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6年5月1日,經過一年的建設,一座三層樓高,佔地十畝的西式建築開張營業,香港有頭有臉的華洋商人,各大洋行、銀行代表悉數出席,因為這座建築是定名為廣東商品政權交易所的一所服務性機構。

赫德代表海關親自參與剪綵,這家交易所是他力主建立的,為此跟朱敬倫進行過不下五次爭論。

赫德堅持認為,九龍這裡面向外洋,比新安的赤灣港更適合建設成為一座國際貿易港口,而赤灣港、以及附近的蛇口港,作為廣東進出口港口,以及九龍港的子港口存在,應該是最符合發展方向的。

所以他力主將赤灣的交易所搬到這裡來,這樣不管是福健南下的商人,還是從西方來的商船,到這裡都少繞行上百公裡,如果不搬的話,赤灣很難跟香港進行競爭。

不過這所交易所可不僅僅是照搬赤灣交易所,而是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

赤灣交易所經過幾年的發展,商人們在交易所中玩出不少新花樣,比如債券。

赤灣交易所設計之初只是商品交易所,可是不久商人們就提出,他們不可能只在茶葉季做買賣,他們希望交易所可給讓他們預售,預售其實就帶有期貨的性質了,很多在福健繳納了定金的商行,馬上到交易所發售期貨,提前回籠資金,規避風險,漸漸就形成了期貨的交易形勢。

赫德一直緊盯形勢,不斷的修改制度,為的是提高服務質量,因此交易所就在商人和赫德共同努力下,變成了一座兼有期貨交易的交易所。

但是赫德還發現,很多商人在場外交易債券,他們自行印刷的債券,最早就有托馬斯格雷茶葉種植園的債券,後來匯豐銀行也發行債券,匯豐銀行已經向廣東政府提供了00萬兩的貸款,可他們不可能用自由資金,於是發行債券,上面印刷著廣東政府抵押貸款債券字樣,等於是用債券化分擔風險。

為了約束場外交易,將交易正規化,赫德於是提出建設一座專業的交易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這座商品證券交易所並不是官方機構,而是一座服務性結構,採取會員制,只有購買了會員席位的商人才能在其中進行交易操作,目前暫定會員席位只有500席,每個席位原始出價只有500兩銀子,但是看好交易所前景的商人和洋行已經將席位炒到了000兩。

三層樓中,第一層為商品期貨交易所,第二層為有價證券交易所,第三層是辦公場所,包括交易所的職員都在第三層進行工作,為交易所提供結算、清算等服務,同時他們的宿舍也設在這一層。

商人們都很期待這座龐大的交易所開張,因為之前的交易所根本就是在媽祖廟裡,一到廟市人來人往,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意,另外就是很多洋人是住在香港的,他們不得不往返在新安和香港之間,十分麻煩,現在好了,交易所就建在了對岸,往返不需要多少時間,給他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赫德剪綵後,開始講話,預期了一下交易所的未來,預祝所有會員能發財,最後表示,出於對交易所支援的目的,廣東政府將發行500萬兩政府債券,由廣府銀行和匯豐銀行共同承銷,這筆債券將第一時間在交易所掛牌交易,歡迎大家投資認購。

好吧,藉此機會推出廣府銀行是一個好時機。

朱敬倫的紙幣已經開始印刷,目前總共有5兩、10兩、0兩和100兩的面額,紙幣開始印刷了,但是銀行還沒有開張,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家銀行是什麼銀行,赫德這時候向大家簡單介紹了一番。

說是由廣東道臺朱敬倫和伍氏家族、潘氏家族、盧氏家族以及葉氏家族,五大家族共同投資創辦,目前已經取得了廣東政府的法定貨幣印刷許可,粵海關所有下設海關,全都接受該行紙幣,該行紙幣在廣東境內擁有繳納稅款,購買政府財產的廣泛權力。

