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敬倫為了這些商人遊說上的便利,確實給予了他們在利益問題上自主的權力,可沒想到他們的步子邁的這麼大。

朱敬倫本來設想的是,能用紡織品免稅換取禁絕鴉片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可沒想到他們答應了英國商人包銷的要求。

朱敬倫很清楚,舊時代的中國,對西方紡織品的需求始終不大,最大的阻礙是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習慣,根據統計,即便到了民國時期,西方紡織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最多也不過七成,而大多數市場依然是中國本土土布市場。

因此他認為,即便給與英國紡織品免稅,他們短期內也不可能進入中國市場,依然只會慢慢的擴大,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衝擊並不大,可是這個包銷協議就讓大明政府不得不真的想辦法努力進口英國紡織品了。

以目前鴉片貿易的規模,光是大明每年進口的鴉片就高達三千萬兩以上,除去一些轉口的,光是大明自己消費的,就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如果將這些貿易額都換成紡織品的,意味著大明每年就得進口英國紡織品兩千萬兩,以英國紡織品的廉價程度,平均下來,每個大明百姓,每年都要添置一件英國布料單衣了。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嗎。

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但思前想後,朱敬倫還是決定接受這個條件,畢竟相比抽鴉片而言,把錢換成衣服穿總是更划算的,多穿幾件衣服怎麼說都是提高生活水平,而抽鴉片除了毒害之外,就只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論理悲劇。

還有一個問題是,這件事不能走官方渠道,也就是不能用條約來保證。英國政府不敢接受一份歧視性的條約,歧視別的國家他們不在乎,但是歧視他們本國的利益集團,這是他們無法承受的政治代價。

這種事情在後世中國跟外界的交往中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老百姓總是看到,國家領導出訪國外的時候,總是帶去了大筆的訂單,今天在歐洲購買了幾百架飛機,明天又去美國購買幾百架飛機。

事實上這絕對不是單方面的貿易優惠,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種等價交換,在中國購買西方商品的背地裡,則是西方對進口中國某系商品限制的取消,比如紡織品、輪胎等產品。可問題是中國領導敢將採購多少西方產品公開,而西方政府也只能宣傳他們讓中國人買了多少飛機云云,至於背後他們取消了多少對其他產品的限制,他們是不敢宣傳的,因為他們本國的利益集團一定會抵制。

當英國代表團提出希望中國能實質性擴大對英國產品進口,卻又決口不提鴉片的事情的時候,朱敬倫就知道,他們又碰到了同樣的困境,他們不敢對鴉片貿易說三道四,但是他們會選擇預設,只要大明能對等擴大對其他商品的進口就行。

英國人的態度讓朱敬倫覺得,這倒是一個意外的收穫,他本來打擊鴉片貿易,最大的目的其實是聲東擊西,是希望廢除苦力貿易,但沒想到英國政府在經濟危機下面對紡織業的巨大壓力下,真的考慮放棄鴉片貿易了。

能同時打擊鴉片和苦力貿易兩個毒瘤,這倒是一個巨大的收穫,至於付出的紡織業的代價,目前看來是划算的。

朱敬倫立刻指示伍崇曜,讓他跟英國人秘密接觸,告訴他們大明有辦法實質性擴大英國商品的貿易額,讓伍崇曜出面,有一個好處,伍家本身就是一個大商人家族,他告訴英國人說,他們可以透過商會向英國商會下訂單,以去年的海關貿易為基準,每減少一萬兩銀子的鴉片貿易額,他們將擴大一萬兩銀子的其他商品貿易。

英國使團對此很滿意,不用官方出面,不用寫入條約之中,這樣鴉片利益集團也找不到藉口針對政府,不能公開說政府打擊他們的利益,他們背後的那些大貴族集團,金融利益集團也就找不到合理的藉口。

英國人將這種形勢稱之為補償貿易,天下沒有密不透風的牆,後來這個名詞很快就傳開了,只是大明和英國政府一直不承認他們之間有這種補償貿易協議,否則就不止是英國本國了,其他國家也會認為這是對貿易自由的侵犯。

私下的骯髒交易完成後,才是擺上檯面的正常談判,英國人總結了國內商會的訴求後,提出了十多條要求,他們希望大明能夠放棄對紡織品貿易的關稅,以及紡織品在大明境內的流轉過程的稅收。同時希望大明能夠降低其他商品的稅收,這些商品門類眾多,有煤炭、鋼鐵等,顯然在紡織業掀起的風潮中,煤炭集團和鋼鐵集團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而鴉片英國人根本就沒提,顯然他們打算拋棄鴉片貿易了,當然不提也是給他們留一個後手,一旦大明沒有按照私下協議進行補償貿易,他們則會公開站出來為鴉片貿易搖旗吶喊,公開反對大明在國內收取鴉片交易中的重稅。

現在的大明外交部跟以前的清廷官員的處事方法已經截然不同了,他們已經瞭解了國際規則,哪怕這規則是英國人制定的,但不代表不能用來為本國爭取利益,其中一條最重要的外交原則就是對等,尤其是在商業談判中更是非常必要。

既然英國人提出希望大明免除許多行業的關稅,尤其是紡織業的關稅的話,那麼大明也有理由要求英國免除對等的大明產品關稅,第一條就是茶葉關稅,儘管英國已經放棄給茶葉課重稅,但茶葉稅在英國依然高達百分之十七;第二要求英國免除大明生絲和絲織品的所有稅收;第三則是陶瓷等大明手工藝品的稅收。

最後雙方經過激烈的談判,用各種資料進行對比,互相給予了對方一定商品的特別優惠稅率,比如大明免除了紡織品關稅、消費稅等稅收,英國對等的免除了茶葉的關稅和交易稅等稅收。大明免除了英國機械製品的關稅和交易稅等,英國免除了中國手工藝品的各種稅收;煤炭對生絲,鋼鐵對陶瓷等等,總計多達三十餘個行業。

