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半成品的麵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邊,陸惠英的叉燒已經做好了,她開始揉麵,製作包子皮。

對於陸惠英來說,製作叉燒包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因為前期的準備時間太長了。

叉燒的製作,就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情。

更別說還有一些其他的配料,都需要一一處理。

陸惠英的叉燒剛剛一出鍋,就有一股香味飄散開來。

這股叉燒的香味,極為勾人。

高典自然也聞到了,但他不為所動。

經歷過多次比賽的高典,對於這些事,早已經習以為常。

一點點香味,還不足以讓他分心。

此時此刻,高典正在全神貫注的處理手中的食材。

他剛剛閉目,並不是打算放棄比賽,而是在思索。

白玉翡翠餃子,高典在進入特一級麵點師之後,就起了心思將其改良。

或許說,不是改良,而是將這道麵點完善。

可惜他有很多需要改良的麵點,對於這道白玉翡翠餃子餃子,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完善。

目前為止,高典也不過只完善了一小部分,後面的他還沒有完善出來。

當然在完善的過程中,高典也在不停的練習這道麵點。

可以說,高典對於這道麵點,已經掌握到了相當的程度。

若非掌握到一定程度,高典也不可能去完善。

但是因為這道麵點並沒有完善,所以在高典一開始的計劃裡,並沒有將這道麵點計算在內。

他剛剛在嘗試著,將這道麵點再度完善一些。

剛剛的那些時間,高典還真就有了一些想法,在一些細節上,有了完善的思路。

這些東西,他之前都沒能想到,卻在這個時候想到了。

只能說有時候壓力也是一件好事,能夠壓榨出自身潛力。

可惜的是,高典沒有時間練習,他現在正在比賽當中。

維持原樣的話,高典是能夠做出來的,畢竟他這段時間也沒有少練習。

可是按照他剛剛的一些想法來做,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他不熟練,因為突然的改變,即便是特一級麵點師,也需要熟悉一下。

第二個,高典雖然有了靈感,有了一些改善的思路,可問題在於,他不知道這些思路是否正確。

若是有時間的話,高典完全可以停下來慢慢去練習,去研究。可現在,他沒有這個時間,沒辦法去慢慢練習。

怎麼選?

高典心裡並沒有什麼猶豫就做出了選擇。

或者說他其實沒有選擇,看似兩者,但他只能選擇按照自己新的思路來做。

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若是按照之前的版本,做出來的白玉翡翠餃子在味道上面,甚至比不過龍鬚麵。

想贏,靠這道麵點是幾乎不可能的。

對於高典來說,按照新的思路,成功了還有一絲機會贏。

時間慢慢過去,敗者組的麵點率先做好了。

十二位評委們,也沒有閒著,開始品嚐起來。

…………

“他要做那道麵點嗎?”覃壯才問到。

他身旁,王兆華沉吟道:“看樣子,應該是的。”

鍾天厚皺眉道:“可是那道麵點,不是半成品嗎?難不成,師父後面又將其完善了。”

王兆華看了眼鍾天厚說到:“不可能,若是師父完善了這道麵點,我們不可能不知道。”

覃壯才也點頭道:“沒錯,師父的性格,你我都是很清楚的。他若是真的完善了這道麵點,我們不可能不知道。師父他老人家,並不是藏私的人。”

鍾天厚臉色微微一變,連忙說到:“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從未懷疑過師父。只不過對於高典在比賽中拿出這道麵點,有些詫異而已。”

半成品的麵點,一般來說都不會有人那出來比賽。

再者,這道麵點製作難度太高了。

白玉翡翠餃子的皮是由兩種皮合成而來的,最外面一層是糯米粉製作的皮,而裡面層是麵粉製作的皮。

同時裡面層是需要加入蔬菜汁的。

所謂白玉翡翠餃子,就是因為外面如同白玉,裡面如同翡翠。

光是外皮的製作難度,就是很高的。

看似沒什麼難度,不就是將糯米粉和麵粉製作的皮合在一起嗎?

