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1540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領當年打日本的時候就全靠這玩意把上萬鬼子送上天殺人還兼帶毀屍功能實在是驅趕害蟲的不二利器。

但這招在努爾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為日軍的主力是步兵而後金都是騎兵度極快以明代大炮的射和質量沒打幾炮馬刀就招呼過來了。

袁崇煥清楚這一點但他依然用上了大炮進口大炮。

紅夷大炮也叫紅衣大炮純進口產品國外生產國外組裝。

我並非瞧不起國貨但就大炮而言還是外國的好。其實明代的大炮也還湊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機還有一定技術優勢但像大將軍炮這種大型火炮就出問題了。

這是一個無法攻克的技術問題炸膛。

大家要知道當時的火炮想把炮彈打出去就要裝火藥炮彈越重火藥越多如果火藥裝少了沒準炮彈剛出炮膛就掉地上了最大殺傷力也就是砸人腳可要是裝多了由於炮管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就會內部爆炸即炸膛。

用哲學觀點講這是一個把炸藥填入炮膛卻只允許其衝擊力向一個方向前方前進的二律背反悖論。

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解決我不知道袁崇煥應該也不知道但外國人知道他們造出了不炸膛的大炮並幾經輾轉落在了葡萄牙人的手裡。

至於這炮到底是哪產的史料有不同說法。有的說是荷蘭有的說是英國羅爾斯羅伊斯還是飛利浦都無所謂好用就行。

據說這批火炮共有三十門經葡萄牙倒爺的手賣給了明朝。拿回來試演當場就炸膛了一門絕不能迷信外國貨剩下的倒還能用經袁崇煥請求十門炮調到寧遠剩下的留在京城裝樣子。

這十門大炮裡有一門終將和努爾哈赤結下不解之緣。

為保證大炮好用袁崇煥還專門找來了一個叫孫元化的人。按照慣例買進口貨都要配中文說明書何況是大炮。葡萄牙人很夠意思雖說是二道販子沒有說明書但可以搞培訓就專門找了幾個中國人集中教學而孫元化就是葡萄牙教導班的優秀學員。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6

袁崇煥的第三種武器叫做堅壁清野。

為了保證不讓敵人搶走一粒糧喝到一滴水袁崇煥命令燒燬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將所有居民轉入城內。此外他還幹了一件此前所有努爾哈赤的對手都沒有幹過的事清除內奸。

努爾哈赤是個比較喜歡耍陰招的人對派奸細裡應外合很有興趣此前的撫順鐵嶺遼陽瀋陽廣寧都是這麼拿下的。

努爾哈赤不瞭解袁崇煥袁崇煥卻很瞭解努爾哈赤他早摸透了這招便組織了除奸隊挨家挨戶查詢外來人口遇到奸細立馬幹掉並且派民兵在城內站崗預防奸細破壞。

死守大炮堅壁清野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努爾哈赤手下的六萬精兵已經把寧遠團團圍住突圍是沒有希望的死守是沒有援兵的即使擊潰敵人他們還會再來又能支撐多久呢

所以最終將他帶上勝利之路的是最後一種武器。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

佈置外防務後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麼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

袁崇煥鎮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現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援我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倖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不會後退我會堅守在這裡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使同歸於盡也絕不後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

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棄。

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

然後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但我知道在那場戰鬥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7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帶著輕蔑的神情動了進攻的命令聲勢浩大的精銳後金軍隨即湧向孤獨的寧遠城。

必須說明後金軍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們也很清楚騎著馬是衝不上城牆的事實上他們有一套相當完整的戰術系統大致有三撥人。

每逢攻擊時後金軍的前鋒都由一種特別的兵種擔任楯兵。所有的楯兵都推著楯車。所謂楯車是一種木車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幾層厚牛皮潑上水由於木板和牛皮都相當皮實明軍的火器和弓箭無法射破這是第一撥人。

第二撥是弓箭手躲在楯車後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射程很遠甭管射不射得中射完就走人。

