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 營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亨利坐在船甲板上嚎啕痛哭,他感覺這些日子他簡直身在地獄,他在中國人的牢籠中的時候,尚且能保持平靜,可現在卻完全無法壓抑內心中的情緒,驚喜有之,興奮有之,一切該有的情緒都有,但最後竟然柔和成了一種巨大的委屈。

那艘中國漁民的小船兒匆匆原理洋人的大船,上面一個漁夫,一個中國兵勇。

亨利看到有水手拿出步槍正在瞄準,他阻止了那個人,如果沒有那個中國船伕和中國兵勇,他到不了這裡。他對水手說,看在上帝的份上,放過那兩個可憐人吧。

水手還有些不高興,因為剛才他們還跟中國兵勇吵了一架,原因是那個中國人要他們拿出一百兩銀子,否則就不讓亨利登上洋人的商船。最後大家一起湊了一百多個銀元,中國兵勇才允許小船靠近商船。

洋人的商船可比漁船快多了,因為這艘船是最新式的蒸汽機加帆船設計,順風的時候用帆,逆風的時候就用蒸汽螺旋槳驅動,而且船型的流水設計已經是後帆船時代的巔峰,應用一切工業文明以來的新技術,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午十分他們就到了廣州城。

亨利回到廣州城的訊息,震動相當大,他失蹤了大半年時間,軍官甚至已經將他的名字寫上了陣亡通知書發回國內了,誰知道他竟然活著出現了,儘管骨瘦如柴,形容慘淡,但他究竟是活著回來了,這就是一個傳奇。

普通士兵紛紛圍觀,熱衷的討論,軍官對此也非常重視,緊急接見亨利,詢問亨利身上發生的一切,他們對亨利之前在廣州城的遭遇表示同情,並且表示會著手調查,但是他們更關心的是亨利口中的中國鄉勇的據點。

下午,亨利的遭遇就在整個廣州的英軍中傳開了,普通士兵十分的氣憤,堅持主張要替亨利討回公道。

朱敬倫也十分氣憤,他知道林福祥打算用巴夏禮來誘敵,但是林福祥的具體計劃卻從來都不會告訴他,如果他早知道,他絕對不會接受林福祥放一個洋人士兵回廣州城的計劃的。

“你們要害死我嗎?”

長期以來跟林福祥合作中積攢的怒氣爆發了,朱敬倫大聲斥責著林莊。

林莊解釋道:“我們多次盤問過,那個士兵早就不記得在廣州城的情況了。您冷靜一下,他們剛剛進城的時候就被您擒獲了,當時根本就不熟悉廣州城,又過了這麼長時間,早就不可能記得張府在哪裡了!”

林莊的解釋還是有道理的,亨利等幾個英國兵在進城的第一天就被張家大小姐給抓住了,之後一直關押了近百年,之後被送出了廣州城,對廣州城的瞭解並不多,就是把他們放在廣州城,也很難從廣州的六百條街道中找到張家所在的位置。

朱敬倫冷笑道:“這不是記得不記得的問題,問題是你們根本就沒把我的命放在眼裡,那個英國兵交代的情況,很有可能暴露了張家,暴露了張家,就暴露了我。”

林莊也有些惱怒了:“幹大事哪能不死人,你的命,我的命,值幾個錢?”

是啊,小兵的命值幾個錢,廣州城被抓捕的密探就沒少過,可林福祥也好,黃宗漢也好,依然不斷的送人秘密進城,只為了張貼一張告示,有時候就會有三五個人被人抓住,這些人的命哪裡會在那些大人的眼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要說值錢的話,那得是能染紅林福祥等人的紅頂子才值錢,否則真的一錢不值。

文人士大夫的眼裡,幾千年來何曾裝下過小民,就算頂尖的那一批士大夫,他們眼裡也只有國家,只有江山社稷,只有天下,所謂“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亙古不變。

朱敬倫知道自己有暴露的風險,甚至有可能被那個英國兵認出來,他第一時間不是跑,而是去了張家,告訴張家老少,趕緊想辦法搬家,出城投靠親戚也好,去避難也好,就是不能待在城裡,告訴他們在張家被抓的一個洋兵逃回來了。

管家張勇立刻就慌了,二少奶奶也驚慌不已,這時候倒是那個一直吃齋念佛的大少奶奶很有主意,他表示得等少爺回來。

提到張家少爺,朱敬倫決定再次去找一找赫德,但是此時他連赫德的面都見不到,將軍府外出現了不少英國士兵,他們一個個異常的生氣,聚在一起哄哄鬧鬧,隱隱有點兵變的味道,朱敬倫隨便聽了幾句,就知道這些人在為士兵亨利的遭遇不滿,強烈要求長官下命令讓他們出城報復鄉勇。

