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中國北方饑荒中得利的可不止是大明一家,廣泛的說,這場中國老百姓的苦難,由於大明勇於承擔成本,已經成了一場列強的盛宴。

美國透過出口糧食獲得了相當龐大的利潤,甚至國內的經濟危機竟然慢慢扭轉,停滯的北方太平洋公司的鐵路,再次得到重建的資本,摩根組建的銀行卡特爾,從倫敦市場上,為其募集到了一億美元的資金,而摩根則以英國投資者代理人的身份,進入北方太平洋鐵路董事會,握有相當大的話語權。

因為英國投資者認為,這條鐵路的修建,能將美國西北部開發出來,大量的土地會變成農田,產出相當多的糧食,國際糧價高漲,對這條鐵路就是絕對的利好。

英法兩國的航運業也從糧食運輸中切走了大塊蛋糕,大明本國資本才得到了三分之一的份額,剩下的基本上就是這兩國獨佔的,這也是為什麼,大明政府明目張膽的偏向本國企業,沒有讓兩國,尤其是佔據了糧食運輸市場一半份額的英國反對的原因,因為他們得到了大量的好處,大明政府可是他們的大客戶,沒人會給客戶甩臉子的。

但在列強中,從這場饑荒中,得到更多利益的,毫無疑問是俄國。

他們得到了修建恰克圖鐵路通往張家口外的支線權力,原本恰克圖鐵路是通往大連,然後分一條支線通往張家口的,可協議是這麼寫的,俄國人的計劃明顯變成了恰克圖到張家口才是幹線,反而是通到大連的成了支線,因為到張家口的明明就是一條直線。

原本的線路是從恰克圖往南,經庫倫,西烏爾特,烏珠穆沁,通遼然後是瀋陽,之後南下大連,明顯的是一條動西北向東南延伸的鐵路,現在則變成了從恰克圖到庫倫,然後是叨林、烏德,滂江、張家口,幾乎是沿著元朝時期正式開闢的張庫大道延伸的,蒙古人之後,明清兩朝都經營過,主要還是清朝,從康熙時候這條路上就建立了驛站,現在在方便了俄國人修鐵路。

俄國人的改線計劃大明是知道的,而且提出了反對意見,大明有資格反對,因為大明提供了一半的修路資金,並且佔據一半股份,將來也有一半的管理權,可現在俄國人擅自改線,大明認為這會讓這條鐵路的收益不明確。

理由是,從恰克圖直達大連,這樣可以更方便的利用大連的港口優勢。事實上,大明政府擔心,線路偏向張家口,勢必讓俄國人繼續向南滲透。

但是俄國人態度很堅決,表示如果大明不支援的話,他們可以不要大明的資本,他們將獨自完成這條鐵路,雙方談不攏,俄國人本來就對大明資本滲透不滿,要不是當時要藉助大明的港口,他們才不會讓大明入股呢,藉機他們所幸宣佈,因為經營理念不和,宣佈將歸還大明的前期投入,這條鐵路將由俄國獨佔。

俄國人的態度變化讓人摸不著頭腦,他們不跟大明合作,難道他們不想利用大連這個***了嗎?或者他們跟英國人達成了一致,英國人不再阻撓他們將鐵路修到營口?從英國人哪裡得到的訊息是,英國人始終反對俄國鐵路通到這裡。而很快真相就大白了,俄國說服了李鴻章,接受俄國貸款,修建京張鐵路,這樣張家口就跟北亰連通,北亰又會跟天津連通,俄國在天津港是有特權的,他們在這裡的稅收只是其他列強的三分之一,理由是他們要從陸地上轉口,現在有了鐵路,陸地運輸的費用大大降低,但這項特權依然存在。

所以俄國人真的不需要大連港了,因為他們可以利用位置更近的天津港,而俄國商人,早就開闢出了從漢口到天津的海路,那還需要從大連繞道幹什麼?

