫給罵醒了。

作為職業院校畢業多年的專業演員,蔣鑫也自打那天開始,就像修煉者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以後的演技來了個突然性的大爆發。

也就在當晚,這傻姑娘後怕地在金溪善的房間裡待到了半夜,反正那一晚兩個女人談了很久,從第二天開始,蔣鑫就像從內到外換了一個人。

再加上後來拍攝後半段劉清山在進組的當天,就當著所有人的面,給她好好地上了一課,算是初步把這個生性更知道可怕的姑娘,給狠狠地警醒了一回。

不過拋開她的現實性格方面不談,看到這裡的大部分觀眾(當然是以女性為主的看客們),從這個角色身上一下子就找到了跟整個劇情的身心融入感。

而且這種融入感,在其後的一個多月裡讓人越陷越深,直至大結局時候的無以自拔。

或者說,整部劇的真正魅力就是從第二集開始的,甚至它的最精彩部分還在慢慢如潮汐般蜂擁而來。

‏​​‎​‏‎‏‏‎‎​‏‏‎‎別看皇后看起來仁厚,她的“刀子”才是殺人誅心,一句話就暗藏兩波“輸出”。

這第一刀,就是在暗諷華妃雖然確實得皇上恩寵,但是多年以來都沒有懷孕。

而皇后的用詞很高明,卻故意說翊坤宮的上一代主人宜妃是多子,才受先帝寵愛。

這句話的結果就是:華妃直接被戳中痛處,氣得直接離場!

這第二刀則是華妃自己說出來了,先帝的宜妃雖然得寵多子,但是最後兒子謀逆,並沒有一個好結局。

皇后的話聽起來像是好話,仔細一品卻都是詛咒。

大概就是,即使你華妃得寵,但是你沒有兒子,福氣長不了;如果你有兒子了,那在翊坤宮也生不出什麼好兒子,註定會連累母親。

當然了,華妃敢以一敵多,自然也是皇上給她寵壞了,敢對皇上矯情和無理疊雙重恃寵而驕魔法的,全後宮也就華妃一人。

只不過,好景不長,新人馬上要進宮了,華妃再怎麼漂亮,也只能在眾多年老的嬪妃裡出挑,哪裡能敵得過真正十幾歲的小姑娘。

甄嬛選秀的時候,就已經獲得皇上的青睞了。

華妃為了阻止甄嬛跟自己搶恩寵,更是不管皇后的面子,硬是把甄嬛從原本最好的承乾宮,給換成了又小又偏僻的碎玉宮。

這碎玉宮意味著什麼?上一任的主人還小產過,被打入了冷宮,非常的不吉利。

這集的劇情就講到這裡了,觀眾們都看出來了,接下來就會出現甄嬛和華妃的第一次見面,是誰更佔據上風的全劇第一個小高.潮。

所以不等得知今晚的收視率資料,整個網上圍繞著此劇的大討論,已經不可阻止地迅速火爆起來。

這也表明了這些對這部劇集抱著很濃郁的期待值的觀眾們,對清宮劇的喜愛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劇作。這一現象符合“存在即合理”的現實邏輯,表明了一定觀眾群的心理需求。

於是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各種評論帖子鋪天蓋地在網路上氾濫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