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美國人這段時間也沒有閒著,他們的徵兵法案雖然遭到了反抗,但很輕鬆就鎮壓了,接著是源源不斷的兵員進入戰區,休斯敦作為主戰區,他們向這裡投送了一百萬新軍,讓這裡的兵力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人,而鄧世才的總兵力也才一百五十萬人,可以說旗鼓相當,但鄧世才對打贏這場大戰的信心十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一場惡仗,沒有任何奇謀可言。

從明軍主力抵達休斯敦的那一刻起,正面的炮火交鋒一天都沒有斷絕,漫長的戰壕將休斯敦整個圍了起來,美軍只有在面向河港一側,保住了一條狹長的通道,才不至於斷絕跟外界的聯絡。

雙方的戰壕挖的犬牙交錯,幾乎平行到了海邊。從一開始明軍就打算先用戰壕將休斯敦圍困,而休斯敦守軍則以戰壕對戰壕,出現了明軍在越南戰場上,跟法軍一起比賽挖戰壕的場景,後來在一戰戰場上,同樣出現了德軍和法軍奔向大海的現象,雙方都向向對方側翼運動,對方則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只能不斷的挖掘平行戰壕對峙。

戰壕平行到海邊之後,就是雙方互相滲透了,打了三年仗的雙方,對於塹壕戰已經不陌生,沒人願意離開戰壕主動進攻,因為那意味著送死。

所以即便是接近對方,也是透過挖掘迂迴戰壕的方式,逐步逼近對方,這種戰術,早在路易十四時期,法軍在工程的時候就用來防禦過城上的大炮,只可惜隨著步槍的發展,歐洲一段時間發展出了排隊槍斃戰術,這種方式反而忘記了,由於排隊槍斃戰術,隨著西方拓展殖民地時代在落後的非洲和亞洲國家面前所向披靡,導致西方人過於迷信這種戰術,一戰的戰場上他們依然在用,結果導致大批士兵被機槍屠殺。

在進行休斯敦會戰的同時,明軍還分兵攻下了從科珀斯到科羅拉多河口一帶的所有墨西哥灣沿海港口,並且分兵據守當地炮臺,不給美軍透過海路從明軍後方登陸的任何機會。

美軍沿著休斯敦通往加爾維斯頓港口的道路兩側,修建了長達八十多公裡的多層戰壕組成的防禦體系,其中局部地區還使用混凝土加固,變成堅固的要塞。

明軍則沿著美軍陣地修建了平行的陣地,並且向美軍陣地滲透,試圖攻佔美軍陣地,從而切斷休斯敦跟外界的聯絡。明軍的大炮已經透過曲折前進的戰壕,在前線建立了隱蔽於壕溝中的炮兵陣地,可以轟炸到鐵路和公路線,可依然無法切斷美軍的補給線。

步兵衝鋒已經變得不可能,雙方都發明了各種反擊的手段,分別裝備的大量機關槍只是其一,美國人拉上了通電的鐵絲網,明軍則在陣地前扔了許多三角釘,雙方還都埋設了大量的地雷。

在這種情況下,步兵衝鋒只能成為災難。

明軍發動了多次攻擊都無法切斷休斯敦的補給線後,不得不停止了無謂的犧牲,長期對峙起來。

這時候海上的軍事行動變得至關重要了。

歷經四個月的航行,明軍巡洋艦隊克復了巨大的困難,先後以補給船加煤的方式,接力繞過了南美州,進入了大西洋,再沿著美洲東海岸北上。

路上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美軍艦隊襲擊。

歷經兩年多時間,美國海軍已經頗具規模,美國造船能力雖然在南北戰爭之後持續的退步,可美國工業實力放在那裡,他們短期內恢復了大量造船廠,軍艦如同下餃子一樣進入海軍序列。

但年輕的美國海軍,顯然沒有大明海軍老道,他們多次在絕對優勢之下,被大明海軍艦隊憑藉速度優勢擺脫。

可是大明的補給船隊損失慘重,已經先後損失了三十多艘補給船,每損失一艘,都會大大影響巡洋艦隊的前進。

他們不得不停留,甚至回撤,想辦法再次取得補給。

如此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中,他們終於闖過了層層阻截,闖入了美軍封鎖嚴密的墨西哥灣。

艦隊最終開進了科珀斯,此時已經有三艘軍艦受創,一艘軍艦沉沒,這是闖過美軍封鎖線的代價,而美軍艦隊追擊而來,以十艘鐵甲艦的雄厚實力封鎖了科珀斯港口。

美國不得不用強大的艦隊來對這個港口進行封鎖,因為一旦讓大明艦隊走脫,就會嚴重威脅墨西哥灣地區的港口,這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將完成陸軍無法完成的,對休斯敦的封鎖。