這家銀行的背景一出來,頓時很多人的吸引力就從交易所轉到了銀行身上,開始詢問這家銀行的業務範圍,能提供什麼服務,還有人為是否接受入股云云。

赫德回答,該銀行總部設在廣州西關,目前不接受投資,業務主要包括存貸款業務,發行債券業務等,但是對於特殊客戶,可以提供承兌承保服務,當然這特殊客戶,必須是在銀行擁有巨額存款的貴賓客戶。

宣傳銀行只是給赫德的一個小任務,藉機而已,發行債券才是真實目的。

因為資金還是很緊張。

老實說,廣東的財政現在已經改善了很多,赫德手下已經完成了廣肇羅道、高雷陽道和惠潮嘉道三道的財政改革,將稅務以及支出核算,暫時都放在了赫德主持的稅務司中,但是其中除了廣肇羅道外,其他兩道提供不來什麼幫助,高雷陽道甚至直接就是倒貼,不但收不夠稅金,還得補貼當地政府的開銷,否則讓官員們回到過去那種勒索商賈的情景,就不是朱敬倫想看到的了,惠潮嘉道也僅僅是收支平衡,沒什麼盈餘。

不過廣肇羅道的商稅開始徵收後,稅收節節攀升,關稅去年有所提升,從前年的10萬兩提高到了0萬兩,商稅則是從過去官府收的一塌糊塗的厘金,變成了正式的商業稅,僅僅去年半年就在各縣收了100萬兩,今年進入正軌後,赫德預計最少能達到00萬兩。

而這些厘金在過去的官府手裡,連50萬都繳不上來,完全失去了稅收的意義,但是商人付出的成本卻一點沒少,甚至更多。

至於原因嗎,還是陋規,誰都知道,誰都不管,反正錢不夠了,還找商人攤派。

就跟過去的海關一樣,管理散漫鬆弛,受賄縱私成風,走私漏稅一直十分嚴重,政府應入的稅收被層層私吞。185年的時候,江南道監察御史梁紹南曾經上奏稱,經粵海關管轄的地域僅白糖**每年就進口不下5、6千萬斤,但在當時粵海關的記錄上,僅得1500萬斤,可見透露的數目是正常應繳的三倍以上,商鋪釐稅同樣如此,在過去的官府手裡收不上來三五十萬,在赫德手裡就能收00萬以上。

但即便稅收收入如此豐盈,依然不夠花的,光是給各地官府回撥經費,就佔去了00萬,還不如不納入這麼多地盤時候能用的錢多呢,原因很簡單,朱敬倫大幅度提高了各級管理的薪水,讓即便是縣城的小吏,也能過上一份體面的生活,每個月至少能保證5兩銀子。

當然他們的薪水劃撥後,由各縣的戶房發放,這種財政部門,當然已經倍朱敬倫收編,現在從上到下的戶房,都已經歸赫德稅務司直屬,等將來制度成熟之後,朱敬倫還是要劃分出來的,赫德的權力太大了。

劃撥了各地官吏薪水後,朱敬倫可用資金就只剩下一百多萬,這一百多萬根本不夠,手下數萬大軍的軍餉,就把這些錢耗光了,但他們的軍火物資,軍糧,訓練經費,至少還需要100萬,兵工廠日常運作50萬,又採購了0艘軍艦,最小的炮艦也得5萬兩,總共50萬兩,最大的5000噸級鉅艦造價高達50萬兩,加上千噸、千噸級等艦,合計就有150萬兩的支出,因此這些稅收根本不可能夠。

但如果以這些稅收做抵押,廣東政府可以發行更大規模的債券,從市場上融資,500萬都不是一個大的數字了,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怎麼保證政府的公信力,讓大家相信政府會還款,主要是讓華商相信。

朱敬倫請來了一百二十個商人到廣州,對這些商人說,他該給他們還錢了,前年年底,借這些商人的錢,該還了,而且還晚了幾個月,所以朱敬倫十分歉意,發誓以後不會拖延,還要跟他們立約為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