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果沒有巧合遇到林肯遇刺這件事,朱敬倫又假裝受傷博取林肯的同情,朱敬倫本來是打算去一趟美國南方,接著繞南美科恩角訪問美國西部,最後才是橫渡太平洋回國。

可是刺殺這件事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說好就是乘機讓林肯內疚,很有可能影響到他的判斷,這對朱敬倫有莫大的利益,說不好就是自己的訊息,很有可能激化國內的矛盾。

朱敬倫始終知道,大明內部的矛盾很尖銳,哪怕他一直在採用最為溫和的手段來改革,但依然有深刻的矛盾,因為只要是改革,就必然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必然會有一批人感到不滿,最大的矛盾恐怕就是自己是篡權,是割據,無法贏得多數精英階層的人心,這是最大,最深刻的問題。

一旦自己遇刺,生死未卜的訊息傳回國,不敢保證有人興風作浪,不敢保證清軍趁亂攻擊,變數太大了,大到用超級計算機都計算不出來的程度。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儘快趕回國內坐鎮,這樣才能平息一切矛盾。

但是第二天林肯又來了,他表示美國願意承認大明國的地位,然後他也跟朱敬倫基於道義,進行了一番談話,他希望大明國能夠接受美國的調停,林肯希望能夠終結中國的戰爭,不管是大明國跟清政府的,還是太平天國跟清政府的戰爭,他們都願意出面調停。

朱敬倫假裝思索了一番,同意了美國的調停,表示大明國願意結束這場戰爭。

其實他本來就沒想過要把戰爭一直持續下去,他扶持將死的太平天國,目的不過是讓他們拖住湘軍,給大明爭取幾年發展的時間,朱敬倫有信心在五年內讓大明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

如果清廷能夠答應和談,那當然最好不過了,然後雙方互相發展,看看誰發展的更快。

沒想到美國人這時候跳出來了,希望調停,調停中國戰爭,當然能讓美國獲得不小的國際政治聲譽,這對於一個剛剛結束內戰,百廢待興,領導人又比較要臉的國家來說,算是不小的政績。

答應林肯技能讓大明暫時擺脫戰爭,又能賣美國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林肯很高興朱敬倫願意接受他的建議,立刻就去組織調停團隊去了,這些人將跟朱敬倫一起去中國。

至於他們能否調停成功,能調停成什麼樣子,那就要看中國的局勢發展如何了。

此時太平軍已經發動了對安慶的圍攻,攻守異位的真快,幾年前還是湘軍在圍困安慶,轉過頭就該太平軍圍困安慶了。

雙方的攻防極為酷烈,十幾年的戰鬥,已經讓湘軍跟太平軍不共戴天,尤其是在安慶這裡,當時湘軍攻陷安慶後,曾國荃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之後李鴻章又殺了投降的太平軍四王、四將,這讓太平軍明白,在跟清軍的戰鬥中,他們要麼殺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殺死,絕對沒有中間路可以選,湘軍本來就沒有投降長毛賊的習慣,加上他們自己的屠殺行為,讓他們不可能跟太平軍和解,因此也是死戰不退,要戰鬥到最後一人。

當年湘軍圍困安慶的時候,整整圍攻了一年,曾國荃才攻下安慶,太平軍絕對沒有道理在戰鬥意志更堅定的湘軍面前,輕易的攻取安慶,因此一場持久戰拉開了序幕。

可是一邊太平軍在大明海軍的幫助下,開始圍困安慶,另一邊他們的都城天京也還在湘軍圍困之中,局面之複雜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曾國藩是一個很有耐心,意志堅定的人,他知道保衛安慶比奪取天京更為重要,只有安慶在手,湘軍的大後方湖南、湖北才能安全,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軍餉和各種物資,一旦安慶失陷,別說攻打天京了,兩湖倒要陷入戰亂之中了。

所以曾國藩看到形勢不利,立刻就調他弟弟曾國荃的部隊回防安慶,可是曾國荃拒絕了,他向曾國藩保證,他一個月之內一定能攻佔臺南京,正好天京的長矛都去安慶了,他剛好趁機發動總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不是曾國荃第一次抗命了。

咸豐十一年十月(1861年),太平軍突然進攻上海,上海士紳奔赴安慶來找曾國藩求援。此時的上海因為太平軍戰亂,大批富人遷入,富庶繁華,餉源充足。前來乞師的士紳為了勸曾國藩早日出師,提出每月可以接濟湘軍十萬兩銀子,曾國藩同意了,讓曾國荃派人去增援。

可是當時曾國荃剛剛攻陷安慶,將軍隊調到了天京城下,一心想著攻破天京,奪下剿滅太平天國的首功,硬是不遠去上海,結果李鴻章主動請纓,招募了6000淮軍,從此李鴻章淮軍集團藉助上海的豐沛軍餉,很快就崛起了。

這一次包圍天京城已經三年多,可是曾國荃還是不肯放棄天京,他甚至認為,太平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就差最後推那一下了,這時候放棄天京,實在是不甘心,於是在回信中,一再的保證他能攻下天京,然後馬上去接安慶之圍。

於是曾國荃強行催促本就已經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的湘軍攻打天京城,圍城的湘軍人數不過三萬,可是現在還能動的就一萬多,他們欠餉已經一年多,比太平軍好的一點是他們始終沒有斷糧,曾國荃兩面做準備,一邊嚴肅軍令,一邊告訴士兵們城裡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一旦攻下天京,允許士兵搜掠十天。