休斯敦一旦被封鎖,顯然就等於失陷了,休斯敦人絕對沒有列寧格勒居民那種韌性,能過在包圍之下生活幾年,他們斷糧後恐怕連三五天都不會堅持。

大明艦隊千里迢迢,想盡辦法趕到了墨西哥灣,結果卻面臨被封鎖的窘境,海軍對此很不滿,他們認為他們的艦隊不是去給人封鎖的,這毫無意義,認為這是陸軍瞎指揮的結果,認為將海軍的指揮權交到陸軍將領鄧世才的手裡,完全是一個錯誤,不斷的個兵部施壓,希望兵部能夠讓皇帝改變這種做法。

“讓陳阿達來見我。”

陳阿達還是海軍司令,但除非大型戰鬥,他一般已經不太上船了,因為他年紀也大了,海上的奔波對他來說,已經相當吃力了。

陳阿達更多的是待在兵部,他的職務之前跟鄧世才是對等的,都掛著侍郎銜,海軍司的主事。

陳阿達知道皇帝找他的意思,他再次向皇帝提出了陸軍瞎指揮的問題,表示海軍在這場戰爭中唯一的作用就是維持交通,沒有港口中轉的情況下,無論是走馬六甲海峽繞過非洲海岸,還是走太平洋繞過美洲海岸,都不是目前的海軍所具備的能力。

他認為那只海軍分艦隊去美洲威懾,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鄧世才可能有失誤的地方,他沒有料到美國人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打造一支堪稱龐大的海軍艦隊。憑你的經驗,你認為現在美國海軍實力跟大明相比如何?”

朱敬倫詢問了起來。

陳阿達認真思考了一下:“根據目前的情報,美國海軍已經建造了五十艘鐵甲艦,而且都是噸位超過一萬噸的一等鐵甲艦,我軍目前的鐵甲艦數量雖然也有五十艘,但其中三十艘都是二等鐵甲艦。單論裝備的話,美軍是略勝一籌的。但是他們的士兵普遍沒有戰鬥經驗,這一點上我軍遠勝對手。”

戰爭中大明和美國都進行了軍備競賽,顯然目前看來,大明並沒有輸,甚至大明的造船廠還遊刃有餘,認為大明造船廠只建在了三十艘鐵甲艦而已,只是礙於經費問題,並沒有瘋狂造艦,不過美國人確實完成了他們的五十艘鐵甲艦的造艦計劃,目前沒有完成的,只是一百艘裝甲巡洋艦罷了。

“如果我們現在與美軍海軍主力進行決戰,你認為有幾成勝算?”

朱敬倫問道。

陳阿達再次思索了一下:“七成,算六成吧。”

朱敬倫聽出了他的猶豫。

嘆道:“就算五五之數吧!”

陳阿達道:“長途跋涉確實大大削弱了海軍的戰鬥力。”

朱敬倫道:“如果現在進行決戰的話,我想派去墨西哥灣那只分艦隊就起了大作用了,美國人至少得分數多艘鐵甲艦封鎖那只艦隊。即便是跟巡洋艦混編,數量也不能少於十艘,否則封鎖不住。就像當年我們封鎖法國海軍一樣,不得不用主力封鎖峴港,只能裝備一些老舊的軍艦去攻打法國殖民地。如果美國海軍分開的話,我軍主力進入美國東海岸,是有機會一舉將美國艦隊擊敗的。”

陳阿達道:“陛下,這是命令嗎?”

朱敬倫道:“我可以下命令,但我希望這次你考慮清楚,鄧世才有句號說的好,不能給自己留後路。你如果能做到,我就給你命令。如果做不到,我的命令只是讓你送死罷了。”

陳阿達起身立正、敬禮:“陛下,下命令吧,微臣必當以死報國!”

朱敬倫道:“你是軍人,我不怪你說這些生啊死啊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你能活著,讓敵人死。”

陳阿達道:“陛下,下命令吧。”

朱敬倫道:“不急,你回去慢慢準備。把該有的,不該有的雜念統統拋掉,然後再來請命。”

陳阿達用了三天時間拋除雜念,就是所謂的斷絕後路,他其實沒什麼雜念,因為他既沒有妻兒也沒有父母,他的家人早在三十年前,就死於英軍之手了,他後來參軍,唯一的目的就是向英國人復仇,但他的國家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不知道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國家有沒有能力跟強大的英國一戰,他打造的海軍能不能有能力跟強大的英國海軍一戰。

陳阿達只是去妻兒父母的墳前,給他們掃了掃墓,祭奠一番,又去看望了幾個老朋友,這一仗他打算親自參加。

三天後他再次來到宮裡,面見朱敬倫。

朱敬倫給他準備了一面旗子,給海軍準備了一面旗子,製作精良,出資清宮造辦處工匠之手,一絲一線,皆是精工巧匠手工製作。

底料是白色的錦緞,四周用金絲繡了一圈龍紋,而中間只有兩個血色的大字:成仁!(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