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赫德開始組建監察團徹查警察部門腐敗是一回事,打擊苦力貿易的工作卻一點都沒有耽誤。

一大批警察甚至官員被一起緝捕,數量巨大,竟然達到了00多人,而抓到的販賣苦力的人販子也不過才00多人,官場上層層關係,比朱敬倫想象的更複雜,因為比他見識過的後世官場更加複雜。

但抓了人販子,抓了警察和官員保護傘,卻還沒有結束。

因為除惡務盡,可還有一批罪犯潛逃,而且能夠早早收到風聲,或者有能力逃亡的罪犯,都是有門路的,往往越是大的人販子,越是逃的早,而他們逃匿的地方,讓官府有些頭疼,他們跑去了澳門和香港兩個被洋人控制的殖民地上。

朱敬倫派人去跟港英和澳門當局溝通,港英政府第一時間就拒絕了,他們告訴朱敬倫,大明官府對香港沒有司法管轄權,無權要求香港抓捕大明的人犯,而且他們宣告,大明官府提供的人犯名單,都是在香港投資的合法商人。

而這些英國人嘴裡所謂的合法商人,他們在香港投資的產業叫做豬仔館,專門用來關押販賣來的苦力的地方,跟監牢沒什麼兩樣,但英國人任法理不講情理,他們認為進入豬仔館的苦力,都是有正規契約的勞工,都是自願出洋的合法勞工,他們跟清廷以及之後跟大明官府簽訂的條約中都有關於允許華工出洋的條款,他們有權利這麼做。

港英政府不配合,葡萄牙這個時代已經淪落成了英國人的保護國,他們在任何方面都緊跟英國的步伐,從拿破崙時代開始,葡萄牙就開始接受英國保護,英國跟法國人打仗,他們派兵跟英軍一起作戰,英國登陸歐洲大陸,直接就在葡萄牙登陸,而葡萄牙得到的,則是大英帝國對他們利益的保護,包括他們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安全以及國土的安全,現在港英政府拒絕了大明的要求,澳門的葡萄牙當局立刻就有了勇氣,他們也拒絕了大明官府的要求。

“伍大人,繼續跟英國交涉。至於葡萄牙,他們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本拒絕我們?向澳門當局通牒,告訴他們三日內要麼自己將所有澳門的豬仔館的人販子都交出來,要麼允許大明警察進去抓人,否則一切後果由他們自己負責。”

朱敬倫就沒指望一次交涉就能讓英國人合作,至於葡萄牙人,不過是一個落魄的帝國,他還真的不大看得起。

但讓英國人接受太難了,因為自從十年前開始,苦力販賣產業就成了香港的支柱產業,後來隨著朱敬倫全力打造九龍港,強勢跟香港競爭,目前香港地區的經濟更加蕭條,港英政府此時不可能放棄為他們帶來豐厚稅金的苦力產業。

因此伍崇曜的交涉再次失敗了,港英政府拒絕,葡萄牙人就沒有答應的道理,事實上他們也不太擔心大明的威脅,他們背後可是站著英國,他們相信英國會保護他們的利益,因為在澳門也有大量英國利益的存在,甚至可以說,就是英國人給他們的膽量,他們才得以強行佔領澳門,驅逐了當時的清朝官員,儘管現在廣東變天了,建立了一個新的政府,當年滿清控制全國的時候尚且不敢跟大英帝國對抗,更何況大明這個新生的,只佔有三個省領土的小國呢。

所以葡萄牙人頗有些有恃無恐,也有可能是港英當局給了他們某種保證,也許是羅便臣想看看大明會採取的手段,而用澳門來做一個試探。

伍崇曜詳細的彙報了葡萄牙人的態度,儘管他表示葡萄牙人態度甚恭,但拒絕通牒就是拒絕,說了讓他們負責就得讓他們負責。

“通知葡萄牙人,讓他們4小時之內,撤出澳門,所有的軍隊和政府官員必須撤離,我國從未承認過葡萄牙人對澳門的佔領,清廷時期也從未承認葡萄牙人對澳門隊的佔領。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趕走這個不識相的傢伙。”

英國人想用葡萄牙人試探一下大明的底線,朱敬倫何嘗不想用葡萄牙人警告一下英國,殺雞儆猴,雖然英國人不是瘦弱的猴子,而是一頭雄壯的大猩猩,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在苦力貿易上,大明是不會讓步的。

