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收回香港,誰不希望?

陳芝廷往下滿朝官員恐怕都很樂於接受,但是他們真的沒想過,不是不願意想,而是沒有去想。因為沒人會認為大明值得為了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跟蠻橫的英國人打一仗。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選項,所以他們從來沒去想過。

可現在朱敬倫明確的說出來了,陳芝廷先是欣喜,接著是憂慮。

他樂見收回香港,因為英國人佔領哪裡,距離大明實在太近了,始終是一個隱患。

但如果因為要收回香港,而要跟英國打一仗的話,陳芝廷又覺得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皇上三思!”

陳芝廷嘆口氣站起來,一邊說著一邊就要跪下。

朱敬倫一把扶住他:“跪來跪去的,看得人頭大,好好說話!”

陳芝廷也是習慣了,這才拱手作揖,繼續勸諫。

朱敬倫擺擺手道:“我沒想跟英夷開戰,今時不同往日了,換作以往打也就打了,可如今我國稅負全靠商稅,英夷都不用登陸,直接把兵艦開過來,封鎖上我們幾個月,我們自己就要餓死了。”

陳芝廷疑惑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朱敬倫嘆道:“我本沒想過這時候在香港跟英夷衝突,但寧波的事讓我有了新的想法,剛好藉著這次苦力貿易的事情,不妨試一試英夷的底牌。”

一想到寧波的事情,陳芝廷也點了點頭。

去年明軍艦隊封鎖寧波,接著派兵登陸,可是當時英法態度非常強硬,他們也針鋒相對的派來了軍艦,兩隻艦隊一度對峙過一段時間。其實早在幾年前,李秀成都已經攻佔了寧波,也是因為英法兩國的逼迫,李秀成不得已撤出了寧波,因此佔領寧波之前,朱敬倫心裡是有預案的,如果英法不反對,他就順勢佔領寧波這個口岸,如果英法態度強硬,也不是不可以讓步的。

真的看到英法兩國態度如此堅決後,朱敬倫跟陳芝廷商議了一番,已經打算撤兵了,反正派軍艦也是為了策應李秀成對浙江的攻勢,而那時候隨著左宗棠撤往江北,李秀成已經控制了浙江,因此強行保留寧波的價值不大了。

但沒想到,這時候英法竟然不反對明軍佔領寧波了,只是提出了一些保護通商等毫無新意的要求之後,就默許了明軍佔領寧波的情況下,撤退了他們的軍艦。

一開始朱敬倫以為是法國人打了退堂鼓,因為隨著美國內戰結束,林肯政府開始在墨西哥邊境駐紮重兵,目的則是針對英法,尤其是針對法國。

186年,美國內戰正酣之際,法國拿破崙三世皇帝,慫恿奧地利弗蘭茨卡爾大公的次子馬克西米連接受墨西哥君主立憲派的邀請,成為墨西哥的君主。英國人也支援這個計劃,原因是當時的墨西哥胡亞雷斯總統政府,拒絕償還欠歐洲的債務,英國是主要的受害人,在英法的支援下,馬克西米連的老婆的慫恿下,馬克西米連這個志大才疏的開明貴族,搖身一變加冕成為墨西哥皇帝。

然後法國派遣軍隊登陸墨西哥,將胡亞雷斯總統趕到了山裡。美國人是共和制,他們自然不希望身邊出現一個歐洲腐朽的君主制政權,更何況是被英法控制的政權,內戰中他們騰不出手來,只能忍下一口氣,內戰一打完,他們立刻就陳兵邊境做出威脅狀,同時大力支持胡亞雷斯,給他送去了大量的軍火物資。

朱敬倫以為這才是英法退讓的原因,以為英法會集中力量解決美洲矛盾,畢竟墨西哥距離英法比寧波近了太多。

過了好幾個月才弄清楚,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中國國內,英法之所以反對明軍佔領寧波,主要還是因為利益,主要是英國人的態度,法國在亞洲的外交政策此時是跟隨英國,但是當李秀成牢固的控制了浙江後,英法權衡之下,認為將寧波交由明國控制,恐怕更附和他們的利益。

首先寧波作為浙江的一個港口,基本上主要依賴的是浙江的商品貨物,可是太平軍已經控制了浙江,如果太平軍進一步尋求控制寧波,而英法堅決保衛寧波的話,兩國將付出巨大的成本,他們發現太平軍中裝備了比過去多得多的火槍和大炮,都是大明的商人提供的;如果太平軍攝於英法的力量,即便放棄了寧波,英法兩國判斷,天平天國政權恐怕也會在寧波的貿易問題上做手腳,恐怕他們想從寧波安心的運出浙江的生絲等貨物也不那麼順利了。

最後兩國密切磋商,認為與其將寧波交由太平天國控制,或者為此跟太平天國為敵,還不如讓大明國控制這裡,起碼在對外貿易上,大明國做的更有效率,另外大明國跟太平天國的特殊盟友關係,讓英法認為大明掌握這裡,能夠更好的保護寧波的貿易,但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英國人繼續控制寧波的海關,大明則對此進行了保證,於是大明國已經在準備放棄的時候,得到了寧波的行政權。

這讓朱敬倫瞭解到,英國人對土地的態度,比自己想象中還要不重視,那麼寧波可以放棄的話,香港是不是也可以放棄呢?

