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楊梓釗、楊梓楠兄弟兩剛剛得到通知,允許他們暫時離開學校回到軍營組織團勇,倆人心下不由高興,倒不是多麼愛帶兵,尤其是楊梓釗都快六十了,要不是眾多客家鄉紳多次請他出山,他也不會參合這種事。

楊家是新寧(台山)曹衝一帶大族,土客械鬥之中,由於縣令洪德方一心偏袒土人,將周邊衝婁一帶的客家鄉勇打的大敗,他也不想介入這種事情。由於他家是當地大族,加上楊梓釗年輕時候好打抱不平,練了一身武藝,在當地是有名的好漢,最後時刻才推他出來主持大局。

但縣令絕對不這麼看,土客械鬥縣官是不想管的,但如果非要選一方的話,他們更願意選擇土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論那一個縣令,讀書出身的他們都會覺得土人比較溫順,而客家人太過刁蠻,土客械鬥之中,土人往往會給縣衙面子,可客家人動輒就有打死、打傷衙役的事情發生。

新寧縣官府之所以最後發展到一邊倒的支援土人,不但由官府出面邀請土人鄉紳到縣裡辦理團練總局,幫助土人武裝起來,洪德方甚至答應允許土人打敗客家人之後,侵佔他們的土地作為招募鄉勇的收益,原因就是客家人在械鬥的過程中,曾經打傷過前去協調的那扶營總司楊兆夢及兵丁1名,這讓縣令覺得客家人不服管教,不鎮壓不行。

如果在讓客家人辯駁的話,他們會說楊兆夢偏袒土人,協調根本不公,還會說楊兆夢本身就是土人,他們不信任楊兆夢,又會說楊兆夢收了土人的錢財壓迫客家人。

總之這是一場打不清的官司。

一旦法律失效,發展到最後勢必形成野蠻的用刀子說話的叢林法則,而最後客家人刀子也沒玩過土人。

幸好朱敬倫提前干涉了,朱敬倫的介入,讓除了鶴山之外的幾個縣大體處於平靜之中,但雖然平靜,可是暗流湧動,十幾年的仇恨,讓大家都對對方虎視眈眈,最後方山又從中玩弄人心,不斷的挑撥威脅,導致雙方關係更加緊張,沒人願意先拔刀,害怕朱敬倫鎮壓,但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不斷的招兵買馬卻持續在進行,就好像一戰之前各列強國都拼命的軍備競賽一樣,倒不是為了吞併對方,更多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恐懼。

他們最後也沒打起來,但是各家的財力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朱敬倫下令讓他們都來廣州,其實張家兄弟是松了一大口氣,他們實在是養活不起上萬的鄉勇了。

跟他們一樣,新寧土人豪族李維屏、陳鬱良等人也是這個心態,不招兵買馬,總看到對方在練兵,土人尋思著客家人刁蠻,自己必須武裝更多人才能有勝算,客家人看到土人兵力比自己多,又會增加兵力,在這種類似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之中,實在是把雙方財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因此聽到官府召喚,土人也是積極將自己的團練派到廣州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可以把這個報復甩給官府了,另一個原因則是都希望結好朱敬倫,畢竟事實已經證明,凡是跟朱敬倫做對的,就每一個有好下場。

至於滿清朝廷,當朱敬倫把蔣益澧打敗之後,他們已經放棄考慮朝廷了。

由於那段時間大家都以新寧為中心,不斷的積聚實力,讓新寧成了土客雙方勢力的中心,楊氏兄弟和李維屏分別成了土客兩家的首領。

楊家兄弟與眾多客家鄉紳組成了萬興局,楊梓釗出任局董,其他鄉紳為紳目,將整個客家團練團結了起來。

土人組織更為龐大,也更加複雜,更加難以調和,李維屏等人為首設立均和局,升平局等公局負責協調各個團練之間的行動,倒是談不上有什麼首領,可威望最高的確實是大地主李維屏、陳鬱良二人。

現在兩萬客家團練,和四萬土人團練,全都被朱敬倫收編了,這些紳目、頭領們,都被送到軍校讀書,對很多鄉紳來說,讀那些軍校的教材,讓他們感覺很費力氣,也是照顧他們年紀都不小了,所以沒讓他們參加軍事訓練,可又因為這樣,讓他們根本看不懂什麼陣線,戰列等等戰術。

現在好了,他們都被放出來了,就感覺好像做了一場牢,官府通知他們,暫時恢復團練組織,依然按照他們原來的方式編組團勇,並且給發了新兵器,過去他們用的是鐵質刀槍,現在全換成鋼的,並且派炮隊幫他們壓陣。

兩家鄉紳一轉眼也都成了軍官,有了官身,儘管只是一個武官,薪水對普通人來說不算低,但他們更看重的還是地位,官府告訴他們,李維屏、楊梓釗這樣的大鄉紳,直接就是統領級別,位比知府,見知府可平級說話。

