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賣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嘉慶三年,在爪哇經營了兩百多年的荷屬東印度公司走到了盡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家曾經可以呼風喚雨的公司破產了。不過,公司的破產還只是小事。因為就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的爪哇總督馬克嘉爾為公司破產後的個人前途憂慮萬分的時候,呂宋清軍無視於荷蘭與英國兩方面施加的壓力,甚至連考慮也沒有,就再次向爪哇發動了“無恥的,毫無信義的,突如其來的進攻”。在清軍水師發動的第一場突襲之中,荷蘭人最為倚重的爪哇艦隊就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對此,本就感到前途渺茫的馬克嘉爾更是極度悲憤。他坐鎮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指揮麾下軍民展開了堅決的抵抗。而爪哇不愧是荷蘭人經營了兩百多年的殖民地,不僅人口眾多,而且軍隊的戰鬥力也與清軍先前所遇到的土著軍隊大為不同,清軍的正面進攻屢次受挫。無奈之下,受何貴之命指揮作戰的賽衝阿與愛新泰兩人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從正面吸引荷軍注意力,兵圍巴達維亞,一路從側翼繞過,先行清剿爪哇島上的其餘反抗勢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整場戰事持續了足足三個多月,這裡面雖然有何貴要求不許過份破壞巴達維亞以及大量殺傷荷蘭人的原因,就主要是荷蘭人的激烈抵抗了。這一點大大出乎這場戰事的直接罪魁禍首何貴的預料之外。在何貴那已經塵封了多年的記憶中,荷蘭人除了在農業以及足球,當然還有航海方面比較厲害一點兒之外,在戰場上好像根本就沒有過什麼出彩的表現。要知道,呂宋清軍將備了錳鋼炮、“沒良心炮”等幾種新式火炮,士兵們手中的火槍雖然因為技術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沒能完全改裝,子弟也沒有製成銅殼,但也經過了許多的改良,不管是射速還是其它方面都已經大大超出了普通地西洋火槍。可即便這樣,以優勢兵力圍攻荷蘭人,依然還要用這麼長的時間,何貴不禁有些感嘆。

不過,最讓何貴感到有些丟臉,並且最終因此而臭罵了賽衝阿以及愛新泰等人一頓的事情還不是連續三個月的戰事,而是荷蘭人的投降。因為,馬克嘉爾[無敵龍會員老劉手打整理]投降的日子居然是得知清軍佔領星加坡,封鎖了馬六甲海峽的訊息之後。這說明,賽衝阿以及愛新泰並未能以武力完全壓服這群荷蘭佬,而是荷蘭人感到再抵抗下去也無法等到英國人的到來才主動投降的。

不過,再怎麼說,爪哇最終還是被打下來了。清軍傷亡不小,荷蘭人的損失也非常之重。馬克嘉爾投降後受到了優待,並再一次對何貴提出了抗議。不過,何貴並沒有理會這些。他只是承諾可以釋放所有被俘地荷蘭人,但在清軍完全掌控爪哇島之前,馬克嘉爾必須與他合作。這種合作,就是去勸降英國設在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檳城殖民地。結果,馬克嘉爾直接就拒絕了何貴的提議。因為他認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意圖。檳城設立在馬六甲海峽北部,英國人只要一等到訊息,就能立即從印度派兵過去,根本就不必在乎何貴的那點兒兵力。同時,為了打擊何貴,馬克嘉爾還告訴他,荷蘭人在東南亞是最早的殖民勢力之一,不僅佔領了爪哇,還先後打敗了馬六甲海峽南北兩岸上的絕大部分國家。但是,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酋長國卻一直保持著自身的獨立,並不賣荷蘭人地面子。所以,就算他佔領了爪哇島,趕走了西洋各國的勢力,也不可能將清軍的勢力完全的鋪蓋到整個東南亞。

