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江北岸的老江口濃煙滾滾,剛才火藥庫爆炸了,在明軍艦隊持續四個多小時的炮擊之下,軍火庫發生了爆炸,炸死人到沒多少,可是卻是壓垮軍心的最後一根稻草,以頑強著稱的湘軍也出現了崩潰的跡象,一般這種情況下,湘軍的大刀隊就該行刑了,可是這一次他們沒有,因為他們軍官預設了這種潰敗,因為他們看到明軍根本就無意佔領浦口。

明軍沒有派兵登陸,他們要的,只是老江口水面上漂浮的那些碎片,他們要的只是殲滅湘軍水師。

明軍完全控制了制江權,廣東商人完全控制了天京的商業貿易,他們將海量的商品運往天京,但是現在李秀成已經沒有錢支付貨款了,但他又實在是想要大明商人提供的商品,他需要他們送來的一門門大炮,一隻只步槍,甚至需要他們送來的一匹匹土布,馬上冬天了,他需要給他的戰士準備棉衣。

可是他沒錢了,他又不敢像過去那樣直接強搶,第一他知道搶一次容易,下一次就沒人來貿易了,第二他很清楚,城外的明軍現在決定著太平天國的生死,一旦城外明軍撤退,湘軍水師捲土重來,天京再次陷入四面受困的局面,李秀成簡直都沒信心在守下去了。

而現在局面大好,李秀成認為他很快就能突破重圍,儘管他已經收到了李世賢等部戰敗的訊息,收到了蘇州等地被李鴻章攻陷,他手下的那些王爺投降後被李鴻章坑殺的結果,但他並不認為這些都是壞事。

李鴻章的殺俘行為,等於絕了目前城中那些王爺的後路,他們除了死戰之外別無選擇,翼王石達開聽說也被清軍俘虜了,而且已經被清廷凌遲,這個訊息更是幫了他大忙,讓手下們知道,他們戰敗後的結局只有更慘沒有最慘。

有了源源不斷送來的糧食,衣物甚至藥品,原本徘徊在死亡線上的十萬軍隊,一個個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同時他們還受到了洪秀全死而復生的巨大刺激,所有人都認為洪天王重新降臨了,而且帶回了天父的旨意,那就是讓李秀成統領全軍,現在李秀成的威望空前提高,即便是洪姓王爺在他面前也得保持恭敬,他這個九千歲當的實至名歸,甚至洪仁發因為在路上沒有給李秀成的轎子讓路,還被洪秀全責罰,大家都說洪天王處事公道。

精神物質都得到極大滿足的情況下,現在的太平軍正處於一個最佳的恢復期,甚至可以說是另一個戰鬥力的高峰。

唯一的掣肘就是銀子,李秀成缺銀子。

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實天京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子,或許各大親王家中有很多,但是國庫中真的是一貧如洗。大家都以為太平天國採用的是公有制,所有人的私財都放在聖庫之中,但那只是早期,定都天京之後,石達開就開始在安慶進行改制,史稱安慶易制,主要內容就是廢除了聖庫制度,允許大家保留私財,允許夫妻團聚,恢復傳統的社會秩序。

後人都知道石達開在太平天國中地位很高,威望也很高,卻不知道這種地位和威望是怎麼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安慶易制,舉個簡單的例子,李秀成當時只是一個小官,然後跟隨石達開去了安徽進行安慶易制,正是在石達開手下,李秀成這些新秀們才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從過去單純的軍官,突然接觸了民政,後來李秀成在蘇福省進行的成功施政,正是有這一時期積累的經驗所致。由於有無數李秀成這樣的官員,尤其是行政官員都是在石達開主持安慶易制時期得到的鍛鍊,按照中國的習慣他們都算是石達開的門生,後來當他們走上官員崗位,自然而然就將石達開看作他們的核心,所以後來石達開出走天京的時候,才能帶走那麼多的精銳人馬。

但突然改變一個制度,成本是十分高昂的,短期內稅收收不上來,可是支出卻不能少,老百姓還靠聖庫裡那點東西吃飯呢。後來的史料表明,185年月,天京建都之時,聖庫中存銀有1800萬兩,到185年10月,安慶易制1個月之後,就只剩下800多萬兩。

當改制完成之後,聖庫制度也就走到了終結,所以天平天國的國庫其實是很貧瘠的,天京被圍困之後,外界的供給斷絕,就更沒有現銀了。

後來曾氏兄弟攻破天京城,沒有找到公庫的銀子,為此天下官員群起彈劾,曾國藩上書辯解說確實沒見到銀子,曾國藩一直以誠信為做人的宗旨,“誠”是他的一個符號,他說的話是很可信的,如果這話是曾國荃說的,朱敬倫都不相信,但如果說晚清時代必須相信一個人的話,那個人一定是曾國藩。曾國藩都說太平天國國庫中沒有庫銀,那就是真的沒有。

太平天國的聖庫中沒有存銀,現在難的是李秀成,他得給軍隊購買軍糧,而且吃過虧的他還不打算只買一點,他打算存夠足夠一年吃的軍糧,然後才會發動攻勢,之前他積極練兵,讓這些已經在死亡線上掙扎了一年多的士兵們盡快恢復身體。

他還要給士兵們裝備足夠精良的武器,火槍大炮當然好,他發現廣東的冷兵器也很好,用瑞典鐵礦冶煉出來的鋼材打造出來的兵器,雖然價格昂貴,但是質量絕對精良,因為瑞典鐵礦即便放在後世,也是全世界最好的鐵礦之一。

他甚至還要打造一支太平軍的戰船隊,他不能總事事依靠明軍,以前對上天地會義軍,對上北方的捻軍,太平天國都有心理上的優勢,可現在對上明軍,事事都要依靠對方,這在心理上很難接受,在軍事上將自己的安全託付給對方,也是一種錯誤。

他什麼都想要,明軍也什麼都肯賣,包括軍艦。可沒有錢怎麼辦?

