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節 大計劃(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英國人的應急速度和反應是林福祥沒料到的,他本以為巴夏禮被擒拿後,英國人應該驚慌失措,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輛“劫持”了巴夏禮的馬車上。

一開始也確實如此,一隊隊巡邏兵不斷的匯聚,追擊馬車的英國士兵隊伍不斷的壯大,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英國人竟然封鎖了港口,讓他們事先準備的一艘船無法接應,於是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

幸好執行者中有一個地位頗高的人物,懂得隨機應變,而且又掌握了一定的資源,否則這次意外很可能成為他們計劃中最大的變數。

赫德站在墨琴房間的視窗,看著地下依然散落的一些米包,他的腦子如同英國人幻想出來的福爾摩斯一樣飛速轉動著。

“人在米行!”

赫德突然喊道,又帶著人匆匆趕往米行去檢查米行的倉庫。

朱敬倫嘆口氣,赫德為了立功確實是動了腦筋的,可是他想的太過於戲劇,而戲劇往往跟現實是截然相反的。

赫德想的沒錯,地上的米包確實是林福祥安排的道具,當時林莊帶著假的巴夏禮從視窗跳下沒有受傷,就是這些米包立的功,隨後跳下窗戶的英國人跳下去卻崴傷了腿,也是這些米包的緣故,因為林莊跳下去的那幾個米包恰恰是事先準備的填充稻草的麻袋,而英國人跳上堅硬的米包,不崴腳才怪,水上漂的輕功就算有,也不是英國人會的。

而真的巴夏禮,當然也是一個米包。

林莊把巴夏禮打昏之後,當然沒有像赫德幻想的那樣藏在木箱中,那樣危險的事情,林福祥才不會考慮,林莊直接把巴夏禮塞進一個麻袋,第一個就推下了窗戶,掉落在填充稻米的麻袋上,然後他才把另一個洋人帶到視窗,並且要洋人發出呼救的聲音,讓門衛闖進來的英國兵親眼看到。

等林莊帶著假的巴夏禮在馬車上疾馳的時候,英國兵確實以為巴夏禮在馬車上,一時之間都沒顧得上檢視地面上麻袋的古怪。而這些麻袋很快就被附近的鄉民一搶而空,那些扛著麻袋四散的鄉民,相認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當其中一個“鄉民”扛著巴夏禮趕往碼頭的時候,見到城外混亂英國海軍自行封鎖了碼頭,英國人能縱橫四海,靠的就是這些海軍,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當前最好的軍隊,因此他們的反應讓林福祥沒有想到。

那個扛著麻袋的“鄉民”見狀,並沒有去碼頭,而是徑直轉向了一個秘密聯絡點,暫時將巴夏禮藏在了裡面。

赫德失望的看到空無一人的米鋪,這裡的人也作為嫌疑人被抓進了監牢,只可惜他們沒有審出任何結果,只知道掌櫃的小兒子那日被人綁架了,顯然掌櫃的參與了這件事,但是掌櫃的只是被脅迫,根本就不知道具體情況。

米倉中的每一個米袋都被搜查過,都是真正的大米,赫德好生失望,而且相當尷尬,他知道他鬧出了一個巨大的笑話,心情低落無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敬倫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赫德這段時間太順了,自從冒險從城外換回了印度兵,他就在自己的努力和朱敬倫的暗中幫助下,一步一步前進,成了巴夏禮的副手,越來越得到尊重,在順風順水中,人的心境也會改變,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好像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充滿了一種虛幻的自信。

當這種虛幻的自信被打破之後,短時間內又有可能極度的缺乏自信,朱敬倫看的出來,眼前的赫德正處在從極度自信到極度不自信轉換的階段。

赫德失望的回城了。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離開的同時,他尋找的巴夏禮就近在咫尺,就在兩個街口之外的一座廟宇之中。

紅廟。

這不是一個正規的名字,全國各地都有叫做紅廟的地方,但大多數都不是正規名字,因為沒有一個神靈叫做紅神。

比如北京的紅廟**奉的要麼是關帝,要麼是土地,也有供奉城隍的,之所以叫紅廟,一般都是因為廟宇的牆壁被塗城了紅色,老百姓圖方便就喊順嘴了。

廣州的這座紅廟,就坐落在碼頭邊上,後牆對著廣州城,正門望著流淌的珠江,這座廟裡供奉的是媽祖,是一位海神。

當日由於在紅廟後面的街面上,出現無賴阻擋英軍追擊林莊馬車的事情,紅廟後來也被英軍搜查過,當然他們一無所獲,又出於不願招惹中國人的信仰的態度,英國人之後也沒有查封紅廟。

這就給了藝高人膽大的鄉勇頭目一個機會,林福勇認為被火燒過的草地更安全,於是他昨夜悄悄的將巴夏禮從附近的一家院落轉移到了紅廟。

林福勇是林福祥的弟弟,為了這次秘密的行動,林福祥特意把他從南海縣招了過來,讓他直接參與這次劫持任務。他作為林福祥的弟弟,擁有相當大的權力,比如動用紅廟這個潛藏的暗樁的權力。

