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兵部衙門,一間特殊的辦公室裡氣氛異常沉悶,很少有人說話,偶爾有官員抽上一根煙,導致煙霧繚繞。

這裡就是這場戰爭中,大明軍隊的指揮中樞,有兵部牽頭,陸海軍參謀部集中在一起辦公,兩個掛侍郎銜的海軍司和陸軍司主事,陳阿達和鄧世才作為協調人,兵部提出戰略目標和大方略,大家互相配合,在這裡決定著這場戰爭大明軍隊的作戰方式。

而前線的回饋也會一步一步傳遞回這裡,在這裡進行資訊彙總,整理和分析後,在進行大方向上的調整,具體的戰術安排,主要還是由前線的軍官完成的。

在沉悶的空間裡,突然幾聲清脆的滴滴聲格外刺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突然聽到譯報員一聲歡呼,“勝了”!

一張剛剛翻譯出來的電報紙馬上開始在各級大員手中爭搶起來。

陳阿達反而很有氣度的沒有去搶著看,而是等著電報員將電報內容影印出來,他很快就拿著一張影印文字,匆匆看過,臉上露出了“理所應當”的表情,實則內心卻一直都忐忑不安。

自做鎮定的走出作戰室,趕往隔壁的戰時內閣總部,兵部尚書、尚書令和皇帝組成三駕馬車戰時都在這裡辦公,始終保持至少有一個人在崗位上,方便隨時對緊急情況做出決斷。

此時正是白天,三人都在這裡,赫德和梅啟照對著地圖進行著討論,朱敬倫在一旁翻看著一疊剛剛統計出來的傷亡記錄,眉頭皺的很深。

陳阿達走進門,看了一眼,徑直走向朱敬倫,俯身輕聲道:

“皇上,勝了!”

朱敬倫抬頭看了一眼陳阿達,見他躬身,雙手捧著一份電報,一把接了過來,果然是海軍的戰報,這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場戰鬥,海軍的作戰計劃太過冒險,朱敬倫並不看好,沒想到讓他們賭贏了。

但是看著看著就絕對不對勁了,海軍的計劃是用三十艘最新式的主力艦,去絞殺法國二十艘護航艦隊,可是在戰報中顯示,法國軍艦多達四十二艘,雖然最後說擊沉法艦過半,其餘潰逃,海軍正在追擊,但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們並不是以多打少,而是在劣勢軍艦數量下,以少勝多打贏的。

海軍作戰,往往沒什麼花哨,不管是備受推崇的什麼T形陣也好,什麼一字橫鎮也好,說白了就是大炮開兮對轟,一般情況下,海軍戰鬥也相對頑強和慘烈,因為大家都在海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退路,所以除了甲午海戰中的方伯謙這種竟然能帶著戰艦逃跑的傢伙之外,海戰往往都是不死不休,以一方被全殲收場的。

但那都是以前風帆戰艦時代,鐵甲艦時代的海戰,全世界也沒有幾場,歷史上鐵甲艦時代的海戰,反而沒有多麼殘酷,因為除了日俄海戰之外,竟然沒有一場海戰有全殲對手,甚至連擊沉主力鐵甲艦的記錄都沒有,甲午海戰清軍敗的雖然窩囊,但鎮遠、定遠兩艘鐵甲艦卻幾乎完好無損,因為當時的火炮還不具備撕裂鐵甲艦厚重裝甲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海戰,日德蘭海戰中,也沒有戰列艦被擊沉的記錄,此戰後德國海軍龜縮港口,最後起義弄垮了德意志帝國,之間在沒什麼戰鬥。

二戰時期,雖然戰列艦屢屢被擊沉,但這時候大炮鉅艦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海戰的明星換成了航母,大多數戰列艦也主要是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之間的正面對決少之又少,因此擊沉記錄自然也就沒有了。

現在大明海軍主力齊出,以少勝多戰勝法軍,雖然值得慶賀,但如果自身也損失慘重,那就不好說是什麼勝利了,一旦大明主力艦在馬六甲海峽損失過重,法國人留在峴港的二十艘鐵甲艦,可就是整個東亞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了,一戰之後,大明失去制海權,也許在新加坡的海戰中大明海軍戰術上勝利了,擊沉了法軍很多戰艦,但在戰略上卻是輸了,拱手將制海權讓給了法國人。

所以朱敬倫很關心:“戰損情況如何?三十對四十二,莫非法國將峴港的艦隊也調去南洋了?法國猜到我們會南下偷襲他們的運兵船,還是他們的情報人員探聽到了訊息?”

如果法國也是將所有艦隊集中到南洋跟大明海軍打了一仗,而且打輸了,這樣即便大明海軍不能取得制海權,那麼至少法國海軍也不能夠橫行中國海域,算是平局。只是如果法軍真的調集所有軍艦南下,就有一個問題需要弄清楚,法國人是憑藉猜測,或者是巧合,是誤打誤撞,還是法國人在大明軍事機構的上層安插有間諜?

這是很嚴重的事情,雖說赫德是英國人,朱敬倫相信他的道德水平,退一步來講,顯然在赫德的外交活動之下,英國基本上傾向於讓大明打贏這場戰爭的,赫德沒有任何動機透漏訊息給法國人。

如果不是赫德洩漏的訊息,那麼到底是誰洩漏的,難道是某個前線的軍艦艦長?