已經不止是鄉勇了,這些人此時看到中國人就有股子怒氣,朱敬倫感覺到不止一個英國兵在怒視著自己。

等待了片刻,甚至找到了幾個熟悉的翻譯,他們告訴朱敬倫,赫德一直在開會。

亨利回城,讓英軍上下都緊張了起來,赫德正在幾個軍官緊急商討,正在開軍事會議,根本就無暇見朱敬倫。

見到這種情況,朱敬倫明白,英國人出城作戰已經不可避免了,雖然過程跟他們預料的不太一樣,主要目的不是去救巴夏禮,更大的原因是亨利講出他們四個英國士兵被劫持,迫害的故事,引起了整個英軍的憤怒,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屈辱。當然英軍上層軍官也許更看重巴夏禮的地位,但士兵們的憤怒已經到了必須給出一個交代的時候了。

面對憤怒的英國兵,恐怕不是林福祥一個人能接下來的,朱敬倫立刻找到林莊。

“英國人發怒了,林大人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帶著巴夏禮躲起來,第二就是全力以赴跟英軍死戰。我強烈建議你們,立刻找黃大人支援,集城外全部軍力伏擊英軍,否則不會有太大的成算。最後我警告你們,日後有什麼計劃,最好不要隱瞞我。”

林莊嘆道:“此事絕無商量的餘地,黃大人絕對不會同意全軍冒險伏擊洋夷的。不過大人放心,我家大人有成算。”

朱敬倫鄙視著林莊:“有什麼成算?”

他必須讓林福祥給他交一個底,總被他們瞞著自己太被動了。

林莊猶豫了許久,終於開口:“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們,因為我們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赫德的緊急會議終於開完了,一開始的議題確實是關於巴夏禮的,軍官們普遍更關心巴夏禮,不僅僅是因為巴夏禮這個人更重要一些,而是因為巴夏禮的身份,巴夏禮是廣州公使,在廣州這裡,他就代表著英國。

結果這個英國的代表竟然被中國人可恥的劫持了,這是對大英帝國的羞辱,現在知道了巴夏禮在哪裡之後,他們必須有所行動。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之後,之所以選擇燒燬圓明園,後世的中國官方口徑是說英法聯軍是強盜,目的是為了搶劫,英法兩過則解釋說是當時的指揮官看到被中國人扣押的換約公使被虐待,甚至有的是以零件的形勢歸還英法聯軍的,他們感覺中國人扣押公使,虐待公使,侮辱了兩國,於是有必要給中國人一個教訓,是報復性的焚燒了圓明園。

不管這個解釋是否合理,就算清政府沒有扣押外國領事,也許他們還是會搶劫。但是這兩個強盜國家之所以能用這個理由來解釋,正說明外交官在他們的觀念中的意義很重大,所以知道了巴夏禮的位置後,他們是必須有所行動的。

只是這時候法國人不支援他們,法國人的理由很現實,如果抽調廣州的兵力去解救巴夏禮,一旦中國人趁機攻城,根本就沒有防守的兵力。

廣州城的防守兵力主要還是英軍,即便排除英國人僱傭的苦力,排除印度兵外,英國人依然有五百多,數量上並不輸給法國。一旦英國人全力以赴的去解救巴夏禮,光靠法國的兵力根本就無法防守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但是廣州的利益可不完全都是英國的,法國也想在這裡開拓利益,所以他們單方面反對英國人出兵解救他們的公使或者平息士兵的憤怒。

雙方爆發了英法聯軍組成以來最大的分歧。

在高階軍官們爭論不休的時候,英軍參謀和一些中層軍官並沒有閒著,他們積極的制定作戰計劃。

根據他們現在掌握的情況,加上一艘英國商船的情報作為參考,他們很快就確認了巴夏禮被囚禁的位置,首先是根據商船上的日誌記載,對照地圖查詢一下附近的廟宇,僅憑這一條當然不夠,因為中國人的廟宇實在是太多了,亨利回報的訊息只告訴英國人他們被關押的地點,似乎是一座廟,很大的廟,卻根本就說不清楚是什麼廟,但是之前牢中的方山恰好交代了一個林福祥的秘密據點正是一座距離河邊不遠的大廟波羅廟,英國人就此判斷,巴夏禮所在的位置,就是黃浦碼頭附近,廟頭村的波羅廟。

又從他們手裡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該地附近並沒有成規模的中國鄉勇活動,最大的軍事力量是當地的村民自保的壯丁,以及附近地主家中的護院家丁。所以英軍參謀認為,如果能出動五百正規軍隊,一天時間足以掃蕩這裡,加上來往路程以及準備時間,作戰時間最多需要兩天。

這邊的作戰計劃順利制定完成,那邊的高層也終於討論出了結果,互相都做了讓步,法國人堅決不同意撤出城中的防守力量,英國人妥協了,法國人則同意排除他們的海軍參與英軍的行動。

顯然雙方認定,只要廣州城不失,他們的海軍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廣州一帶的水面上,沒有任何能夠威脅到他們海軍的力量,他們可以來去自由,因此出動海軍是相對安全的。

時間緊迫,軍事會議結束之後,英法聯軍立刻行動,一個小時之後,四艘英軍軍艦,兩艘法軍軍艦生火起錨,連夜開往波羅廟。(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