談判中雙方都採用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優勢行業原則,英國給大明產品免稅的行業,都是本國不能生產的,大明對英國產品免稅的,也大都是本國目前沒有形成氣候的產業。

因此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但是對於大明來說,則是不利的。因為等於無形中給許多行業套上了枷鎖,這些現代產業在大明今後的發展中,很可能遇到英國優勢產品的衝擊。

可現實比人強,大明政府既然想要廢除鴉片和苦力貿易,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哪怕那些傷害本身就是洋人帶來的,在你不夠強大的時候,你就必須吞下苦果。

所以談判雖然完成了,戰爭的威脅沒有了,但朱敬倫並不是很高興,他感到了屈辱。

尤其是關於香港問題英國人拒絕談判,朱敬倫也沒想過現在就解決香港問題,他只是希望將香港當成一個問題,可英國人根本不承認香港是一個爭議的問題,就認為香港是英國的領土,根本談都不談。

同時英國人也沒提澳門的問題,預設了大明收回澳門的舉動。

事實上後來朱敬倫才知道,英國人之所以不談香港,就是因為大明強行收回澳門讓他們感到了威脅,他們擔心大明這個東方新興的國家,有朝一日不按照國際規則形勢,一旦他們倒退回到過去清王朝表現出來的蠻橫態度,那麼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西方商人,需要有香港這樣一個避難所,尤其是在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的澳門這個避難所被人家收回之後,香港就更顯得必不可少了。

經濟上的原因則是,因為大明收回了澳門,大量在澳門的葡萄牙和其他國家的商人,統統躲避到了香港,一時間讓香港的財政收入大大改善,他們有能力自主,不需要英國政府投入了,這降低了英國政府內部對補貼香港的不滿情緒。

談判結束了,朱敬倫很清楚,對苦力和鴉片貿易的打擊還沒有結束,才剛剛開始而已。

英國人透過這個新的通商條約,在背地裡只是預設了他們對苦力和鴉片貿易的不支援態度而已,真正的打擊還得靠大明自己來進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早在大明和英國新的通商條約簽訂之前,大明在打擊苦力貿易初期就出臺了法律,同時向西方各國發出照會,告訴各國,大明並不禁止勞力輸出,但是反對任何沒有保證的勞務輸出,授權大明勞務輸出公司全權負責海外大明勞工出國工作事宜,同時這個公司也將負責保障這些勞工的利益,任何國家和公司如果需要引入華工,都必須透過大明勞務輸出公司簽署協議,不得私下跟華工本人,更不能跟豬仔頭進行購買。

這個法案用法律的形勢,事實上禁止了目前的苦力貿易,可要讓洋人接受,並沒有那麼容易。

朱敬倫此時需要支援。

他在美國的外交活動到了收穫的時候了,林肯政府第一個站出來抨擊了苦力貿易的不人道,然後第一個宣佈接受大明的勞務輸出法案,要求美國所有企業,如果需要引入華工,都必須接受這個法案。

林肯還是夠滑頭的,其實朱敬倫早就希望林肯能站出來承認這個法案了,但是林肯一直拖著,一直看到英國人跟大明簽訂新的通商條約,他才站出來支援,就是因為他看到英國已經背地裡放棄了對苦力貿易的保護,所以美國樂的做一個順水人情,接受大明政府對華工的監管和保護。

但林肯的表態還是有用的,在大明外交推動下,很快那些渴望從大明身上獲利或者已經獲利的國家,也真心也好,假意也罷都接受了這個法案,尤其是在大明利益一直擴充套件的不錯的瑞典和丹麥兩個小國,他們本身對苦力貿易就沒什麼利益,緊跟美國接受了這個法案。

還沒有成長到德意志帝國時代的普魯士也宣佈接受,俄羅斯宣佈接受。

可英法兩國卻沒有表態,英國人是採取預設的態度,是怕引起相關利益集團的抵制,至於法國,他們現在還沒跟大明建交呢,出於拿破崙三世的面子問題,法國人幾年前就跟大明不太友好。

但朱敬倫登基之後,法國政府看到,想在遠東擴充套件利益,就繞不開大明這個國家了,在各房利益博弈之下,法國人突然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們向朱敬倫發出了邀請,希望朱敬倫能夠賞光參加明年巴黎舉行的世博會,同時就明法兩國的未來進行一次有建設性的談判。

法國人這個奇怪的要求,遭到了大明上下的反對,陳芝廷等重臣還牢牢記得去年朱敬倫訪問美國的時候,在國內引起的變故,他們擔心一旦朱敬倫再次出訪,國內的野心家們會再次蠢蠢欲動。

朱敬倫權衡之下,他最後接受了這個邀請,他不是不擔心自己一旦離開,剛剛建立的大明政權又出現什麼問題,但是法國是一個重要的國家,在這個時代不跟法國建立關係,大明實在是無法立足於世界之林。

另外他也想看看,大明政權到底是不是能夠獨自站立,如果一旦最高領袖出國,國內立馬就爆發政變的話,這個政權也實在太脆弱了。

但之前他得做一番準備。

在接受法國人邀請的第二天,朱敬倫宣佈,大明皇宮的建設工作停止,他立刻搬進了剛剛清理了廢墟的兩廣總督府,也就是現在的大明皇宮,接著他開始一步一步將更多的權力下放給尚書省。

他希望將來尚書省能夠真正像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那樣運轉,他想看看自己完全不介入的情況下,這個自己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不是能夠自行運轉下去,同時也給給他們一個考驗,給他們一個鍛鍊的機會。(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