伍崇曜本能的有些後怕,雖然他已經不是過去的伍崇曜了,很清楚葡萄牙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歐洲小國,但是洋人一向蠻橫的態度,是從他幼年時侯接觸洋人開始就形成的,幾十年來,雖然他們這些行商一直在洋人面前吹牛,目的不過是讓洋人看重他們,其實不過是虛張聲勢,因為他們的官府不保護他們,一旦跟洋人起了衝突,當官的怕惹麻煩,給他們的前途抹黑,往往就會責罰他們這些行商,所以他們就養成了一種在洋人面前能騙就騙,只要他們不惹事就好的小心態度,此時一聽朱敬倫說要派兵去打澳門,他第一反應竟然是擔憂。

但看到朱敬倫平靜的神色,這種感覺瞬間就消失了,他心裡暗罵自己,告訴自己不再是那個可以任人欺負的普通商人了,他現在可是朝廷大員,是禮部下轄的洋務司的主事,朝廷命官,而且現在的朝廷,也不再是那個不喜歡惹麻煩,皇帝又好面子,一旦洋人告狀,往往覺得丟了自己的臉,然後皇帝收拾官員,官員收拾商人的朝廷了,現在的朝廷可是敢在洋人嘴裡奪食的朝廷,儘管有時候伍崇曜自己都覺得這樣有失上國大邦的體面,可感覺上,還是覺得這樣比較好。

但伍崇曜還是有點不放心:“如果葡萄牙夷不讓,我們真的發兵嗎?”

朱敬倫點頭道:“外交規範你應該很懂了才是,既然通牒了,自然就沒有退路了,難道我國能說話不算話,還是我能說話不算話,或者你這個洋務主事可以說話不算話?”

伍崇曜抬起了頭,沒錯他現在是洋務主事了,不但國家不能說話不算話,君無戲言,皇帝不能說話不算話,就是他這個朝廷命官,而且是在洋人面前代表國家的洋務官員,都不能說話不算話,他現在可是體面人了。

但葡萄牙人還真久沒給他這個體面人面子,他遞交的外交照會,葡萄牙人收下,他要求葡萄牙人讓步,葡萄牙人沒有表示,4小時一過,伍崇曜通知葡萄牙人大明軍隊即將進駐,要求他們立刻投降,否則將視他們為侵犯大明領土。

葡萄牙人修建了堅固的工事,跟他們數百年來在澳門建設的城堡等建築結合在一起,擺出一副頑抗到底的架勢,可是當大明五千步炮兵開進澳門,向他們的陣地逼近的時候,直到最後他們也沒有開一槍,他們有虛張聲勢的勇氣,但沒有針鋒相對的實力,他們其實從一開始也沒想打仗。

這讓伍崇曜送了一口氣,他還真擔心打起來,不是怕死人,他怕如果一時半會打不下來,拖延久了,英國人也趕來插手,那樣失態就麻煩了,知道葡萄牙是一個小國的他,現在也很清楚英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超級大國。

他不知道的是,葡萄牙人何嘗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就是仗著英國這個超級大國,才想著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希望大明有所顧忌,可大明沒有顧忌。另一方面,澳門的總督,早就去了香港,不是去避難的,而是向羅便臣求助的,是向羅便臣施壓的,他希望羅便臣能夠早早派遣軍隊進入澳門保護他們,讓他們單獨跟中國軍隊對峙,澳門總督心理壓力太大,如果能有英軍進入澳門,他預料中國人肯定會掂量掂量的。

但無論他是苦苦哀求,還是歇斯底里的嚇唬,羅便臣就是不答應出兵,認為那樣會將失態擴大,同時不斷的用外交辭令向澳門總督保證,大英帝國一定不會坐視葡萄牙的利益受損的,而且相信大明政府一定會剋制。

結果現在大明軍隊沒有剋制,真的開進了澳門,而澳門葡萄牙軍隊根本就沒有抵抗,一下子就讓這次因為苦力貿易而起的衝突急速的升溫,羅便臣從中看到了大明政府的態度,他明白大明國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妥協,而他也無法妥協,為了吸引各國商人來此貿易,香港早就定位為***了,香港必須透過這些商人得到維護的資金,讓英國政府掏錢來維持香港的運轉實在是太難了。