最後一撥就是騎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離也就近了衝出去砍人效果相當好。

無數明軍就是這樣被擊敗的火器不管用騎兵砍不過人家只好就此覆滅。

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無數的楯兵推著木車向著城下挺進他們相信城中的明軍和以往沒有區別火器和弓箭將在牛皮面前屈服。

然而牛皮破了。

架著雲梯的後金軍躲在木板和牛皮的後面等待靠近城牆的時刻但他們等到的只是晴天的霹靂聲以及從天而降的不明物體。

值得慶祝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俯瞰到了寧遠城的全貌在半空中。

寧遠城頭的紅夷大炮以可怕的巨響噴射著燦爛的火焰把無數的後金軍他們破碎的楯車以及無數張牛皮都送上了天空然後是地府。

關於紅夷大炮的效果史書中的形容相當貼切且聳人聽聞:至處遍地開花盡皆糜爛。

當第一聲炮響的時候袁崇煥不在城頭他正在接見外國朋友朝鮮翻譯韓瑗。

巨響嚇壞了朝鮮同志他驚恐地看著袁崇煥卻只見到一張笑臉以及輕鬆的三個字:

賊至矣

幾個月前當袁崇煥決心抵抗之時就已安排了防守體系總兵滿桂守東城參將祖大壽守南城副將朱輔守西城副總兵朱梅守北城袁崇煥坐鎮中樓居高指揮。

四人之中以滿桂和祖大壽的能力最強他們守護的東城和南城也最為堅固。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8

後金軍是很頑強的在經歷了重大打擊後他們毫不放棄踩著前輩的屍體繼續向城池挺進。

他們選擇的主攻方向是西南面。

這個選擇不是太好因為西邊的守將是朱輔南邊的守將是祖大壽所以守護西南面的是朱輔和祖大壽。

更麻煩的是後金軍剛踏著同志們的屍體衝到了城牆邊就陷入了一個奇怪的境地。

攻城的方法大抵是一方架雲梯拼命往上爬一方扔石頭拼命不讓人往上爬只要皮厚硬頭皮衝上去就贏了。

可是這次不同城下的後金軍驚奇地現除頂頭挨炮外他們的左側右側甚至後方都有連綿不斷的炮火襲擊可謂全方位全立體無處躲閃痛不欲生。

這個痛不欲生的問題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去了一趟興城今寧遠又查了幾張地圖解了。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建築學問題。

要說清這個問題應該畫幾個圖可惜我畫得太差不好拿出來丟人只好用漢字代替了看懂就行。

大家知道一般的城池是口字型四四方方一方爬一方不讓爬比較厚道。

更猛一點的設計是凹字型敵軍進攻此類城池時如進入凹口就會受到左中右三個方向的攻擊相當難受。

這種設計常見於大城的內城比如北京的午門西安古城牆的甕城就是這個造型。

或者是城內有點兵沒法拉出去打又不甘心捱打的也這麼修城殺點敵人好過把癮。

但我查過資料兼實地觀查之後才知道創意是沒有止境的。

寧遠的城牆大致是個山字。

也就是說在城牆的外面伸出去一道城樓在這座城樓上派兵駐守會有很多好處比如敵人剛進入山字的兩個入口時就打他們的側翼敵人完全進入後就打他們的屁股。如果敵人還沒有進來在城頭上架門炮可以提前把他們送上天。

此外這個設計還有個好處敵人衝過來的時候有這個玩意可以把敵人分流成兩截分開打。

當然疑問也是有的比如把城樓修得如此靠前幾面受敵如果敵人集中攻打城樓該怎麼辦呢

答案:隨便打無所謂。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9

因為這座城樓伸出去就是讓人打的。而且我查了一下這座城樓可能是實心的下面沒有通道士兵調遣都在城頭上進行也就是說即使你把城樓拆了還得接著啃城牆壓根就進不了城。

我不知道這城樓是誰設計的只覺得這人比較狠。

除地面外後金軍承受了來自前後左右上天上五個方向的打擊他們能夠得到的唯一遮擋就是同伴的屍體所以片刻之間已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進攻者沒有退縮無功而返努爾哈赤的面子且不管啥都沒弄到回去怎麼跟老婆孩子交代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後金軍終於爆了。

