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金絲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絲面啊,這可是一種製作難度很高的麵條。這種麵條起源於擔擔麵,不過比起擔擔麵來說,更加精細一些,做起來的難度也更高。”俞老說到。

“擔擔麵我倒是知道,之前還去吃過,麻辣鮮香,非常好吃。”王華說。

身為十大麵條之一的擔擔麵,還是很有名氣的。

“這金絲面雖然起源於擔擔麵,可是與擔擔麵可是不同的。擔擔麵以麻辣鮮香為主,走的是江湖菜的重口路線。而金絲面卻是清淡的味道,以高階清湯相配。”俞老說到。

這兩種味道,並無高下之分,只是適合的人群不用。

王華聞言,不由點了點頭。

“俞老,這大刀金絲面製作,都需要用到這個東西嗎?”王華指著廖文平手裡的東西問到。

俞老看過去,只見廖文平拿出一根大竹竿,這根竹竿有碗口粗,有些發黃,表面光滑,如同包漿。

這便是廖文平拿出來的特殊廚具!

“這倒並非如此,金絲面的製作,可以用那種較長的擀麵杖來製作,他這種製作方式,也是可以的。”俞老說到。

只見廖文平將竹竿的一頭放在案板上,施加一些固定,另一頭很長,伸出案板。

醒發好的麵糰放在竹竿下面,廖文平站在竹竿面前,一條腿跨在竹竿好,另一條腿向上一彈。

頓時,竹竿有節奏的上下彈動,而在這個過程中,麵糰也被不停的擠壓。

“這種用這麼長的竹竿來製作麵條的方法,倒是很少見啊。”王華說到,

“這種麵條叫做坐槓面,卻是比較少見。”俞老點頭道。

這種方法,需要很深的功夫,別看好像一跳一跳的很簡單,可是真正上手才知道困難。

新手不僅很難跳起來,更難的是,跳出一種節奏感。

廖文平浸淫在這道麵點中,已經幾十年,他早就非常熟練了,這個動作雖然困難,但是對於他而言,卻是很簡單的。

麵糰越來越薄,廖文平又去將其摺疊起來,重複用竹竿的擠壓。

另一邊,杜大偉已經將食材處理的差不多了,他要做的麵點是包子,但卻並不是普通的包子。

看他的那些食材,就知道這道麵點不簡單,他花在處理食材上的時間就很長。

他處理食材,並不是說切好就行,而是每種食材都會經過他特殊的處理,然後再混合起來,製作成包子餡。

高典還在熬湯,他守在鍋邊,仔細熬著湯底。

最有看點的,是廖文平,那麼長的一個竹竿來製作麵條,是一般人很少見到的。

壓到最後薄的程度,廖文平才停下來,將竹竿取下來放著,隨後他將摺疊的麵皮展開。

這一步的動作必須要輕柔,因為這一步的麵皮是極其薄的,稍不注意,就容易破。

廖文平將其徹底展開,鋪滿了一整張案板。

要知道,他揉的麵糰並不多,只有小小的一團而已,可是壓平之後,直接佔滿一整個案板。

可想而知,這麵皮有多麼的薄。

隨後,廖文平將其分割,這是要分割出最合適的麵條長度。

太長了不行,太短了也不行。

麵皮卷起來,接下來就是切面。

手工麵條的製作,其實大致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拉麵,一大類是刀切面。

這是概括的說法,特殊種類的麵條並不少,高典會的刀削麵其實就是比較特殊的麵條。

刀切的麵條算是很常見的,根據口感,刀切的麵條為分為寬面和細面。

而金絲面,就是細到極致的麵條。

在拉麵中,大致也就龍鬚麵和金絲面類似。

但是兩者製作的手法不同,麵糰的配比也是不一樣的。

金絲面是需要加入雞蛋的,而且比例比較大,這樣做出來的麵條,顏色上才能帶有金黃色。

因為麵條細如髮絲,顏色金黃,故名金絲。

大刀金絲面,顧名思義在切面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大刀。

這種刀是特質的,刀刃很長,也比較厚重。

一般人別說切了,就是拿起來都費勁。

想要切出頭發絲細的麵條,需要麵點師全神貫注,一點不能分心。

切金絲面,是刀工的極致體現。

這是白案菜餚中,少數對刀工要求極高的麵點。

在紅案菜餚中,要求刀工的菜餚很多,與金絲面有些異曲同工之妙的,就有一道文思豆腐。

廖文平深吸口氣,切面時必須保持一個“穩”字,手穩、心穩、呼吸也要穩。

