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大明背負著沉重的救災負擔,向災區送去各種物資,糧食、藥品和布匹等,將災民送往外地,東北以及海外的時候。

李秀成大軍一直在圍攻揚州,李鴻章的淮軍其實並不缺什麼,缺乏的只是軍心士氣,最開始李鴻章採取了殺人和厚賞的方法,殺了一批逃跑的軍官,整肅了軍紀,又給堅守的部隊發放厚賞,甚至上書朝廷,給立下大功的洋人戈登賞賜了一件黃馬褂。

但是後來李鴻章一走,軍紀又開始敗壞,揚州之戰始終打的很被動,被太平軍壓著打,兩個多月之後就被圍死了,情況比上次汪海洋包圍揚州更嚴峻。

上一次汪海洋部包圍揚州,但始終都無法完全封鎖,所以曾國藩在安慶待了兩年,最後找到機會才一發制敵,因為揚州始終能透過運河得到來自北方的補給,可這次揚州城被完全包圍了,運河也被切斷,如果再沒有援助,恐怕撐不了多久。

於是李秀成過江後第三個月,曾國藩就出兵了,但安慶距離揚州太遠,可是距離南京很近,唯一的困難是曾國藩的水師始終比不上太平軍的水師,幾年前太平軍陸續得到了大明建造的十艘鐵甲艦,而曾國藩手下的水師儘管也得到了重建,最由於財力窘困,軍艦主要還是自造的木船,可是在容閎幫忙打造的安慶軍械所的努力下,他們已經能夠自產蒸汽輪船,並且按照美國工程師的技術設計,在木船外加裝了鐵甲,算是木製鐵甲艦。

戰爭果然是技術進步最大的驅動力,在不斷建造的木殼鐵甲艦投入水師中後,湘軍水師力量大大增強,數次跟太平軍的戰鬥中,這些木製鐵甲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儘管無法長時間跟太平軍的純鐵鐵甲艦對轟,可是也能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而不被摧毀,甚至又一次雙方在江面上狹路相逢,相互炮擊了一天,都沒有鐵甲艦沉沒,只是湘軍軍艦受創嚴重,而太平軍的鐵甲艦基本上沒什麼損傷。

因此現在湘軍水師還沒有奪回制江權,但已經能夠基本保證從漢口到安慶的水路暢通了,能夠保證湖廣地區龐大的物資順利送到湘軍手中。

沒有制江權,就沒辦法直接給南京帶來威脅,而揚州又鞭長莫及,此時好像曾國藩的選擇也不多,他選擇了渡江攻打蕪湖。

湘軍在蕪湖勢如破竹,因為當地守軍是楊輔清部,根本就沒有戰心,這兩年被李秀成牢牢按在蕪湖這個狹小的地方,哪怕楊輔清自行其是在周圍設卡徵稅,但日子依然過的堅信,只靠李秀成每年給的那點軍費,只能讓他的士兵餓不死,先進的武器裝備根本就不可能買到。

所以楊輔清幾乎是一觸即潰,馬上帶人撤出了蕪湖,朝著天京方向撤退。

李秀成大軍還在揚州圍攻淮軍,此時哪裡敢放任湘軍逼近天京,也不敢讓楊輔清帶兵退往天京,這時候他哪怕再困難,都必須馬上支援,不然楊輔清被湘軍逼到了天京,他放楊輔清進城是麻煩,不放他進城也是麻煩。只有打退了湘軍,才有理由讓楊輔清回駐地,至於向他問罪的問題,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既然決定救援,李秀成也能拿出孤注一擲的魄力來,動用他能動用的最大力量,從天京抽調了五萬精兵,這已經是極限了,他留在天京的嫡系,就只有十萬人,要防備鎮江的汪海洋,還要防備楊輔清,再不敢抽調了,但他派出了全部的水師,只要能斷了湘軍的後勤,湘軍遲早得後撤。

可沒想到湘軍水師一改往日儘量不跟太平軍水師決戰的做法,這次竟然死戰不退,跟太平軍水師在長江上連番惡戰,力保蕪湖港口不失,多次打退太平軍水師的攻勢,一時間殺的難解難分,大家都認為曾國藩是拼了老命了。

結果就是湘軍繼續進發,楊輔清繼續後退,李秀成多次斥責他,楊輔清則回覆說湘軍火力強大,而他手下都是老弱殘兵,武器彈藥甚至糧草都缺,就差直接罵李秀成虧待他的士兵了。

楊輔清從蕪湖退到太平府,又從太平府撤到大勝關,這裡已經接近天京城了,當年曾國荃包圍天京的時候,外圍包圍圈甚至就設在這裡,李秀成覺得退無可退了。所以李秀成的五萬精銳就駐紮在大勝關,死死封閉這座關卡,即阻擋湘軍,其實也是阻擋楊輔清退往天京。

可楊輔清在前,湘軍在後,所以他第一個堵住的是楊輔清的退兵,頓時就讓楊輔清憤憤不滿,兩個太平軍的大王把官司打到了洪秀全面前。

湘軍水師以付出沉重損失的情況下,不斷的向前推進,竟然打的太平軍水師節節後退,加上考慮陸路安危,不得不直接退守西關。

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有可能發展成另一次天京圍城,當年李秀成帶領十三個王爺,集齊六十萬大軍,裝備十幾萬只火槍和大量火炮,在絕對兵力和絕對火力的情況下,也沒能打破曾國荃率領的區區一兩萬人的防線,所以李秀成絕對不能再冒一次天京被圍的險,所以才調回了水師,有水師在,太平軍始終有一條通往外界的通道,能夠得到外界的援助,大明不肯賣物資給太平軍,上海有的是洋人願意做這筆生意。