雖然不斷有戰友飛上天空但他們在屍體的掩護下終究還是來到了城下開始架雲梯。

然而炮火實在太猛天上還不斷掉石頭弓箭火槍不停地打剛架上去就被推下來幾次三番他們爬牆的積極性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於是決定改變策略鑽洞。

具體施工方法是在頭上蓋牛皮木板用大斧刀劍對著城牆猛劈最終的工程目的是把城牆鑿穿。

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工程頭頂上經常高空拋物不說還缺乏重型施工機械就憑人刨那真是相當之困難。

但後金軍用施工成績證明他們之前的一切勝利都不是僥倖取得的。

在寒冷的正月後金挖牆隊頂著炮火憑藉刀劈手刨竟然把堅固的城牆挖出了幾個大洞按照史料的說法是鑿牆缺二丈者三四處也就是說二丈左右的缺口挖出了三四個。

明軍毫無反應。

不是沒反應而是沒辦法反應因為城頭的大炮是有射程的敵人若貼近城牆就會進入射擊死角炮火是打不著的而火槍弓箭都無法穿透後金軍的牛皮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緊張施工毫無辦法。

就古代城牆而言鑿開兩丈大的洞就算是致命傷了一般都能塌掉但奇怪的是洞鑿開了城牆卻始終不垮。

原因在於天冷很冷。

按史料分析當時的溫度大致在零下幾十度城牆的地基被冰凍住所以不管怎麼鑿就是垮不下來。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o

但袁崇煥很著急因為指望老天爺畢竟是不靠譜的按照這個工程進度沒過多久城牆就會被徹底鑿塌六萬人湧進來說啥都沒用了。

當務之急要幹掉城下的那幫牛皮護身的工兵然而大炮打不著火槍沒有用如之奈何

關鍵時刻群眾的智慧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城牆即將被攻破之際城頭上的明軍突然想出了一個反擊的方法。

這個方法有如下步驟先找來一張棉被鋪上稻草並在裡面裹上火藥拿火點燃扔到城下。

棉被稻草加上火藥無論是材料還是操作方法都是平淡無奇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幾年前我曾找來少量材料親手試驗過一次這次實驗的直接結果是我再沒有試過第二次因為其燃燒的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兩個字形容。特別提示該實驗相當危險切勿輕易嘗試切勿模仿特此宣告。

明軍把棉被卷起來點上火扔下去轉瞬間壯觀的一幕出現了。

沾滿了火藥的棉被開始劇烈燃燒開始四處飄散漂到哪裡就燒到哪裡只要沾上就會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滾也毫無作用。

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伴隨著恐怖的大炮轟鳴聲一道火海包圍了寧遠城把無數的後金軍送入了地獄英勇的後金工程隊全軍覆沒。

這種臨時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萬人敵從此它被載入史冊並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燃燒瓶的雛形。

戰鬥直至最後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萬曆十二年1584他二十五歲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最終殺掉了仇人尼堪外蘭而那一年袁崇煥才剛剛出生。

他跟隨過李成梁打敗過楊鎬殺掉了劉綎杜松嚇走了王化貞當他完成這些豐功偉業名聲大振的時候袁崇煥只是個四品文官無名小卒。

之前幾乎每一次戰役他都以少打多以弱勝強然而現在他帶著前所未有的強大兵力勢不可擋之氣魄進攻兵力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的小人物袁崇煥輸了。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小本起家的天命大汗是不會輸的也是不能輸的即使傷亡慘重即使血流成河用屍體堆也要堆上城頭

所以觀察片刻之後他決定改變攻擊的方向南城。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1

這個決定充分證明努爾哈赤同志是一位相當合格的指揮官。

他認為南城就快頂不住了。

南城守將祖大壽同意這個觀點。

就實力而言如果後金軍全力攻擊城池一面明軍即使有大炮也蓋不住對方人多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

