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萬安新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61年,秋。

萬安縣。

這裡曾經是北何省遠近聞名的貧困縣。

但是現在,萬安縣有了突飛勐進的變化。

在老百姓眼裡,似乎一夜之間,縣裡就開啟了拆拆拆的模式。

這種變化發生的太突然了。

縣裡的領導們就像集體換了個性子。

銳意進取。

大膽革新。

針對縣裡的情況,做了全新的土地規劃,開啟了一輪由縣裡主導的大基建行動。

首期的基建,是以孤立在縣城郊區的服務區和碼頭為核心,構築一個嶄新的萬安新城區。

新城區大約有四分之一個縣城大小。

西邊與老城區接壤。

北邊是高速公路和振華沼氣廠。

南邊就是碼頭。

中間一大片,就是原本的服務區。

由於新城區本身就是在服務區的基礎上進行擴建的。

再加上經過小半年高強度的集中施工。

至今,新城區已經初見輪廓了。

如果從高空俯瞰。

可以明顯看出萬安新區和老城區的區別。

老城區劃分隨意,城區雜亂無章,道路逼仄狹窄,城市規劃非常不合理。

與之相比,萬安新區就像是用尺子比劃出來的一樣。

整齊的如同棋盤上的線條。

道路筆直寬闊,東西南北方位清晰,區域劃分合理。

除了城市的總體建設之外,縣政府在建設的時候更加注重居住體驗。

修建綠化帶,修整街道,用街和路將城區進行了區域劃分。

並且在縣裡的牽頭下,動員各個國有企業,在新城區修建了許多六層板樓的生活區,組成了一個個小區。

另外和老城區相比,新城區最大的改進,就是在城市建設中增加了排水溝和下水道的設計。

汙水不見於地面,旱廁遠離鬧市。

整個城市因此顯得乾淨了許多。

.......

時間匆匆。

眨眼就到了秋天。

這個時候雖然天氣已經開始轉涼了,但風中還是夾雜著一股子熱意的,屬於不冷不熱的時候,剛好是一年中最適合出門遊玩的好時節。

再加上今天休息,不少縣民都走出家門,到縣裡四處逛著。

不管是生活在老城區的居民,還是搬到新城區的居民,都喜歡在新城區熘達熘達。

因此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非常熱鬧。

建設大街。

這是貫穿整個新城區最主要的街道,因道路兩旁種滿了銀杏樹而聞名。

如今的這條銀杏路,已經出現了一些金色銀杏葉的點綴,但大多還是綠色的。

遠遠看去,如如同一條綠油油的地毯,橫亙在萬安新城區中間。

孫興文在建設大街上漫步。

他慢慢踱著,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上得一處茶館。

這裡是一間可以可以喝茶、休閒、擺龍門陣的平民茶館。

名字叫做紅旗茶館。

說起來,紅旗茶館也是很有來歷的。

據說在民國的時候就存在了。

後來被收歸公有,改成現在的名字,成為縣裡唯一可以讓老百姓放鬆聽曲的茶館。

再後來,萬安新城建成了。

為了增加萬安新城的文化底蘊,縣政府就和紅旗茶館的經理商量,最終將茶館搬到了這裡。

紅旗茶館的前門正對著建設大街,看起來有些其貌不揚,走進來卻別有洞天。

大堂中擺滿了古色古香的木製桌椅。

牆壁上畫著幾幅壁畫。

有紅星,有領導畫像,旁邊還用紅色油墨寫著“萬壽無疆紅日高升”八個大字,非常符合當前的時代氣息。

老茶館裡水氣、煙味、茶味騰然升起。

空氣裡瀰漫著澹然的味道。

時間在這裡彷彿被凝固一般。

這時候剛好一群人坐著品茶,聽臺上說書人的表演。

許是講到了一個有趣的段子,聽客們鬨然大笑,澹然凝滯的氛圍一下子被衝開了。

生活瞬間變得鮮活起來。

孫興文微微駐足,聽了幾耳朵。

發現還是自己聽過的老段子,就沒了興趣。

他直接鑽到了二樓。

找了個臨窗的位置坐了下來。

茶館的女服務員看到孫興文進來,熱切的跟了上去。

“孫興文同志,今天又過來了,怎麼不到下面聽書?”

孫興文長得高高大大,面容端正,而且又有高中畢業,很受女同志歡迎。

茶館的這名女服務員也不例外。

所以說這年代不少服務員高冷還是分人的。

要是碰到對的人,冰箱也能變成烤箱。

要是碰到不入眼的。

那自然就是冷臉待遇了。

“原來是喬樂珍同志啊。”

孫興文也笑著同她打招呼。

“說書先生來來回回就是那一套故事,我都能背下來了,所以今天還是在二樓看看風景吧。”

孫興文抱怨道。

喬樂珍可不敢發表什麼意見。

這年頭曲藝雜談越來越少了,這位老師傅可是經理請過來的,她不敢得罪。

因此只是眨了眨眼,笑著說道。

“那感情好,咱們萬安新城修的真是越來越好了,這條街上全是銀杏樹,風景也很漂亮呢。”

孫興文感嘆道。

“是啊,我就感覺忽然之前,咱們縣城就有大變化了。”

“之前我還抱怨縣裡的領導幹部沒事幹,就知道拆,現在看來結果還是好的,是我想的淺了。”

“喬樂珍同志,你要是現在不忙,不如坐下來一起聊聊?”

