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顯然法國人被耍了,主要是被阮福明小朝廷耍了,法國本來以為在英國的見證下,大明和越南一起簽訂的協議,他們一定會遵守的。

誰能想到阮福明這個十來歲的小崽子,竟然翻臉不認,突然以法軍在越南無惡不作,表示與法國人勢不兩立,法軍不撤出越南,就絕不與法國弭兵,而且還聲稱要派王師攘夷,徹底趕走法國人。

阮福明憑什麼這麼大口氣,因為他號稱手握十萬雄兵。

他或許真能招募到這麼多人,可猛然招募這麼多人的話,如何保證不是招來一群烏合之眾呢?

法國人對外宣稱,明軍換了衣服加入越軍,越南人對外宣稱,這些都是越南各地的擒王之師。

總之十萬人南下,其中至少有五萬人雖然也穿著越南式的勇服,可行走坐臥很有軍人的模樣。

武器裝備更是精良,後裝線膛步槍,後裝線膛大炮,還有配著法式騎兵刀的騎兵。

他們從寶勝,沿著紅河而下,一路掃蕩法國武裝力量。

沿途華人勢力極大,紅河以南一直到黑水河,中間夾著一個黃連山,中國歷史上稱為十洲地區,具體是那十洲已經無人知曉,但這個地域就叫十洲,歷史上就是中國人南下遷移的重點地區,從雲南出發,沿著紅河很容易在這裡定居,因此這裡的華人移民比越北一帶的山區還多。

早在乾隆年間,清廷就發現這片地區有華人聚集的情況,乾隆四十七年清廷上諭中稱“安西西部十洲,道裡窵遠,因兵燹之餘,內地遊民乘此混越”,乾隆時代的滿清對待移民是很不樂意接受的,調查十洲地區移民,是為了讓越南將這些移民遣送回國,不是清廷愛護自己的人民,而是擔心有華人脫離自己的控制之後,興起反叛之心。

有記載稱“十洲久為粵人嘯聚,山峻水紆,席此可成為一小部落”,這裡的華人事實上也是自成一體,早年是黃崇英盤踞這裡,以黃旗為號,稱為黃旗軍。劉永福幫助越南官府鎮壓了黃旗軍之後,黃旗軍往南退往山區,沿著紅河南岸一帶,大多數被黑旗軍佔據。黃旗軍餘部在山區中被黃崇英部將葉成林收攏,藉此還能繼續跟黑旗軍對抗。

現在阮福明的軍隊進入這一地區,紅河岸邊的黑旗軍屯墾土地不斷被收復,而南邊的十洲葉成林武裝竟然也下山助戰,硬仗他們打不動,但騷擾騷擾法國運輸隊之類的活幹起來卻得心應手。

1886年大明新年,也是越南新年,軍事行動不但沒有停止,越南王師的旗幟反而在這一天到達了河內,重炮開始轟擊河內街市,法軍要塞。

由於大明沒有參戰,所以法國始終掌握著水路,他們物資充足,消耗得起。但他們的兵力有效,防守河內的部隊經過多次增兵,也不過三萬多人,再多的人放在這裡,法國自己的補給就要出問題,在優先保證鎮壓中圻鄉紳起義的情況下,法國認為河內的防守是穩固的,但他千算萬算都算不到,阮福明那個癟三竟然還能弄來重炮。

最後解決問題的不是重炮,儘管河內幾乎都被重炮夷為了平地,但法軍依然死守,讓他們選擇放棄的是,對方的坑道挖到他們的要塞和戰壕組成的防禦陣地前,用爆破的方式,將他們的陣地突破了。

法國人不願意在對方兵力優勢的情況下,與對方進行短兵交戰,於是主動從河內撤退,一路從水路,一路從陸路,退往了海防。

佔領河內之後,越南王師沒有繼續追擊法軍,而是在河內就地休整,之後他們不打算沿紅河追擊法軍,而是直接往南,他們打算進入清化、義安等省,跟那裡如火如荼的鄉紳起義取得聯系。