好在此前後金軍缺心眼好好的城牆不去偏要往夾腳裡跑西邊打南邊也打被打了個亂七八糟現在他們終於覺醒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知錯就改的後金軍轉換方向向南城湧去。

我到寧遠時曾圍著寧遠城牆走了一圈沒掐表但至少得半小時寧遠城裡就一萬多人分攤到四個城頭也就兩千多人。以每面城牆一公里長計算每米守兵大致是兩人。

這是最樂觀的估算。

所以根據數學測算面對六萬人的拼死攻擊明軍是抵擋不住的。

事情展與數學模型差不多初期驚喜之後後金軍終於呈現出了可怕的戰鬥力鑑於上面經常扔萬人敵牆就不去鑿了改爬雲梯。

衝過來的路上被大炮轟死一批衝到城腳被燒死一批爬牆被弓箭火槍射死一批。

沒被轟死燒死射死的接著爬。

與此同時後金軍開始組織弓箭隊對城頭射箭提供火力支援。

在這種拼死的猛攻下明軍開始大量傷亡南城守軍損失達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後金軍爬上城牆與明軍肉搏形勢十分危急。

祖大壽戰敗前袁崇煥趕到了。

袁崇煥並不在城頭他所處的位置在寧遠城正中心的高樓。這個地方我曾經去過登上這座高樓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城的戰況。

袁崇煥率軍趕到南城在那裡他投入了最後的預備隊。

長久以來的訓練終於顯現了效果在強敵面前明軍毫無畏懼與後金軍死戰把爬上城頭的人趕了回去。

與此同時為遏制後金軍的攻勢明軍採用了新戰略火攻。

明軍開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萬人敵火槍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點燃的就往城下扔。

這個戰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這是冬天而冬天時後金士兵是有幾件棉衣的。

戰爭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現了不知是誰提議拉出了幾條長鐵索用火燒紅甩到城下用來攻擊爬牆的後金士兵。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2

於是壯麗的一幕出現了在北風呼嘯中幾條紅色的鎖鏈在南城飄揚它甩向哪裡慘叫就出現在哪裡。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後金的攻勢被遏制了屍體堆滿寧遠城下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直至黃昏。

至此寧遠戰役已進行一天後金軍傷亡慘重死傷達一千餘人卻只換來了幾塊城磚。

然而戰鬥並沒有結束。

憤怒至極的努爾哈赤下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命令:夜戰。

夜戰並不是後金的優勢但仗打到這個份上縮頭就跑就是一個嚴肅的面子問題努爾哈赤認定敵人城池受損兵力已經到達極限只要再攻一次寧遠城就會徹底崩塌。

在領導的召喚下後金士兵舉著火把開始了夜間的進攻。

正如努爾哈赤所料他很快就等到了崩潰的訊息後金軍的崩潰。

幾次拼死進攻後後金的士兵們終於現他們確實在逐漸逼近勝利用一種最為殘酷的方法:

攻擊無果傷亡很大屍體越來越多越來越厚如果他們全都死光是可以踩著屍體爬上去的。

沉默久了就會爆爆久了就會崩潰在又一輪的火燒炮轟箭射後後金軍終於違背了命令全部後撤。

正月二十四日深夜無奈的努爾哈赤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壓抑住心中怒火準備明天再來。

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放棄進攻第二天歷史將會徹底改變。

袁崇煥也已頂不住了他已經投入了所有的預備隊連他自己也親自上陣左手還負了傷如果努爾哈赤豁出去再幹一次後果將不堪設想。

努爾哈赤放棄了他堅持了所以他守住了寧遠。

而下一個問題是能否擊潰後金守住寧遠。

從當天後金軍的表現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沒有幫助沒有援軍修了幾年的堅城只用一天就被打成半成品敵人戰鬥力太過強悍很明顯如果後金軍豁出去在這裡待上幾月就是用手刨也刨下來了。

