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個個正沉浸在對天王的崇拜中的王爺,突然聽到這個聲音,不顧冒犯天顏,馬上抬起頭來,就看到一個洋人拿十字架頂在天王腦門唸唸有詞,當即怒不可遏,不少王爺就要拔刀殺人,可是他們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刀根本就沒帶進來,沒人敢帶刀進天王宮。

只有李秀成帶著寶劍,那是以保護天王的名義隨身帶著的,但是他沒有拔劍。

朱敬倫此時也站了出來,急忙喊道:“使不得,使不得啊。”

說著也走了上去,還被一干王爺攔住。

洪秀全奇怪的看著朱敬倫,發現自己根本不認識這個人,也不認識在場的這些洋人,他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只是受驚了,他還以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死過一回了。

“天王陛下,你真醒了,恭祝洪教主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朱敬倫在後面胡亂喊著。

洪秀全不認識他,但是也不好詢問,他可是天王啊,是上帝的兒子,他是無所不知的,所以不能問,只能暫時壓下心裡的疑惑,沉默起來。

“天王陛下,這洋人不能殺!”

李秀成沒拔劍,但是已經指示幾個他手下的王爺,將幾個洋人控制住了,拿十字架的林樂知已經倍死死按在了地上。

天王冷哼一聲:“忠王,冒犯朕,如何不能殺?”

李秀成恭敬道:“他們是來給天王施洗的,也是一番拳拳之心,天王見諒。”

李秀成不敢說的是殺了這些洋人,會惹來洋兵,因為他說了也沒用,洪秀全這二愣子,才不管什麼洋人不洋人呢。

洪秀全似乎想到了什麼,微微點頭:“天父有好生之德,念在爾等初犯,且饒過這一回,再有下次,必點天燈。”

說完這些,洪大教主覺得自己該清醒一下,把一些事情弄弄清楚,怎麼寢宮來了這麼多人,他們來幹什麼,自己好像睡了一覺,難道這些人打算意圖不軌,可是也不太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於是他擺擺手:“朕倦了,你們先退下吧。”

眾人此時沒人敢違拗洪秀全,乖乖的倒退出去,一直低著頭,看都不敢看洪秀全一眼,包括洪秀全兩個哥哥也是如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秀成欲言又止,但也一言不發,沉默著走了出去。

看到眾人都走後,洪秀全馬上喊人,讓傳洪天貴福。

他只相信他兒子,其他人誰都不信。

仔仔細細向他兒子詢問發生了什麼事,這時候洪秀全才知道自己竟然死了一回,城裡傳說他上天堂見天父去了,七天後下凡降臨,果然七天後他就醒了,他兒子還傻愣愣的問他見到他祖父了沒有。

洪秀全只能說見到了,白髮、白胡子揹著一把寶劍,給他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洪天貴福又問祖父有什麼交代。

洪秀全這時候又響起了那句話。

那些話是在他迷迷糊糊之中響起的,不斷的重複,是一種難以名狀的聲音。當然難以名狀了,那是朱敬倫的機械體在他耳膜旁邊震動空氣發出來的,跟人類的聲音決然不同。

“近忠則成,棄忠則敗!”

洪秀全將這句話說了出來。

“近忠?是忠王嗎?”

洪天貴福問道。

洪秀全點點頭,這句話只能這麼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剛才同意了李秀成不殺那幾個洋人的原因,他覺得這是天父在告誡他,告誡他要用李秀成,要信任李秀成。

他雖然封李秀成做忠王,可實際上從來沒信任過他,之所以封李秀成做忠王,是因為當時封了洪仁玕,讓軍官們不滿,於是作為補救,封了軍中威望最高的陳玉成,可是封了陳玉成後,李秀成的手下又開始鼓譟,而且傳出清軍用王爵在拉攏李秀成,說李秀成跟湘軍之間有勾結,所以他才封了李秀成,而且用忠王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效忠,也堵住別人的嘴,告訴別人,忠王是忠心的。

在這之後,即便李秀成一次一次的解救他,他依然不相信李秀成,尤其是湘軍都打到天京城下的時候,李秀成卻以二十多萬大軍在攻打上海,他當時怒不可遏,不惜下旨斥責李秀成,斥問他“意欲何為”,威脅他“知朕法否”?

