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1726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崇禎九年1636七月二十日負傷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他的心腹將領劉哲黃龍他的幾萬大軍已在此前徹底崩潰。

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在過去的七年中他曾馳騁西北掃蕩中原但終究未能成功。毫無疑問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然後終究到此為止。

科學點的說法是運氣不好迷信點的說法這就是命。

高迎祥被捕的訊息傳到京城時崇禎皇帝沒信不是不信是不敢信等人到了面前才信。

處死高迎祥的那一刻崇禎開始相信自己能力挽狂瀾。

最後的帥才

高迎祥被殺了對崇禎而言是利好訊息而對某些頭領而言似乎也不利空。

高迎祥死後許多頭領紛紛投降比如蠍子塊衝破天等等原先跟著高闖王幹闖王都沒闖過去自己也就消停了。

但有某些人是比較高興的比如張獻忠。

張獻忠跟高迎祥似乎有點矛盾原先曾跟著打鳳陽但後來分出去單幹也不在一個地界混算是競爭關係高迎祥死後論兵力他就是老大。

還有一個人雖然很悲傷卻很實惠。

一直以來李自成都跟著高迎祥幹高迎祥的外號叫做闖王而李自成是闖將。據某些史料上說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這話估計不怎麼靠譜但關係很鐵那是肯定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高迎祥的死給了李自成兩樣東西。

第一樣是頭銜從此闖王這個名字只屬於李自成。

第二樣是兵力高迎祥的殘部由他的部將率領投奔了李自成。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亂世離去者是上天拋棄的留存者是上天眷顧的。

對張獻忠和李自成而言他們的天下之路才剛邁出第一步。

第一步是個坑。

我說過對民軍頭領而言崇禎九年1636是個流年盧象升來了打得亂七八糟好不容易跑進山區人都調走了又來了個孫傳庭還幹掉了高迎祥。

按說壞事都到頭了可是事實告訴我們所謂流年是一流到底絕不半流而廢。

一個比孫傳庭更可怕的對手即將出現在他們的面前與之前的洪承疇曹文詔盧象升不同他並非一個能夠上陣殺敵的將領。

他是統帥。

崇禎九年1636阿濟格率領大軍打進來時崇禎非常緊張但最緊張的人並不是他而是張鳳翼。

張鳳翼時任兵部尚書他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按慣例如果京城包括郊區被襲皇帝會不高興皇帝不高興就要拿人撒氣具體地說就是他。

更要命的是崇禎老闆撒氣的途徑是追究責任具體地說是殺人比如七年前皇太極打到京城兵部尚書王洽就被幹掉了按照這個傳統他是跑不掉的。

但張部長還算識相眼看局面沒法收拾就打了個報告說清軍入侵是我的責任我想戴罪立功到前方去希望批准。

崇禎當即同意打他去了前線。

但張尚書到前線後似乎也沒去拼命每天只幹一件事吃藥。

他吃的是毒藥。

這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毒藥吃了不會馬上死必須堅持吃每天吃飯前飯後吃鍥而不捨地吃才能吃死。

對於張尚書的舉動我曾十分疑惑想死解腰帶就行了實在不行操把菜刀費那麼大勁幹甚

過了好幾年才想明白高水平真高。

如果自殺按當時的狀況算是畏罪死了沒準撫恤金都沒有但要上陣殺敵似乎又沒那個膽索性慢性自殺就當自然死亡了還算是犧牲在工作崗位上該享受的待遇一點不少老狐狸。

這兄弟不但死得慢算得也準清軍九月初退兵他九月初就死連一天都沒耽誤。

他死了也就拉倒了可是崇禎同志不能拉倒必須繼續招工。

但榜樣在前面崗位風險太高說了半天也沒人肯幹。

左右為難之際崇禎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很孝順曾三次上書請求讓自己代替父親受罰那是在他決心處罰楊鶴的時候。

他還清楚地記得這個人的名字楊嗣昌。

楊嗣昌字文弱湖廣武陵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

崇禎見到楊嗣昌時很憂慮。

局勢實在太差民軍鬧得太兇清軍打得太狠兩頭夾攻東一榔頭西一棒實在難於應付如此下去亡國是遲早的事怎麼辦

楊嗣昌只說了一句一句就夠了:

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