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實說,當剛才柏貴入城的時候,黃宗漢有那麼一丁點的不忍心。

因為他以為柏貴是去談判的,洋人是讓他們這個欽差大人去的,柏貴硬是表示自己以巡撫的身份去,沒準能唬住洋人。

柏貴為什麼要這麼做,還跟自己吵了一架,黃宗漢一時以為是柏貴被逼急了,要知道他去了有可能被洋人扣押,柏貴去了同樣有可能被扣押。如果不是逼急了,怎麼會冒這個險。

所以他還有些不忍,覺得柏貴如此冒險,也有自己的原因在裡面,如果不是自己把柏貴逼的太狠,讓柏貴感覺到危機重重,也許不會這麼冒險。把一個同僚逼成這樣,黃宗漢確實很不忍心。

但是當知道柏貴進去才一盞茶功夫,洋人就派人來說他們願意投降後,黃宗漢一瞬間就明白了,這八成是柏貴早就跟洋人說好了。柏貴跟洋人竟然有如此深的瓜葛,洋人賣這麼大一個功勞給柏貴,柏貴曾經到底出賣了多少利益給洋人,這還不是石敬瑭?

可是怒歸怒,也只能怒在心裡,因為黃宗漢知道,這件事說給誰聽都沒人信,皇帝也不會信。反而自己會落一個構陷同僚的名聲。

怒已經變成了恨,他恨自己心軟了,恨自己剛才為什麼不派人扣下柏貴,剛才明明可以不讓他出去,是抱著幸災樂禍的心理想看這個老同僚碰壁,才沒有阻止他,還是顧慮柏貴跟自己魚死網破,顧惜自身才袖手旁觀?

不論什麼原因,黃宗漢都懊悔不已。

英軍投降了,法軍就尷尬了。這幾天來,英法聯軍至少在城南這一小塊狹窄的區域中,已經關係破裂,大家誰都不管誰了,聯合軍事會議也不再開了。都各行其是,各自防守各自的區域。

現在英國人連投降這種事情都不通知法國人,還是讓馬蒂內上尉憤怒不已。

當他怒氣衝衝找上英國人的時候,在英軍處的柏貴告訴馬蒂內,大清開給法國人的待遇不變,許法國人帶著武器安全出城,是去北校場和他們的人匯合,還是從南門坐船離開廣州都悉聽尊便。

法國人還能說什麼,也派人去黃宗漢哪裡聯絡出城事宜了。

憤怒中的黃宗漢很想拒絕法國人的要求,跟法國人打一仗,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實在無法做出反對的決定,那樣倒黴的就不是柏貴,而是他黃宗漢了。

柏貴雖說在英國人這裡的說法是人質,但在清軍那邊的說法則是談判使者,英軍派使者去投降,讓鄉勇進城接防的時候,柏貴還寫了一封信給城外的官員,告訴他們,為了安撫洋人之心,他決定在洋人投降期間,就住在洋人的軍營中,以免對方不安生出禍亂。

他這種做法,別人都弄不清楚,根本就沒人猜到柏貴會是洋人的人質。

當然他的待遇也確實不像一個人質。

他還是相當自由的,起碼在英軍軍營中很自由。

他第一時間去拜訪了真正被扣押的廣州將軍穆克德訥。

跟柏貴相比,穆克德訥更像是一個漢奸,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這貨還是滿洲權貴,瓜爾佳氏,根正苗紅的滿洲鑲白旗人,皇帝親領的上三旗,正宗滿洲八旗,可以說是愛新覺羅家的親奴才。

但是在被俘期間,他比柏貴配合洋人配合的更徹底,他手下的一萬八旗和綠營兵,就在他的帶領下,乖乖在軍營裡待了八個多月,整天賭錢,沒有一點想要造反的想法。穆克德訥本人當然比小兵待遇要好很多,一開始他是住在自己的將軍府的,英法聯軍佔了將軍府的前面,穆克德訥和他的家屬依然住在後宅,從沒人驚擾他們。

不像柏貴還想著在鄉勇和洋人中間兩面維繫,穆克德訥卻是安心的當他的俘虜人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穆克德訥比柏貴有底氣多了。柏貴始終清楚,一旦皇帝秋後算賬他被拿出來問罪太容易了,可穆克德訥相信,將來皇帝肯定不會殺他。說到底人家滿洲人才是這個朝廷的主子,一旦有人敢彈劾他,會有無數人保他的,那些王爺級別的權貴都會站出來給他求情。人這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淡定從容。

