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78年秋天,一股波及整個世界的鐵路狂熱,悄然興起。

從鐵路時代開始,每一次經濟危機往往都是因為鐵路投機而爆發,而每一次經濟危機的終結,或者說下一輪經濟繁榮期,也都是以再次掀起鐵路修建熱潮而開始。

而這次也不例外,同樣這次鐵路熱潮,還是先從美國掀起來的。歷史上1879年,美國才開始走出經濟危機,同時開始鐵路建設的熱潮,但是由於之前勞務公司推動下,太平鐵路在六月就開始通車,最重要的是,恰逢中國北方饑荒之時,之前大量從東岸出口的美國中部地區的糧食,很多就轉到了西部,結果太平洋鐵路一開通,立刻就運營良好。

在這種利好的刺激之下,美國民間再次開始對鐵路產生了信心,投資者認為修建鐵路還是有利可圖的,至少是在西部修鐵路有利可圖。

隨著太平鐵路股價接連上漲,趁此良機,在摩根公司的組織下,北方太平洋鐵路當年拖死傑伊庫克這個銀行巨頭的那筆一億美元債券,終於在時隔六年之後,成功發行,北方太平洋鐵路開始動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以兩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為引導,已經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支撐了六年時間,已經將泡沫完全擠壓乾淨的美國經濟,終於開始復甦了。

美國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隨之帶動了鋼鐵業,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加上繼續擴張的農業,美國經濟再次迎來繁榮。

在缺乏監管的美國市場,往往有各種各樣的非理性經營方式,過度投機就是其中之一,每每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可是每當高漲的時候,美國人也會毫無理性的瘋狂投資,會將繁榮刺激的十分激烈,這次繁榮期一開始,很快就在發達的金融業的推動下,迅速步入高漲,整個國家的信心都很強烈,美國經濟起飛的勢頭八頭牛都拉不住。

這對相關國家倒是一個利好,歷史上,從1879年到188年,美國共建成鐵路近5.萬公裡,約佔同期世界鐵路建築量的50%,重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增加了一倍,鋼鐵工業的技術水平開始與英國並駕齊驅。但是,美國鋼鐵工業仍不能滿足鐵路建設的需求,仍然需要大量進口英國鋼鐵,甚至開始進口一部分德國鋼鐵。於是,美國再次成為世界經濟走向繁榮的龍頭。

現在美國工業繁榮期提前了半年時間,世界經濟危機也就提前半年終結了。

後來的經濟學家,都將這次經濟危機的結束,歸因於太平洋鐵路的完工溝通了美國東西部,痛死帶動了美國東西部經濟之間的增長。但也有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將經濟危機終結的因素鐵路修建高峰,向前推到了1866年,也就是山東饑荒爆發的那一年。因為那一年正是大明在北方修建秦皇島和膠州灣兩條鐵路的開始時間,也就是說有些專家認為大明為這次經濟危機的終結,注入了最初的一股動力。

這種結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膠州灣和秦皇島兩條鐵路,幾乎同時修建,而且都是超長鐵路。現在從膠州灣的青島出發的鐵路,已經穿過了河南,進入了陝西境內,接近西安,這條線路長達100公里。而從秦皇島的鐵路,先抵達大同,接著南下縱觀整個山西,相當於後世的大秦鐵路和同蒲鐵路總廠之和,更是1500公里的長度。另外還修建了從大連往北通往滿洲里的鐵路,長度同樣是1500公里。

短短幾年間,大明同時動工開建的鐵路線總長接近5000公里,雖然沒有美國修建鐵路的速度瘋狂,但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光是鐵軌就消耗了近百萬噸鋼鐵,加上其他的鐵路機車、車廂等附件,大明自己的鋼鐵生產完全供應不上,所以向外界大量採購,也拉動了世界經濟的恢復,因此也可以說這次世界經濟復甦,雖然主要拉動力不是來自大明,但大明卻是最早開始為復甦注入動力的。

另外在中國其他地方開建的鐵路,也帶給了世界經濟很大的利好。英國要經過大明國土修建的大不列顛之橋,規模絲毫不比大明修建的鐵路來的小。俄羅斯從北方南下的鐵路線,也是修建在中國的土地上。如果說這次世界經濟恢復,是一次主要由美國領導的鐵路熱潮帶動的,那麼啟動這一波鐵路熱潮的,並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更何況,美國經濟復甦的第一批啟動資金,不就是來自大明的高額糧食訂單嗎。

