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所以當大明向法國表示,願意考慮法國之前提出的合作提議,開展廣泛的,積極的合作後,法國人馬上就積極回應,雙方進行初步接觸後,法國人很快就從國內派來了最專業的專家來進行商談。

雙方都組建了最專業的團隊,進行最廣泛,最深度的合作,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讓法國人都有些不敢相信,因為即便是一個歐洲國家,跟另一國進行這種程度的合作,都不敢輕易進行,更何況是兩個文化差異如此巨大的國家,尤其是一個之前最最保守的東亞國家。

一時間法國都有些擔心這種程度的合作,法國是不是能夠承擔起來,倒是大明展現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堅信亞洲和歐洲兩個最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在一起,一定能夠爆發出埋藏在文化層面的超強力量來。

法國人之所以如此擔憂,那是因為大明竟然將許多最核心的領域拿來跟法國合作,比如國家度量衡制度和貨幣政策。

大明決定放棄古老的傳統度量衡制度,全面採納法國提出的國際單位制度。

相比中國古代的尺寸、斤兩等度量衡,法國人在近代提出的度量衡顯然更加的科學,比英國的度量衡都要科學,比如英國的許多單位,其實就是國王隨意制定的,英尺、英寸莫不是這樣,聽說英尺就是男人的腳長。後來修鐵路的時候,標準規矩直接就是兩匹英國馬屁股的寬度,因為最早的火車是馬拉的。

這種早期古典度量衡都有這種弊端,所以英國人在0世紀都放棄了英制單位,只有美國堅持了下來。

美國可以自成一體,是因為美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而歐洲卻需要合作。大明不想向美國那樣堅持維護自己的傳統度量衡,朱敬倫相信儘管中國同樣也是一個世界,但如果中國能夠更開放的跟世界合作,中國會更強大。

所以選擇法國人的度量衡,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後世全世界都通用這種標準。

法國的度量衡提出的完,更加附和科學精神,比如他們的長度單位“米”,是在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透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一米,這顯然就比隨便丈量男人的腳長要科學的多。

更重要的是,法國提出的國際單位制,各個度量衡之間是有聯絡的,“噸”這種重量單位,跟“米”這種長度單位,以一立方米水為一噸形成聯絡,時間則是因為西方鐘錶的傳入,早就在中國形成了初步的認識,而長度跟時間結合就是速度單位。

總之法國人提出的度量衡,是一套基於科學計算有機聯絡在一起的,一整套標準單位。

但大明並不打算完全放棄舊有的制度,因為更改舊制度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的,無數的文史典籍、會計賬冊都在以舊單位進行記錄,要更改過來代價高昂。所以大明政府打算透過建立跟法國度量衡之間的聯絡,從而將大明度量衡跟國家單位統一起來。

具體的做法是,引入科學的“米”作為一個中間單位,規定大明的傳統單位尺寸跟米之間重新進行度量,一尺為標準三分之一米,寸則為三十分之一米。規定了長度,其實就變相的規定了重量。大明一斤是舊有的標準,老百姓用的斤核定在590多克,而海關採用的則是606克左右,連內部都不統一。

另外擔這個單位,其實開始是一種容量單位,跟一斛相等,可是用容量來衡量糧食本來就不科學,一斗、一斛、一擔糧食,在乾溼程度、顆粒飽滿度等不同的情況下,重量可以相差很多。

海關擔則使用重量計算,一擔就是100斤,民間跟國家化的海關同樣不一樣。

所以大明的度量衡其實早就該改了。

法國人驚訝大明竟然要一次性使用整套的法國單位制,其實是大明自己要改革,反而拉出跟法國合作作為幌子,一時間驚到了法國人而已。

在採用法國標準制度後,廢除了半斤八兩的傳統重量單位,重新核定大明一斤為五百克重量,但為了減小更改成本,依然儘量跟舊單位靠攏,比如一擔過去是一百斤,相當於現在的一百二十斤,於是直接規定以後海關採用的一擔就是一百二十新的“斤”。