陳芝廷卻有另外的想法:“皇上的意思是用豬仔館換香港?”

陳芝廷顯然想歪了,他以為朱敬倫打擊苦力貿易是為了謀求香港的土地。

朱敬倫卻搖搖頭:“苦力貿易事關尊嚴,人的尊嚴才最重要,我們的子民不能讓人像豬狗一樣販賣,這件事不是拿來談判讓步的籌碼。”

陳芝廷不明白了:“可洋夷重利,若不給些好處,怕是不肯就範。”

朱敬倫嘆道:“從寧波的事情上,我看到洋人最怕的,或者說最在乎的東西是貿易。但我們做事得有輕重緩急,第一要務是要禁絕豬仔販賣,第二才是收回香港。豬仔販賣一天不禁絕,就一天有人我兄弟姊妹屈辱而死,香港一天不收回總有一天能收回,人死卻不能復生。但英國人是不怕打仗的,所以威脅他們沒用,可如果讓他們明白,他們在豬仔貿易上跟我們對著幹,有可能損失更大的貿易利益的話,我想他們才願意跟我們談判,我們那時候也才有了轉圜的餘地。”

陳芝廷點點頭:“皇上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威脅洋人閉關鎖國!”

朱敬倫嘆了口氣,這些鄉紳啊,還是太不重視商業了,動不動就要閉關。

“不是閉關鎖國,只需要打擊一下英國的貿易就行。”

陳芝廷不懂了,他知道洋人最怕的無非是禁絕貿易,可單獨打擊英國人,這是沒用的,他太知道那些洋夷了,一個個為了錢什麼事情都敢幹,禁了英國人,英國商人會冒充其他國家的人,除非一體禁絕。

陳芝廷將自己的顧慮告訴了朱敬倫,他覺得他已經很未雨綢繆了,連英夷有可能的投機取巧都想到了,可是他還是從朱敬倫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失望。

朱敬倫道:“打擊貿易,不光只有禁止一條,加稅也是一種方法。”

陳芝廷道:“可給英國人加關稅的話,他們還是可以冒充其他國家的人啊?”

陳芝廷實在是想不明白,如何能在貿易上只打擊英國人,還能避過英國商人利用其他國家商人為掩護,或者直接讓其他國家的商人代銷他們的商品。

朱敬倫心裡很清楚,陳芝廷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現代政府的首相人選,東方世界也還沒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來,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確實出現了一大批這樣的人,比如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人,但是中國士大夫跟日本的精英階層不同,他們有太強的文化自豪感,因此很難虛心下來向西方學習,而大久保利通這樣的日本維新精英,他們基本上是從一開始,就拋棄了他們的武士裝扮,割掉了武士特有的髮髻,扔掉了武士刀,可讓中國士大夫扔掉毛筆,該用鋼筆寫字就是一件很難得事情,更不用說讓他們用西方商業社會的思想來思考問題了。

但如果赫德在這裡的話,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適的應對方法。

朱敬倫不想直接告訴陳芝廷答案,他是皇帝,他說出來的話,容易被這些人迷信。

所以他說:“具體方法我也沒想到,你們不妨下去商議一下,赫德是英國人,你們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就這樣打發走了陳芝廷等人,他們這樣的士大夫雖然思想比較傳統,但是只要是真正願意做事的人,做起事情來是不顧私事的,他們不覺得他們有私人時間,他們管這叫以身許國,因此他們不管赫德有沒有下班,直接就到了赫德府上,連夜跟赫德討論。

而這個問題在赫德看來,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太容易解決了,他不但向他們建議可以怎麼做,還解釋這樣做的原因,算是給陳之庭等官員演示了一下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標準答案。

赫德的方法不出朱敬倫預料,不過是加內稅而已,他告訴陳芝廷加關稅的話,是違反跟英國簽訂的通商條約的,通商條約中規定的是協定關稅,沒有英國的同意是不能隨便加關稅稅率的,至於只加英國人的關稅,赫德認為那更容易引起一場戰爭。

不加關稅的情況下,還要打擊英國的貿易,那就只能從英國獨佔的貿易品入手,英國目前向中國出口的最大項貿易品,不過是鴉片而已,所以赫德建議,向大明境內的煙館加徵超額關稅。

打擊鴉片貿易,陳芝廷這樣的官員是舉雙手贊成的,儘管不能正面提高英國人的關稅,讓他們感覺到很不痛快,這時候才明白那個協定關稅的可恨之處,但是採取變通的方式,只打擊英國人,尤其是讓人憎恨的鴉片貿易的話,陳芝廷就不覺得太過於屈辱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因苦力貿易引起的香港跟大明朝的緊張關係,很快就引起了連鎖反應,第一個波及到的,就是英國人的鴉片貿易。

只是赫德告誡陳芝廷說,鴉片貿易是目前英國對中國最大的貿易品,很容易讓英國政府採取強硬態度,因此要在輿論上給英國政府施壓,他建議打一場輿論戰,鼓勵英國國內有良知的媒體宣傳苦力和鴉片貿易的黑暗之處,讓英國政府即便想保護鴉片貿易,也不得不在道義上有所顧慮,最後不得不跟大明進行外交談判解決紛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