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因為馬嘉理案,英國正在跟清廷談判,英國以威妥瑪為全權代表,清廷派出的則是李鴻章。

威妥瑪是英國駐大明公使,而駐北亰公使則是傅磊斯,可傅磊斯卻只是以參贊身份署理公使的,顯然在英國目前的概念中,大明已經是一個比滿清更重要的國家了。

一般情況下,傅磊斯可以全權處理對滿清事務,但是出現了馬嘉理案這樣的大事件,則由明清公使組成團隊一起處理,能力更強的威妥瑪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全權代表,而傅磊斯只能作為團隊成員配合威妥瑪。

威妥瑪和李鴻章倆人先是在天津談,始終沒有談攏,接著又在煙臺談,依然談不攏。

至於鐵路的問題,倒不是僵持的重點,威妥瑪除了一開始提出鐵路問題,被李鴻章嚴詞否決之後,就很少再提鐵路問題了,顯然英國人發現滿清抵制鐵路太厲害,而雲南總歸不是在英國控制範圍內,在這裡修鐵路英國人也不放心,另外大明既然跟英國達成了協議,由大明來修建這樣一條鐵路,情況會更好一些。

僵持主要僵持在通商貿易上,英國人要求開放的新口岸太多,要在雲南、四川駐紮領事,開放奉天大孤山、湖南嶽州、湖北宜昌、安徽安慶,四川的萬縣、重慶和成都等地為口岸,還對進口關稅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免除厘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鴻章此時已經不是天津教案時候只知道耍痞子手段的吳下阿蒙了,他身邊有大批精通洋務的顧問,很多都是洋人,所以他已經比較瞭解國際法了,跟英國人據理力爭,反駁性的提出了增加鴉片厘金的要求。

威妥瑪則表示,如果清政府答應免除厘金,並且允許進口貨物在口界內完稅,領取半稅單之後,免收一切通行稅,英國就可以默許清政府增收鴉片厘金。

李鴻章又表示,英國在雲南、四川開設領事館,跟馬嘉理案完全無關,不應該列在談判內容中。李鴻章還表示,開放新的口岸可以答應,關稅也可以進一步減免,允許免除一些英國商人的稅收,至於厘金問題暫時擱置。

威妥瑪提出要求清廷派出大員去歐洲道歉,但在經過印度的時候,跟印度總督進行商務談判,李鴻章則以不符合專行為由,予以拒絕。

就在談判緊張進行的時候,總理衙門突然向李鴻章傳來一個訊息,大明要求獲取在雲南修建鐵路的權力。

大明要求在滿清疆土上修鐵路,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們當年佔領北亰,就提出了許多修鐵路的要求,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的鐵路連個影子都沒見到。現在又要在雲南修鐵路,李鴻章很不以為然。

但是他不敢輕易答應,上次因為臺灣問題,他已經被太多人罵了,他不想招更多的罵,所以能不跟大明有瓜葛,就儘量不要跟大明有瓜葛,以免瓜田李下,惹人懷疑。

因為大明和滿清現在的關係極為複雜,雙方簽訂了友好條約建立了外交關係,可是兩國畢竟都是中國人的國家,就有著一個爭天下的關係在裡面,根本不可能成為正常的邦交國,清廷始終將大明看作最大的威脅,威脅程度還在太平天國之上。

李鴻章又是一個領兵的大臣,他的身份如果跟大明聯絡到了一起,會給人不好的想象,弄不好會毀了他的前程。

大明只是要求修鐵路,大清可以拒絕了,李鴻章立馬回覆總理衙門,讓他們拒絕大明的要求,告訴大明,雲南山地眾多,地無三尺平,交通都靠馬幫,如果修了鐵路,會讓大量的馬幫失去生計,為百姓生計著想,大清無意讓人在雲南修建鐵路。

正忙於跟英國談判的李鴻章,顯然沒有重視大明提出的要求,這讓他給自己惹來了一個大麻煩。

大明不像英國,有一個很好的藉口可以進行談判,明清之間目前沒有衝突,而且還透過交割臺灣,讓大明表面上承諾不向太平軍提供武器,同時卻向滿清大批出口各種口徑的大炮,表面上看,明清之間的關係相當融洽。

沒有藉口,那就必須製造藉口了,朱敬倫決定好好給李鴻章這樣的張開了半支眼睛的滿清文人上一課,讓他們知道資本時代的國家間競爭,是多麼的殘酷和不擇手段。

於是大明突然增派了在上海的艦隊,同時開始巡航長江,從上海到九江不停巡航。同時還調集了一萬人佈防在九江,對外宣稱是防範太平軍北伐過程中出現的潰兵流散問題,可卻讓江對面的清軍變得緊張不安,畢竟九江對面可就是湖北黃州府和安徽的安慶府,另外九江位於漢口和安慶之間,如果大明艦隊切斷這裡的水路,曾國藩在安慶的湘軍,就將得不到湖廣的支援。

