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住在尚書省確實方便,第二天一早大明尚書令陳芝廷就派人來請。

會晤之後,陳芝廷先向柏貴通報了幾個訊息。

“我王師已克寧國府、廣德州,並向蕪湖、池州府分頭進發。浙江之敵望風歸附,傳檄而定,如今以納全圖!”

柏貴頗為吃驚,昨天他來之前,明軍也才攻佔了浙南三府,打下徽州也沒多久,怎麼才過了一天,戰情就這般變化。

那些長毛有多難打他可是清楚的,曾國藩多次感嘆未曾遇過如此之敵,安慶、天京,那一戰不是死人堆成了山,那些長毛猶然衝鋒不止。

怎麼明軍一去,他們就望風歸附了?

“訊息確實?”

柏貴第一反應就是不信,一天時間怎麼也不可能打下這麼多地方,除非真的傳檄而定,明軍一去,對方馬上投降,就是投降似乎都沒這麼快的,莫非還能主動迎降不成?

陳芝廷笑道:“老大人多慮了。”

柏貴在任的時候,陳芝廷也已經做了一個小官,因此也算得上曾經在柏貴帳下任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柏貴嘆道:“只是太匪夷所思。”

“大勢使然罷了。”

陳芝廷說的輕鬆淡定,實則內心洶湧澎湃,他也沒想過竟然如此順利。

想過太平天國的王爺早就腐化墮落,攻打他們應該不會太過費事,可沒想到他們墮落的那麼快,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那些商人竟然比大軍還有用。

太平天國這幾年的發展始終給人感覺十分彆扭,可以說經濟上相當的畸形,要說經濟狀況不好吧,倒也不是,茶葉、絲綢兩大貨物都是搶手貨,手工業也相當的發達,畢竟哪裡的基礎太好了,工匠們總得吃飯,而且哪裡的人格外的心靈手巧,別的不說,蘇杭地區的繡女們繡出來的繡品,那就是好,深受大明百姓歡迎。

但要說經濟好吧,老百姓卻太窮了,除了富了一群權貴,也就是一些奸商富了。讓人難以啟齒的是,那些奸商十有八九竟然都是從大明去的。

江南地區數經戰亂,富人不是被殺,就是逃散一空,後來李秀成開闢蘇福省,鼓勵商業,可商業是那麼容易發展起來的嗎,一群昨天種地的漢子,今天就去大手進大手出,做起貨運天下的事情,大半要賠死。所以李秀成治下,也就出一些挑擔的小商販罷了。真正的大商人,那還得是大明商人後來去了才有的事情。

作為尚書令,陳芝廷太瞭解那些商人的行為了,但這些年他都對此很牴觸。因為那些商人做的事情實在是太讓人難以接受了。可以說太平天國王爺們開的煙館中,九成的煙土都是大明的商人提供的,很多都還是走私的。

販賣煙土還則罷了,那些商人勾結太平天國權貴,在地方上搜刮民脂民膏,才是最惡劣的行徑。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濫封王,多達三千個王爺,讓從朝堂到地方,但凡是個人物,必然是個王爺,每個縣的縣令頭上,如果沒有安上一個王字,那真的是丟死人了。

偏巧太平天國上層人物大都是從兩廣過去的,洪秀全一家都是廣東花縣人,所以目前朝中權勢最大的一群王爺,都是廣東人。至於李秀成那些靠軍功當上王爺的,大多數則是廣西人。

太平天國從上到下都是王爺,而王爺又都出自兩廣,這些王爺又大多目不識丁,不懂得經營,這就給了兩廣商人一個太大的操作空間了,不玩官商勾結,簡直就是浪費,江南又是一個富庶之地,所以這些商人想不發財都不行。

大明商人給這些王爺帶去各種緊俏的奢侈品,賺的盆滿缽滿,還勾結這些王爺,在當地無惡不作,操縱行市,炒作物價,放高利貸盤剝,反正在陳芝廷看來是做盡了壞事。

這些商人的行為已經可恨,但其中最可恨的一群人,也是斂財最兇狠的一群人,則是這些出自兩廣的王爺們家鄉的親屬,當太平天國在江南站穩腳跟,並且跟大明關係密切之後,這些親戚烏央烏央的去投奔那些王爺。有能力的,幫著這些王爺親戚,放高利貸、開**、煙館甚至伎院,沒能力的,就勾結大明商人,做這些惡事。

最最可恨的,是那些在地方上,搶掠人口的,賣苦力只是小錢,而且打擊力度太大,幹的人還算少,可是把江南女子擄出來賣,那可就太普遍了。

大明皇帝非常厭惡人口買賣,早在登基之前,當時給予賤籍人口,比如胥吏等人群以科舉的權力,並且在事實上廢除了賤籍制度,官員家中限期將自家的僕役解放,在戶部的監督之下,將賣身契月等文書收繳,但大戶人家不可能離開僕役,則用僱傭制來代替,皇帝做表率,宮裡的僕役最先轉為籤合約拿工錢的幫傭。

後來打擊苦力貿易的時候,以此為契機,頒佈了嚴格的僕役禁令,禁止任何人口買賣,並宣佈所有賣身文書即刻作廢,鼓勵大戶人家採用僱傭幫工,但在法律上,這些幫傭只是長工,而不是賤籍下人。