即便廖文平已經切過不知道多少次,可是他依舊有些緊張,切這麵條可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並且他沒有失敗的機會。

比賽和平日裡在廚房裡製作麵點不同,有的人心態不好,自己平日裡製作能夠做的很好,可是一到比賽就漏洞百出。

廖文平雖然並非這樣的人,可是這次比賽,他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這次比賽不能獲得冠軍,他之後就更加沒可能了。

所以,即便是他,也是心裡緊張。

調整好心態,廖文平開始動手切了,一刀下去,穩穩落下,麵條被切出來,隨後他又繼續第二刀。

一刀接著一刀,很快金黃色的細面便出現了。

“這麼大的刀,估計很重吧?”王華驚訝道。

“這種大刀,約莫五六斤,卻是挺重的,不過切這種細面,普通的菜刀反而不好切,用這種特質的大刀更好切出來。”俞老解釋。

“廖廚師切的很快啊,一刀接著一刀,中間都沒有一點停頓,他就不怕中間切的不對?”王華驚訝的問。

“切這個麵條,要求的就是一口氣切出來,中間能夠不停儘量不停。”俞老說。

王華點頭,看著廖文平製作,只覺得心中驚奇。

其實俞老在身邊,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不懂的,隨時可以問。

王華雖然在麵點方面,也算瞭解,可華國麵點何其多,他的瞭解就僅限於瞭解,很多東西都是不懂的。

可是這位俞老不同,身為國宴廚師,他的知識儲備可是很豐富的。

俞老也沒有說話,安靜看著廚房裡三人的製作。

杜大偉的麵糰已經醒發好,他開始擀皮包包子。

這道生活中很常見的麵點,卻是有些無限可能的。

另一邊。

高典的湯底也已經熬煮的差不多了,他開始了揉麵。

比賽已經進入了後半段。

俞老越看,心裡越是覺得驚訝。

如今的後輩,已經如此厲害了嗎?

當然,光是看製作過程,並不能知道味道,一個廚師,最終還是要拿味道來說話。

高典還在等待麵糰醒發時,廖文平已經做好了。

他是第一個完成的人,舉手示意。

很快,有工作人員前來,將廖文平製作的金絲面端走。

這時,王華笑著問到:“俞老,要不一起去嚐嚐?”

作為負責人,王華這點便利還是有的。

俞老聞言,自然不會推辭,他也很是好奇,這三個後輩做出來的麵點是什麼味道。

來到外面,眾位評委都正襟危坐,臉色嚴肅。

其實這也不怪他們,這個地方自帶一種嚴肅氣氛,他們一走進來,就不由被感染。

他們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雖然嚴肅,卻也沒有讓他們緊張不已。

只是比起外面,更多一份嚴肅正經。

廖文平的麵點端上來,放在各位評委面前。

“這是……大刀金絲面?”一個評委驚訝道。

大刀金絲面雖然少見,可是眾位評委也是見多識廣,認識這種麵條也不奇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刀金絲面,我倒是聽說過,可是還沒有嘗過,今天有口福了。”另一個評委微笑著說到。

於靜紅的毒舌,此刻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她嘗過大刀金絲面,可是……這份大刀金絲面,單單從外表來說,根本挑不出毛病。

若是硬挑,那就不是毒舌,而是故意找茬了。

眾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各自拿起筷子開始品嚐起來。

金絲面一入口,是細密綿軟的口感,如頭發絲細的麵條,卻很有嚼勁。

雖然和粗一些的麵條比起來根本沒辦法比,可是這麼細的麵條來說,這種口感已經是極好的了。

金絲面的湯看起來很清澈,如同茶水一般,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甚至有些清淡。

可是入口之後,才能發現,這清淡的味道層次極其豐富。

配合金絲面獨特的細密口感,讓人欲罷不能。

“俞老,您覺得怎麼樣?”