對於這個答案袁崇煥的心裡是有數的。

於是他來到了最後一個問題:既然必定失守還守不守

他決定堅守下去即使全軍覆沒毫無希望也要堅持到底堅持到最後一個人。

軍隊應該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3

袁崇煥很清楚明天城池或許失守或許不失守但終究是要失守的。以努爾哈赤的操行成績接踵而來的必定是殺戮和死亡。

然而袁崇煥不打算放棄因為他是一個沒有援軍沒有糧食沒有理想沒有希望依然能夠堅持下去的人。

四十二歲年前袁崇煥出生於窮鄉僻壤一直以來他都很平凡平凡的中了秀才平凡的中了舉人平凡的落榜平凡的再次趕考平凡的再次落榜平凡的最終上榜。

然後是平凡的知縣平凡的處級幹部平凡的四品文官平凡的學生直至他違抗命令孤身一人面對那個不可一世強大無比的對手。

四十年平凡的生活不斷的磨礪沉默的進步堅定的信念無比的決心:

只為一天的不朽。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上天就不會放棄你。

絕境中的袁崇煥在沉思中等來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終究沒有放棄。

於是他等來了奇蹟。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變歷史的一天。

努爾哈赤懷著滿腔的憤怒動了新的進攻。他認為經過前一天的攻擊寧遠已近崩潰只要最後一擊勝利觸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戰鬥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形式開始的。

第一輪進攻被火炮打退後他看見勇猛的後金士兵們慫了。

無論將領們怒吼還是威脅以往工作積極性極高的後金軍竟然不買賬了任你怎麼說就是不衝。

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來打仗說到底是想搶點東西小財現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屍體都堆在那兒還要往上衝你當我們白內障看不見啊。

勇敢也是要有點智商的。

努爾哈赤是很地道的為了消除士兵們的恐懼心理他毅然決定停止進攻把屍體撈回來先。

為一了百了他還特事特辦在城外開辦了簡易火葬場什麼遺體告別追悼會都省了但凡搶回來的屍體往裡一丟了事。

燒完接著打。

努爾哈赤已近乎瘋狂了現在他所要的並不是寧遠也不是遼東而是臉面起兵三十年縱橫天下無人可敵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丟人了實在太丟人了。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4

所以他誓無論如何一定要爭回這個面子。

不想丟人就只能丟命。

面對蜂擁而上的後金軍袁崇煥的策略還是老一套大炮。

要說這外國貨還是靠譜頂在城頭上轟了一天非但沒有炸膛還越打越有勁東一炮盡皆糜爛西一炮盡皆糜爛相當皮實。

但是意外還是有的具體說來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裝電視劇裡大炮射大致是這麼個過程:一人站在大炮後拿一火把點引線引線點燃後轟一聲炮口一圈白煙遠處一片黑煙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射紅夷大炮必死無疑。

我認為葡萄牙人之所以賣了大炮還要教打炮絕不僅是服務意識強說到底是怕出事。

由於紅夷大炮的威力太大在大炮轟擊時炮尾炸藥爆炸時會產生巨大的後座力巨大到震死人不成問題所以每次射時都要從炮簽出一條引線人躲得遠遠的拿火點燃再打出去。

經過孫元化的培訓城頭的明軍大都熟悉規程嚴格按安全規定辦事然而在二十五日這一天由於城頭忙不過來一位通判也上去湊熱鬧一手拿線一手舉火就站在炮尾處點火結果被當場震死。

但除去這起安全事故外整體情況還算正常大炮不停地轟後金軍不停地死然後是搶屍體搶完再燒燒完再打打完再死死完再搶再燒死死燒燒無窮盡也。

直至那歷史性的一炮。

到底是哪一炮誰都說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寒冷的一天漫天的炮火轟鳴聲中有一炮射向了城下伴隨著一片驚叫和哀嚎命中了一個目標。

這個目標到底是誰至今不得要領但可以肯定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一個不重要的人不會坐在黃帳子裡並及黃龍幕也不會讓大家如此悲痛嚎哭奔去。