他還封李秀成的手下都做王,就是用權術分他的勢力,李秀成讓他讓城別走他也不走,他怕一離開這個都城,他就會被架空,他不敢離開這座城,好像在這裡,他才能掌控一切,其實他在哪裡都掌控不了什麼,包括他的命運。

現在天父讓他用李秀成,看來之前他確實犯了錯誤,太多疑了。忠王還是值得相信的,起碼他死這段時間,忠王表現的很忠誠,最多是讓他兒子繼位,而沒有任何篡逆的行動。

現在洪秀全覺得,可以試著放心用李秀成了,甚至可以考慮一下突圍。

想到這裡,他召見李秀成。

李秀成這時候卻不堅持突圍了,告訴洪秀全說天京之圍已經解了,大明國的皇帝親自帶兵從長江上打通了跟天京的聯絡,現在他們已經運來了十萬擔軍糧,雖然不敢保證足夠,但能解燃眉之急,而且對方還答應想要多少糧食就有多少糧食,他們能源源不斷的送來,因此沒必要突圍了,而是應該積極練兵,跟明軍一起,徹底化解天京之圍。

對明軍洪秀全知道的就不是太清楚了,他兒子也不太關心這個,只告訴他來了一個大明的皇帝,還帶來了糧食,至於城外還有大明的軍隊,他兒子也是語焉不詳。

現在聽李秀成這麼說,看來那明軍人還不少,應該有一戰之力。

跟李秀成商議了一番,然後勉勵李秀成放心去做事,說他不吝封賞云云。

封賞很快就來了,第二天洪秀全招眾王議事,當朝宣佈:

“忠王公忠體國,實乃天國肱骨,奉天父命,晉封忠王為九千歲,統御諸王!”

這個封賞一宣佈,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李秀成當即跪伏在地上,連連磕頭,請求洪秀全收回成命,他太知道楊秀清被封為九千歲後來的下場了,古往今來,就沒一個九千歲有好下場的。

洪秀全走下龍椅,親自扶起他來,寬慰他道:“忠王勿憂,此乃天父旨意。朕此番上天堂,天父授罰‘用忠則成,棄忠則敗’,朕不敢不遵從,眾王聽命,伺候忠王之意,即為朕之意,不得有違。”

眾王拜服。

之後洪秀全又說,以後有什麼事情,都請示忠王辦理,忠王不決在請示於他。

其實洪秀全過去就不怎麼管事,進了天京城就每天躲在深宮中,他可是有八十八個妃子呢,大妃子還是一個天使——他自己這麼說的,說天父給他配了一個天使,但沒人能看到,凡夫俗子嗎。

因為一直沒人見過他,導致曾國藩很長時間以為,洪秀全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楊秀清假託的,洪秀全本人根本就是楊秀清的一個幌子,一個裝神弄鬼的鬼蜮伎倆。

湘軍的情報也不算錯,因為天京之變前,楊秀清壟斷了所有的權力,政權、軍權,甚至神權都一手抓,誰不聽話了就天父下凡教訓一下,連洪秀全因為虐待妃子讓他看不下去了,還“下凡”過一次,當朝打了洪秀全的屁股。

據說天京事變前,楊秀清甚至利用“天父下凡”在要求洪秀全封他做萬歲。根據有些記錄,一天楊秀清下凡,把洪秀全交到跟前,以天父的口氣問:“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答:“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因此史學界爭論說,就是因為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讓洪秀全動了殺心,秘密聯絡韋昌輝等人,滅了東王。然後韋昌輝等人還不甘心,打算一不做二不休,連洪秀全一塊殺了,是石達開帶兵回救才滅了韋昌輝等人。這就是有名的天京事變。

正因為天京事變將一大批太平天國的老將殺了,才有了陳玉成和李秀成的異軍突起。

可是現在李秀成被封為九千歲了,還交代讓他節制諸王,事實上等於讓他取代了過去的楊秀清的地位,這讓李秀成感到憂心忡忡。

但洪秀全已經假託,或者說確有其事,反正李秀成也分辨不清楚,他倒是記得洪秀全那時候醒來真的念了一句話,好像就是“用忠則成,棄忠則敗”這句話,可不是隱射他李秀成嗎,這讓他不由懷疑,難道真的是天父讓他接受這大權的。

要說以前李秀成對洪秀全半信半疑,此時他已經信了八成,相信洪秀全真的是天父的二兒子下凡,皇帝不都是這樣嗎,不都是天子嗎。本身就沒什麼文化的李秀成,根子裡,多少都是迷信的,否則當年也不可能跟著洪秀全從廣西一路打到天京了。

他現在大權在握,雖說有些驚慌,可還能鎮得住場面,畢竟天京城裡的軍隊,基本上都是他的部下,包括那些王爺,也都沒有因為他封九千歲而嫉妒,大多數是為他感到高興,因此他跟楊秀清不一樣,他對軍隊的控制力更大,絕對沒有一個將領會想殺他,即便是城外也沒有,因為目前在城外勢力最大的王爺是李世賢,而李世賢是他李秀成的堂兄弟。

想著想著,李秀成覺得自己也沒那麼危險了,對大權在握就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安下心來就要做事,目前當務之急是解除天京之圍,然後跟在江西和浙江一帶的太平軍諸部聯絡上,論兵力,在外圍的太平軍尚有數十萬之多,李世賢的幾十萬人也是因為軍糧不夠,才讓他們去江西就食的。

聯絡上這些軍隊,裡應外合,定能一舉打破湘軍封鎖,當然城外的大明軍隊也很重要,尤其是他們的水師,所以李秀成暫時得先跟朱敬倫商量一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