可是,馬克嘉爾沒有想到,他原本只是意圖打擊甚至不乏挑撥之意的話,卻被何貴當成了“忠告”。

在完全攻克爪哇之後並接收了荷蘭人在東南亞的多處據點要塞之後,清軍開始收縮兵力。並在新加坡設定炮臺,同時,何貴也向亞齊酋長國以及蘇門答臘島上地其他國家傳出了和平交往的聲音……南洋的局勢居然就這麼平定了下來。

之後,在嘉慶三年十月,何貴與英國印度總督哈斯丁勳爵地特使進行了一場談判。這場談判在後世被評為“東南亞以及整個南太平洋兩百間最最重的一場談判”。在這場談判之中,英國人雖然一上來就抗議清軍的對爪哇的武力入侵,並且提出了百般理由來證明清軍的行為是有違各種公德、條約之類,但何貴僅僅只用了一句就讓那位特使無話可說:“與其讓你們可以直接打到我國的東南沿海,我寧願在這裡與你們開戰。”[無敵龍會員老劉手打整理]

而何貴的直接以及荷蘭人已經戰敗的事實也讓英國人不得不停止表面功夫,開始就自己在南洋的利益問題跟向何貴提出要求。可是,何貴最終只答應不會繼續進攻西方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雖然這塊殖民地目前只有英國人設在馬來亞半島上地檳城,其它地,何貴一條也沒有答應。同時,何貴還提出要求,英國人也不許在未得到中國許可地情況下,對蘇門答臘以及馬來亞半島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武力入侵,不管是出於什麼理由,否則,英國人地行為將被視為對中國的侵犯……整場談判,其實就是劃定了南洋為中國的勢力範圍,西方各國只有在這裡進行貿易的權利,而就算是進行貿易,也要向代表中國政府的呂宋方面繳稅!

面對何貴如此直接而不加掩飾的要求,高傲慣了的英國人自然不會高興,武力威脅也是免不了地。但是,如今荷蘭人也已經敗了,東南亞已經幾乎全部成了中國的地盤兒,英國人又能聯合哪一夥人來找何貴的麻煩?再者,光憑印度的兵力很顯然不夠對付呂宋方面的清軍,可此時的歐洲局勢又很顯在不允許英國政府抽調兵力到東方來……所以,最終,英國人不得不承認“歐洲人數百年的努力成果已經被中國人接收”,在要求了更高份額的貿易量之後,黯然接走了被何貴釋放的部分荷蘭俘虜。

而與英國人談判完成之後,何貴又與佔據了整個婆羅洲地蘭芳共和國進行了一場充滿了同胞友誼的“交談”。之後,蘭芳共和國開始組建常備軍,並在婆羅洲劃出了一片地域獻予大清,以供清軍水師停泊。當然,新的蘭芳國總制以及其他的蘭芳國首領們並不知道,他們劃出去那片地域在日後有一個名字叫做“汶萊”,雖然面積不大,但卻以盛產石油與液化天然氣而聞名——

……——……——

何貴在南洋大動干戈,雖然時間並不算長,只有大半年,但北京的大清朝廷卻對他的行動知之甚詳。但是,那些朝臣們卻並沒有對何貴的行動表示什麼異議。因為在何貴以及賽衝阿等人的奏章之中,清楚地附贈了一張南洋地圖,並且指出,此次呂宋方面的軍事行動已經完全將西洋人地勢力清出了南洋,僅保留在馬六甲海峽的一個狹窄通道星加城與西人通航。如此,可以在絕大程度上杜絕西洋人對大清東南沿海發動騷擾的可能性,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大清東部領土的安全。當然,從爪哇弄到了鉅額戰利品也是能讓那些權貴們閉嘴的一項重要原因。

