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顯示考慮,美國排華關乎的,只是尊嚴問題,歷史上因為尊嚴問題爆發的戰爭數不勝數,但大多是在封建時代,是在君王主宰一切的時代,而在這個現代文明正在取代一切其他文明的時代,戰爭往往只有一個理由:利益!

美國排華確實侵犯了大明的利益,但在所有人看來,還沒到戰爭的地步,因為美洲華人怎麼看都不能算是大明的核心利益,大明的核心利益一個是生存,一個是發展,生存需要安全空間,所以第一大利益往往是安全,古今中外皆然,發展則需要保證物質資源,或者向海外拓展殖民地,或者在國內進行開發。

以這兩個核心利益來看,美國跟大明衝突的,只是兩國的邊緣利益,美國既沒有在大明周邊擴張勢力,威脅到大明的國家安全,也就不影響大明生存的利益,又沒有攻佔大明的海外殖民地,或者在大明國土內搶奪資源,也沒有阻擋大明發展的道路。只不過大明需要承受一些民族屈辱罷了,因為美國沒有排斥其他民族,單單排斥了華人。

就因為這個問題開戰,著實沒有充足的理由,要知道俄國同樣奪走了德國移民在俄國辛苦開墾出來的農場,德國不也沒有向俄國開戰嗎。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西方國家,都不認為大明會向美國開戰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覺得兩國的利益衝突太小,而開戰的成本太大,根本不值得為了這些許的利益,爆發大國之間的戰爭。

但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長遠的利益,朱敬倫知道後世的美帝會發展的多麼強大,所以他不但不認為此時開戰成本太大,反而覺得此時開戰是成本最小的時候。

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徹底成為全世界的債主,徹底打造了最強大的軍工業,那時候在壓制美國,可就做不到了。

等到了二戰之後,大明恐怕就只能屈居美國之下,老老實實看著美國接過英國人手裡的霸權,繼續延續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大明只能活在英美體系之下。

朱敬倫野心勃勃,他始終覺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該只是一個經濟強國,一個被包圍和封堵的地區強國,而應該像英國、美國一樣,成為世界性強國。

現在不打出去,等美國過幾年翅膀硬了,可就要對亞洲動手了。

現在的美國,還沒有像樣的陸軍,海軍也是最弱的時代,南北戰爭之後,林肯幾乎肢解了美國的海軍和造船工業,直到一戰前美國都沒有回覆到南北戰爭期間的造船能力,但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讓他們動員起來後能爆發出讓人心悸的力量。

受到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不斷在美國宣揚海權意識,並發表了震驚世界的海權論,在全世界都引起巨大反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美國也出現了其他希望美國向海洋擴張的人物,比如提出邊疆理論的特納,聲稱隨著太平鐵路的通車,美國向內陸擴張的步伐已經結束,美國的西部邊疆訊息了,所以美國才一次次陷入經濟危機之中,以為美國已經沒有了抵禦經濟波動的邊疆。

現在的美國已經是一個連通兩洋的島嶼,美國的邊疆在哪裡?不言而喻這些人想要推動美國以海為疆的戰略,進入向海洋擴張階段。

同時還有歷史傳統的天定命運論,認為美國是負有天命的民族,在達爾文學說的影響下,他們認定美國就是要在美洲擴張,美國人就是要淘汰印第安人等落後民族等。

這一系列理論,都在助推美國向海洋發展,美國思想正處在從內陸開發到海洋擴張的轉變階段,正是將生未生之時。

而美國海軍的重建工作,也在這些人的推動下,緩慢的展開了。

1881年,新任海軍部長威廉·亨特領導海軍重建工作,在威廉·亨特的極力勸說下,切斯特·阿瑟總統對國會申明:“國家的安全、經濟和榮譽都需要我們全面振興海軍。”

國會授權海軍部長召集一個海軍顧問委員會研究海軍建設規劃,羅伯特·舒費爾特少將被任命為海軍顧問委員會主席,美國海軍終於開始革新。舒費爾特少將以海軍需要艦艇保護美國人及其在海外的利益為由,他要求得到5艘艦船。

國會在188年月日,透過一項海軍預算法案,批准建造艘巡洋艦和1艘快艇。巡洋艦仍然備有帆索,採用的卻是具有隔水艙的鋼製艦體,裝有蒸汽發動機、螺旋槳推進器和發電設備,裝備了採用慢燃火藥的後膛式線膛炮。

1884年到1889年期間,國會先後批准建造8艘裝甲巡洋艦、艘非裝甲巡洋艦、6艘鋼製快艇、艘重裝甲巡洋艦以及幾艘低舷鐵甲艦。

1886年,國會要求,任何新的美國軍艦都應由美國的鋼鐵製成,隨著艦隊呈現出新的狀態,國內的工業為適應它的發展迸發了活力。許多人開始認識到,海軍可以帶來就業。於是鼓動建設海軍的聲音更大了。

