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答應了跟英國合作,這算是真心的嗎,大明說真心,英國都不信。

但英國人篤信利益,他認為在儲存滿清上,他們跟大明利益一致,儘管英國是為了商業利益,而大明則抱著統一民族和國家的目的,但畢竟一致,所以他們信的不是大明,而是利益。

大明答應了跟英國合作之後,馬上展開商議,大家的基礎是,保證滿清的領土完整,不管之後是換一個皇帝,還是改成共和制,這個國家的領土都必須是完整的,大明和英國聯合反對任何國家瓜分這裡。

大明要求,英國必須支援大明,一起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撤出滿清領土,給其他列強做一個表率,大明則將在必要的時候,提供軍事支援,包括向對德國和俄國這樣的強國使用武力。

英國跟德國近在咫尺,不方便對德國動手,況且也打不過德國的陸軍。主要是擔心用海軍壓制德國的話,會引起德國的反彈,比如進一步促使德國擴張海軍,對英國構成威脅。對俄國,英國就更沒辦法了,這是一個純粹的陸權國家,比大明還要純粹的多。英國的鐵甲艦隊就是再強,也開不到俄羅斯大平原去,所以歷史上,英國就對俄國無能為力,俄國也從來不願意做英國的打手,從來不聽話,所以英國也向來排斥俄國。

如果大明能承受住俄國這臺蒸汽壓路機的地面壓力的話,英國幫忙抵抗一下其他方面的壓力,那還是可以的。

於是英國馬上跟德法兩國交涉,提出儲存滿清領土的主張,法國人表示支援,法國也跟英國一樣,早就擴張到了極限,目前的主要目標在非洲,這裡距離歐洲更近,跟方便擴張,在亞洲擴張,法國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佔領海州,主要是看到德國佔領了南通,不想德國勢力繼續北上,況且法國面對德國越來越強大的壓力,而他們一直想復仇,英國是他們主要拉攏的盟友之一。

抱著凡是對德國不利的,就是法國要幹的原則,法國人和英國達成一致,一起反對德國在南通佔領殖民地。

德國則認為,他們佔領南通並沒有影響任何國家的利益,德國有權力維護和開拓在中國地區的權力,他們認為英國不應該干涉他們的行為。

威廉二世雖然中二,但他有一點很值得稱道,他敢於想英國說不,這一點比俾斯麥有種多了。

當然俾斯麥也向英國說不過,但說的實在是太巧妙,一般人學不來。比如德國打算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時候,已經在當地建立了商棧,跟當地酋長簽訂了賣地合同的德國商人,在當地建立了教堂傳教的德國教會,在向德國政府提出要求政府保護他們的時候。俾斯麥假意表示,德國不謀求海外殖民地,但是支援英國佔有這裡。英國人馬上就宣佈對東南非洲的佔領,結果俾斯麥向英國政府提出詢問,問他們的依據在哪裡?

英國有個鬼的依據,搞的英國政府十分尷尬,連忙解釋說英國政府無意佔領這裡,是因果南非殖民政府向這裡提出的訴求。幾年之後,召開非洲瓜分會議,德國得到來這裡。

威廉二世做事情就比俾斯麥乾脆多了,俾斯麥的同盟條約太麻煩,直接廢掉,為了奧匈就要放棄俄國,想要在長江佔有一席之地,那就直接佔領南通。英國要反對,也不問英國人的依據在哪裡,就說德國有權這麼做,既然英國可以在上海有租界,在香港有殖民地,德國也可以有,德國在天空之下呼吸的權力,英國還無法干涉。

法國很乾脆,跟英國達成協議之後,很快就宣佈,法國將很快撤出海州,法國建議歐洲文明國家保護清廷的領土完整,認為這有助於保護文明國家在中國地區的利益。

法國之後是義大利,不等英國跟意大利政府交涉完,當地民團就把義大利軍隊趕出了日照,還俘虜了兩百個義大利水兵。義大利馬上答應英國,義大利也支援滿清的領土完整,但希望英國出面讓滿清民團釋放義大利士兵。

法國和義大利問題都解決之後,就剩向日本施壓的問題了,日本此時進退維谷,繼續向河南進軍嗎?日本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國內都開始餓死了,軍隊的軍糧必須保證,還不能在大清地面上搶劫,否則大明肯定來干涉,這時候他們覺得比滿清還難,想到早前的意氣風發,伊藤博文都要哭了,痛罵軍隊那幫王八蛋,精壞事,旅順大屠殺是他們搞的,攻打北亰城也是他們搞的,為難的卻是他這個首相。