同時雲南也傳出了大明增加了在廣西最西邊的小鎮安廳的軍隊,並且以剿匪的名義,多次進入雲南廣南府的富州境內,對當地駐軍視若無物,險些爆發衝突。

顯然大明在挑起事端。

李鴻章這才緊張了起來,英國人的威脅很大,英國人的力量也很強大,大明的力量雖然不如英國,但李鴻章始終覺得大明更危險,因為英國派兵跟清軍開戰,贏了不過多要點好處罷了,可大明卻始終有可能會滅亡滿清朝廷。

現在大明開始在雲南邊境挑釁,如何讓李鴻章不緊張,但讓他更緊張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根據太平軍內部密探的密報,大明洋務司竟然秘密開始跟太平天國進行談判,就太平軍正在進行的北伐問題,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太平軍北伐雖然已經被擋住了,不管是汪海洋對揚州的攻勢,還是楊輔清對巢縣的攻勢,都已經被清軍阻擋住了,目前雖然兩地還處於半包圍之中,可李鴻章這樣的人物,已經從中嗅到了反攻的味道,如果此時大明突然插一腳進來,別說反攻了,很可能讓太平軍在長江一帶取得突破,真的佔領揚州、巢縣,在長江以北站穩腳跟!

更危險的是,如果大明和太平天國兩大敵人聯合起來,他們真的有可能一鼓作氣北伐滅掉大清朝廷。

這種重大的事情,李鴻章不敢自己做主,馬上就上書了朝廷。

清廷平日裡對曾國藩再三提防,可是到頭來真到危險的時候,他們發現還得靠曾國藩,於是他們第一時間諮詢曾國藩,詢問如果大明和太平天國聯手,湘軍在長江以北抵擋住他們進攻的機會有多大,曾國藩非常乾脆的回答是沒有任何機會。

滿清朝廷真給嚇壞了,一群王公大臣吵個沒完,許多還大言不慚的高叫著要滅了大明,一鼓作氣蕩平逆賊,可他們要是真有這種本事,也不至於讓湘軍做大了。

慈禧是真的給嚇壞了,她提防曾國藩,但她也相信曾國藩,曾國藩說他擋不住明軍和太平軍的聯合攻擊,那就是真的擋不住。

不但是慈禧,奕欣也給嚇的夠嗆,馬上進宮跟嫂子商議。

奕欣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都跟慈禧彙報了一邊,慈禧這才知道,這次大明鬧事原來是有因由的,原來是因為李鴻章拒絕了大明修鐵路的要求,才讓大明開始搞事情。

慈禧不由怨恨李鴻章道:“你說說,那些南蠻子(指大明)不就是要修鐵路嗎,還不定是不是真修呢,李鴻章惹他們個什麼勁啊,讓他們去修好了。”

奕欣嘆道:“鐵路修到哪裡,大兵就能開到哪裡。李鴻章也是擔心南蠻子借鐵路運兵,所以不敢答應。”

慈禧不由垂淚道:“他修路運兵,不修路兵就動不了了?說破天去,還是咱自己個不爭氣,那曾國藩不管怎麼催促,就是不救巢縣和揚州。咱八旗自己倒好,平時一個個牛皮吹的山響,一聽說南下打仗,就一個個上摺子說病了。咱大清的江山,不自己拿命去保,難不成當真要交給漢人啊?就算要交給漢人,可也不能交給那粵匪(指太平軍)和南蠻子啊。到時候連我帶你們一個個都別活了!”

見慈禧發怒,在朝堂鬥爭中,早就被慈禧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奕欣趕緊跪下,連連請罪。

組建八旗新軍是他的主意,也是他親自抓的,他看富珠哩練那些兵也練得不錯,可是前些天打算調兵南下增援鮑超,結果才剛跟幾個王公商議了一番,還沒有定議,那些軍官們,就開始託病請辭,當真是讓奕欣丟了老臉了。

慈禧見奕欣磕頭如搗蒜一般,不由嘆了口氣。

“罷了,這事怪不得你。八旗兵不爭氣不是一天兩天了,慢慢練著吧。這眼巴前的事兒,你可得給我辦好了。你回頭跟李鴻章說說,大明要在雲南修鐵路,就讓他們修去。他們嚷嚷著修鐵路多少年了,修不修沒個準兒。先把鼻子底下的火滅了,再想以後吧。也別苛責他了,都是給朝廷辦事,他也是一片忠心。你這裡安撫一下,回頭擬一個封賞的旨意也就是了。”

說話間慈禧就將一切後續問題都安排好了,奕欣只得照準辦理。

大明很快就收到了回覆,滿清許可大明在雲南境內修建一條鐵路。同時很快李鴻章也對英國進行了讓步,結束了跟英國就馬嘉理案進行的談判,這次李鴻章對英國的讓步,明顯比歷史上要大的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