去年更是有議員瘋狂的提出了要在15年間建造19艘軍艦的申請,但是被國會給否定了,美國海軍只能以“遠洋海岸線戰列艦”的名義,透過建造三艘大型鐵甲艦。這就是俄勒岡級鐵甲艦。

美國海軍已經復甦,而海軍是這場戰爭中的關鍵,大明不能趁著美國還沒有開始建造主力鐵甲艦之前,就給予美國以沉重的打擊,恐怕以後再想找到這樣的機會,就不可能了。

朱敬倫不承認是自己主動挑起戰爭,但如果美國給了大明充足的理由,朱敬倫覺得此時打一仗是最合適的。

也許大明無法將美國扼殺在搖籃裡,但一定要打破美國孤懸海外,默默發展的狀態,讓美國不得不捲入列強爭霸的旋窩中來,然後讓美國不斷的消耗。

當然為此大明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會在美國本土跟美國進行一場超大型戰爭,但相比日後要跟美國爭奪霸主地位的戰爭,顯然現在要付出的代價不算大。

這些理由都是不能跟赫德說的。

朱敬倫只告訴赫德,因為中國民族不能承受這種恥辱,因為大明不能接受這種恥辱,這一仗是為榮譽而打。

赫德沉默了片刻,他決定提出辭職,他無法承受這樣一場向白人發動的戰爭的後果。

但朱敬倫拒絕了赫德的辭職。

“赫德,因為你的施政,讓我們不得不跟美國進行一場榮譽之戰。然後在戰爭前,他要辭職?你的榮譽感呢?”

朱敬倫嚴肅的說道。

赫德確實也有一些內疚,之前他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明法之戰過後,儘管西方對大明的態度變得復雜,有感到威脅的,有更加鄙視的,但是誰都無法在否認大明變得強大這一點,哪怕他們從心裡不肯承認大明已經跟西方國家一樣強大,可都不約而同的對大明重視起來,而且大多數歐洲人都將大明強大的原因算到了赫德頭上,因為正是赫德這個白人的幫助下,大明才能變得如此強大。

這些突如其來的名譽,讓赫德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政治明星,他早就覺得他的舞臺,已經不在侷限於中國地區,而是站在了世界的高度。

所以在對待美國的時候,他顯得過於輕視,沒有將美國國內複雜的種族主義情緒考慮在內,他後來才發現,美國人的種族主義比歐洲人還要嚴重,他們是帶著一種被歐洲傳統白人民族歧視的狀態,加倍的歧視本國的非白人種族,好像要透過這種歧視,找回在歐洲事情的民族尊嚴一樣。

一方面他們的暴發戶富豪,不斷的跟歐洲貴族聯姻,形成了一個叫做“百萬美元貴婦”的專有名詞,希望透過跟歐洲舊貴族的聯姻來提高自身的地位,一方面則將自己白人至上的虛榮看作信仰一般。他們在歐洲人面前的自卑,和在非白人民族之前的傲慢,共同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美國國民情緒。

這些赫德都沒有考慮進去,反而自認為大明已經在他的帶領下變得強大,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帶著一種英國人慣有的傲慢,來處理跟美國鄉巴佬的關係,結果弄巧成拙,騎虎難下了。

這些他自己都不敢說自己沒有責任,現在朱敬倫的質問,更是讓他感到羞愧,因為他的辭職,怎麼看都像是在逃避,而不是為自己政治失敗負責。

“還有,赫德。你不覺得這是你的機會嗎?”

朱敬倫突然轉變口氣。

“你在東方的機會不多,如果想得到大明人民的認可,要麼完成大家渴望的北伐大業,要麼打敗美國這樣的大國。”

“可是你之前明確表示,英國和國際社會還不能接受大明統一中國,所以我一直沒有發動北伐,沒有將北方那個僵死的王朝滅絕。現在你唯有孤注一擲,以大明首相的身份,讓大明贏得這場戰爭,才能真正獲得大明百姓的信任。”

“而且,你不覺得一旦我大明打贏這場戰爭,你就不再是以前的赫德了嗎?不管你的祖先曾經多麼輝煌,一旦你能贏得這場戰爭,你的名字,將比你的祖先更輝煌,因為你將載入歷史!”

赫德是一個好名譽的人,朱敬倫從他眼中看到了強烈的慾望。

只是朱敬倫有一點騙了赫德,那就是大明之所以不北伐,絕不僅僅是因為赫德表示英國不能接受,而是有更複雜的原因。(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