更改度量衡還只是讓法國震驚,大明貨幣革新也要跟法國保持一致,就讓法國人有些莫名的驚喜了。

早在拿破崙時代,法國除了推行國際單位制外,還嘗試推行統一的貨幣制,拿破崙建議被他送上各個國家王座的兄弟們,在鑄造貨幣的時候,跟法國保持一致,這樣就能方便互相之間展開貿易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由於當時拿破崙權勢滔天,他的哥哥路易都在他的武力下,成為荷蘭國王,第一個接受了這個建議。後來拿破崙的軍隊平推歐洲,其他各國也紛紛開始建立跟法國一隻的貨幣制,初步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歐洲貨幣區,所以後來很多國家的貨幣都叫做法郎。

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再次成為法國皇帝後,在1865年再次倡議,歐洲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貨幣聯盟,各國都以法國的貨幣體系為基礎,主幣的含金量定為0.905克黃金或者4.5克白銀,可以在各國間等值流通。主幣為面值100、50、0、10、5法郎的金幣,同時發行5、、1法郎和50、0生丁的銀幣。小於0生丁的輔幣不能在各國間流通。由於有關國家此前基本上都在實行相同的貨幣體系,因此紛紛採納。

拿破崙三世建立貨幣同盟的意圖,除了方便貿易之外,顯然還有政治因素考慮,如果大陸都採用法國的貨幣單位,顯然對法國的國際地位是大大的提升。

現在大明這樣一個東方第一大國接受法國的國幣體系,對現在國際地位大大降低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來說,可能擁有更加重要的政治意義。

但同時更重要的是經濟意義,如果法國跟大明的貨幣能夠統一起來,那麼法國跟大明之間的貿易肯定能取得壓到英國的優勢,跟這樣一個大國建立良好的貿易關係,對法國經濟的促進作用無法估量。

因此法國十分積極的答應幫忙,甚至願意出借一一法郎作為大明穩定新貨幣的資金。

另一方面,其實大明貨幣體系,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為了救災,大明發行了鉅額債券,導致金融體系大受打擊,紙幣已經完全跟貴金屬脫鉤,完全靠法定地位支撐,但依然不斷貶值,跟白銀的兌換比例已經從前半年的二比一,變成了三比一了,顯然再不進行改革,大明的貨幣體系有崩潰的可能。

新的貨幣體系最大的目的,就是要重新跟貴金屬之間建立聯系,目前列強都在推行英國人倡導的金本位,因為黃金相比白銀更加穩定,可是大明是一個傳統的白銀貨幣國家,貿然建立金本位不現實,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黃金儲備,又欠下了鉅額外債,建立金本位,只能是痴人說夢,強行推進,只會是再一次的崩潰。

但法國人倡導的拉丁貨幣同盟,因為不但定義貨幣的含金量,還規定了含銀量,其實是一種金銀復本位,對於不能一步走到金本位的大明來說,是一種相當現實的選擇。不過其實法國自身的拉丁貨幣同盟也在瓦解,白銀越來越起不到計價的作用,法國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已經開始轉為金本位,不斷的重新修訂貨幣跟白銀之間的比值,無力維護金銀之間的比價,這也是普法戰爭後法國經濟地位下降的後果之一。

所以大明加入拉丁貨幣同盟,其實更具象徵性意義,大明的金銀復本位,恐怕更多得用白銀計價,透過修正跟黃金之間的比價,來進行貨幣的升值和貶值。

法國人既然願意在大明財政快破產的時候,還肯借海量的貸款,大明當然樂意,剛好缺一筆改革經費,於是欣然笑納。

跟重建度量衡一樣,也是透過重新規定貨幣的貴金屬含量,來完成貨幣改革的。

新貨幣的單位依然是兩,但是兩這個重量單位本身,已經成了標準的五十克,而此時的國際金價為1比16,所以大明規定,一兩紙幣的貴金屬含量為.15克黃金,或者50克白銀。

並開始鑄造第一批標準金銀幣。

相對於這些極其吸引眼球,充滿政治意義的度量衡和金融合作之外,其他方面的合作意義可能更大,但卻缺乏足夠刺激眼球的亮點,因為雙方在其他方面的合作範圍實在太廣了。用雙方的話來說,就是建立全面的,統一的經濟貿易關係。

具體措施是雙方都出臺具體措施促進貿易規模的擴大,透過免稅、補貼在內的一切方法,無比保證在未來五年內,雙方目前的貿易量擴大一倍以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