而在“解決”了大清朝廷可能對南洋施加的影響之後,何貴又以嘉慶先前要求提供蒸汽機以及各種鍊鋼裝置的聖旨為藉口,開始在呂宋大規模建立各種工廠。這一秋,他從到達呂宋開始便蒐集的那些人才就有了用武之地。新建的工廠有生產蒸汽機的,鍊鋼鍊鐵的,軋鋼的,製造武器的、製造各種機床的、製藥的,制水泥綿,甚至連製糖的都有。雖然這些廠子的規模都不大,但勝在有了一個開端。不過,這麼多工廠,投入自然也是巨大地。何貴要不是對十三行做出了許多承諾,並且暗中在貿易方面對其大開方便之門,就算有以往的交情在,那些商人恐怕也不會同意幫他這個忙,哪怕這些工廠其實是他們自己的。畢竟,光是先期投入,整項投資就需要紋銀四百萬兩之巨,縱是十三行在近幾年的貿易中大發了幾筆,財大氣粗,也是有些吃不消的。而且,何貴也並不只是投入了就算完事兒,這些新工廠涉及到的知識有方方面面,需要多方面的知識,並且還要有能力進行鑽研。而很顯然,大清國境內,包括已經大部分被佔領的南洋,根本就找不出幾個這樣的人才。所以,想要持續發展,十三行的東家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無敵龍會員老劉手打整理]

而就在何貴接連不斷地在南洋出招地時候,北京其實也並不平靜。傷心兄弟之逝而休養了一段時間地和珅復出了。而復出之後的第一件事,這位領班軍機大臣就是找了何貴,或者說是呂宋方面一個大麻煩:他透過對當地呂宋清軍名單地審查發現,這些清軍士兵居然大多數在離開呂宋之後,就選擇了退出軍隊,並且重新回到了呂宋。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這些清軍士兵大多在呂宋分到或者說是自行購買到了大批的土地,就連呂宋清軍的一些將領也是如此,主將賽衝阿更是在呂宋為自己圈了數萬畝良田。

而很顯然的,大清朝廷根本就沒有授予呂宋方面私自出售或者分配土地的權力。

和珅的這一招被許多人視為是對何貴的害他險些自盡而亡的一招反擊。所以,朝堂上,面對和珅的質問或者提議,除了個別大臣,沒有人敢幫何貴說上那麼一兩句。但是,就在人們都以為和珅會藉此狠狠收拾何貴一通的時候,和珅卻又向嘉慶請旨:既然清軍士兵都能獲得呂宋的土地,那些為朝廷立過功的臣子自然也能。而且,朝廷現在在財政方面有些緊張,而南洋一帶的小島又多如牛毛,剛剛佔領的那些島嶼上也有大批的空地,呂宋清軍人數有限,也不可能看得過來,與其空在那裡,何不趁機將其發賣,以次國庫?

於是,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和珅的提議獲得了最終的透過,清廷決定,除了有限的幾個大島之外,南洋的那些小島可盡數發賣。並要求呂宋方面出具詳細的南洋海圖。同時,那些大島在保留必要的土地的同時,清廷也要求何貴等人將其進行丈量,以便出售。

清廷的這個決定在北方諸省並沒有能引起太多的關注,此時的北方人雖然有不少已經開始經營紡織廠等“工業產業”,但其本質上依舊還屬於老式的地主,並沒能真正進化成資本家。但是,在南部沿海,尤其是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江蘇諸省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先前蘭芳國“感恩使團”進京,這些人看到蘭芳國居然是由一些南下的遊民成立,如今已經是擁有數十萬百姓,國土面積還要超過兩江三省,還真是有些心動。再加上南洋物產豐饒,就算自己不去,也完全可以僱人去等等的想法,民間資財因而迅速的集聚了起來。就連早就向何貴告過饒,聲稱公司已經資金見底的十三行,也再一次拿出了將近兩百萬兩白銀……就這樣,到嘉慶三年底,呂宋光是明面兒上的土地銷售帳目就賣出了一千兩百多萬兩的鉅額數字,而私底下就更加不知道有多少了。何貴也彷彿是賣地賣出了癮,在派人押解這筆鉅款進京的同時,又再一次向北京的朝廷附贈了一張海圖,只是這張海圖比起先前的,又多添了幾個“大島”,據何貴的解說,這是呂宋水師沿著爪哇群島向東尋覓的結果。北京朝廷的大臣們自然不懂這些,但他們還是被那海圖上所標明的一個大島給震撼住了,因為那個大島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