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燕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潘華春的臉色不同變化著,這個誘惑對於他而言,是很大的。

對於他來說,透過小組賽幾乎成了執念。

他為了這個執念,甚至都願意拿出自己所學一半來交易。

正常來說,秘傳的配方這些,是不會輕易拿出來做交易的。

因為一份配方可以創造無限的價值,拿出來做交易,怎麼都是虧的。

他就之所以很有信心,覺得高典不應該拒絕,就是因為他是吃了很大的虧,而卻佔了大便宜。

佔便宜的事大部分都不會拒絕,但是高典卻一反常態的拒絕了,他並不同意潘華春提出來的交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刻,潘華春也面臨著和高典一樣的誘惑。

甚至這個誘惑比高典更大。

因為他不需要額外付出什麼,只需要答應下來,就能有很大的把握透過小組賽。

潘華春的朋友看著他,一言不發,等待著他的回答。

潘華春閉上眼睛,深吸口氣說到:“算了吧,我不了!”

說出這句話,彷彿用光了潘華春所有的力氣,他整個人都因此癱軟下來。

可是不知為何,他說出這句話之後,內心卻湧現出無盡的輕松感。

從昨天晚上開始,他就一直在糾結,一直在煩惱。

早上他跟蹤著高典,中午也跟蹤著他。

其實就是一直在糾結這件事。

他朋友說的辦法,潘華春也想到了,他一直在糾結的是,自己要不要使用。

如果使用的話,他的確有很大的希望進入對抗賽。

可是……他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剛剛他朋友的問話,也讓他徹底下定決心。

他終究不是那樣的人,做不出那種事情來。

“潘哥,你不再想想?”他朋友詢問。

此刻,潘華春忽然有些理解高典的心情,他堅定的搖頭道:“不了。”

他朋友凝視他良久,才終於長長嘆了口氣說:“那好吧,潘哥你既然已經決定,那我也不再勸你。”

潘華春笑著點頭。

吃過飯,兩人一看時間,也不算早了,基本上要到比賽的入場的時間。

兩人也不再逗留,起身前往比賽場地。

入口。

潘華春很是巧合的和高典相遇,這讓高典微微一怔。

心裡頓生警惕。

昨天潘華春才找過他做交易,而被他拒絕,現在他在入口處與自己相遇。

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貓膩呢?

高典心裡不由想著。

並非他生性多疑,實在是因為他不得不去想這麼多,這是有前例的。

之前就是有人交易不成,就對高典的食材下手,現在潘華春會不會也做出一些別的事,不得不讓高典警惕。

然而讓高典有些意外的是,潘華春只是微微一笑,便與他朋友一同進入。

什麼話都沒有說,什麼事也沒有做。

魏巧依發現高典的異樣,不由問到:“你剛剛怎麼了?”

高典搖頭道:“沒什麼,走吧。”

魏巧依雖心裡疑惑,但高典說沒什麼,她便不再去追問。

高典走進賽場,來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這位置並非隨意可站,要來到自己專屬的位置前才行。

每個位置面前,都用牌子寫出了每個人的名字,主辦方提前就將位置安排好。

這是因為每個名字所對應的位置上,有著不同的食材,一旦站混了,食材就不一樣。

主辦方安排的位置,是將每個小組的人安排到一起。這樣安排也有好處,那就是能夠讓工作人員更快的分辨這是哪個小組的。

每個小組對應的評委也是不同的。

高典身旁的位置上,巧合的正是潘華春。

高典心裡對他充滿警惕,剛剛他雖然沒做什麼,可是不代表他現在不做什麼。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他要是發狠,覺得自己透過不了,讓自己也無法透過,那可就真的沒地兒哭了。

經歷過太多,高典現在已經學會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他人。

正當高典警惕著潘華春時,潘華春說話了。

“高廚師。”

高典看過去,心裡的警惕再度提高,問到:“有事?”

潘華春笑道:“高廚師大可不必對我抱有這麼大的敵意,雖然咱們買賣不成,但是仁義在。對於高廚師,我還是很敬佩的。”

高典皺著眉頭,問到:“你到底想說什麼?”