巧樂珍想了想。

今天經理去外面開會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茶館裡除了她以外,還有三個服務員,應該也忙的過來。

於是喬樂珍笑著說道。

“好的,我陪你聊聊。”

孫興文其實對喬樂珍也有好感。

國營單位。

正式職工。

這是許多男青年夢寐以求的擇偶標準。

關鍵是喬樂珍長得也不錯。

白白淨淨的,讓人一看就心生喜好。

其實在以前,茶館還兼著社交的紐帶。

那時候誰家子女長大要婚嫁時,媒人就把雙方父母和子女帶到茶館,先泡一杯蓋碗茶擺龍門陣。

如果雙方都很滿意,喝完茶順便就去餐館吃飯,並給見面禮金。

但要是有一方不太滿意,就推說還有事情另約時間,付完茶錢走人。

這樣一來,另一方也就知道這門親事“黃了”。

這時候提倡自由戀愛,這種行為少了,但還是有不少初次見面的男青年和女青年,約著到茶館裡坐坐。

旁邊剛好坐著幾個喝茶的大爺。

他們看到了之後,搖了搖頭,臉上流露出幾分會心的微笑。

兩個小青年正聊得火熱時,喬樂珍突然試探著問道。

“孫興文同志,不知道你聽說了沒,縣裡最近推出了一項政策,不論職工還是非職工都可以在縣裡購買新城剛建起來的房子,我就有些同事買了。”

“聽他們說縣裡蓋的房子戶型都還挺不錯的,比單位分配的住房好多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們家買了嗎?”

孫興文驕傲的抬頭。

“當然,我父親是退休的老幹部,他聽說有這個政策後,立刻就買了兩套。”

“一套是給我哥哥的,一套是我的。”

“喏,我們家就在建設大街附近,你從這裡就能看到。”

說著他伸手給女服務員指了指。

女服務員探頭看了看,豔羨的說道。

“真好,我們家雖然也是職工家庭,但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

孫興文笑了笑,剛準備安慰幾句,樓下突然響起一連串汽車喇叭的聲音。

孫興文探頭向下張望。

街道上,一列車隊經過鬧事,緩緩朝某個方向駛去。

他有些驚奇的問道。

“奇怪了,咱們縣裡什麼時候有這麼多汽車了?”

喬樂珍笑道。

“你這兩天沒過來,所以不太知道,建設大街南頭的振華加油站正式開業了,這些都是跑到這裡來加油的車。”

孫興文恍然。

“哦,我說呢,原來是振華的手筆。”

他感慨著說道。

“我畢業後一直沒找道合適的工作,聽說這次振華沼氣廠還要招工,我打算去試試,希望可以選上。”

喬樂珍有些擔心的說道。

“現在振華沼氣廠不是大不如前了嗎?”

孫興文擺了擺手,解釋道。

“你是不太清楚的,其實修建新城區就是振華沼氣廠的廠長曹衛東提的主意,他們拿了不少錢,相應的,縣裡給了很多扶持政策。”

“有縣裡的支援,沼氣廠未來前景廣著呢。”

“而且服務區也是振華沼氣廠的產業,碼頭也歸人家管著,那裡生意也很旺盛啊。”

“就算振華沼氣廠不賣沼氣裝置了,家底也很厚呢。”

喬樂珍吐了吐舌頭。

“你懂的咋就這麼多?”

孫興文嘿嘿笑著。

“我懂得還有不少呢。”

他剛打算繼續賣弄,樓下突然有人叫了起來,似乎是經理回來了。

喬樂珍立刻站了起來。

“經理回來了,我得過去忙了,先不說了。”

孫興文有些不捨。

“對了,我這裡剛好弄到了兩張電影票,晚上可以邀請你去看電影嗎?”

喬樂珍想了想,這才說道。

“行吧。”

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孫興文傻呵呵的笑著,這倒把旁邊喝茶的幾位大爺看樂了。

他們搖了搖頭,滿臉苦澀。

“小同志,曾經我們也和你一樣,恨不得天天膩在一起,等我們真的結婚過日子了……”

“嗨,我們幾個老頭子就是天天出門,為了躲你大媽,圖個清靜。”

孫興文嚇了一跳。

“大爺,你別嚇我,真是這樣?”

大爺搖了搖頭,語重心長的說道。

“小同志,這就是生活,你得自己品啊。”

與此同時。

曹衛東看著振華沼氣廠和振華石油廠的經營資料,臉上樂開了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