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取得東北鐵路的修築權,是在1865年大明攻佔北亰後,跟清政府談判到的權力。

大明取得了大連口岸管理權,同時獲得從大連修建一條直通俄國邊境的鐵路的權力。

由於俄國人的反對,大明跟俄國之間達成協議,大明修建這條通往俄國邊境的鐵路,必須取得俄國的同意,路線必須經過俄國的認可,還要優先使用俄國技術。

當時大明輕易的就答應了俄國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大明當時根本就沒有能力修鐵路,也沒有興趣投入巨資在滿清的國土上修建鐵路。

倒是俄國人後來對於修建鐵路越來越上心,給了大明多次建議,建議大明修建的鐵路線從大連通往恰克圖這座貿易城,俄國從中國地區進口的茶葉,無論是從清國領土上的漢口,還是從大明領土上的福健進口的茶葉,現在都走水路一直到天津靠岸,然後又走陸路,經過張家口到達恰克圖然後進入俄國境內。

加入有一條從大連港口直通恰克圖的鐵路,俄國商人就犯不著走天津到恰克圖這段運輸代價高昂的陸地了,要知道其中很大一段都要經過荒涼的蒙古戈壁和草原,其中遇到的土匪馬賊不計其數,十分危險,光是保險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可是大明對俄國的建議總是積極回應,可就是不明確修建鐵路的時間表,一直就拖到了十年後的現在。

俄國人拖不下去了,因為他們越來越感覺到需要一條鐵路來開拓在東方的利益。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俄國取得了極大的商業權利,不但開啟了穿過中國蒙古地區的通道,而且取得了在中國沿海口岸通商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口岸就是漢口,因為這裡是晉商對俄茶葉貿易的最大生產基地。

另外俄國還取得了巨大的稅率優惠權力,比如俄國根據《清俄陸路通商章程》取得了在天津比其他國家低三分之一的稅率,還取得了免除進入天津海關的俄國貨物的復進口關稅,這樣就使俄國可以在武漢直接開設茶廠生產茶葉,然後從武漢出關,免稅進入天津,然後走陸路到恰克圖。

走從武漢到天津這一段水路,大大節約了代價高昂的陸路運費,俄國人很快就取得了對使用駱駝運輸,而且還承擔著比洋人更高稅率的晉商茶行的絕對優勢,俄國不經過晉商,直接進口的茶葉數量節節攀升,1865年只有165萬磅左右,到了1867年就上升到了860萬磅以上,兩年時間增長了五倍多,大有將晉商趕出中俄茶葉貿易的趨勢。

作為中國最強大的商業群體,晉商的經商水平和能力,顯然不輸給商業水平在歐洲偏下游的俄商,在沒有國家力量支援的情況下,晉商的駝隊縱橫大漠南北,天山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壟斷了中亞地區的貿易,貿易力量可以擴充套件到阿富汗到中亞草原一帶。

但隨著俄國人的軍事擴張,俄國商人跟在哥薩克軍隊的後面,一步一步蠶食了中亞的商業利益,將晉商從中亞地區趕了出來。現在更是在晉商的老家,竟晉商逼到了絕境。

難道晉商的水平真的大大低於歐洲末流的俄商的水平嗎,當然不可能。原因還是清政府的混蛋,當俄商開闢水路之後,晉商上書清廷,也希望能走水路,但是卻被清廷加以拒絕,因為一旦晉商走了水路,原本陸路運輸中晉商經過的6個關卡,將收不到豐厚的厘金,一路的關卡抽稅,加上地方官吏的勒索,讓晉商不但承擔了十倍於俄商的稅收,還要花費鉅額資本維護沿途的官府、土匪等各種暴力勢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十倍的稅收背在晉商身上,顯然他們不可能跟任何商幫競爭,因為他們付出的稅收,有可能都比對方的成本要高,這還怎麼競爭?