對於此人身份有多種說法明朝這邊說是努爾哈赤清朝那邊是壓根不提。

這也不奇怪如果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在一座孤城面前對陣一個無名小卒被一顆無名炮彈重傷實在太不體面換我我也不說。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5

於是接下來袁崇煥看到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衝了兩天的後金軍退卻了退到了五里之外。

很明顯坐在黃帳子裡的那人是個大人物但按照後金的道德標準死個把領導也不是什麼大事這實在是件相當奇怪的事情。

第二天當袁崇煥站在城頭的時候他終於確信自己已經創造了奇蹟。

後金軍仍然在攻城攻勢比前兩天更為猛烈但長期的軍事經驗告訴袁崇煥這是撤退的前兆。

幾個時辰之後後金軍開始總退卻。

當然努爾哈赤是不會甘心的所以在臨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洩到了寧遠城邊的覺華島上那裡還駐紮著幾千明軍以及上萬名無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幾十裡的大海結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後金軍踏著冰層向島上動猛攻毫無遮擋的明軍全軍覆沒此外士兵屠殺了島上所有的百姓逢人立碎以顯示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並向世間證明努爾哈赤先生並不是無能的他至少還能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

寧遠之戰就此結束率領全部主力拼死攻擊的名將努爾哈赤最終敗給了僅有一萬多人駐守孤城的袁崇煥鎩羽而歸。

此戰後金損失極為慘重雖然按照後金的統計僅傷亡將領兩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顯這是個相當謙虛的數字。

數學應用題1:十門大炮轟六萬人轟了兩天半每炮每天只轟二十炮最保守的數字問:總共轟多少炮

答:以兩天計算至少四百炮。

數學應用題2:後金軍總共傷亡五百人以明軍攻擊數計算平均每炮轟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轟死1.25人。

參考史料:紅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爛數十尺斷無生理。

綜合由應用題1應用題2及參考資料得出結論如下:每一個後金士兵都有高厚度的裝甲保護是不折不扣的鋼鐵戰士。

扯淡就此結束根據保守統計在寧遠戰役中後金軍傷亡的人數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損失大量攻城車輛兵器。

這是自萬曆四十六年以來後金軍的第一次總退卻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戰敗。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6

或許直到最後他也沒弄明白到底是誰擊敗了他那座孤獨的寧遠城那幾門外國進口的大炮還是那一萬多陷入絕境的明軍。

他不知道他的真正對手是一種信念。

即使絕望毫無生機永不放棄。

在那座孤獨的城市裡有一個叫袁崇煥的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堅守著這樣的信念。

他不知道也永遠不會知道了。

因為七個月後他就翹辮子了。

天啟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戰半生的努爾哈赤終於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說法有說是被炮彈打壞的也有的說是病死的但無論是病死還是打死都跟袁崇煥有著莫大的關係。

挨炮就不說了那麼大一鐵陀子外加各類散彈穿幾個窟窿不說再加上破傷風這人就廢定了。

就算他沒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有點心理障礙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來從沒吃過虧敗在無名小卒的手上實在太丟面子就這麼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這一點上袁崇煥也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擊退努爾哈赤後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給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你橫行天下這麼久今天竟然敗在我的手裡應該是天命吧

努爾哈赤很有禮貌還派人回了禮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帳約期再戰。

至於努先生的內心活動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這樣的:

我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小小的寧遠竟然攻不下來這是命啊

說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死了對於這個人的評價眾多紛紜有些人說他代表了先進的進步的勢力衝擊了的明朝為歷史的展做出了貢獻云云。

我才疏學淺不敢說通曉古今但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遍覽他的一生我沒有看到進步展只看到了搶掠殺戮和破壞。

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

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只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後金軍的馬刀下面親身體驗。