林福勇把巴夏禮轉移到紅廟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紅廟門前不遠就是一個碼頭,出於安撫人心和維持貿易的考慮,英國人昨天就開放了貿易,對來往商船不再一一檢查,這是林福勇將巴夏禮帶到紅廟的最重要的原因。

巴夏禮還沒死,但他依然在麻袋裡,每天會有兩次被放出來吃飯,然後嘴裡塞上破布,身上捆上繩索繼續塞進麻袋。

林福勇他們沒興趣提前審訊巴夏禮這樣的傢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將巴夏禮活著送到林福祥處。

一艘再尋常不過的烏篷船悄悄的停靠在了碼頭上,在日落之前,裝滿了他需要的貨物,然後靜靜的開船離開了廣州碼頭。

帶著幾個林家心腹死士,林福勇一直靜靜的看著小船離開,這才放心下來。

但臉上的神色並不好看,因為他並不贊成這件事,他一直都是一個反對者。

他始終不相信潛伏在城裡的朱敬倫,因為對他而言,一個連自己親生母親都能出賣的傢伙,是不值得任何人信任的。可是當他大哥林福祥一聽到那個傢伙說會把巴夏禮給他們送來的時候,就再也無法按捺心中的激動,甚至表示如果對方能幫他綁架了巴夏禮會跟對方結拜為兄弟。

在這個亂世,儘管擁有一身武藝,也飽讀詩書,但是林福勇最大的願望卻是能夠保的一家安身,所以他屢次拒絕他大哥保舉他進入軍中的意見。但他卻並不反對他大哥的拼搏,那怎麼也是光大林家的好事。

但他始終不太接受大哥信任朱敬倫,他多次告誡林福祥,把朱敬倫這種人當一個密探可以,但是過於信賴就不行。可他大哥不聽,還是捲入了朱敬倫掀起的陰謀之中,這次的事情太大了,林福勇雖然暫時拋下跟大哥的分歧,親自來廣州主持。但卻更加的憂慮起來,他覺得他大哥的升官進取已經走火入魔,加上又跟朱敬倫這種人合作,恐怕不會有好下場。

但是他沒有任何辦法阻擋,擒拿一個洋夷的酋首,即便不能逼迫洋夷投降,那也是一件頂天的功勞,他知道他大哥是絕對不會拒絕了。

現在劫持巴夏禮果然成功了,林福勇卻高興不起來,依然無法相信那個朱敬倫,甚至比以往更加的擔憂起來,這次事件的安排,雖然從上到下都是林家人在負責,可是大的行動方向卻是那個朱敬倫制定的,這讓林福勇覺得,這個人很危險。

跟這種人合作太危險了,但是林福勇知道他大哥絕對不會拒絕,而且會越陷越深,到最後無法自拔。但是他自己絕對不會再參與到這件事中了。

所以看著那艘烏篷船離去之後,林福勇登上了同樣一艘小船,舉手向著岸上幾個林家子弟告別,他不打算去跟林福祥匯合,他會直接回南海縣,然後繼續努力保護一家老小,平穩度過這個亂世。

一艘不起眼的烏篷船,當夜就停靠在了兩百裡外的一個地方,一個麻袋被扛進了一個森嚴的大堂之中,巴夏禮被放麻袋中放出來的時候,神色是一種驚慌過後的樣子,既不是最驚慌,也不是太恐懼,反而卻刻意保持著一份風度,挺著胸膛一言不發,顯然他已經適應了自己被劫持的事實。

面對著林福祥的審訊,巴夏禮一直挺了一夜。

林福祥的審訊手段談不上文明,刑訊逼供這種事他絲毫不覺得不妥,但是他沒有從巴夏禮口中得到任何他想要的,而且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於是第二天,林福祥決定啟動另一個計劃,一個大計劃!

林福祥作為一個讀書人,又帶兵打仗多年之後,心中其實早就沒有了那麼多三國演義中常有的驚險謀略,他很清楚那種刺激的橋段只適合作為小說故事,但是朱敬倫異想天開的劫持巴夏禮計劃,讓林福祥再次升起了軍事冒險主義情懷,就好像多年前在整個國家一片戰敗陰影之下,他卻天真的向上司請求收復香港一樣,他本質上是一個讀書人,是讀書人就有一種浪漫主義情節。

只是當他激動的等來了巴夏禮之後,心中對潛伏在城裡的朱敬倫更加認可,他潛意識的認為這件事應該跟朱敬倫商量一下,聯絡朱敬倫的任務,當然得交給他的親族林莊負責。

於是林莊第二天傍晚,跟朱敬倫在一座小茶館會面的時候,就帶來了林福祥大計劃的設想。(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