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厭其煩的給陳啟沅解釋自己的用意和思路,這是朱敬倫一直以來的習慣,不是他耐心作解釋,而是他希望影響這些官員的思想。

陳啟沅未必真心信服,但是他聽懂了,至於執行,這些人還沒有違抗皇帝的覺悟。

這些東西發到報紙上能夠收到什麼效果,能不能招募到足夠優秀的企業,真不好說,真正的好企業,他們根本不愁機會,比如克虜伯這樣的企業,他們在德國都不會為生意發愁,讓他們出國的動機真的不大,倒是西門子那樣的新興行業,或許他們更樂意考慮一下。

放下這件事,朱敬倫才開始關心日本人的動向。

陳啟沅打聽到了,這時代日本人還沒有那麼強的保密意識,直接問他們就套出了話。

這批日本人是日本幕府派來的,使團總裁大隈參議,副總裁佐野常民,另外還有擔任書記官的山高信離、澀澤榮一等人。

但這個使節團非常鬆散,並沒有正式的授權書等等,因此被認為是非正式使團,主要原因不是日本不懂這些,事實上日本人請了德國人維納作為他們的顧問,這次帶來了相當多的展品,比如一蹲大佛和一隻金虎鯨。

可是日本幕府大概還是出於跟洋人打交道的顧慮,因此這只使節團身上沒有任何外交任務,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來學習的。

他們隨行帶來了“工業各科學生和職工70人”,這些人參觀完世博會之後,就會留在歐洲學習,比如副總裁佐野常民將會去英國和荷蘭視察海軍和工業;事務官關則明清在倫敦之後留學了三年;山高信離則在法國學習法語和鍊鐵技術。

陳啟沅打探到的訊息,讓朱敬倫不由吃驚,他一直以為日本派出留學人員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事情,沒想到幕府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事實上幕府時代日本已經建立起了一些兵工廠,根基比洋務運動之前的滿清要雄厚很多,加上他們一直都有蘭學的傳統,日本人對西方世界的瞭解遠在滿清的文人士大夫之上。

“他們沒有軍事使命?”

朱敬倫疑惑道。他專門讓陳啟沅留心這方面的問題,他知道日本前天皇今年1月死了,新繼位的就是明治天皇,這傢伙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反對份子,對幕府的聲討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反對派開始聯合,這種情況下,幕府派到西方的使團,如果負有軍事使命十分正常。

陳啟沅搖搖頭,不過他突然道:“倒是聽他們說過,有一個叫做福澤諭吉的,帶人去美國買槍炮去了。”

由於日本的國門是美國開啟的,古怪的是他們反而對美國格外親密,他們的軍事顧問主要都是從美國聘請的。

朱敬倫點點頭:“給駐美公使發報,讓他們留意這些日本人,能提供方便儘量幫忙。畢竟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嗎。”

陳啟沅點點頭,他是真的覺得在夷人的地方,還能見到熟悉的東方國家的人,是很高興的,儘管那是一群倭寇,如果在中國的話,他真看不上這些人,可是在夷人堆裡,他難免就對這些人有好感了。

要不是日本人之後奉行的侵略政策,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觀感還是不錯的,哪怕甲午戰爭被日本打了一頓,可是中國文人不但沒有憎恨日本,反而受到了刺激,後來日俄戰爭中,日本民間輿論是一邊倒的支援日本。

當日本打贏俄國後,無數中國人發自內心的替日本歡呼,當時他們將日本的勝利,看作是黃種人的勝利,因為當時日本的勝利,確實證明了黃種人不比白種人差,讓很多人心中的心理陰雲散盡,明白原來自己的人種並不是天生不行,原來只要努力,黃種人也能贏。

在日本情況同樣如此,日本人對中國人也有天然的好感,前提是在面對白種人的時候,比如得知英國打敗了清廷,竟然還有一些日本武士寫過一本小說,其中描述的是日本武士幫助清朝軍隊反攻英國,一直打到了倫敦活捉了維多利亞胖妞的情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滿清對西方人的失敗,在日本引起的反響除了讓他們看到洋人的強大外,民間還普遍為清廷的失敗而惋惜的情感。

同樣的感情還發生在其他國家身上,比如越南明命皇帝也寫過許多評論,儘管對滿清的軍隊十分鄙夷,但字裡行間流露的,也是希望看到滿清勝利的情緒。

這其實就是種族的天然親近感,就好像白人在中國就容易形成統一戰線一樣,他們天然就有親近感。可惜的是東亞歷史的不幸,讓黃種人無法聯合起來,主要責任就在日本。

是一場侵華戰爭,徹底讓中日兩個民族成了世仇,無論在任何場合,哪怕是體育比賽,中國觀眾肯定是站在日本的對立面。

日本不止侵略了中國,還殖民了朝鮮,加上後來中國又先後跟韓國和越南爆發過戰爭,這些都導致1世紀的黃種人內部依然矛盾重重。

但作為這個時代的任務,陳啟沅就算鄙視日本人,可卻不會仇恨。

朱敬倫可不一樣,他太瞭解日本人之後會做什麼了,哪怕這個時代未必還會發生,但他天然就對日本沒好感,所以他嘴上說的是幫助日本人,實際上是打算坑日本人一把。

他說讓駐美公使幫助日本人,幫助日本人幹什麼,日本人是去買軍火的,當然是幫日本人買軍火了。

“告訴日本人我國的大炮質量也不錯,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我們的大炮可以無限制向他們出口,如果沒錢還可以貸款。”