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7

皇太極

失敗的努爾哈赤悲憤了幾個月後終於笑了含笑九泉。

老頭笑著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來了比如他的幾個兒子。

當時具備繼承資格的人有八個。

這八個人分別是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

位置只有一個。

拜許多秘史類電視劇所賜這個連史學研究者都未必重視的問題竟然婦孺皆知且說法眾多什麼努爾哈赤討厭皇太極喜歡多爾袞皇太極使壞幹掉了多爾袞他媽搶了多爾袞的汗位等等等等。

以上在菜市場等地遇熟人時隨便說說是可以的正式場合就別扯了。

事實上打努爾哈赤含笑那天起汗位就已註定它只屬於一個人皇太極。

因為除這位仁兄外別人都有問題。

努爾哈赤確實很喜歡多爾袞可是問題在於多爾袞同志當時還是小屁孩遊牧民族比較實在誰更能打更能搶誰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親廣大後金人民是不答應的。

四小貝勒裡的其他三人那更別提了年齡小不說老頭還不待見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而四大貝勒裡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沒資格排除;莽古爾泰比較蠢性情暴躁排除能排上號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極。

但是代善也有問題生活作風這個問題還相當麻煩因為據說和他傳緋聞的是努爾哈赤的后妃。

代善是聰明人有這個前科汗位是不敢指望了他相當寬容地表示自己就不爭這個位置了讓皇太極幹吧。

於是在眾人的一致推舉下天啟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極登基。

在後金將領中論軍事天賦能與袁崇煥相比的只有三個人:努爾哈赤代善皇太極多爾袞比較小不算。

但要論政治水平能擺上檯面的只有皇太極。

因為一個月後他做了一件努爾哈赤絕不可能做到的事。

天啟六年1626十月袁崇煥代表團來到了後金都瀋陽他們此來的目的是弔喪同時祝賀皇太極上任。

在很多書籍裡寧遠戰役後的袁崇煥是很悲慘的戰績無人認可也沒有封賞所有的功勞都被魏忠賢搶走孤苦伶仃悲慘世界。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8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說法是未經史籍也未經大腦的因為就在寧遠勝利後的幾天袁崇煥就得到了皇帝的表揚兵部尚書王永光跟袁崇煥不大對勁也大感慨:

八年來賊始一挫乃知中國有人矣

總之捷報傳來全國歡騰唯一不歡騰的人就是高第。

這位兄弟實在太不爭氣所以連閹黨都不保他被幹淨利落地革職趕回了家。

除口頭表揚外明朝也相當實在正月底打勝2月初就提了先是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一個月後又加遼東巡撫然後是兵部右侍郎兩個月內就到了副部級。

部下們也沒有白乾滿桂趙率教左輔朱梅祖大壽都升了官連他的孫承宗老師也論功行賞了。

當然領導的功勞是少不了的比如魏忠賢公公顧秉謙大人等等雖說沒去打仗但整日忙著陰人也是很辛苦的。

無論如何袁崇煥出頭了雖說他是孫承宗的學生東林黨的成員但邊界得有人守吧所以閹黨不難為他反正好人壞人都不管他任他在那倒騰。

幾個月後得知努爾哈赤死訊後他派出了代表團。

這就倒騰大了。

在明朝看來後金就是以努爾哈赤為的強盜團伙壓根不是政權堂堂天朝怎麼能和團伙頭目談判呢

所以多年以來都是只打不談。

但問題是打來打去都沒個結果正好這次把團伙頭目憋屈死了趁機去談談也沒壞處。

當然作為一名文官出身的將領袁崇煥還有點政治頭腦談判之前先請示了皇帝才敢開路。

憋死打傷致死了人家老爹還派人來弔喪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徑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極忍了。

他不但忍了還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應。

他用最高標準接待了袁崇煥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還搞了個閱兵式讓他們玩了一個多月走的時候還送了幾匹馬幾十只� ��並熱情地向自己殺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揮手告別。

這意味著一個比努爾哈赤更為可怕的敵人出現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強壯的懂得剋制暴力的人才是強大的。

在下次戰爭到來之前必須和平這就是皇太極的真實想法。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39

袁崇煥也並非善類對於這次談判他在給皇帝的報告中做出了充分的解釋:

奴死之耗與奴子情形我已備得尚復何求

這句話的意思是努爾哈赤的死訊他兒子的情況我都知道了還有什麼要求呢

談來談去就談出了這麼個玩意。

談判還是繼續到第二年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又派人來了。

可這人明顯不上道談判書上還附了一篇文章當年他爹寫的七大恨。

但你要說皇太極有多恨似乎也說不上因為就在七大恨後面他還列上了談判的條件比如金銀財寶比如土地等等。

也就是想多要點東西嘛還把死去的老爺子搬出來實在辛苦。

袁崇煥是很幽默的他在回信中很有耐心地逐條批駁了努爾哈赤的著作同時表示拒絕你的一切要求。這意思是雖然你爸憋屈死了我表示同情但談歸談死人我也不買賬。

過了一月皇太極又來信了這哥們明顯是玩上癮了他竟把袁崇煥批駁七大恨的理由又逐條批駁了一次當然正事他也沒忘了談這次他的胃口小了點要的東西也減了半。

文字遊戲玩玩是可以的但具體工作還要幹在這一點上皇太極同志的表現相當不錯就在給袁崇煥送信的同時他動了新的進攻目標是朝鮮。

天啟七年1627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鮮朝軍的表現相當穩定依然是一如以往地不經打一個月後平壤就失陷了再過一個月朝鮮國王就籤了結盟書表示願意服從後金。

朝鮮失陷明朝是不高興的但不高興也沒辦法今天不同往日了家裡比較困難實在沒法拉兄弟一把失陷就失陷了吧。

一邊談判一邊幹這種事實在太過分了所以在來往的文書中袁崇煥憤怒地譴責了對方的行徑痛斥皇太極沒有談判的誠意。

話這麼說袁崇煥也沒閒著他也很忙忙著砌磚頭。

自打寧遠之戰結束後他就開始修牆了打壞的重砌沒壞的加固。他還把幾萬民工直接拉到錦州搶工期抓進度短短幾個月錦州再度成為堅城。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4o

此外他還重新佔領了之前放棄的大凌河前屯中後所中右所修築堡壘全面恢復關寧防線。

光修牆是不夠的為把皇太極徹底噁心死他大量召集農民只要來人就分地一文錢都不要白送開始大規模屯田積累軍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邊談判一邊幹這種事實在太過分了所以在來往的文書中皇太極憤怒地譴責了對方的行徑痛斥袁崇煥沒有談判的誠意。

到了天啟七年1627五月老頭子的身後事辦完了朝鮮打下來了錦州修起來了防線都恢復了屯田差不多了雙方都滿意了。

打吧。

天啟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極率六萬大軍自瀋陽出進攻錦州寧錦大戰就此揭開序幕。

此時出戰並非皇太極的本意老頭子才掛了幾個月遺產分割追悼會剛剛搞完朝鮮又打了仗實在不是進攻的好時候但沒辦法不打不行家裡鬧災荒了。

天啟七年遼東受了天災袁崇煥和皇太極都遭了災緊缺糧食。

為解決糧食問題袁崇煥決定去關內調糧補充軍需。

為解決糧食問題皇太極決定去關內搶糧補充軍需。

沒辦法吃不上飯啊又沒處調糧食眼看著要鬧事與其鬧騰我不如鬧你們索性就帶他們去搶吧。

對於皇太極的這個打算袁崇煥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備齊了炮彈靜靜等待著後金搶糧隊到來。

寧遠之戰後袁崇煥順風順水官也升了權也大了聲勢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屬下十分服氣。

不服氣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滿桂。

其實滿桂和袁崇煥的關係是不錯的他之所以不服氣是因為另一個人趙率教。

在寧遠之戰時趙率教駐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滿桂感覺要撐不住了就派人給趙率教傳令讓他趕緊派人增援。

可趙率教不去。

因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一共這麼多人你的兵比我還多誰增援誰

所以不去。

當時情況危急滿桂倒也沒有計較仗打完了想起這茬了回頭要跟趙率教算帳。

於是袁崇煥出場了現在他是遼東巡撫遇到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

但是他萬沒有想到這把稀泥非但沒有和成還把自己給和進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