柏貴找穆克德訥的原因,就是跟穆克德訥結盟,倆人有相同的經歷,一定程度上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柏貴需要穆克德訥跟他共同寫一封奏摺給皇帝,向皇帝原原本本解釋他們這段時間在廣州的作為,讓穆克德訥這個八旗權貴背書,告訴皇帝他柏貴這段時間確確實實沒有幫洋人做事,之所以留在廣州城,而沒有像華庭傑他們一樣棄城出走去城外練兵,完全是為了大局考慮,冒險留在城裡,是為了告訴百姓,廣州還是朝廷的,不是洋人的。要是柏貴當時也不顧一切,整個廣州城都交給洋人,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至於之後柏貴說的安插密探之類的,柏貴之前就已經向皇帝稟告過了,奏摺沒準已經放在了皇帝的桌子上。

見柏貴說完來意,穆克德訥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並且信誓旦旦他留在城裡,也確實是準備著裡應外合,幫助朝廷收復城池的,這話說的斬釘截鐵,彷彿真的如此一般。對穆克德訥來說,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雖說他即便將來回到北京城,又八旗兄弟們保著,能留下一條命,皇帝不追究他,恐怕也不會大用他了。現在倒好,柏貴把一樁功勞放到他頭上,傻子才會不要呢。

有滿洲權貴背書,柏貴覺得自己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了,不但保住了這條命,連榮華富貴和官職都能保住了。

所以穆克德訥不但同意跟柏貴聯名上書,還保證等八旗綠營兵放出來後,願意帶人配合柏貴行事。

一轉眼柏貴手裡還有了一萬兵可用,這場翻身仗打的漂亮,柏貴覺得自己都有些醉了。

黃宗漢心裡不痛快,但事情還得做,他實在是不想看到柏貴那張臉,於是將負責接收城池,收押英軍的事情一股腦交給了華庭傑等人負責,他表示他還要撫民,根本不打算去南城了。

廣州協鎮軍營中的八旗和綠營兵釋放出來了,一轉身洋人關進去了,跟他們一樣,交出了武器。華庭傑怕這些八旗報復洋人,還專門派自己手下的鄉勇看押,調八旗兵去城北。

朱敬倫也沒有閒著,他也在招降納叛,面前跪了十幾個苦力頭目。

他們紛紛表示他們都是被洋人逼的,一個個痛哭流涕,原來他們不是不明事理,不是不知道幫洋人跟官府做對是造反的大罪,認為這些人沒有國家觀念,那是迂腐文人的想當然,事實上這些人清楚的很,他們就是為了錢,為了大煙,但同樣心中也清楚做的事情不地道,起碼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在官府眼中是重罪。

“都起來吧!”

朱敬倫擺擺手,但是卻沒人敢起來。

“嗎的,我家大人讓你們起來,都不識抬舉是不是?”

旁邊的侯進大喝一聲,那些頭目一個個才戰戰兢兢的站起來,喊他們來的時候,侯進問過他們怕不怕千刀萬剮,這些人清楚,如果朝廷定他們一個謀反的話,那就是凌遲處死。

所以一個個都嚇慘了,求著侯進幫他們說清,侯進告訴他們,要是他們的大人願意收留他們,他們就無罪了,這才有這些人一個個跪在朱敬倫面前的情況。

看到這些頭目起來後,朱敬倫立馬下命令:

“你們都知道洋人的軍火庫在哪裡吧,現在把你們的人都點齊,跟著侯大人去收繳洋人的武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抄家啊,這是好事,這群人嗷嗷叫著就行動了,還有自以為聰明的悄悄告訴朱敬倫他知道洋人的銀庫在哪裡。

銀子那東西,朱敬倫也想要,但是扎手,現在他還沒本錢分贓。

他知道裡面肯定會有貓膩,到時候是扯不清的官司,他可不想沾染進去。太平天國覆滅之後,太平天國的寶藏讓曾國藩那樣的權臣,都惹了一身騷,自己現在能沾染的起?

所以趁著華庭傑剛剛進城,才剛剛跟英國人接觸,先下手為強,把英國人的武器弄來一批才是正經。

這些大煙鬼苦力雖然不堪,但卻是自己目前唯一能攬到懷裡的勢力,而且也是唯一可以調動的力量。

跟在一群叫叫嚷嚷的苦力身後,輕車熟路的找到了英國人的軍火庫,守衛軍火庫的是一群印度兵,軍官則是英國人。

對方當然不肯交出武器。

朱敬倫問軍官,他們是否知道英軍已經投降了。

軍官說已經接到了通知,等候清軍來交接軍火。

朱敬倫說他們就是來接收軍火庫的清軍。

軍官說這些都是苦力不是清軍。

朱敬倫說他們投降了,已經被清軍收編,現在是大清軍隊。

軍官說朱敬倫沒有接收檔案。

朱敬倫逼視著他,問他能不能承擔起再次挑起英國和大清戰爭的責任,或者對方想用這麼點人跟自己火併。

兩千苦力烏壓壓一片,打是打不過的,於是軍官在朱敬倫的逼視下選擇了退讓,反正都是要交出去的東西,他沒有什麼捨不得的。

就這樣朱敬倫搶了英軍的軍火庫,還真別說,真是一筆大財,五千支嶄新的185式恩菲爾德步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