歷史的改變總是不經意的,朱敬倫並沒有記住準確的時間,並不知道本該明年全世界才能走出187到1879年的世界第十二次經濟危機,當他看到從九月開始,大明進出口雙雙增長,國外對生絲、茶葉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時候,他也判斷出經濟危機大概結束了,想一想已經都六年了,已經是一個難得的漫長蕭條期了,所以朱敬倫判斷下一輪經濟增長即將到來。

這幾年朱敬倫的執政方略始終是堅持穩健的改革,而且順著經濟規律,尋求在經濟最好的時候進行改革,從而讓改革帶來的衝擊更加的平穩,因此大明這些年雖然也屢屢發生社會問題,可規模都不算大,大多數是個案,沒有出現日本那種全國性戰爭,這也算是朱敬倫的經驗帶來的一個紅利了。

這一波經濟增長期,朱敬倫依然要堅定不移的突進改革,根本性的改革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比如普及教育制度建立了,現代司法程序建立了,現代軍事制度建立了,現代行政制度建立了,但是這些制度多少都還有一些陳腐的地方還沒有去除。

以前的教育,是以科舉制,利用國人強烈的官本位思想推動建立起來的,因為在科舉中加入了數學,所以小學生們才可以學習數學。效果可以說還算良好,大大提高了大明學生的數學水平。

可因為將主要精力放在推廣普及教育上,所以大明政府的科舉內容,始終都是以儒家經典和數學為主,其他的歷史等學科所佔比例不高,因此選拔出來的官員,知識水平其實並不算高,只不過能夠應付現代政府行政辦公的數字能力罷了。

以前一直執行的司法體系,是以明清法律條文為主,加入了英國的普通法審判程序。可以說最大的改變,是在引入新東西,而不是法律內容上的改變。但明清法律,作為中國古代法律的巔峰之作,跟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在普法法系下,已經積累了許多舊有法律條文涉及不到的判例,是時候以此為契機,將判例收集成冊,制定新的法律內容了。

軍事制度問題,是在旅歐少壯派的推動下,基本上建立了歐式的軍事體制。建立了更專業的陸軍、海軍軍事學校。建立了後備兵員體系,建立了戰爭動員制度。但到目前為止,這套體系還只是初步建立,大明只有二十萬常備兵和二十萬預備役而已,相比大明龐大的人口,遠遠不相稱。建立全面的義務兵役制還不現實,可是再增加一倍以上的兵力,讓常備兵力和預備兵力加起來能夠達到百萬人的規模,到還是能夠支援的。

政府行政制度,主要是從當年的赫德建立的現代海關推廣普及而來,但這套制度在海關和戶部這種跟財政相關的部門執行的還比較好,能夠極大的打擊貪腐,讓整個行政體系保持較為清廉的程度。

可是推廣到整個行政體系中,慢慢就開始出現問題,在那些沒有直接利益來往的部門,不管是監管體系,還是管理效率,都遠遠不如可以用會計進行審計的部門來的透明和高效,最大的問題是官員辦事拖沓,官場中拉幫結派,人情關係複雜,流行各種小圈子,沒有背景的人物,不管如何優秀,都很難出人頭地。

這套體系基本上不可能誕生出朱敬倫破格提拔陳啟沅這種實幹型人才的結果。

以赫德領導的門下省之前一直都在收集相關情況,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材料,但之前出於穩定考慮,一直都不敢動,現在時機來了,要趁著經濟大勢好轉,進行一次深層調整。

就好像上次利用經濟普法戰爭後的經濟告訴增長期,對軍事和教育進行了深入改革一樣。上一個增長期,大明建立了新式軍事體制,徹底推廣了普及教育體系,造就了大明軍事力量冠絕亞洲的地位,也讓大明的學堂入學率達到了八成,可以說是效果卓著。

這一次改革,則要全面的進行深化,軍事上的目標至少是要能夠跟歐陸一流強國一較高下;教育上將入學率提高到九成以上,徹底完成教育普及;法律上,以現代社會執行方式為準,調整和新立更全面的法律內容,完成大明司法體系的現代化;行政上,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政體系的效率,將怠政、瀆職等繼貪腐之後影響大明行政效率最大的積弊,徹底革除。

大目標上,進行這次革新之後,就算在政治穩定度上不能跟英國媲美,在政府效率上,不能跟德國比肩,但綜合效率上,一定要能夠趕上歐洲第三,也是世界第三的法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