“我想說,這次比賽,咱們就各憑實力吧。”潘華春說。

高典有些疑惑,他沒想到潘華春會說出這句話?

真要和他各憑本事?

無論如何,高典應了一聲,隨後也沒有理會潘華春。

今天,他要做的麵點是栗子酥!

這道麵點,他從選拔賽就想著使用出來,結果直到現在都沒有用出。

上次他準備使用時,遇到了食材被破壞的事。

這次和上次也有些巧合。

在他準備做栗子酥時,同樣遇到了來和他做交易的人。

只是上次他沒有同意,食材被毀壞了,要不是他隨機應變得當,恐怕連正式的比賽都進入不了。

這次他同樣拒絕了交易,只是這次的食材,應該不會被破壞。

因為這次食材,並非他個人拿著,而是由主辦方直接提供。

栗子酥是胡德坤傳授給他的,這道麵點背後,蘊含著一些故事,但高典並不是很清楚。只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來,這道麵點背後,應該是有故事的。

一旁的潘華春,集中精神,也開始了麵點的製作。

他要做的是麵點,有些特殊,製作的過程,也是極為複雜。

他要做的麵點,名為燕皮餛飩!

要製作這種麵點,需要用到一種很特殊的東西,那就是燕皮!

燕皮其實是由豬肉和紅薯粉製作的。

燕皮可以作為單獨的麵點使用,將其包成餛飩,只是其中的一種吃法。

大多數的麵點,其實是用麵粉製作的。除開麵粉製作的另一大類,就是用糯米和粳米製作。

至於其他的,像紅薯、玉米、豌豆等等,都可以用作麵點。

但是根據多寡來看,燕皮製作的原材料,無疑是比較小眾的。

這是用肉製作的麵點。

潘華春老家,就是燕皮流傳的故鄉,這種外人幾乎沒怎麼吃過的美食,在他的家鄉,卻是宴席上的常客。

在他們家鄉,有無燕不成席的說法。

這句話,也表現出燕皮在當地飲食中的地位。

潘華春是製作燕皮的好手,他製作的燕皮,即便是在自己家長,也是首屈一指的。

畢竟潘華春的廚藝水平不低。

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又有誰水平很低呢?

燕皮屬於潘華春的看家本領,他早就準備在小組賽第四輪使用。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看家本領在這一輪比賽中就使用了,那麼對抗賽怎麼辦?

即便是透過小組賽,進入對抗賽,以他這樣將看家本領都提前使用出來,那麼進入對抗賽,也無疑是炮灰而已。

可是對於潘華春來說,他的執念就是透過小組賽而已。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在比賽中走多遠,是不可能的,更別說什麼冠軍之類。

能夠透過小組賽,就是他最大的目標了。

當然能夠透過小組賽,其實也並不簡單。

透過小組賽的,就算得上是72強,在這個含金量極高的比賽中,72強在全國範圍之內,都能進入前兩百。

全國麵點師中,排進前兩百厲不厲害?

別光是看著排名,而是要看其整體。

全國的麵點師有多少,多的不說,幾百萬應該是有的吧?

前兩百,說一句百萬中選一,也是毫不過分的。

別看表面上潘華春的目標很小,可實際上,這目標可不小。

他在這一輪拿出看家本領,也是準備全力以赴,爭取透過小組賽了。

燕皮的製作,首要打肉!

以三斤重的木棍,反覆捶打豬肉,將其打成白潤細膩的肉泥。

這一步,就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打肉泥這一步,需要講究手眼配合,不能恍惚,要不然就會打到手,打到頭。

潘華春打肉泥的,都是專門帶過來的案板。

約莫有十幾公分厚,整顆木頭聚下來一截充當,下面是木頭架子將其架好。高度正好在潘華春腰部稍稍上面一些。

他打肉泥的時候,手高高舉起,直至舉過頭頂,隨後腰部發力,帶動手臂,重重錘下!