朱敬倫補充了一句,他覺得美國的大炮也就那樣,南北戰爭中的技術成果基本上都被埃裡森帶到大明兵工廠裡來了。

歐美之間的電報早就接通了,事實上歐洲到亞洲的電報也已經修通了,從倫敦通往新加坡的電報是英國人假設的,而從新加坡通往廣州的電報,則是大明假設的,而大明的電報還延伸到了上海,到了青島、大連。

電報的便利,讓兩個小時後駐美公使就反饋回了訊息,日本人到美國的行蹤沒有保密,因為有無數的報紙跟蹤,這個時代日本人也算是稀罕東西。

他們很容易就在華盛頓找到了日本人,福澤諭吉確實是來購買軍火的,但是他們帶來的錢實在是太少了,而他們想要的東西又太多,跟美國人商談借款一事不太順利。

這時候大明公使找上了他們,告訴他們大明也可以出售大炮,還可以貸款,這種好事,日本人當然不會拒絕,為了鎮壓叛亂,幕府現在什麼都顧不得了。

只是日本人的胃口有點大,他們希望能夠貸款1000萬兩銀子,他們打算給5萬人裝備上步槍大炮。

如果不是有心使壞,這筆買賣朱敬倫真的不會做,因為幕府目前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美國銀行為什麼不敢給他們貸款,不就是怕他們打敗了錢收不回來嗎。

朱敬倫是鐵了心幫助幕府,只要幕府繼續統治日本,日本不搞中央集權,這個國家就沒什麼希望。

所以他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但這是一筆鉅額資金,即便是廣府銀行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來的。

但朱敬倫想到了英國人,英國銀行家族巴林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就已經跟大明駐英公使聯絡過了,他們希望能在大明皇帝結束訪法,到英國訪問期間,拜見大明皇帝。

銀行家想找朱敬倫,目的當然是為了生意,不過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斷定大明需要借款,現在倒是可以先將日本這個客戶介紹給他們。

“待會讓英國公使回一下那些銀行家,問問他們,有一筆好生意他們願不願意做。”

決定支援幕府之後,對巴黎的日本使團朱敬倫就不太關心了。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一隻正式使團,來的人代表的不是日本政府,連幕府都不代表,儘管大多數都是受到幕府的命令,可他們都是以各自番的名義過來的,甚至不服幕府的薩摩藩藩士在巖下方平的帶領下,自稱薩摩國,是以獨立的身份來的。

其他的比如佐野常民是帶著肥前藩的藩士來的,山高信離是兵松藩的,關則明請是加賀藩的,澀澤榮一是武藏國的,直屬幕府將軍領地,他本人更是德川家的家臣。所以這些人成分各異,也真的很難算成正式使團。那麼朱敬倫跟這些人接觸也就沒有了意義,但是見還是要見一下的,因為已經約好了,晚上他們會來皇宮拜見朱敬倫。

對其他人朱敬倫沒什麼印象,但是澀澤榮一他倒是印象深刻,此人被稱為日本現代企業之父。

他家是武藏國的豪農,豪農是日本名詞,意思就是他家是農民,但是很有錢。他們家有自己的土地,還經營生意,是當地村子裡的第一副戶。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商人背景,讓澀澤榮一後來放棄了日本政府的大藏省的高官權位,直接去做生意人了。

他在西方遊歷的過程中,對西方商業模式非常推崇,一生創辦了五百多家企業,以一人之力大大推廣了西方資本方式在日本的傳播。

對比一下李鴻章這樣的洋務大臣,恐怕沒人願意放棄政府的高官不做,直接介入商業,而澀澤榮一放棄的,可是相當於滿清的戶部尚書的官職。

在滿清歷史上,跟澀澤榮一比較相似的人物,應該屬後來的狀元企業家張謇了。但可惜張騫出生的太晚,清政府給張謇這種人提供機會的時間也臺灣,滿清最大的敗筆,不是不關心洋務,而在於限制民間的參與,這又正是日本成功的地方。

朱敬倫是以看待張謇的眼光來看到澀澤榮一的,所以當日本人走進他的房間,僅僅是鞠躬的時候,侍衛馬上斷喝他們跪下,這些藩士都是高階武士,往往都有身後的中文功底,他們到時聽得懂中國官話。

日本人被斷喝,馬上一愣,朱敬倫笑著擺擺手,讓他們座。

結果日本人真的馬上跪下,頭地點連連道歉說他們失禮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