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秀成就是缺乏這股狠勁。

當初他將楊輔清部和汪海洋部統統排斥到了江北,怎麼看都是一招高明的政治謀略,如果換成袁世凱這樣的人物,基本上就掌控了太平天國,因為袁世凱接下來第二步,肯定是在江南徹底肅清反對勢力,在所有的軍事力量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時候,肯定會將那批壓在自己頭上的洪姓王爺勢力剪除。

但李秀成沒有,他只是簡單的排擠了不是自己嫡系的軍事力量,僅此而已。

政治上的優柔寡斷讓他徹底失去了機會,但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李秀成夠狠,他就能坐視那近二十萬雜牌太平軍,在長江以北自生自滅,用自己控制的水師封鎖長江,那麼他依然可以跟滿清劃江而治。

可如果他一旦將這二十萬人放入太平天國境內,這批人不會感恩李秀成的救命之恩,反倒會將李秀成勢力恨到骨子裡。因為當初就是李秀成讓他北伐的,而現在北伐失敗了,他們回到了太平天國,失去了在江北的一起地盤、財富,李秀成不可能給他們,那他們就要恨李秀成。

可惜李秀成不夠狠,他無法做到在洪姓王爺,甚至洪秀全的壓力下,放任二十萬太平軍自生自滅,他派出了水師,不是去封鎖長江,而是將這些人全數接回了江南,在此期間,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沒有攻打他們。

李秀成將楊輔清部十萬人最後安置在江南的蕪湖地區,而將汪海洋部安置在鎮江地區。

看到李秀成的做法,朱敬倫馬上就明白,太平天國今後不會太平了,將會不但的走下坡路,他們的擴張時期結束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此之後,他們不但沒有餘力擴張,反而有可能爆發內戰。

因為楊輔清和汪海洋今後絕對不會再次北伐了,太平軍要北伐,就只能是李秀成的嫡系人馬去北伐,可在楊輔清和汪海洋的掣肘下,李秀成又不能放心大膽的將自己的兵力派到北方去。

李秀成在政治上犯得這個錯誤,不但葬送了太平天國的未來,也給太平天國的命運中,埋下了一顆註定要爆炸的炸彈,至於什麼時候爆炸,得看李秀成自己的行為以及曾國藩師徒的對策了。

但很確定的一點是,太平天國政權,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基於這種思想,朱敬倫決定儘快擴大大明在江南地區的利益,趁著太平天國政權還能抵制住洋人的壓力,將大明的利益滲透到這個國家的角角落落裡。造成既成事實之後,即便將來滿清收復了這些地區,也必須預設大明在這裡的利益。

當然這只是準備之一,軍事上的準備也在進行,那就是做好隨時北上在滿清之前吞併太平天國,至少是跟滿清瓜分太平天國的準備。

一般情況下,這種計劃朱敬倫都是高度保密的,不會透過政府,因為透過政府,就難保不會被赫德知道,赫德知道了,就難保英國政府知道。

做這種事情,朱敬倫都是直接找伍崇曜商議,直接動用伍家的商業力量來進行。

根據朱敬倫的要求,伍崇曜還真的有合適的人選。

正好還是他洋務司範圍的力量,徐榮村家族。

徐家是買辦世家,但也是商業巨頭。

在徐家第二代佼佼者徐潤的經營下,他們收購了破產的怡和絲廠,將怡和絲廠搬遷到了蘇州境內的盛澤鎮,起名榮記絲廠。

但是之後他們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徐潤在盛澤鎮開辦榮記絲廠,目的是擴大這裡的輯裡湖絲產量。

輯裡湖絲在這個時代,乃至在後世都是頂級的絲綢原料,因為這種生絲的光澤和韌性都是生絲中的佼佼者,哪怕是手工產品,送到博覽會就能拿金獎。

這個時代,西方育種追求的是產量,因此西方的蠶種向肥大方向發展,蠶寶寶個頭大,蠶繭體型自然也大,繅出來的生絲產量相應也大。可是輯裡湖絲的育種理念則高度追求了品質,一根輯裡湖絲能夠吊起七枚銅錢,十分驚人。總結起來,輯裡湖絲具有“細、圓、勻、堅、白、淨、柔、韌”八大特點,並且在這八大品質上都是一流。

不過老天爺是公平的,輯裡湖絲色澤和韌性品質都是一流,可是產量則大大不如其他生絲。

因為孕育輯裡湖絲的蠶種,是一種叫做蓮心種的蠶種,顧名思義,這種蠶種的蠶繭,只有蓮子大小,別說跟西方培育出來的大白蠶相比,就是跟江南其他地方的蠶種相比,也是大大不如。

所以輯裡湖絲的產量一向不大,產量小,品質高,這很符合奢侈品的定義,因此輯裡湖絲織成的各種絲綢產品,也是西方貴族最熱衷的高檔衣料。

徐榮村開辦的榮記絲鋪,過去就是用輯裡湖絲在倫敦博覽會上取得了金獎,從而開啟了名氣,並且隨著徐榮村在大明洋務司效力,更是大大拓展了榮記的國際網路,他們將辦事處開到了倫敦和巴黎,向英國的麥克斯韋爾和法國的里昂提供原料。