發出沉悶的聲音。

慢慢的,這種聲音越來越密集,如同鼓點一般,不停敲打。

隨著他敲打次數越多,案板上的肉也從一整塊,慢慢變成了肉泥,而肉泥隨著敲打,越來越細膩,也越來越有粘性。

這肉是豬肉,卻並非豬身上什麼部位的肉都能用來製作燕皮。

製作燕皮最好的部位,是後腿肉。這裡的肉質緊實,捶打出來才更加有韌性和彈性。

其實打肉泥和選肉這一步,和另一種美食極為相似。

那就是牛肉丸!

製作牛肉丸,也是差不多的方式,需要將其反覆捶打。

按照潘華春的挑選方式,豬肉一定要是最新鮮的,最好是當天宰殺的豬肉,這樣製作出來的口感才能最好。

主辦方選擇的食材,在品質上沒得說,部位也是豬後腿肉,可是新鮮度就要差一些。

主辦方購買的豬肉,也是當天宰殺的新鮮肉,是從屠宰場買的,看著宰殺。

若是潘華春的比賽是在上午,那麼新鮮度這一點,也完美彌補。可他是在下午比賽,距離宰殺已經過去半天,新鮮度就要差上一些。

當然了,都是當天宰殺的豬肉,只是半天的差距,相差也並不是很大。

豬肉的捶打,是很考驗經驗的。

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在第一時間分辨出捶打的火候。

光是捶打這一步,就花費了潘華春不少時間。

好在小組賽的比賽時間,都是比較寬裕的,不存在時間不夠用的說法。

豬肉捶打好,這才僅僅是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對技巧的考驗了。

要是說捶打豬肉,技巧性不高,需要的是足夠的力氣、耐力和豐富的經驗。

那麼接下來這一步,就更加考驗技巧。

捶打好的豬肉泥,將其鋪開,撒上紅薯粉,然後用擀麵杖慢慢將其擀平。

在擀的過程中,必須隨時加入紅薯粉,達到延展和防止粘黏的目的。

當然,紅薯粉的多少,也是有要求的,並不是說你隨隨便便去撒就行。

每次撒量的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看似撒的隨意,但是一把抓多少,心裡是有數的。

僅僅照著學,做出來的成品,必然差強人意。

燕皮需要擀至三毫米的程度,才能稱得上是燕皮。

這種厚薄程度,對麵點師手藝是極大的考驗。

肉泥的延展性,其實並沒有麵粉來的好,即便是加入了紅薯粉,可是也趕不上麵粉。

要擀到三毫米的薄度,並且保持完整不破的狀態,手藝不夠是做不到的。

這一步,就是對技巧的考驗。

潘華春手法熟練,同樣的步驟,他早已經做過無數次。

擀皮的力度,手對於擀麵杖的控制,燕皮厚薄的程度,他早就了熟於心,刻在了血液裡面,成了本能!

只見他一手拿著擀麵杖,一手抓起紅薯粉揮灑,看似隨心隨意,可人家沒撒一點,都是有量的。

在擀薄的整個過程中,潘華春保持著燕皮一直處於不破的狀態。

慢慢的,燕皮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薄。

他還在揮灑著紅薯粉。

另一邊,高典製作的栗子酥,已經快要接近尾聲。

栗子酥的製作並不算困難,主要是麻煩。

特別是剝栗子殼這一步,就特別的耗費時間。

以前高典為了省事,會選擇去購買那種剝了殼的栗子來製作。

可是主辦方採購的栗子,卻是沒有剝殼的那種,需要高典自己剝殼。

其品質是相當高的。

高典在煮的時候,就聞到了栗子的清香。

剝殼這一步,高典雖然為了省事沒做,可是在學的時候,是做了的。只是他學會之後,選擇了偷懶。

他已經將大部分做完,只剩下最後一步——烘烤!

烘烤作為麵點常見的烹飪方式之一,其溫度有著非常多的講究。

可以說,烘烤就是對溫度和時間的控制,這兩者控制好了,烘烤的結果自然也就好。

就在高典將栗子酥送進烤箱時,潘華春已經擀完了燕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