因此在法律上,將江南的人口賣到大明去是非法的,可禁不住利益大,江南女子在強勢的江南文人的推廣下,是這個時代美女的標準,揚州瘦馬那可是有品牌的,是全國各地大戶人家眼中的搶手貨。

何止揚州有養瘦馬的傳統,整個江南普遍存在,只不過揚州的牌子最響而已。有無數以養瘦馬為生的牙婆,這些人不可能死絕,反而在戰爭中更容易找到那些無依無靠的女孩兒,他們會看相,八歲看老,一個小女童,他們看看面向,摸摸骨骼,就基本能判斷將來長成什麼模樣兒。

靠著這門手藝,這些牙婆在太平軍佔領江南後,再次恢復了營生,跟當地的人牙子合作,繼續養起了瘦馬。這些女孩從小在牙婆的調教下讀書識字,長大後,優秀的都能作文作詩,又懂得一些實用性本領,比如記賬算賬,這些本來就是按照小妾來培養的,懂得持家是一項技能。

如此瘦馬,試問但凡有些錢的男人,誰不動心。

因此,這些瘦馬就成了人口買賣中最大的一部分。

大明商人將這些瘦馬或者其他人丁,零零散散的帶回大明,暗中高價出售,牟取暴利。但卻很難監控,因為很多人是將女孩兒以他們自己的乾女兒或者乾脆以妾侍之類的身份帶回大明,接著有錢人以納妾的方式買下,乾女兒直接出嫁,小妾只需一紙休書就可重新嫁人,這些行為在法律程式上幾乎沒有漏洞。

這些年隨著大明經濟發展,新的工商業模式的出現,社會在變革,也意味著社會財富在重新洗牌,出現了一大批敢於開風氣之先的暴發戶,這些人不容於舊時代的精英,本身未必有什麼文化,無以展現自己地位的情況下,炫耀財富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真正的傳統精英,即便是致富,往往也很低調,因為還擔心露富招災呢。

這些無所畏懼的暴發戶根本就不顧忌這些,買賣瘦馬的主力就是他們,很多人買一個還不過癮,甚至有人將一群能彈琴唱曲的瘦馬買下,在自己家裡組成戲班子,供自己和友人消遣。

在大明的還算收斂的,大明奸商們將江南的人口往滿清治下販賣,那簡直是無所顧忌,反正滿清也沒有禁止這些,他們連青壯勞力都賣,有的王爺治下的百姓,但凡犯點什麼罪,被抓進了牢中,不久就會被牢頭勾結奸商,販賣到清朝的地盤去了。

陳芝廷一直都知道這些事情,各種打擊的措施也都出臺過,但效果不是很好。一些對瘦馬不好的暴發戶被查到後,有時候那些瘦馬受夠了虐待,敢於出面指證,但大多數瘦馬都是逆來順受,他們自幼受苦,才被賣為瘦馬,牙婆的調教又是專門培養這種乖順性情的,所以敢反抗的人很少。有的瘦馬明明長期被折磨,警察找上門去的時候,她們也一口咬定,就是老爺娶的妾,是自願的,不是被人販賣的。

所以陳芝廷一直厭惡那些在太平天國境內做生意的大明奸商。

但他從來沒想到,這些奸商竟然對太平天國地方上的影響這麼強大,本以為就是一群依附於與太平軍那些王爺搜刮民脂民膏的敗類,卻不想很多其實都能做這些王爺的主。

太平天國的王爺不值錢,但再不值錢也不會被大風刮來,要麼能打仗能立功,就像李秀成那樣的,要麼生的好,姓的好,是洪秀全的親戚,如果都不是,還想當王爺的話,也有辦法,那就是買。賣官鬻爵是洪姓王爺手裡最大的一筆財源,這門生意已經做的很大了,跟誰聯絡,向誰交錢,要交多少錢,都已經有了相當透明的規矩。

有些太平軍小官想往上爬,就想給自己頭上安一個王爺,這就跟滿清的官員赴任一樣,需要打點,但是沒有錢怎麼辦,有一批大明商人發現了這麼一條路子,他們看好一些能扶起來的官員,借錢幫他們運作,讓他們成為王爺,讓他們去地方任職,然後他們作為這些王爺官員的師爺一起去赴任,然後大肆搜刮。他們的行為,跟紹興的一些帶肚子師爺是一樣的。

不管是依附於王爺們的商人,還是在王爺面前更強勢的師爺,這些人無非都是為了錢,情況好的時候,他們樂的跟王爺一起搜刮,一起享樂。可情況不好的時候,那就無法同舟共濟了。

大明的大軍打來了,湘軍也打來了,這些搜刮了許多年的王爺們,早就肥的流油,他們可不想死。

那怎麼辦呢,這時候大明商人也有辦法。他們出面去跟明軍聯絡,達成各種條件,或者投降,或者獻城,換取明軍保護這些王爺的安全和財產的承諾。

至於這些商人是不是從中又敲了這些眼看著要失去權勢和地位的王爺一筆,那就看雙方以往的關係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