在困境之下,1868年,晉商團體提出了俄國來大清爭利,晉商也要北上俄國爭利的口號,並向清政府上書希望得到許可,並且提出了一個誘人的理由,那就是晉商北上,就可以組織俄國人南下,提出這個口號,是有針對性的,當時俄國沙皇藉口恰克圖貿易規模縮減,要求清政府開放張家口這個新興的陸地口岸給俄商,清政府正擔心俄國往南滲透呢,所以才同意了晉商北上俄國的建議。

晉商是好樣的,作為中國最成熟的商業群體,他們顯然是有備而來,1868年他們才向清廷提出北上俄國的申請,可徐榮村早在1864年去俄國談阿拉斯加買賣的時候,就在聖彼得堡見到過晉商的身影,顯然晉商在向清政府提出申請之前,已經提前幾年在佈局了。

晉商的佈局很得力,結果就是清政府同意他們北上進入俄國經商的第一年,1869年,晉商就向俄國輸入了11萬擔茶葉,而這一年俄國商人自己的進口量也是11萬擔,可以說晉商北上俄國第一年,就已經追上了俄國人經營數年的水平。到了第三年,1871年的時候,晉商輸入俄國的茶葉,已經達到了0萬擔,比俄國商人自己的進口量多了一倍,可以說晉商在跟俄商的商業競爭中,迅速擊敗了俄商。

而在這個過程中,清政府給予他們的幫助僅僅是允許他們進入俄國經營,稅率上減免了一半,但依然是俄國商人的五倍。可以說在中國境內經營,背負著五倍稅率的情況下,晉商是無論如何如法跟俄商相競爭的。他們之所以能在這種不利局面下,壓制住俄國人,那是因為,他們在經過恰克圖進入俄國境內之後,在俄國境內基本山跟俄國商人在一個政策下經營取得的優勢彌補了在本國境內的劣勢。

可悲的是在本國無法取得政策優惠,反倒在對方的國家,僅僅是沒有被壓制,就能取得巨大的優勢。

在晉商的巨大壓力之下,俄國商人多次遊說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在清國港口和俄國邊境之間修建一條鐵路,這樣他們將更容易將中國地區的貨物,從海上方便的運送到俄國境內,然後透過西伯利亞方便的水路運往俄國。

俄國商人的建議是修一條從天津通往恰克圖的線路最短也最便利,但封閉的滿清王朝,連張家口都不想開放給俄國人,怎麼可能接受俄國人穿過滿清的核心地區京津修建一條鐵路呢,除非俄國人能夠像大明一樣,直接兵臨北亰城,在佔領紫禁城的情況下跟清廷談判,那樣估計清廷什麼條件都會接受的。

歷史上俄國直到甲午戰爭之後,才取得了在東北修建鐵路的權力,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南滿和北滿鐵路,當時叫做東清鐵路。

可這個歷史上,由於大明已經在大連取得了一條鐵路修築權,導致俄國對修建鐵路的野心更大了。被成功勾起了野心之後,俄國就開始尋找機會打算謀求到一個同樣的條件,也獲取一條鐵路修築權。

直到1870年,他們才找到了這個機會,天津教案中,死了幾個俄國人,俄國人以此跟清廷交涉,最後俄國人輕易放過了對清廷的嚴厲制裁要求,甚至都沒有要求清廷去道歉,因為他們從李鴻章手裡得到了一項特權,那就是修築一條從恰克圖通往渤海的鐵路權力。

可是清廷給俄國人做了限制,他們要求俄國人修建的鐵路,只能在關外行走,絕對不能越過邊牆。

這大大侷限了俄國人的鐵路選址,關外的優良港口並不多,營口算一個,但哪裡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大連算一個,可大連是大明控制的口岸。至於其他的港口,根本就沒有開放,俄國人即便修通一條鐵路,沒有港口也無法將貨物運往俄國境內。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人決定跟大明進行商議,希望將這條鐵路連通到大連這個已經開發出來的成熟港口上,這樣一來,貨物可以直接從大連登岸,然後直通恰克圖,之後輸入俄國境內,在這個過程中,比如茶葉這樣的貨物,基本上不用經過清廷官員控制的口岸,更不用跟草原上牛毛一樣多的地頭勢力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將會讓俄國商人取得巨大的對晉商等中國地區商人集團的競爭優勢。