時間進入1866年,更多的鄉紳開始舉兵,興安省阮善述領導蘆蕩起義,清化省宋維新領導雄嶺起義,清化省範澎領導巴亭起義,其中阮善述的起義軍,活動範圍很廣,包括興安、海陽、北寧、陸南等省都有的起義軍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都是越南官員,是地方上最富有影響力的官紳,很顯然他們的起義跟廣東境內當時對抗英法聯軍的鄉紳團練是一個性質,因此可以將這些官紳的起義,看作越南的士大夫抵抗運動,跟中國明末、宋末時期,地方鄉紳組織的義兵沒有區別,這就是文化上的一致性。

這種由鄉紳,甚至官紳階層領導,有組織性的起義,顯然比普通百姓的反抗要更有效,歷史上潘廷逢的起義一直從1885年持續到1896年,直到他死後才結束,歷史十一年。阮善述的起義,從1886持續到了1889年,歷時三年。範澎領導的起義持續了一年。宋維新的起義持續了六年。

就像歷史上的美國人一樣,只要越南的民間反抗力量真正被激發出來,雖然不可能正面打擊到法國人,但會把他們拖的精疲力盡,最後狼狽退出的。

歷史上的法國之所以能夠統治越南,是他們吸取了在廣東的教訓,知道能統治中國人的只有中國人,同理,能統治越南人的也只有越南人,所以他們很聰明的保留了越南國王,在對付民間力量的時候,就讓越南小朝廷出面,以越制越,這一點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亞民族,跟更容易屈服的印度民族截然不同。

可現在,法國人面對一個十分不利的局面,那就是越南國王不再他們的控制之下,而基本上被大明所控制。

其實從阮福明到河內的那一刻起,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就已經註定不會成功了。

更不利的是,法國人還被阮福明,或者說大明政府欺騙,在越南釋出了承認阮福明的合法性的公告,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第一是給阮福明展現誠意,第二則是認為一旦他們宣佈廢除自己擁立的同慶帝,能夠很大程度上削弱當地鄉紳的敵意。

誰知道他們率先展現了誠意,阮福明卻不認賬了,大明這個號稱東亞最文明的國家,竟然不顧國際外交規則,不肯承認他們自己簽訂的條約,要知道如果不是大明參加談判背書的話,法國很可能不可能答應單方面率先廢除同慶帝。

可事已至此,打官司也是一場爛官司,法國說大明不遵守外交協議,大明則指責法國沒有能力維持治安。

至於指責阮福明小朝廷,那就算了,不夠丟人的,那名義上是自己的保護人,卻要跟自己的保護人在國際上扯外交規則?阮福明可以不要臉,法蘭西還得要臉。

但他們已經宣告廢除了同慶帝,這讓他們極為被動,此時就算在發通告宣佈擁立同慶帝也沒有絲毫價值,反而會因為朝令夕改,造成法國在越南的聲望進一步下降,也再次讓法蘭西成為一個國際笑話。

一怒之下,法蘭西決定繼續增兵,將在越南鎮壓起義軍的軍隊增加到四十萬人,而且不增加不行了。

阮福明的所謂“王師”,從河內南下的過程中,展現了相當強的戰鬥力。一路上他們得到了當地鄉紳的踴躍支援,軍隊數量不斷擴大,起義軍在戰鬥中發揮不出威力,但是作為雜役他們足夠吃苦耐勞。

另一邊法國人的運輸補給則不斷的遭到騷擾,強行徵發的苦力也時不時的打法軍黑槍,搞的法軍神經極度緊張,跟當地人的關係持續惡化,多有槍殺給自己幹活的民夫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法軍連續兩次跟越南王師在清化省作戰失利,被王師徹底趕出了清化省,這個訊息立刻就作為鼓舞軍心的好消息,傳遍了整個越南。而“攘法夷,迎王師”的口號也響徹了南北。

王師所到之處,法國人沒有摧毀的當地政府馬上喜迎王師,立刻發揮傳統政府功能,幫助王師徵發民夫,運輸物資,號召鄉紳捐款捐物,幹的熱火朝天。

法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在越南跟“王師”打一場代價高昂的陸戰,竟然對他們不利,因為對方能夠有秩序的低成本使用當地勞動力,法國卻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治安成本後,才能使用這些不太牢靠的勞力。