訊息爆出後,英國人反應很快,他們沒有辦法反對俄國修鐵路,也沒有理由反對清朝在自己的國土上修鐵路,但卻認為一旦這條鐵路修通,俄國的勢力就可以從天津南下,就不止是控制漢口的茶葉貿易,俄國將有能力跟英國全面爭奪長江流域的貿易利益。

為此英國加緊了對清王朝的遊說工作,英國希望清政府能夠優先修建京滬鐵路,只要能把鐵路從天津修到浦口,透過津浦線英國將能夠以這條鐵路為兩端,一端連通長江,一端接通天津,但在之前威妥瑪和李鴻章處理馬嘉理案的時候,英國人讓李鴻章很不愉快,所以這次給夠了英國人臉色。

英國人聯合了美國,一起向李鴻章發起遊說的攻勢,並且答應了不少條件後,李鴻章才許諾將優先修築這條鐵路,將僱傭英國和美國技術人員,主要使用英國鐵軌和蒸汽機車,同時由英美共同提供貸款,而作為還款方式,也不再要關稅抵押,而是以鐵路運營的利潤,分期償付。

英國人答應的條件是,不會要求在鐵路沿線經過城市開設領事館,不經過清政府同意,不得沿鐵路進行傳教事務,這才打消了李鴻章的顧慮,放心大膽的用英美資本修這條鐵路。

相比英國在鐵路上取得的這點進展,俄國人可謂是大踏步邁進,北方的饑荒被他們完美的利用,只需要支付平時想都不敢想的成本,就能招募到絕對充足的勞工,僱傭了三十萬勞工的情況下,動工僅僅一年時間,他們就築路五百多公里,再有兩年基本就能通車。

大明對俄國招募勞工的行為進行了抗議,因為跟大明不同,俄國人招工,只招那些壯勞力,他們的家屬是絕對不要的,而且他們為了大規模招募勞工,還透過中介,給與中介大量的好處費,這已經是苦力貿易的性質了,而反對苦力貿易是大明的一項重要外交政策,因此大明要求介入調查,對此英法對此表示了支援。

可俄國堅決反對,認為他們只是進行合法的招工,跟清政府有協議的,並且認為大明沒有權力干涉俄國和清國之間的勞工關係。

大明和英法也給滿清施壓,結果是大量幫助招供的苦力頭子,被抓進了監獄,惹得俄國人非常憤怒,卻無可奈何,他們需要利用這個勞工低廉的實際搶修鐵路,最後迫不得已跟明英法三國談判。

他們最後還是得到了工人,但卻必須支付更高昂的代價,在三國監督下,直接跟工人簽訂合約,而不能透過中間人進行欺騙性的盤剝,並且需要給勞工提供合理的生活條件,在寒冷的冬季不允許施工等等,讓成本變得高昂起來,這才導致了他們只能招到三十萬工人。

即便只用了三十萬人,俄國人的鐵路修建速度,也相當驚人,一年時間五百公裡,平均每天都有近兩公裡的速度,去除草原上不能施工的冬季之外,平均每天築路超過了兩公裡,如此驚人的速度,除了中國工人吃苦耐勞之外,其實主要還是草原上的客觀原因,因為這裡大都是平地,即便要穿過山地,也沒有什麼險峻的地區,更沒有南方那種山連著山的地形,就好像美國大平原一樣,修建起來非常容易。

隨著俄國鐵路的步步南進,英法兩國跟大明進行了秘密溝通,希望三國保持一致,阻擋俄國南下。

克里米亞戰爭之後,英法就在全世界圍堵俄國,阻撓俄國進入地中海,阻撓俄國靠近印度洋,現在還要阻擋俄國人接近長江。

不能說法國完全跟隨英國的外交戰略,阻撓俄國進入地中海,是因為法國是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俄國進入地中海直接衝擊的是法國的利益,而在中國地區封堵俄國南下,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因為財政困難的俄國之所以能修建這條一千五百公里的長恰鐵路,背後的支持者是新近崛起的德國。

德國人不但為俄國修建鐵路提供了高達八成的資金貸款,還派來了大批技術顧問,可以說這條鐵路,是在德國人不遺餘力的幫助下,俄國才建的起的。

普法戰爭讓法德兩國徹底成為世仇,凡是德國支援的,法國必定反對,這種關係如同俄國跟土耳其,中國跟日本的關係,已經不是敵人,而是仇人了,敵人可以化敵為友,仇恨只會越來越身,除非其中一個把血流幹否則永不罷休。

後來的法俄同盟現在還沒影子呢,德國外交在俾斯麥的巧手中,玩的天花繚亂,此時的俄國反而是德國的盟友,跟德國、奧匈帝國組成了一個三皇同盟。

而法國從普法戰爭中就看出來孤立無援,沒有朋友,因此緊跟英國的步伐,畢竟在法國的恢復期間,英國是他們最大的保障,在英國的壓力下,德國才不得不從法國撤軍,現在的法國軍事勢力還遠未恢復,還需要藉助英國的支援抗衡德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德國為什麼如此大力支持俄國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