可是楊輔清部實在是不堪一擊,十萬人在大勝關下,竟然被區區五萬湘軍打的大敗,流散四野,潰不成軍,李秀成的精銳確實戰鬥力很強,他們牢牢守住了湘軍的攻勢,保證這座關卡不失。

湘軍這一次出擊,都認為是曾國藩的圍魏救趙之計,在不能直接救援揚州的情況下,就透過威脅天京,讓太平軍主動撤退,而李秀成就偏不撤退。

可是大家都看錯曾國藩了,攻打天京還真的不是什麼圍魏救趙,當然也不是什麼真想趁李秀成主力未歸偷襲天京,打天京的目的,只是為了混淆視聽,就在湘軍還在大勝關下跟李秀成精銳對峙的時候,突然一隻沒有任何旗幟的部隊,出現在了揚州北邊,跟揚州以大運河相連的高郵。

這只部隊還頗為兇悍,竟然突破了太平軍沿河設定的防線,突入了揚州城中。

可是這只部隊的數量太少,總共不過五六千人的樣子,即便攻入了堅城之中,也不過是讓孤城中多幾千個待死的亡魂罷了,太平軍隨即再次完成了合圍,並且加固了防線,認為不過是一次大意,並沒有將這件事太過重視。

可當半個月後,瓜洲附近也突然冒出來一隻軍隊的時候,太平軍想重視也已經晚了。

因為這只軍隊打著吉字旗幟,竟然是湘軍中的王牌精銳,曾國荃的吉字營!

突然出現的吉字營,勢如猛虎下山一樣,不做停頓的向瓜洲發起了猛攻,竟然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佔了這裡,讓李秀成想救援都來不及,當然如果能夠救援的話,也不至於被攻陷了,雙方都在行險,都在賭命,曾國荃賭贏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江北形勢突然逆轉,之前是太平軍在進攻,可現在進攻部隊的後路突然被斷了,讓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李秀成想派水師去攻打瓜洲,但湘軍水師緊咬不放,另外水師即便能夠過去,可又如何攻佔曾國荃把持的堅固水寨呢。

李秀成這時候才明白,原來曾國藩從沒有想過什麼圍魏救趙,曾國藩的目標,從一開始就盯上了他那十萬過江的精銳,是打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想要卸掉他李秀成一隻臂膀啊。

此時李秀成有兩種選擇,趁著包圍揚州的太平軍還沒有陷入反包圍之中立刻突圍,瓜洲被斷,那就往東從南通撤退。另一種選擇,則是一鼓作氣,拿下揚州。然後李秀成孤注一擲,壓上所有兵力,在請天王降旨令汪海洋部北上,沒準可以透過一次大戰,殲滅湘軍、淮軍兩個心腹之患,這樣整個江北地區就唾手可得,相信在這種情況下,楊輔清和汪海洋是十分願意北上的。

但是李秀成陷入兩難的決定中無法抉擇,選擇後者,風險太大,一旦短期內無法打下揚州,攻城部隊彈盡糧絕,就只有崩潰一條路,這可都是他的嫡系精銳,是從天京圍城的死亡邊緣拉回來的堅韌老兵,全都折在了這裡,李秀成以後拿什麼繼續把持朝綱。

可他這次北方,就是想趁著北方爆發了罕見的天災,趁機殲滅淮軍勢力,挽回上次北伐後下降的威望,本就是一次政治行為,是失敗不得的。現在無功而返,哪怕就是全身而退,也會讓自己在政治上陷入不利境地。

就在這種時候,一向不怎麼管事,即便求見也未必能見到的洪天王,突然召見李秀成,告訴李秀成,天父降下旨意,要李秀成命令在揚州的部隊馬上南下瓜洲,一定要殲滅曾國藩這個大清妖。

天父都搬出來了,李秀成還真的不好勸阻,另外現在的洪天王偏執的厲害,雖然很少做決定,可一旦做了決定,那就絕對不會改變,不管是李秀成還是洪姓諸王都勸說不動。

不過李秀成覺得,洪秀全的命令,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就當是從瓜洲突圍好了,只要打敗了曾國荃,沒準都不用突圍,還能繼續北上再打揚州。

就是心裡總有一股陰影,讓他之前甚至都沒想過要打瓜洲,寧可選擇繞道南通。

因為他從曾國荃身上吃的虧太多了,還沒有任何一隻部隊,曾讓他們覺得那麼的無力,不管是其他湘軍也好,楚軍也好,淮軍也罷,就算是洋人的軍隊,也不曾讓他有那種感覺,那是給他打上精神烙印的一隻軍隊。

但一隻優秀的統帥,是不會被這種心理所嚇到的,不過李秀成還是準備全力以赴,不但要求揚州大軍全力南下,暫時放棄包圍揚州的堅固要塞,集中最大的兵力,對付曾國荃,還打算動用所有的水師,從長江上轟炸瓜洲,兩面夾攻曾國荃部。

此時,天王又降下了旨意,要求天京的水師不能動,告訴李秀成說,用陸師攻打清妖,必有天兵相助,用水師就破了法術。

剛剛打算用牛刀殺雞的李秀成,頓時被天王的這個命令搞的鬱悶無比,進攻再三申辯,可洪秀全根本不聽,甚至第一次之後就不再見他。

李秀成哪裡知道,在洪秀全心中,曾國荃留下的印跡比留在李秀成心中的更深。(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