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準備出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位大姐可是這條巷子裡遠近聞名的“大喇叭”。

退休後一直在居委會幫忙。

把著胡同口,掌握著一部公用電話。

而每當有外人打來電話,又或者誰家寄過來信件,這位大姐就會吆喝一聲,把人給招出來。

曹衛東走過去,納悶的問道:“誰給我寫的信?”

“不知道,看字跡像位女同志的,你拆開看看。”

大姐遞給曹衛東一個信封,滿眼期待。

她本想八卦兩句,但是一陣寒風吹熄了這股心思。

北方的倒春寒可是很厲害的。

雖然過了立春,但還是冷的邪乎。

大姐抱怨了兩句,老老實實的鑽回自己的小屋去了。

曹衛東拿著信,一邊往回走,一邊翻來覆去的檢視著。

信封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款式,上面用娟秀的小字寫著地址資訊。

看著這些字跡,曹衛東就已經猜到寫信者的身份了。

婁曉娥!

折返回家中,拆開信件,拿出來

和他想的一樣。

信是婁曉娥寫的。

從這封信中,曹衛東知道了這段時間婁曉娥的遭遇,以及她們在港城的落腳地。

除此之外,婁曉娥還將自己最喜歡的一條項鍊放在信封中,算是給曹衛東留的紀念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胖蛾子的這份真心讓曹衛東感動。

他嘆了口氣,滴咕道:“能平安抵達就好。”

從四九城遠走港城,路途遙遠,他們一路漂泊,自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其中艱難困苦數不勝數,難以訴說。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是港城的爆炸式發展的黃金時期,未來可期。

這源於其獨特的位置。

一方面,港城作為最接近大陸的一塊飛地,西方國家利用港城收集華夏情報。

另一方面,華夏亦利用港城的特殊地位,擔當與西方世界溝通的橋樑以及政治緩衝地帶。

幾乎所有的人員、郵件、貨物都要經港澳轉駁。

可以說,港城背後站著大陸,前面是以鷹醬國為首的,龐大到不可估量的世界貿易市場。

面對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港城的工業家們紛紛在港城設立工廠,生產國際市場需要的工業產品。

例如布匹、成衣、膠鞋、塑膠產品、電子零件、五金制品等。

仗著工資低廉,生產成本低等優點,港城的工業製成品銷售競爭力強,逐漸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

由此賺取的大量財富迴流港城,又帶動了港城的經濟發展。

婁半城這時候能參與到港城的這場跨時代鉅變中,無疑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以他的能力,一定可以在這場波瀾壯闊的黃金歲月中,攥取到最豐厚的利益。

曹衛東想了想,找出紙筆,打算給婁曉娥寫一封回信。

洋洋灑灑。

一封信寫完。

就在他打算封裝時,突然頓住了。

隨即悵然的將信紙丟進隨身空間中。

這年代港城還沒有迴歸呢。

兩岸三地之間想要通訊,可謂是難如登天。

婁曉娥的這封信,還是她人在深圳的時候,趁著轉船運的間隙寫給他的。

“還是快點迴歸的好啊,都是一家人,非要做兩家事.......”

曹衛東都囔了一句,將對婁曉娥的思念壓在心底,上床睡覺。

.......

翌日。

曹衛東起床洗漱,剛閒下來,外事部的同志就上門幫著填寫資料了。

這年代,出國的準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初審、複審、政審、出國紀律教育,以及跑到各種部門去辦理護照、簽證.......

這一套流程走下來,沒個十天半個月根本下不來。

曹衛東是無所謂的。

但是康書記哪兒能等這麼久?

所以他直接安排外事部的同志上門服務。

就只有一個要求。

一切要從快從簡。

對這種事,曹衛東自然是樂得其所的。

非常配合的在一大堆檔案上簽字按手印,一直忙碌到中午飯點,外事部的同志們才離開。

簡單吃了幾口飯,曹衛東又跑到軋鋼廠找李廠長,和他談從軋鋼廠調人去沼氣廠的事情。

這些人將是他未來在軋鋼廠的班底。

因此曹衛東格外認真。

除了徐愛國和丁秋楠之外,他還物色了幾個非常優秀的人選。

這些人要麼是軋鋼廠的技術骨幹,要麼是能說會道的採購精英,每個人都有出色的才幹。

要是放在以前,李廠長肯定是不會同意放人的。

但是此時不同彼日。

上面已經給李廠長下派了職工返鄉的指標。

他正發愁怎麼安排這批指標呢,沒想到曹衛東就找上門了。

李廠長一琢磨。

把這些人安排給曹衛東,即完成了指標,又能幫到曹衛東,可謂一舉兩得。

聽才曹衛東只要這麼點人,李廠長大手一揮,說道:“衛東,你那邊是草創班子,要不你再多選幾個,老哥我全力支持。”

曹衛東納悶的看著李廠長。

李廠長訕訕笑著,將自己的困境說給曹衛東聽,想讓他多分擔幾個名額。

曹衛東心裡樂開了花,臉上卻帶著苦色。

“李廠長,沼氣廠那邊我還沒有過去,什麼情況也不知道,雖說是一座百人規模的企業,但縣裡安排了多少人進去,我心裡也沒數。”

李廠長也感到頭疼:“我知道,只不過老哥我也頭疼,手心手背都是肉,這名額發給誰都不合適。”

曹衛東應和著。

跟李廠長摸了半天,曹衛東“勉為其難”的鬆口,答應再多要幾個名額。

定了人選,接下來就是李廠長去給這些人做思想工作了。

李廠長問道:“工資方面呢?”

曹衛東想了想,說道:“統一按最低的一級工人工資標準,三個月後統一安排考核,考核過後定崗定級。”

這待遇雖然比不上軋鋼廠,但也不算差了。

李廠長讓廠秘把人事科的主任叫過來,商量著怎麼溝通了。

擦衛東離開了廠長辦公室,折返回自己的四合院。

他已經不用在軋鋼廠坐班了,本來過了年就要去沼氣廠走馬上任,中間因為康主任這檔子事,時間又往後拖延了幾天。

曹衛東樂得清閒。

每天周旋在梁拉娣、丁秋楠和陳雪茹之間,日子過的不亦樂乎。

當然,清閒的日子總有結束的時候。

外事部的呂科長親自登門拜訪,標誌著他們即將出國。

曹衛東詫異的問道:“這麼快?上次不是說還要再等幾天嗎?”

呂科長陰沉著臉說道:“因為我們已經同那位專家失聯了,必須立刻前往鷹醬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