一旦自己將在香港做生意的中國豬仔頭子們交出去,一定會打擊華商的信心,讓他們對香港失去信心,或者允許大明官府進入香港抓捕這些人,就又破壞了香港的法制獨立,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羅便臣無法冒險的,英國此時正步入兩黨政治的初期,兩黨競爭激烈,每**上臺都有他們的外交政策,保守黨向來不熱衷於向殖民地投入資金,甚至他們寧可不要殖民地,也不要一個賠錢的殖民地。

所以羅便臣不能打擊苦力貿易,就好像當初英國上層人士都知道鴉片貿易很沒道德,但依然會為了鴉片販子們的利益跟中國打一仗一樣,這是利益問題,無關乎道德。

於是在大明軍隊徹底佔領澳門,俘虜了所有葡萄牙士兵,然後開始在澳門到處查封販賣苦力的豬仔館,到處抓捕滯留澳門的豬仔頭的時候,羅便臣以大英帝國香港總督的身份,向大明政府遞交了措辭強硬的照會。

收到這封照會的時候,伍崇曜確實有些緊張,甚至有些沒有主見了,他是一個商人,都說商人為了利益可以犯下滔天罪行,那是西方的亡命徒商人,中國的商人從來就是一個最沒有膽子的階層,面對葡萄牙人他還敢囂張一下,但是一聽英國人發怒了,他還真有點害怕,因為他很清楚,現在的大明是不可能打得過英國的。

他覺得自己無法做主,一邊向宰相陳芝廷請示,一邊希望求見朱敬倫。

朱敬倫已經知道了情況,葡萄牙人的反應讓他有些沒想到,他還想著得打一仗呢,沒想到葡萄牙人早就不是當年那個海盜國家了,比海盜文明了,也比海盜沒種了,羅便臣的反應倒在朱敬倫的預料之中,但他並不怕,他不相信英國政府在跟大明貿易額連年擴大的時候,會在為了鴉片跟清朝打過仗之後,又為了毫無道德的豬仔頭跟大明再打一仗。

而且即便真的打仗,朱敬倫也不怕,最多就是戰敗,戰敗最多就是賠款,頂多未來很多年默許苦力貿易合法罷了,丟一點面子,沒準更能刺激對大明日漸不滿的士大夫階層覺醒,轉移他們的視線也好。

所以羅便臣因大明佔了澳門而抗議,朱敬倫反而把目光投降了香港,澳門和香港,兩座豬仔貿易的據點,現在澳門明軍進去了,就剩下香港這最後一個罪惡之城了,不知道能不能趁此機會收回香港。

朱敬倫覺得自己想的有點多了,隨手讓黃三公出門轉告伍崇曜,不用見他,一切由宰相做主就好。

大明實行宰相制度,國家政事自有宰相負責,宰相覺得自己決定不了的,才會請示朱敬倫,而一般的大臣,除了朱敬倫召見,他們不能越過宰相直接跟朱敬倫接觸,朱敬倫一直都很尊重這個規矩,一直都很尊重相權,因為他知道,中國歷史上權力鬥爭最慘烈的,無非是皇權跟相權的鬥爭,他不打算跟代表舊士大夫的陳芝廷鬥爭,因此暫時不直接干涉陳芝廷的工作。

伍崇曜立馬就明白了自己的過失,他險些壞了官場規矩,越權可是大忌,容易得罪上官,於是他先找了禮部尚書龍元喜,然後跟龍元喜一起拜見陳芝廷匯報工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最後還是到了朱敬倫這裡,因為陳芝廷也是遊歷了世界一圈的人,對英國人的實力非常瞭解,覺得英國人的態度不能不理睬,如何回覆英國人的抗議,弄不好會引起大的衝突,他不敢自己做主,必須請示朱敬倫決斷。

前幾日見伍崇曜,是他很少有的不通知宰相,直接召見六部的官員,這麼做是有目的的,是在向陳芝廷傳達一個資訊,那就是皇帝對他的工作很不滿意,現在這個資訊傳達到了,就沒必要繼續自己親自抓具體工作了,如果事事都要皇帝處理,那要宰相幹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