李鴻章在日本倒是愜意,他也不回國,以養傷為藉口留在日本靜觀時局變化,他沒有什麼野心,形勢也不容許他有什麼野心,中國的天下愛新覺羅氏可以做,朱敬倫可以做,他李鴻章又做不得,他的淮軍都被打散,也沒什麼依仗了,估計誰上臺,都會讓他做外交官,還得跟日本談判,何不留在日本,反正日本人現在似乎不太願意得罪他,照顧的相當好,衣食無憂,好酒好菜伺候著,隔三差五的,伊藤博文等人還來探望,日本天皇都來了三回了,都盼著李鴻章早點好起來,或者勸說李鴻章簽約。

英國向日本提出了撤軍的建議,並建議由幾國共同組織一個臨時政府,控制北亰局勢,日本也可以出人,但大明堅決反對。大明也向日本提出了撤軍建議,告訴日本說,日本不從滿清撤軍,列強也不會撤軍,一旦列強勢力進入滿清地區,東亞地區其他國家必然受到衝擊,大明能夠抵抗衝擊,日本卻未必能夠輕鬆抵抗。

明英兩國的壓力,讓日本壓力山大,可是一毛錢沒拿到手,還要裝大方宣佈對滿清領土沒有野心,給列強做表率,虧心不虧心啊,一毛錢好處沒拿到手,還欠下了一屁股爛賬,這場仗當初到底該不該打呢。

但英國和大明的“建議”,可不是鬧著玩的,前面客客氣氣的建議,後面的軍艦就已經過來了,英國艦隊訪問日本,大明艦隊訪問日本,接連訪問日本,搞的日本憋氣的很,還只能陪著笑臉,發表一下對對方艦隊的讚美,歌頌一下雙方的友誼。

日本御前會議上,他們也達不成統一的意見,最後只能達成一個似是而非的共識,那就是只要能保證未來繼承滿清政府權力的政權,會對日本的軍費進行賠償,日本就可以撤軍。

但英國和大明都不敢保證,誰知道將來哪個勢力會上臺呢?這個勢力會不會好打交道,就敢給人家背上一屁股債。但不答應,日本又不願意撤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明說,愛駐軍就駐軍吧,只要日軍敢搶劫,大明就會出兵。

大明的強硬態度將日本逼向了其他方面,他們找俄國人交涉,找德國人尋求支援。

俄國人也是看重了滿清身上的肉,日本也是一匹狼,哪裡容得下日本呢,對日本提出了瓜分滿清的提議不感興趣,日本說日本想要滿洲,願意承認俄國佔有蒙古,俄國人覺得日本太貪婪了,俄國還想要滿洲呢。

日本告訴德國說,願意支援德國在南通的利益,換取德國支援日本佔有遼東半島,德國也不跟日本達成什麼協議,佔領南通靠的是德國的實力,日本愛認不認。

一圈下來,日本沒有得到任何保證,每天的軍費花著,又著實受不了,於是繼續跟英國交涉,幾乎是訴苦,英國給了日本一個承諾,那就是允許日本借他們的債務延期,不還是不行的,天皇賣老婆去南洋做雞都得還,但可以延期,將十年期的國債變成三十年,英國政府給日本擔保,透過發行三十年期國債替換原來的短期債券。

於是日本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宣佈日本開始撤軍,並且支援英國提出的保證滿清領土完整的提議。

此時就剩下俄國和德國兩個國家沒有答應了,其餘國家都放棄了瓜分,滿清大多數領土總算是捏合住了,現在只需要打擊德國和俄國,滿清垮臺的地緣衝擊就釋放了。

同時大明已經得到了一部分利益,貴州、湖南、四川和江南等領土都成了大明領土,剩下的領土,大明也不想放棄,朱敬倫借這次機會,統一全國的目標完全沒有變。

最後的障礙只有德國和俄國了,同時跟這兩國開戰,對大明來說壓力很大,尤其是剛剛結束了跟美國的戰爭後,大明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大明不打算硬抗這波地緣衝擊。

所以,朱敬倫認為,是到了慈禧和光緒娘倆出面的時候了。

這娘倆現在在哪裡呢?

大概快到西安了,一路上擔驚受怕的,早就悔青了腸子。

慈禧早不想六十大壽了,早沒有“誰讓我一日不痛快,我讓她一輩子不痛快”的豪邁,光緒也不再做一代雄主的美夢了,愛誰誰,看來還是咱的皇爸爸靠得住。

可光緒和他的皇爸爸現在都很懷疑,他們的江山已經全部被大明佔領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