李秀成的辦法是賣東西,李秀成確實缺銀子,但是唯獨不缺少寶貝,他的王府中有的是各種稀世罕見的珍寶,有四處作戰劫掠的,有手下進獻的,有洪秀全賞賜的,在庫房中堆積如山,於是李秀成先是拆自己的忠王府,他很清楚,打輸了什麼都沒了,打贏了就什麼都有,他在蘇州那座王府,比天京城裡的更豪奢,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被李鴻章給佔了。

他毀家紓難,震動了洪天王,洪秀全還勸李秀成,李秀成表示如果不這樣,就永遠無法打破天京之圍,洪秀全開始要求所有的王爺都拿錢,大小王爺從十萬兩到一萬兩不等,瞬間就籌措到了兩千多萬兩銀子,這才保住了李秀成的王府。

國庫沒錢,這些王爺是真有錢,尤其是幾個洪姓王爺更是大富豪,這些洪姓王爺藉著洪秀全的特殊身份,張揚跋扈,賣官鬻爵,兩千多個王爵中,大部分都是他們賣出去的,即便是天京被圍城期間,他們依然不斷的搜刮財富。

只不過可惜最後當湘軍破城之後,他們的財富一下子被欠餉大半年的湘軍士兵劫掠了,這些劫掠的銀子其實就相當於外人以為的聖庫中的銀子,被士兵和軍官瓜分之後,曾國荃面對外界的指責異常委屈,甚至帶兵到軍營,要求將士兵的搶掠上交上來,曾國藩阻止了弟弟,因為曾國藩很清楚,這會讓整個湘軍叛亂的,那時候湘軍叛亂,別說曾氏兄弟壓不住,整個國家都壓不住,最後這些錢就都入了湘軍官兵的腰包。

現在這些錢則不斷的落入廣東商人的腰包,他們賺的越多,對大明就越擁護,可同時大明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上海的、香港的洋人不斷的給他們的公使施加壓力,他們的公使則給大明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大明開放天京商道。

伍崇曜則一直解釋說,天京是戰區,目前正處於交戰中,出於安全,所以大明才會攔截其他商船,至於大明的商船,那些不能算,那些是去運送軍需物資的,不是普通商人,是軍隊租用他們的船。但洋人顯然不可能認同這種敷衍,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已經發展到了公使直接找朱敬倫交涉的程度了,顯然大明不可能獨佔這條商道多久了。

就在各種勢力勾心鬥角之中,陳阿達的艦隊再次行動起來,之所以選擇此時,第一是因為他的旗艦廣州號終於修好了,上次被湘軍的戰船撞出了三個窟窿,整個中國就只有柯拜的船廠能夠修理這艘大船,他只能開回廣州,然後再開回來,擁有這艘火力強大的鉅艦,他才發動了對老江口的攻擊;第二則是因為太平軍表示他們準備好了,太平軍準備好後最重要的軍事目標就是對面的浦口。

當徹底摧毀老江口的湘軍水寨之後,太平軍的小船開始過江,他們在明軍艦炮的支援下成功搶灘登陸,然後向湘軍發出了時隔三年的再次進攻,第一戰的勝敗很關鍵,因此李秀成將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派了出去,而湘軍卻依然軍心低落,僅僅兩個小時,浦口失陷。

明軍艦隊開始進駐浦口,修復老江口的水寨碼頭,一邊是浦口一邊是下關,將這兩地控制在手裡,不敢說控制了整個長江,但至少可以說切斷了長江水路。

湘軍不可能接受他們的水路被斷,曾國藩為了籌建水師在湘潭、武漢都有規模巨大的造船廠,雖說只能建造中國傳統舢舨戰船,無論大小、火力還是機動力都跟明軍的小輪船不能相提並論,但總是艘戰船,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曾國藩只能不斷的打造戰船跟明軍展開制江權的爭奪,之後持續進行了十多次戰鬥,這些戰鬥加起來被稱作長江戰役。

只可惜湘軍自從浦口失陷後,就再也沒能重新奪回長江水路。

第一戰的勝利大大的刺激了太平軍的軍心,被湘軍長期暴打的陰霾一朝散去,一大批小王爺紛紛請戰,要求出城跟湘軍決戰,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李秀成擁有非常出色的協調能力,湘軍最大的敗仗,三河之戰就是在他的組織下,陳玉成等大大小小的王爺,一起在樅陽召開樅陽會議,然後一舉殲滅湘軍李續濱部,同時打破江北大營,正是此戰奠定了李秀成在太平軍中的地位,成為可以跟陳玉成分庭抗禮的名將。

這次他依然召開會議,給予各王充分的尊重,其實是為了達成統一的作戰目標,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定下來的計劃是,在明軍優勢艦隊的幫助下,他們優先奪取安慶,重奪安慶之後,在伺機一一收復天京跟安慶之間的土地,力求再次將戰局恢復到安慶之戰前的局勢。(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