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丹麥和瑞典人的北京之行極為順利,他們沒用幾天就跟清政府簽訂了優厚的條約,因為幾乎是照搬英法等國的條約,在出讓利益方面,清政府向來是一律平等來著有份的,不管你國大國小,只要來了,就給,關起門來說這是恩賞。

這讓派出了龐大使團,帶著一大群國家法和經濟專家的兩國一拳打在了空氣中,根本就沒用得上。

條約簽訂了,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回去了,因為還牽扯到一個換約問題,英法兩國換約引發了一場戰爭,兩國也都不敢大意,團長都還留在中國,擺出一副慎重的態度。

丹麥代表團的王子和公主也都沒走,不過都留在官方態度較為友好的廣東。

張柔帶著亞歷山德拉公主逛遍了高家的茶園,結果這丹麥人還很挑剔,認為風景不夠美麗,但又不想放棄一座茶園,在中國弄一座茶園,這在西方貴族中可是沒有過的事情。

更何況還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亞歷山德拉一家可是很窮的。

丹麥王室在後世是世界出名的窮王室,但亞歷山德拉一家的窮,那是真窮。

克里斯蒂安被選為丹麥王子,可以出入王宮,住在宮廷,可問題是沒有經濟來源,他被選為王位繼承人,老家格呂克斯堡公爵家族當然沒理由給他們提供金錢上的幫助,而他又不是丹麥國王的親生兒子,國王也不願意讓他花銷王室財富,事實上要不是貴族們不願意讓老國王的女兒繼承王位,也輪不到克里斯蒂安,為此老國王跟克里斯蒂安的關係一直都不好,因此他一家過的日子十分緊張。

一家人僅靠克里斯蒂安在軍隊中的職務津貼為生,而這筆津貼,一年只有400英鎊,400英鎊夠幹什麼?李鴻章後來出訪英國的時候,倫敦銀行家招待他的招待費就有6000英鎊,英國王子去鄉下貴族的莊園做一次客,主人的花銷就不會低於4000英鎊。

為此這一家子人在丹麥甚至很少出息社交活動,不知道的以為他們低調,知道的才明白他們的心酸,亞歷山德拉甚至不得不跟妹妹擠在一個小房間,而她的妹妹,後來成為了俄國的皇后,誰能想到一個英國皇后,一個俄國皇后,出嫁前窮到連自己單獨的房間都沒有。

僅衝這一點,聰慧的亞歷山德拉就不想放棄一座有可能給他們家帶來不菲財富的茶園,可是作為貴族,她又真的很想要一座風景秀麗的茶園打造成王室莊園,她提出希望能在更大範圍內挑選一座茶園。

朱敬倫考慮之後,滿足了她這個要求,不過不認為他能找到這樣一片茶園,即便是客家人善於開山,那也不可能什麼山都開,至少也得容易開一點的,那種絕壁是不可能開發的,而那種地方才是風景最好的,可哪裡有茶園嗎?連人可能都沒有!

張柔帶著亞歷山德拉轉變了鶴山的茶區,黃茅壁給跑了一個遍,真的就沒找到一座讓亞歷山德拉滿意的,但是她還真的找到了一處地方,自己特別喜歡的。

邀請朱敬倫一起去參觀。

鶴山縣西部,宅梧鎮和雙合鎮之間,有一座大山,名叫雲宿山。

在宅梧和雙合兩個鎮子之間,山下最近的村子是泗合村,也是一個客家村莊,這一帶是鶴山客家人聚集區之一,可以說土客械鬥的爆發點就在這裡,那一年在雙橋都洪兵起事時,雙橋司巡檢羅瀛先就是逃到泗合村躲避,然後糾集客家練勇反撲宅梧,從而開始了客家人和洪兵的大規模廝殺。

這座山的東側地屬宅梧,從山腳下算起,距宅梧圩三公里,西側地屬雙合,距雙合圩兩公裡,但如果從山頂算起,周邊十二公里內都是杳無人煙。

雲宿山山高六百米,算不得什麼名山大川,但在這一帶確實比較高,比較險峻的山峰,縣誌記在“登高(山頂)眺遠,北望端州(肇慶),東瞻佗城(廣州),南見厓海(大海),西睇高涼(恩平~茂名一帶),歷歷在目。”

平時除了一些喜歡爬山的文人墨客外,連客家人都不到這山上開荒。

但離奇的是,張柔和亞歷山德拉帶人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古城,當然主要是當地嚮導帶領他們上去的,否則別說古城了,她們連路都摸不清。

這座古城在當地也是有名的,文人都知道“雲宿山中玉壘(女)城”,也常有文人墨客登高懷古為這座殘破的古城寫過不少詩篇。

朱敬倫爬上去的時候,舉目四野一片荒涼,全都是原始的森林草木,在後世這裡也是一片荒涼,是驢友們爬山的好地方,很多人慕名而來,在古城探險,也是由於太偏太險,讓愛財的當地政府也無力開發,始終保持了荒野的姿態。

在這樣的野地裡,可是卻有一座城,規模上也不算小,殘存的城牆有數百米,而且都是用巨石砌築,當地山裡並沒有石頭,顯然還是從外地搬來,一座山頭削的平平整整,古城四四方方,大多已經譭棄,只留地基,只有東南寨牆長約500米,高.5米,寬米,西北寨牆長約400米,高.5米,根據地基推算,面積有48平方公里,堪稱一座巨城了。