在交通既不便利的越南山區、叢林和泥沼環境下,法國人打不起這種戰爭,他們只能一個勁的往南撤退,被他們收復的起義地區,遭到他們鎮壓的民眾,一個個主動站在王師的旗幟下,響應已經有雄才偉略美譽的咸宜帝阮福明的號召南下攘夷。

法軍一路南撤,在義安省打了一仗,就匆匆讓出了該省,在河靜省甚至一槍未放,就匆匆南撤,在廣平稍有接觸後南撤,倒是在廣治省,法國人打算好好打一仗,一場硬仗之後,已經撤退出習慣的法軍向南潰敗了。

至此,法軍收縮到了順化,而王師則兵臨首都。

可是這時候雙方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

因為對王師來說,地利已經不存在了,在廣治省以北,利用越南官府修築的官道,採用徵發民夫的方式,他們能夠比法國更有效率的運送作戰物資,擁有更充足的供應,可是這一切在順化逆轉,因為從順化到西貢,有法國人修築的鐵路,藉助現代科技的作用,法國在這裡更有地利。

對法軍來說,連番的撤退讓部隊鬥志異常渙散,他們統計撤退途中的傷亡率,竟然比爆發正面戰爭時候都高,難以適應的熱帶氣候,無孔不入的恐怖昆蟲,徘徊在四周的隨時都有可能襲擊法軍的當地百姓,這一切都讓緊張兮兮的法軍士兵感到精疲力盡,士氣極為低落,早就沒有了當初剛來時候為法蘭西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開始懷念塞納河邊的良辰美景,所以法國軍官覺得,他們的士兵更需要休整。

另外對第三方大明來說,此時內部爆發了戰略性的分歧,軍方希望及早開戰,在法國再次增強越南兵力之前吃掉法國遠征軍兵團。赫德政府還是希望由法國人先宣戰,大明反擊,藉此取得絕對的政治優勢。

而且這一次,赫德文官政府,得到了陸軍的支援,陸軍表示,即便是在海戰不利的情況下,只要能保證陸軍的後勤補給,陸軍有能力將法軍趕出越南。

陸軍之所以敢這麼表示,那是因為在跟法國正規軍的接觸中,他們突然發覺法軍就是一群軟蛋,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也正是因為陸軍的判斷,堅定了文官政府求全責備的心思,不惜冒著讓海軍與法國海軍主力決戰的風險,也想要博取所有的優勢,不肯留下一個汙點。

但之前他們還想吃下一顆定心丸,他們希望陸軍儘快行動,趕在法國海軍主力到來之前能夠攻佔順化,然後威脅峴港。這樣即使法國海軍主力到來,也無法安心使用越南中國港口峴港為基地北上,這樣法國的制海權將被壓縮在峴港以南,如果陸軍能夠攻佔峴港的話,那麼大明將會將制海權延伸到越南中南部,直接逼迫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核心西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休整到了1886年年中的時候,越南王師終於再次開始行動起來,正式展開對順化的攻擊戰。

此時越南王師兵力還是十萬人,但是配合他們作戰的各地擒王義軍,卻多達三十萬人,運輸物資補給的民夫則達到一百萬,不止是男丁,越南官府甚至連壯婦甚至少年都徵發了,這種經歷後來成為許多少年一輩子最深刻的記憶。

以十個民夫供應補給一個士兵,讓王師的給養相對充足,甚至還要比需要從歐洲進行補給的法軍情況更好。因為他們需要搬運的,不過是一些武器裝備而已,糧食則基本上在越南本地籌集,本來越南就是大米出口國,糧食並不缺乏。

在一切條件完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越南王師開始進攻順化,他們甚至可以不間斷的使用大炮跟法軍進行炮戰,但想象中輕易攻克順化的情況沒有發生,雙方互有損失之後,在順化進入了相持階段。

越南戰爭史中的復國之戰第一階段,王師南徵階段結束,開始進入大明援師階段,因為大明很快就加入了戰爭,到底是法國先宣戰,因為法國的主力艦抵達了越南。(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