給他們地位的同時,當然是要用他們,命令他們必須馬上趕往佛岡和清遠,配合官兵一起剿滅叛匪張千山。

土人團練和客家團練分開,土人團練去佛岡,客家團練去清遠,否則他們可能自己倒先打起來了。

給他們派了大量的參謀人員,幫他們計劃軍事行動,但還告訴他們,這是一場競賽,楊梓釗和李維屏誰先攻入潮州府,誰就是南韶連道道臺,落後者只能屈居韶州府知府一職,至於其他鄉紳,也給予了他們南韶連道各個州縣的官職,前提是他們能打下這裡。

對這些地主鄉紳來說,當兵打仗,遠沒有當官來的吸引大,他們過去不得不編練鄉勇,主要還是為了自保,事實上他們對於帶兵根本就沒什麼興趣,如果能換一個官當,那真是祖宗墳頭冒青煙了。

地主鄉紳大多是讀書人,誰不曾有過科舉夢,但大多數是考不上功名的,甚至連秀才都考不上,也就是一輩子無緣官場,只能混在鄉村,在土裡刨食,現在朱敬倫給了這麼一個機會,可想而知,這些土豪們心裡有多激動了。

也可想而知張千山的命運有多麼悲催了。

但朱敬倫是有底線的,團勇們的性命不能不顧忌,所以才排除了參謀幫助他們,不然讓他們亂打、亂衝一氣,最後即便打贏了,傷亡也不會小。至於張千山的主力兵團,朱敬倫決定用主力軍來進行正面會戰,這是正規軍該做的事情。

為此朱敬倫甚至讓進駐梧州的保客團獨立防守,暫時將新安第二軍從梧州調回,集結在清遠對抗張千山。廣州軍則在佛岡抵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朱敬倫還是低估了土客兩家鄉紳對官職的渴望,當朱敬倫的重兵集團,與張千山大軍進行會戰的時刻,土客兩家不約而同的都動了小心思,紛紛暗中派出軍隊,繞開正面戰場從後方往韶州進發。

韶州是一個山地眾多的州府,有許許多多的山寨,當地人很不好惹,這些山寨往往用山石鑄成,多數山寨中都有水源,易守難攻。有名的山寨就有五馬寨,頭馬稱大寨、二馬雞公寨、三馬鼻公寨、四馬綿寨、五馬東山寨,附近連著絲茅寨、河唇寨、銅鼓寨。還有樵山、背子寨、打魚公寨、金竹寨、泥寨、柳州陂寨、牛欄寨、五段寨、釣鉤寨、李壺巖寨、楊州寨、韭菜寨、獅子寨、木坪寨、亂石灘寨等幾十個山寨。

這些山寨是必須繞開的,即便是正規軍對上了,也很難處理,所以土客兩家都無意跟這些山寨糾纏,最後還是客家人善於翻山越嶺,當他們從羅坑出現在韶州府附近的時候,土人還在牛欄寨附近糾纏呢。

當張千山發現自己身後出現大大小小無數土客小分隊的時候,當即影響到了軍心,他本想調兵回援,可在緊張的戰場上,直接影響了大軍,導致他的主力直接被廣州軍打崩,廣州軍和土人團練主力從正面突破張千山的防禦,將其主力擊潰。

佛岡的失利,很快就影響到了清遠的戰事,張千山有意從清遠撤軍,撤退卻變成了潰敗,見狀不利,張千山保存實力的老毛病犯了,帶著騎兵逃亡老地盤連山,其餘雜牌部隊全部倍殲滅和俘虜。

張千山剛剛趕到連州,就聽到韶州府守軍投降,客家團勇攻陷韶州的訊息,這幾年他為了養活大軍,在韶州府窮刮地皮,早就惹的天怒人怨,一路上根本就沒有幫他的,韶州府的鄉紳出面,直接就說服了韶州守軍投降。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千山還沒從壞消息中喘過氣來,就收到探報,明軍主力已經如跗骨之蛆一般,追擊到了連州。

此時他扔下那些雜牌軍,被明軍全都扔給了土客團練,主力軍根本不做停留,始終在追擊他,這時候張千山才知道,論起心狠手辣他這個女婿一點都不比他差。

琢磨了一下,他打算認栽,派人給女婿送了一封信,說是匪患嚴重,他現在無能為力,除了連州他還可以控制一下,韶州和南雄就交給女婿平亂了,很顯然他只想保住連州老巢,可是朱敬倫給他回信說,聽說有亂匪跑入廣西,希望岳丈幫忙追擊,女婿的回信顯然是不願意接受老丈人繼續留在廣東,把他往廣西驅趕。

張千山咬咬牙,打他發現打不過女婿,那就走吧,當機立斷,帶兵進入廣西,趁廣西不防備,直接拿下了賀縣,但這時候他女婿也進兵到了廣西,從廣寧進攻到了懷集,還寫信告訴張千山說,聽聞土匪潰逃到了平樂,希望老丈人幫忙平亂。

張千山明白了,他女婿是要他幫忙斷蔣益澧的後路,平樂位於梧州跟桂林之間,控制著桂江水道,要麼跟蔣益澧打,要麼跟他女婿打,張千山想了想,他覺得還是去打蔣益澧比較划算,因為至少賀縣到平樂有一條官道,而打回廣東,卻一路都要翻山越嶺,他實在不想在走一遍山路了,尤其是當山裡都是瑤人的時候。(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