王華小聲詢問道。

俞老看了他一眼,說到:“我又不是評委,你問我做什麼?”

王華笑著說:“您雖然不是評委,可是我有些好奇您的看法。”

俞老說的話,根本不能左右比賽的結果,這點王華是知道的。

他詢問,僅僅是因為自己好奇。

俞老聞言,想了想說道:“這噠大刀金絲面,我在十年前嘗過,那時候做這道麵點的人,是以金絲面成名的,當時他在國內,名氣很大。他做的金絲面,比起今天我嚐到的……還要差上一絲。”

王華聞言,笑著應了聲,隨後便沒有說話。

俞老目中露出回憶的神色,當時製作這道麵點的人,如今已是麵點大師了。

眾人沉浸在這大刀金絲面的美味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那金絲面的口感,那湯底的味道,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絕頂的美味。

眾人口味很刁,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這麵條味道讓他們覺得驚豔。

口中的美味消散些許之後,眾人才依依不捨的開始給這道麵點打分。

此時廚房裡。

杜大偉的包子也已經上了蒸籠,他的烹飪進行到了最後一步。

隨著蒸汽冒出,一股麵粉的麥香味也隨之飄散出來。

到了時間,杜大偉關火起鍋,將包子夾出來,放在盤子裡。

隨後,他也如同廖文平一般,舉起了手。

隨著杜大偉走出去,直播的畫面也跟著切到了評委這邊。

剛剛廖文平那裡,也是相同的操作。

評委品嚐麵點的場景,也是比賽的看點之一,觀眾們可以根據評委的表情,猜測出誰才是獲勝的那位。

守在直播前的魏旭,此刻手心有些出汗了。

廖文平的大刀金絲面,給出來的壓力太大。

人家那製作過程不僅華麗,並且成品也相當的精緻。

坐槓、刀工,每一項都很有看頭。

魏旭對於麵點,還是頗有瞭解的,畢竟是從小接觸,雖然天賦不行,沒有走這一行,可是他的眼光不差。

他能夠看出來廖文平的手法之嫻熟,也能看出來這金絲面的製作難度之高。

而湯色的賣相,也是極為不錯。

魏旭知道,這是高階清湯,用多種食材熬製出來,湯底清澈透亮,顏色呈微微的茶色。

相比之下,杜大偉做的只是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包子。

製作過程,也有些平淡,沒有什麼讓人驚豔的操作。

這讓魏旭不禁有些擔心。

當然,他也知道,包子外表看起來平凡,可都是內有乾坤。

只是金絲面給他的壓力太大,讓他情不自禁的擔憂起來。

杜大偉的包子端上評委的桌子,眾位評委倒沒有因為這道麵點只是一個包子,就看輕這道麵點。

包子在生活中雖然平凡,可是這種麵點的花樣,可是很多的。也有許多驚人驚豔的包子,無論是味道還是技巧。

“這個是什麼包子?”有評委問到。

沒辦法,包子的外表大同小異,一般來說,除開幾種特別的包子以外,單單從外表很難看出這是什麼包子。

大概也就只有製作這道麵點的麵點師,才知道是什麼了。

杜大偉說到:“說到名字,我也沒有想好它應該叫什麼名字。”

“無名包子?”有評委問到。

杜大偉說:“暫時算是無名吧。”

其它幾位評委紛紛點頭,其實他們對於包子的名字,並沒有那麼在意。

包子嘛,叫什麼名字都好,關鍵是在於味道。

這次比賽中,他們也嘗到了不少的包子,其中最令他們驚豔的,還是那道九妙包子。

不知道這位杜廚師做的包子,比起九妙包子來說,味道如何。

眾人帶著好奇心,將包子放進嘴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