若是真的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糯米粉想要做成薄皮是很難的,因為其可塑性相比於麵粉來說差了許多。

並且,在烹飪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變形。

要將這些的一層外皮做出來,其難度可不低。

翡翠層也不簡單。

一般來說,蔬菜汁都是選擇的菠菜。

可問題是,菠菜汁在常溫狀態下,可以保持其翠綠的顏色,可在蒸的過程中,是會發生變色的。

除開外皮,內餡的製作也是一個麻煩。

白玉翡翠餃子的內餡,總共有十多種食材,這十多種食材混合在一起,各種食材之間比例,就是一個讓人很是頭疼的問題。

九妙包子的食材更多,但是每種餡只有兩三種食材而已。

而十多種食材做成一種餡,這中間的難度是極高的。

聽到鍾天厚的解釋,兩人的臉色微微好看了一些。

他們對於自己師父,是充滿尊敬的,即便是現在師父離世,他們也不允許有人這樣說。

“你們說,會不會是他自己完善了這道麵點?”王兆華問。

“不可能!”鍾天厚立馬說到。

覃壯才頓了頓,也說到:“我也覺得不可能。我們都知道,這道麵點完善的難度,就連我們都不行,何況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

“我覺得或許有可能,他天賦比我們可高多了,我們不行,並不代表他也不行。”王兆華說到。

“他天賦高,這點我承認,可問題是,天賦再高,也需要積累。現在的高典太過年輕,若是再過幾年,或許他真的能夠做到,但是現在……我覺得不太可能。”鍾天厚說到。

王兆華心裡其實也覺得不太可能,畢竟完善這道麵點的難度,他們深有體會。

完善這道麵點,並不是天賦高就能辦到的。他們的天賦,誰不高?可是對於這道麵點,都沒有什麼辦法完善。

完善麵點,主要還是看積累的。

“行了,咱們也別在這裡瞎猜,認真看下去就知道了。”覃壯才說。

…………

糯米粉要增加其可塑性,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燙熟的糯米粉,加入到生糯米粉中。

將兩者揉勻,就能得到一團具有相當可塑性的糯米團。

這樣糯米團,就可以用來製作高典需要的餃子皮。

但是要將其擀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餃子皮可要比一般的餃子皮更薄才行,畢竟還有另外一層,兩層合起來,才是一般餃子皮的厚度。

擀薄對於麵粉層來說,或許並不算多難,可是對於糯米層來說,難度就很高了。

將糯米層擀薄,需要極其紮實的基礎才行,這點高典是符合的。

只見他很快將糯米層擀成需要的厚度,在案板上看起來,就只有很薄的一層。

甚至都有些半透明的感覺。

要知道,糯米層最終蒸出來的效果,是有些半透明,可是這是並不是熟的狀態。

一張張糯米餃子皮,被擀了出來,高典將其小心翼翼的放在一旁。

必然是要小心一些,動作輕柔一些,不然的話,這餃子皮可是很容易破的。

接下來就是麵粉層的餃子皮了。

這一步,難點並不是技巧上的,而是配方。

菠菜汁與麵粉的比例,以及他必須要考慮,如何才能讓菠菜汁不變色。

兩種餃子皮都擀了出來,不過比起一般的餃子皮來說,要小一些。

高典將兩種餃子皮合在一起,看起來比一般的餃子皮要厚一些。

隨後,高典將其放在案板上,再次擀薄,直到普通餃子皮的厚度。

這一步就需要技巧了,因為兩者的延展性不同,在擀薄的過程中,必須要隨時注意,保持兩者的一致。

透過這樣的方式,兩種餃子皮終於合二為一,變成了一張餃子皮。

如果單純透過擀薄,將兩種餃子皮合在一起,那麼難度更高。

而擀的不是那麼薄,做起來就要容易一些。

從效果來說,合在一起擀過的效果更好,可以讓兩種涇渭分明的餃子皮,真正的合二為一。

時間慢慢過去,高典將餃子皮做好之後,開始在準備餃子餡。

這些食材,都被高典處理好了,現在就去合在一起成餡。

這一步技巧上的難度幾乎沒有,真正的難度在於比例。

各種食材的比例。

如何將這些食材的味道結合到一起,使其互補,而不是互相衝突,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現在的高典,還沒有完成這方面的完善。