從去年開始,曾國荃就一直組織士兵在朝陽門、神策門、金川門外挖掘地道十餘處,準備轟塌城牆,但是都被李秀成帶領太平軍從城內對挖破壞掉了,後來明軍解圍後,曾國荃強行攻擊過幾次,被打退後,士兵的士氣更難鼓動。

可巧最近他們的一個地道挖到了太平門下,堆放大量火藥點火之後,竟然炸塌了城門左右十餘丈長的一段城牆,曾國荃不由大喜過望,馬上命令強攻。

李秀成得知城牆被炸塌的訊息後,並沒有驚慌,只是有些懊悔,自己還是大意了,最近抓回來的一些湘軍情況看,他認為湘軍已經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不可能發動進攻,因此一心籌劃著從何處突圍,卻沒想到對方竟然還有餘力攻城,一時間對城防有些疏忽了,之前他可是一直親自巡視城防,每天都要關注,才能在最困難的時候,用三千兵馬守住這座城池。

現在條件好了,軍隊恢復了過來,不但身體良好,士氣極其高漲,武器裝備都換了一茬新的,卻不想心卻鬆懈了。

一邊懊悔,一邊組織士兵守城,他覺得此時的湘軍攻城,已經不可能拿下天京城了。

事實確實如此,湘軍的進攻一波一波被打退了,但是遇到了一個新問題,城外的明軍這次要求進城協防。

明軍態度激烈,他們認為天京的安危關於他們在天京的安危,一旦天京城有失,他們在下關勢必不能停留,因此要求進城幫忙防守。

這一年多來,明軍無數次提到過入城的問題,都被李秀成以各種方式推諉過去,他認為放這樣一隻軍隊進城,對太平天國來說不是好事,他已經瞭解到明軍的戰鬥力,他認為不亞於太平軍和湘軍的精銳,武器裝備猶有過之。

李秀成這次依然推諉,可是對方的態度之堅決,比歷次都要強硬,甚至表示,如果太平軍再如此,他們將不得不撤離天京,他們的軍艦也要撤走,他們認為太平天國對友邦全無誠意,去歲寒冬都不許明軍入城,導致明軍士兵多有凍傷之事。

就在李秀成決定要允許對方派一部分士兵進城協防的時候,他的軍隊打退了湘軍,這下好了,明軍沒有進城了理由了,他立刻請陳阿達和文鳶倆人進城,這倆人一個是海軍統領,一個是步兵統領,告訴他們太平軍已經打退了湘軍,但看過城防之後,文鳶卻興致勃勃的提出,太平軍該反攻,明軍願意做咸豐,就從太平門開始反攻。

李秀成堅持了一番之後,允諾明軍派出三千士兵參與反攻,太平軍將抽到兩萬人配合,這佔了太平軍目前在天京五萬兵力中的四成。

明軍的先鋒讓李秀成極為尷尬,因為對方派來的三千人中,竟然有兩千八旗兵。

太平軍的意識宣傳,向來將清軍視作妖怪,這些八旗兵顯然就是鐵桿清妖,但是明軍卻派這些人來幫忙,顯得很噁心人。

朱敬倫似乎有專門噁心人的惡趣味,他用洪秀全模仿耶穌死而復生的典故,噁心了一把上海的傳教士,現在又用八旗老爺兵們噁心了一把天平天國,接下來就該湘軍噁心了。

李秀成發現,這些八旗兵對他們可沒什麼好感,一路招搖,衝著太平軍士兵高喊他們就是清妖,惹得城裡從廣西出來的太平軍老人極為不滿,但都被李秀成彈壓了。

李秀成還很好奇明軍到底是如何能招募到旗人給他們當兵的,也好奇這些八旗兵的戰鬥力,當他們出城作戰的時候,李秀成跟明軍將領一起,站在城頭箭樓上觀戰。

他看到三千軍隊有模有樣的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湘軍陣地緩步前進,很快湘軍就開炮了,李秀成命令城上的大炮還擊,現在李秀成可裝備了相當多的火炮,一年來光是從明軍手裡就買了一萬門大炮,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生產出來這麼多的大炮的。

明軍的炮隊也架在了城上,兩隻炮兵很快就壓制住了湘軍的土炮,掩護著先鋒一直打到湘軍第一道長壕前,這時候湘軍的洋槍打響,直接就打死了幾百個士兵,這時候八旗兵開始潰敗。

湘軍騎兵反攻,一下子擒獲了相當數量的八旗兵,反倒是明軍能夠結成陣勢且戰且退,逃回來了大部。

城上同樣觀戰的富珠哩神色非常不好,他覺得這擺明就是讓他的手下去送死,他現在是天京八旗兵的統領。

“這下夠了吧!”

他頗為憤怒的對陳阿達抗議。

陳阿達面無表情:“嗯。吃了我大明皇上五年的軍餉,不給皇上打一仗,你們覺得仗義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們吃糧可不止千日了,今日總算派上了用場,但卻讓富珠哩感到無比的羞恥,悶哼一聲走下城樓,臉上帶著一種落寞的神情,八旗兵何至於淪落到今天,他越來越厭惡漢人了,不管是明軍還是太平軍,甚至城外的湘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