可這種原料產量太低,大大制約了榮記的發展,所以徐潤才收購了破產的怡和絲廠,打算利用機器生產擴大輯裡湖絲的產量。

但徐潤對技術的生疏,讓他遭受了重大損失。他最後發現,花費了鉅額資金搬遷到盛澤鎮的繅絲機器,根本就無法利用蓮心種這種蠶繭,這種小蠶繭,就很難用機器進行處理,徐潤是一個有魄力的年輕人,他後來能成為中國四大買辦之一,自然有自身的優秀品質,不肯輕易放棄就是這種品質之一。

反正已經投入了巨資,他咬牙繼續堅持,從義大利和法國聘請了專業的工程師,請他們到中國專門針對蓮心種進行試驗,調整機器,研究新的生產工藝,用了三年的時間,又增購了大量更精密的機器,才終於試制成功,打造出了專門用來繅制蓮心種的專用機器,去年年初,榮記絲廠才真正開始正常生產,可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將產量擴大了一倍,比手工生產的質量也大幅提高,在均勻度方面,遠超手工產品。

結果就是榮記的利潤大大提高,不但一下子收回了成本,而且在湖州的南潯鎮、震澤鎮開辦了兩家工廠,壟斷了這一代的蓮心種蠶繭來源。

也讓徐家成為在太湖流域最成功的大明資本。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伍崇曜認為徐家是執行朱敬倫擴大大明資本在江南利益政策的最佳人選,他找自己的部下徐榮村悄悄一說,得知這是皇帝的意圖之後,徐榮村二話沒說,立馬然侄子徐潤投入巨資,在太湖周邊的宜興、無錫和長興等地,分別投資興辦十座工廠,直接壟斷這一帶的優質蠶繭資源。

有徐家這種合適的人選,大明在江南生絲行業的利益擴張進展即順利又容易,可江南地區可不僅僅只有生絲一種利益。

太平軍統治的江南地區,歷史上一直都是中國的富庶地區,在農業時代,這裡是最好的魚米之鄉,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稱號,只要蘇州、湖州一帶豐收,天下就沒有饑饉之憂,大航海時代之後,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江南開始從糧食生產向經濟作物生產過度,蘇湖一帶成為了最好的桑蠶中心。

但江南還是中國最好的優質茶葉產區,西湖龍井始終就是中國名茶的代表。但在全球化時代,顯然西方市場更加重要,而西方人可不喜歡龍井這種綠茶,於是江南茶商們慢慢引入了南方的紅茶制作方法,在祁門一帶試制成功了祁紅這種高香紅茶,在品質上馬上就跟福健大紅袍,江西寧紅,廣東英紅並列中國四大高香紅茶。

四大紅茶中,大明現在已經掌控了其中三種,也就是剛剛培育出來的祁紅還沒有掌控,作為壟斷世界茶葉生產的國家,早就將紅茶生產當作戰略性產業,就在今年徽州商人胡元龍試制成功祁紅,立馬就在上海市場上受到了洋人的追捧,顯然大明不可能放任這種情況繼續下去。

伍崇曜本身就是世界第一流的茶葉巨頭,可他還真的沒有能力滲透進太平天國的茶葉產區。在動用政府力量之後,伍崇曜選中了一個合作物件,那就是江西饒州府浮樑州的一個江姓茶商。

浮樑地處江西東北,除了擁有中國瓷器中心景德鎮之外,這裡歷史上還是一個著名的茶葉產區,唐代白居易有詩云“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早在唐代,這裡的產業生產已經很有名氣了。

而浮樑另一大特產則是瓷器,中國的瓷器之都景德鎮,就位於浮樑境內。生產絲綢的湖州府南潯鎮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湖州府比不上半個南潯鎮。在浮樑這句話可就不是誇張了,一個饒州府可能還真的比不上半個浮樑城。一般的縣令都是七品,浮樑縣令的品級都不一樣,是特設的五品官。

江氏在浮樑開辦了一家天祥號茶莊,世代經營茶葉生意,不但自己開闢大面積的茶園,還在臨近的太平軍控制區的徽州府的祁門和婺源兩縣有生意,更重要的是,江氏還在上海開設了茶莊,茶葉都透過洋人出口海外。

伍家看重的就是江氏這條生意鏈,可也不僅僅是這樣,因為伍家並不缺渠道。他最看重的其實還是江氏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浮樑的地理位置。

浮樑東邊緊鄰的是太平天國控制區徽州府的婺源縣和祁門縣,這兩個縣都是太平天國統治區的優質紅茶產區,鼎鼎大名的祁紅,就出自祁門,這才是伍崇曜真正看重了江氏的原因。

伍家的資本,加上江氏的地利,伍崇曜有信心透過江氏的天祥號,在短時間內壟斷徽州地區的茶葉資源。

他的做法非常霸道,跟江氏說好之後,出資三百萬,調集了大量技術力量,進入徽州,短期內開辦三十家機器制茶廠。有這三十家機器制茶廠,別的不敢說,至少能夠壟斷祁門和婺源這兩個產區的優質紅茶資源。接著再向整個徽州滲透,事半功倍。

壟斷江南地區的優質蠶繭原料有徐家這樣的商業巨頭,壟斷徽州地區的優質紅茶原料,有江西婺源這樣的地利之便,可是對江南的另一大經濟商品棉紡織業,大明就沒有辦法了,因為大明的棉紡織業實在是不爭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