他現在用的比例,就是他試驗出最好的比例了。

製作這道麵點,中途還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決定成敗。

某些地方,高典增加了一個看似不必要的過程或者步驟,這讓跟認真觀看他製作的王兆華三人,有些疑惑。

這些步驟在他們看來,完全沒什麼必要,不這樣一樣可以做出來。

杜大偉眼裡也有些疑惑,不過他並沒有覺得高典是在做無用功,而是在想高典為什麼要這樣去做。

杜大偉眼力是極高的,甚至比一些麵點大師的眼力都要厲害。

他從小便跟著魏老爺子,跟著他見識過很多。

同時,杜大偉可以說是對自己師父麵點最瞭解的人,即便是魏巧依,也沒有他瞭解。

白玉翡翠餃子的創造,他也在現場,親眼看著自己師父做出來的。

他對這道麵點,極其的瞭解。

很快,杜大偉有些驚歎,因為他發現拿著看似不必要的動作,其實別有作用,能夠讓這道麵點更加順利的做出來。

至於味道如何,他沒有品嚐過,也就不做評價。

對於場中的這個年輕人,杜大偉越發驚歎。

…………

陸惠英的叉燒包,要準備進蒸鍋了。

實際上,她早就可以做完。不過為了比賽,她做的很慢,也做的很認真。

幾乎每一步,她都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好程度。

叉燒包在進蒸鍋之前,需要噴一次水,這樣一來,蒸出來的叉燒包表面就很光滑。

因為這個步驟,也有一個趣事。

在以前,沒有噴壺這種東西,因為叉燒包存在這個步驟,所以就有人說,麵點師會將水含在嘴裡,然後一口氣噴在叉燒包上面。

因此,吃叉燒包的時候,需要將外面的皮撕開,只吃裡面的。

至於是不是真的,無從考證。

將叉燒包送進蒸鍋裡,陸惠英安靜等待著。

她抬頭看向對面,高典正在調餡。

十多種食材混合的餃子餡,調味上也是需要注意的。

高典調好餡之後,開始包餃子。

這一步就是看麵點師心靈手巧的程度,包的好看與否,全看手巧不巧。

時間一晃而過,陸惠英的叉燒包已經做好了。

她舉手示意,很快有工作人員過來,將她的麵點拿走。

眾位評委看著面前的麵點,這包子有些難看。

因為包子表皮居然開裂了!

一般的包子,蒸出來都是表皮完好無損,特別是像灌湯包這種,對於表皮的無損程度,更是要求嚴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這叉燒包,表皮居然裂開了!

但是眾位評委並不覺得奇怪,反而覺得很正常。

這叉燒包本就是這樣,這也算是叉燒包的特色。

裂開的表皮,能夠隱隱看到裡面的餡,一股叉燒的香味,從裂縫中散發出來。

眾人聞著,有些陶醉。

“這叉燒好香啊!”一個評委說到。

其餘的評委紛紛點頭,這叉燒確實很香。

隨後,眾人各自拿起一個包子,慢慢品嚐起來。

叉燒包的的口感很有意思,最外面是光滑的表皮,吃起來很有韌性。可是中間,卻是非常的鬆軟。

一位評委用手,居然將叉燒包最外面的一層皮給撕了下來。

裡面的叉燒很香,吃不到一點油膩的感覺,口感是糯中帶韌,香味十足。

頓時,評委們就沉醉在叉燒包的美味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他們享受著難得的美味,表情甚是陶醉。

過了一會兒,他們才紛紛清醒過來,卻依舊戀戀不捨的,好似這味道的褪去,讓他們心中悵然若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