動輒數百斤上千斤的巨石壘砌,不是一年兩年能建成的,後世的專家推算營建這樣規模的高山城寨得兩百年時間。

可是誰花了兩百年時間營建了這樣的城牆,人最後又消失了,沒人說的清楚。當地陪同朱敬倫的一些熟讀縣誌的鄉紳和官員也說不清,有的說這是當年的瑤民修建的,後來蒙古人南下,瑤民跟蒙古人爆發了戰爭,整族都被滅了。

還有的說,這是明末的抵抗軍建立的,用來跟滿洲八旗對抗,還找到了一首詩:“絕頂有石城,基址生綠蕪。不知何人構,野傳明士夫”。

眾說紛紜,朱敬倫也搞不清楚是那個年代的,倒是有人從裡面建到不同年代的碎瓷片,有明清時期的,但沒有發現任何文字,朱敬倫推測是瑤民修建的居多,因為瑤民沒有文字,如果是漢人抵抗軍的,恐怕早就在石頭上刻滿了各種勵志的豪邁詩詞。

朱敬倫實在想不明白一座隱沒在荒山之間的古城寨,為什麼能吸引到亞歷山德拉,難道古代金戈鐵馬的蒙古人對搏擊風浪的海盜後代的跨時空召喚?

而且朱敬倫已經看過,山上沒有水源,連溪流都沒有,所以客家人都懶得來開山,這地方開發起來難度極大。

“亞歷山德拉公主,請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呢?”

朱敬倫嘆道,這地方要變成茶園,不說種植的風險,就是從山下飲水和改善險要山路的負擔,就是一筆龐大的開支,他可是聽說這個王子可是個窮鬼,之所以主動來中國,據說是他的朋友給他在國會爭取到了一筆豐厚的津貼。

在這個山頂玩莊園,恐怕不是這個窮鬼家族能負擔的起的。

亞歷山德拉一指旁邊的一片山地:“因為那些茶樹,您不是說我可以隨便挑選茶園嗎,我覺得那各茶園很好。就請您將這座山送給我怎麼樣?拜託了!”

朱敬倫放眼望去,在城牆外面的坡地上,散亂的長著一些跟周圍植物完全不同的大樹,之所以不同,因為看起來如同士兵,有一些規矩,應該是人工栽種。

“這些是茶樹?”

因為茶樹太過高大,看管了茶農照看的低矮茶樹,一時間都不敢認為這些也是茶樹。

亞歷山德拉點點頭:“是的,千真萬確的茶樹,還是野生的!”

朱敬倫嘆道:“恐怕不是野生的,恐怕是當年瑤民種植的,就剩下這麼幾棵了。”

亞歷山德拉歪歪頭笑了笑不說話。

朱敬倫笑道:“你還想騙我,是看上這些古樹了吧?”

朱敬倫搖搖頭:“不是不給你,而是你根本就不瞭解茶葉,不是年齡越長的茶樹越好,真正好的茶葉也就是十幾年的茶樹產的茶葉,超過四十年的茶樹,一般就泡不出什麼號文代了。”

亞歷山德拉堅定道:“也許它裡面沒有濃郁的茶香,但是他裡面有歷史的滄桑。”

朱敬倫一愣,沒想到她能說出這樣的話,這種幾百年樹齡的茶樹在中國比比皆是,徽州很多茶園都有數百年的歷史了,福建山上寺廟裡的有些茶樹甚至宋代之前就種下了,雲南甚至還有上千年的古茶園,裡面的茶樹甚至是處在野生和馴化之間,被認為是人類最初馴化茶樹的地方。

但似乎中國人從沒有打過歷史這個招牌。

看來玩品牌,還得是這些歐洲貴族玩的溜,沒錯歷史,僅僅這一個招牌,就能碾壓印度茶葉了,說破大天去,印度人的茶葉不過二十年,咱兩百年比比皆是,印度人怎麼比,如果能製造出喝印度茶膚淺的觀念來,印度茶葉也就完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就衝這一點,朱敬倫就得答應她:“整座山不可能送給你,山腳下的樹林附近老百姓還要打柴呢。這樣吧,這座山高六百米,三百米以上的地方都歸你,怎麼辦?”

“哇,太感謝您了!”

亞歷山德拉一高興,直接上來就給了朱敬倫一個擁抱,看的旁邊的張柔直翻白眼,暗罵洋婆子不要臉。

下山的時候,亞歷山德拉才透露出了她的真實想法,他打算在山上的古城裡修建一座城堡,她會原樣儲存古城的原貌,還會將周圍遮蓋古城的植物清理乾淨,將這裡打造成一個以古堡為中心的龐大莊園。

可問題是:“你有錢嗎?”

亞歷山德拉嘻嘻笑道:“如果歐洲有人知道我擁有這麼一座莊園,有的是人願意借錢給我的。”

這個未來的英國王妃,會帶著一座龐大的古茶莊園嫁入英國,然後這座茶園會成為英國王室的資產,印度茶崛起的歷史上,跟英國王室鼓勵喝印度茶以及帶動風氣不無關系,甚至整個下午茶文化,就是因為當年英國國王娶了一個喜歡喝茶的葡萄牙公主才帶到英國去的,之前英國人喝茶,是在烏煙瘴氣的咖啡館裡,哪裡有後來的下午茶文化那麼優雅的內涵。

能為中國茶葉挖掘到英國王室這個文化品牌,就等於給印度茶打上了下等茶的標籤。(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