戰況剛剛出來,前線還沒有進行統計,顯然陳阿達也不清楚具體情況,匆忙表示一有訊息一定第一個送來,然後回作戰室守著了。

朱敬倫焦急的等待了兩個多小時,才終於得到了前線的具體統計數據,是從駐新加坡領事館發回來的電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海軍大勝,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勝,正面擊潰法軍護航艦隊,擊沉法軍巡洋艦六艘,鐵甲艦一艘。重創法軍巡洋艦三艘,對方護航的十艘巡洋艦幾乎全部失去戰鬥力,重創對方鐵甲艦三艘,其中一艘失去動力掛出白旗退出戰鬥,其餘兩艘強闖新加坡港避難,被當地英軍解除武裝。

法國運兵船隊試圖進入新加坡遭到英國殖民當局拒絕後,在本土一路護航而來的十二艘老舊巡洋艦的護送下,退往馬六甲海峽,最後在法軍殘存七艘鐵甲艦的護航下,向印度方向撤退,法國在印度擁有本地治裡等幾處殖民地。

大明艦隊,有三艘鐵甲艦遭創,無法繼續戰鬥,其餘十七艘基本保持戰鬥力。

當時出現在明軍後方的法國艦隊,只不過是從西貢趕來接應的十艘裝甲巡洋艦,他們並不知道明軍的計劃,只是出於穩妥起見,打算將運兵船隊接到西貢。明軍分出十艘巡洋艦,阻截這只法軍巡洋艦隊,結果以四艘受到重創的代價,成功擋住了南下接應的法國巡洋艦隊,並且擊沉了其中的兩艘,擊傷了三艘。

法國在峴港的二十艘主力鐵甲艦,則始終都沒有調動,他們還在防備著明軍主力艦進攻峴港。

至於之前情報中提到的法軍有四十二艘軍艦,那是將從本土調來的護航艦隊也算上了,不過多出的那十二艘都是老舊的風帆蒸汽軍艦,基本上沒有加入戰鬥,第一時間選擇護送運兵船返航。

情況至此才清楚,朱敬倫才松了一口氣。

“我軍艦隊呢?”

情報中提到,大明艦隊在擊潰法軍艦隊之後,大明海軍艦隊進入馬六甲海峽追擊敵艦。

陳阿達搖頭:“目前失去了聯絡。”

這時代的通訊,一到了茫茫大海上,就只能失去聯絡了。

“窮寇莫追,我建議聯絡上他們後,讓他們儘快返航吧。你們議一議,看是否合適。”

朱敬倫說道,儘管大明艦隊取得了這場大勝,可是傷損總是難免,鐵甲厚重,或許能抵擋炮火,可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官兵傷亡是不可避免的,由於艦隊還未返航,傷亡情況不得而知,但這種正面對決中,損失都是同樣慘烈的。

大明收到了情報,法軍肯定也收到了情報,在新加坡的可不只有大明的情報人員,法國的間諜也不少,在得到這些情況之後,峴港的法軍艦隊肯定會行動的。

別前腳打走了狼,後腳給虎堵住了。

新加坡,武吉知馬山上,幾個英國海軍軍官模樣的軍人聚在一起,他們從頭到尾目睹了這場海戰,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個細節都記錄了下來,海面上的硝煙已經散去,他們還在激烈的討論著。

一個軍官說道:“風帆戰艦完全就是累贅,我軍以後要極力避免將風帆戰艦跟主力艦混編。”

另一個軍官認為法軍戰敗另有原因:“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法軍戰艦型號雜亂,這一點上我軍也有相同的弱點。”

這些英國軍官多是海軍軍官,特意來此觀戰,他們親眼看到法軍戰艦型號雜亂,巡洋艦從兩千噸到八千噸級不等,主力鐵甲艦都是新式蒸汽戰艦,而巡洋艦則普遍都有風帆。這些帶著兩根、三根桅杆的風帆蒸汽船,跟鐵甲艦在速度上無法一致,海戰中就已經出現脫節情況,讓明軍抓住機會,直插法軍縫隙,將鐵甲艦與巡洋艦隔絕開來,之後更是重點打擊裝甲防護薄弱的巡洋艦。

反觀明軍,主力艦都是戰前所造的新艦,老艦全都留守本土,數量雖然不多,但卻都是按照英國新式鐵甲艦來設計製造,沒有一艘風帆戰艦,且二十艘鐵甲艦對法軍十艘鐵甲艦和裝甲巡洋艦混編的艦隊,本來就佔優,勝利並不奇怪。

“唉,這也不能怪法國人,他們跟我國一樣,需要保護海外領地。因此艦隊需要全球調動,蒸汽船雖好,可法國卻沒有遍佈全球的基地,不安裝風帆,實在不便。所以這倒也不能怪法國人的戰艦有問題。”

又一個軍官,雖然是在給法國遮醜,卻掩飾不住濃濃的優越感。英國雖然還有大批的落後戰艦,但絕對不會用來作戰,不過是作為殖民地艦隊的護航艦隊。英國遍佈全球的殖民地網路,讓他們的全蒸汽戰艦,可以通行世界而不用擔心補給問題,到處都可以加煤。而法國這次已經很被動了,過了蘇伊士運河,在馬達加斯加加煤,然後在印度加煤後,之後他們一直到越南都沒有一個基地,結果滿載裝煤,也大大影響了戰艦的靈活性,戰鬥中極為被動。

這時候一個軍官笑著搖頭:“你們都錯了。難道你們沒有看到那打沉的法國軍艦浮起來的一塊塊木板嗎?”

眾人突然感覺到有所疏忽,好像漏了一些東西,忙舉著望遠鏡看去,果然看到作戰後的海面上,竟然飄起了一塊塊的木板。

“真的是木板啊?難道法國人竟然還在用木頭做軍艦!”

一個軍官不由驚訝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