不過俄國人很清楚,為了讓大明合作,他們必須付出代價,但相比於跟俄國不喜歡的英國人在營口的牛莊口岸合作,需要給予英國的利益相比,俄國相信大明的胃口會小一些,更容易餵飽。

修建一條經過大連到俄國邊境的鐵路,大明過去真的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朱敬倫明白,在短時期內,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只能給俄國滲透滿清提供幫助,大明基本上不可能有什麼特殊利益,因為大明不可能滲透進入俄國。

說起來,不過是朱敬倫“堵”的策略,希望藉助這樣一條權力,來制衡洋人可能取得的同樣利益。

現在堵不住了,因為俄國人也取得了同樣的權力,大明如果不合作的話,俄國人完全可以自己修。

至於口岸,俄國人不修到大連,他們還可以修到營口,英國人在這裡有特殊利益,但這裡畢竟還不是英國殖民地,況且只要給英國足夠的利益,英國人也不會拒絕跟俄國合作。

最可怕的,是俄國不跟大明合作後,也不肯跟英國合作,而是獨立謀求控制一個滿清領土上的港口。或者他們從已經佔領的海參崴或者其他日本海港口出發修建這條鐵路,也是可以的。

朱敬倫權衡之下發現,之後答應跟俄國合作,允許俄國的鐵路連線到大連港口,才有可能在這條鐵路上取得最大的影響力。

而對俄國而言,能夠將鐵路修到大連這個渤海灣附近唯一的不凍港,相比修建到海參崴這樣的本國港口,或者營口、天津這樣每年都有冰凍期的港口,大連因為受到日本暖流的影響,在冬季也是不結冰的,因此可以全天候通行,這對俄國修建鐵路意義重大。

但是大明在跟俄國人的談判中,提到了其他的要求,他們希望俄國同意,讓大明跟俄國人共同運營這條鐵路,雙方組成聯合團隊,這樣才能更方便的服務於中俄兩國貴客,讓鐵路更容易盈利。

為了得到共同運營的權力,大明願意為這條鐵路的建設提供一半的資金,同時還將放棄從大連修建一條跟該鐵路有競爭關係的鐵路線,換句話說,俄國人如果不答應的話,大明就會在恰克圖鐵路附近在修建一條並行的鐵路,專門跟這條俄國鐵路競爭。

權衡之下,俄國人同意了,因為俄國人的資金很緊張,歷史上他們為了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給國庫帶來的巨大的負擔,恰克圖到大連的鐵路線,長度絕對短不了,需要耗費的資金是一個天文數字,很可能超過一億兩白銀,在這種情況下,有大明分擔建設資金,也不是一件壞事,反正這條鐵路修好後,從中獲益最大的肯定是俄國商人。

於是雙方達成了協議,大明出資一半建設經費,但是所有的建設工作將在俄國技術人員的控制下,但是大明有權力派人進行財務監督,鐵路執行後,在每一個崗位上,分別設定一個俄國職員和華人職員,分別用來接待兩國的顧客。

就在跟俄國達成合建恰克圖——大連線後,大明決定啟動東北鐵路的建設,大明擁有從大連通往俄國邊境的鐵路建設權,放棄了通向恰克圖方向的權力,不意味著放棄其他方向的權力,因此大明完全有權力修建一條從大連往北,直達北方黑龍江流域的鐵路的權力。

之前一直不修,現在一次就要投入兩條鐵路,這顯然不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對朱敬倫來說,是他從俄國獲得鐵路修築權之後,感覺到已經堵不住俄國人了,俄國人今天可以修建從恰克圖到大連的鐵路,等吃到利益了,他們會控制不住胃口的,俄國人的胃口一旦開啟,想讓他不想東北擴張,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既然堵不住了,那麼乾脆以退為進,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在俄國有能力和野心向東北滲透之前,大明搶先搶佔這裡的利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