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風起青萍之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年前羅總提回了一臺捷達,交給張鵬,供他使用。張鵬沒有拒絕,現在他確實需要一輛車代步。整個公司就羅總一部小車,很多時候都不方便。

開工後張鵬沒什麼大事,因為物流還沒有開始上班,銷售部也就沒有什麼事情,大家都在忙著給客戶拜年。張鵬安靜了幾天,把近期內要做的事理了理,然後也忙著去給一些重點供應商和關係戶拜年,順便讓程同學幫忙給妹妹美華讀書的事安排一下,程同學自是一拍胸脯,把事情承攬了下來。

這個時候劉青也回鵬城了,前來投奔張鵬。劉青年前就已經辭工,張鵬帶著他租了一間小辦公室,安頓下來後,買了一部腳踏車,讓他騎著以福永為中心,尋找合適的廠房。同時把註冊公司和品牌的瑣碎事情也交給了他。

公司取名為鵬城市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小米。簡單、易記,中性,還不會跟別人衝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鵬先是找到代.辦公司,委託代.辦公司註冊香江mitech國際有限公司和mi品牌 ,然後又註冊了鵬城市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商標只能等營業執照辦理下來後再去申請了。

小舅子也在元宵節後來到鵬城,張鵬把他安排到工廠上班,在流水線工作,先熟悉一下工廠這邊的各個崗位流程。

交待後這些後,他聯絡上伍佰科技的設計師,約定晚上去他工廠附近見個面。

下班後,張鵬開車去到長安,接上設計師一起去吃飯,飯間,他道出了來意:“歐陽,有沒有興趣過來幫我?”

歐陽明顯是有心理準備,反問道:“去融豐?”

“不是,我要自己幹了,準備開廠生產電腦周邊設備,有沒有興趣過來幫忙?”

“厲害啊,張總,這麼快就自己幹了。”歐陽沒有直接答應,“您準備怎麼搞?”

“你知道,夷洲人把持了電腦外設的市場,但是他們看不起我們大陸,而我們國內,卻沒有幾個像樣的廠家,能夠突破夷州廠家的封鎖。我跟羅總一起,打造了華美,算是領先了大家一步。現在我想自己做,集合一批優秀的年輕人,大家一起拼搏,做成一個真正的華國品牌,屬於我們的民族品牌。你是知道我的,華美從無到有,我才花了多少時間,這次單幹我們會走得很快。”

“我這次聯絡了好些人,都是夷州廠的,有英群的,有昆盈的,還有東聚。全都是中堅骨幹,但是在夷州廠,他們連課長都做不到,因為夷州只相信夷州人。而我們聯合在一起,一定可以讓他們知道,事情,是我們這些人在做,市場,那也得屬於我們。”

“行!幫夷州佬不如幫張總,別的不說,伍佰科技的狗屁課長,啥都不懂,每次就是讓我改,改來改去,最後還要改回來。我幹了。”歐陽憤憤不平地說道,看來怨氣還很大。

聽到這話,張鵬心裡偷笑,兄弟,現在還早,碰到以後的甲方老爺,你才曉得,馬王爺是有三隻眼的。

“那就這麼定了,月薪給你3K,到時候你負責外觀設計。”

歐陽有點意外,這薪水開得有點高,看來張老闆挺豪氣的。

“你回去把部門的管理制度也準備一下,我們前期還是結合一下原有的管理制度,等工廠調整好後我們再協調。”

“張總,工廠開在哪裡啊?”

“還沒有確定,估計是在福永。”

歐陽:“……”

“對了,”張鵬順手從包裡拿出一個文件袋,遞給歐陽,“你看一下,這是我第一期要開發的產品,你先完善一下外觀,我確認後再做油泥模型,越快越好,我們抓緊時間開模。”

歐陽接過檔案,開啟一看,然後抬頭對張鵬說:“張總可以啊,圖畫得好,還懂外觀設計。”

“一般一般,比你差點,比起其他人,我還算不錯。”張鵬也不要臉了一把。前世張鵬兼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產品經理,為此還自學了幾款設計軟體,很多產品,都是他先行提出大致解決方案後再讓同事繼續開發下去。

歐陽仔細地看完十幾款產品的外觀和結構圖,對張鵬說:“工作量大了,一時半會可能完不成,我抓緊時間,先一款一款來吧。”

歐陽是一個多面手,平面設計厲害,還做得一手好模型,後世行業裡也算是小有名氣。

“沒問題,我們可以出費用請人合作,第一步把外觀全部做完,然後交給我確認修改,沒問題後再去做模型。外觀要先做完,好了我要交給客戶看的。滑鼠和音箱的模型設計可以先於機箱。

如果有合適的人選,你可以帶出來一起幹,工資你看著對方給,反正部門光你一個人不夠。”

“行,回去我就辭職,辭工要一個月時間,我爭取在這段時間裡把滑鼠和音箱做完。”

張鵬決定等設計稿弄好後先去申請外觀專利和相關實用專利,以防止產品熱銷後部分工廠的跟風仿製,同時音箱和機箱結構上還可以衍生出幾個專利,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第二天晚上,張鵬又約結構工程師出來溝通,就這樣,花了一週多的時間,把團隊人員給確定下來。

週末,張鵬敲定了與模具師傅顧凱的合作,老顧在一家港資企業做主管,30多歲,技術很好,他早就想出來自己做,不過資金不夠,又擔心沒有訂單,所以一直在猶豫。

在張鵬規劃的計劃中,模具部佔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不可否認,這個時期的國內廠家,在塑膠模具這塊跟港資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更別說歐美和日本。但是塑膠模具又如此的重要,如果找國內廠家製作,張鵬實在沒有信心。找夷州廠做,價格又是那麼酸爽,自己這點資本,折騰幾下就空了。

他想找老顧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模具部門,以老顧為技術核心,前期不投入C這些大型裝置,然後按專案外發加工,這樣可以把成本很好的控制下來,模具精度也有保障。

猶如乾柴碰到烈火,二人一拍即合,多番溝通後,決定成立一個單獨核算的模具部門,老顧象徵性地投入15萬,以技術和管理佔30%股份,除了製作本廠的模具,模具部有餘力時還可以承接外來訂單。

搞定這些,張鵬終於可以長吁口氣,現在就等選擇廠房。這個時候張鵬還在融豐上班,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年後融豐有二件事比較重要,一是定在三月份召開的融豐第一屆代理商大會,另外就是四月的春交會,辦好這兩件事情將為融豐今年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容不得一點疏忽。

處理完這二件事情之後,就是張鵬預定離開融豐的時候。

二月和三月,融豐的銷售形勢很好,年前備好的貨僅僅堅持到月底就銷售一空,工廠不得不開始實行兩班作業,全廠24小時不間斷地生產。

在二月只有二十天工作時間的情況下,全月出貨量還是達到了5萬臺出貨量,三月更出貨7萬臺,創下歷史新高。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