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經過精心的準備,十萬戰鬥熱情高昂,意氣風發的軍隊從休斯敦前線抽調到了俄勒岡州,向哥倫比亞河谷對峙的五十萬美軍後方迂迴。

這些部隊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來自美洲的當地移民士兵,國內招募的兩廣、福健地區的山地民眾,相當多都是擅長開山的客家人。

之所以挑出這些山民,就是要他們從山裡出擊,翻山越嶺去包抄河谷中的美軍後路的。

在哥倫比亞河谷,雙方已經對峙了太長時間,美軍在這裡部署的兵力最多時候高達七八十萬人,但因為其他戰場局勢緊張,多次抽調之後,已經只剩下五十萬。而他們對面的明軍也始終只有三十萬人上下,守有餘而攻不足,只能進行對峙。

當十萬人翻越山嶺,在美軍的印象中不可思議的出現在美軍後方,頓時就讓河谷中的美軍主力感到了恐慌,他們擔心發生休斯敦的故事,不敢冒險被人包圍,於是分兵打擊包抄他們後路的明軍,結果剛剛分出了二十萬兵力,明軍就在正面戰場上發動了猛攻。

已經對峙了一年多,疲憊不堪,且受到休斯敦戰敗打擊的美軍,在猛然的正面衝擊下被擊潰,結果五十萬美軍在前有強敵,後有圍堵的情況下,突圍不果之後,選擇了投降。

又有五十萬軍隊投降的情況,讓全世界都以為美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繼續作戰下去,有可能面臨全盤崩盤的可能。

美國談判代表和美國政府的壓力更大,他們不得不面對美國南部和中部向大明敞開了懷抱的情況,明軍此時已經能夠毫無阻滯的開進美國大平原地區了。而且他們還真的在這麼做,從休斯敦方向和北方分別開始向中部進軍,休斯敦北上部隊攻克了達拉斯,哥倫比亞河谷方向的明軍則沿河攻擊到了斯內克河平原一帶,兩隻明軍的大目標顯然是丹佛的美軍,並且騎兵不斷的兵出科羅拉多大峽谷,牽制丹佛美軍的計劃很明顯。

經過權衡之下,美國政府下令丹佛守軍撤退,他們真的擔心在發生一次集體投降事宜,美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成了一個笑話,美國政客們自己都對本國軍隊嚴重缺乏信心。

丹佛守軍甚至一度退到了奧馬哈,依託密西西比河防守,這一次大範圍的後撤,讓美國主力已經都集結在了密西西比河流域,顯然他們打算用美國中部廣闊的大平原地帶為緩衝,再次拉長明軍的交通線。

但明軍也不傻,他們進入了美國放棄的丹佛之後,並不打算繼續東進。而是排除一支支騎兵,在廣袤的大平原上馳騁,解放和聯絡一個個印第安部落,將他們武裝起來,組成騎兵部隊,然後一起在大平原地帶馳騁。

他們不斷的炸燬一座座鐵路橋梁,拆毀一座座電報線,讓美國中部地區迅速退化到蠻荒時代。同時派來一個個蒙古牧民,教授印第安人如何在大平原的草原上,美國人白人放棄的農場、牧場上進行遊牧。

明軍已經發現印第安人對遊牧生活的適應,他們開始有意的培養他們的遊牧習慣,希望他們能在美國中部地區找到他們的家園,成為馳騁在大平原地區的遊牧部族,從而成為長久的與美國東部緩衝的勢力,這樣明軍有可能長久佔據美國西部。顯然軍隊的想法比政府要簡單的多,他們付出了流血犧牲,還是希望能夠割讓美國西部地區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南方則繼續支援黑人運動,從密西西比州滾動過去的黑人運動,已經擴充套件到了佛羅里達州,北方到了南卡羅來納甚至弗吉尼亞州等南北戰爭前黑人聚居區。

大明佔領軍還讓美利堅第二聯盟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達成協議,割讓了努賽斯河以西地區,包括科珀斯港在內的領土給墨西哥,換取了跟墨西哥的和平相處。墨西哥政府雖然沒有承認第二聯盟國,但卻樂的收回這些邊境地區墨西哥人眾多的土地,尤其是科珀斯、拉雷多、麥卡倫等美國海港城市,是有相當的經濟基礎的。

當然大明得到的好處是,可以繼續使用科珀斯港,同時大明艦隊也開進了麥卡倫和拉雷多兩座墨西哥城市,讓這裡的造船設施幫忙修理,海軍恢復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海軍總兵卻病倒了,而且病的比較重。

九月,經過兩個月的反覆談判,在英國的調停之下,大明和美國取得相當的一致。

基本上都是以美國的退讓為基礎達成的一致,比如美國同意了大明提出的四十億大明兩的賠償,對美國而言,這個數字雖然巨大,但相比美國在戰爭中的損失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很難接受的數目,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他們的財政能力比大英帝國都強。

三十年前美國打南北戰爭時期,最後雙方的財政總支出就已經高達五十多億美元,其中北方支出三十二億美元,南方支出二十一億美元,三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財政能力更強,這場戰爭打到現在,美國已經發行了三十億英鎊的債務,這可是相當於六十億大明兩的資金,因此大明要求的戰爭賠償雖然很多,但不是付不起。

大明政府滿足了所有的賠償要求後,放棄了對美國在西部進行軍事部署的限制,只要求他們不能部署超過五千噸級的主力艦,這一點對英國也是有利的,而在大明得到了夏威夷之後,英國也需要美國在西岸保持軍事力量來制衡大明,所以不可能讓美國被大明解除西岸武裝。

在關稅上,美國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他們決定將所有商品的進口關稅水平降低到百分之三十,當然這不可能是對大明的特殊優惠,而是所有國家的所有商品,顯然美國也知道他們的高關稅得罪的人很多,必須開放自己的利益獲取支援。

然後簽訂條約,條約規定,大明將在得到全部賠款支付之後,才從美國撤出全部軍隊,這一點美國人甚至都沒有堅持。

因為條約剛剛簽訂,英法德三國的金融財團,就聯合向美國承銷了一筆三十億美元的債券,這筆錢很快就打到了大明政府的賬戶上。然後大明開始撤走第一批軍隊,也就是將軍隊從丹佛撤到內華達山脈以西,將整個大平原地區歸還美國。

第一期債券發行三個月後,美國人發行了第二筆債券,同樣是三十億美元,收到第二筆錢之後,大明開始從休斯敦撤軍,將所有部隊撤回加州。十二月底前,美國人將最後二十億美元一次性繳清,大明從加州撤軍。

美國給錢,大明就撤兵,嚴格遵守條約規定。

因為大明政府需要收縮力量,因為甲午戰爭的形勢依然如歷史上那麼狼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