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敬倫眼前的這位公主,亞歷山德拉1844年出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王宮,她的父親也就是旁邊的克里斯蒂安是王子。

但他剛才並沒有介紹自己的王子身份,因為他並不是現任丹麥國王的親生子,而是由貴族推舉的王子,現任國王弗雷德裡克七世沒有男性後嗣,所以丹麥貴族選擇了他表弟格呂克斯堡公爵的第四個兒子,克里斯蒂安為王子。

不過一旦瑞典國王誕下一個子嗣,他的王子身份也就不保了,所以克里斯蒂安沒有介紹自己的王子身份,但他有資格長期居住在丹麥王宮,他的長女也出生在王宮,聽說從小就聽安徒生親自給她講故事。

克里斯蒂安九世在位,沒什麼大的功績,但也有所作為,小國的國王也不允許有功績,但執政還是得到了丹麥人的認可的,外交手段相當出色,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英國國王喬治七世,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漢諾威的儲君,與維多利亞女王做對比被稱作歐洲的岳父。

他的長子娶了瑞典國王的女兒,次子被希臘人國會選為希臘國王,應該說這個國王的名聲還是不錯的,否則希臘人也不會選擇他兒子做國王,後來童話家安徒生病重後寫下“我的另外一個名字是克里斯蒂安九世”,也算是對他的認可。

相對於這種小國家未來的國王,朱敬倫顯然對他的女兒更感興趣,雖然還只有十七歲,已經是歐洲公認的漂亮公主了,也只有這種公主才能嫁入英國王室,朱敬倫對她感興趣,並不是因為她的漂亮,儘管她確實比維多利亞肥婆漂亮多了,朱敬倫主要感興趣的是她和他老公愛德華七世未來將成為歐洲時尚界的風雲人物,這種王室推出的時尚文化,簡直就是絕佳的品牌。

“當然可以,謝謝您的讚美。”

亞歷山德拉十分穩重的笑道,周圍還有一些貴婦皺起眉頭,顯然她們不打算接受被一個中國人親吻手背的情況。

自從盧梭把中國人描繪成骯髒的,沒有道德感的,充滿商業欺詐的民族之後,中國人在歐洲人眼裡就變成了野蠻的代表。

就跟盧梭的前輩們,伏爾泰等人把中國描繪成聖人王治理的國度,把中國人描繪成不信仰基督但一舉一動都符合基督教義的上等人一樣,兩個政治哲學家的這些描繪,都不是真實的,而是帶有各自的目的。

伏爾泰時代,歐洲最先進的還是君主専制制度,他在推行他的君主専制思想,因此可以把中國樹立成為一個典型,需要用中國去刺激歐洲各國改變;到了盧梭時代,他在推行他的英國式民主思想,中國就一下子變成了反面教材,自然要把中國的美好形象打到在地。

這些從來沒來過中國的大學者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以至於能夠改變歐洲人的思想觀念,這就是強大的文化話語權的力量。所以伏爾泰時代歐洲興起了中國熱,而盧梭時代歐洲人開始鄙視中國人。

朱敬倫看重亞歷山德拉多過看重克里斯蒂安的原因就在於,亞歷山德拉將來的文化話語權肯定比她父親更強大。

但克里斯蒂安顯然更關心外交,因此才以一個王子的身份,主動要求作為代表團團長到中國來。

簡單的迎接儀式後,朱敬倫就邀請他們到了新安簡陋的縣衙,之後又安排他們坐船去廣州。

簡短的溝通了一番,朱敬倫向他們提交了一份通告,告訴他們,對於他們已經從清王朝政府手裡取得的商業利益,朱敬倫保持默許,但是從現在之後他們跟中央王朝簽訂的任何協議,在廣東都必須經過廣東地方政府的同意,否則絕對不會執行。

接受這個通告,他們才能跟廣東進行正式的外交活動,否則他們大可以去beijing但朱敬倫保證,他們從beijing得到的任何利益,廣東都不會接受,至少在廣東境內得不到保證。

對於這份通告,丹麥和瑞典兩國外交代表是有些茫然的,他們有些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到香港的時候,他們已經聽本國的公使跟他們彙報過,說廣東可能發生了政變,但是他們沒有接收到任何官方通知和外交要求,因此在法理上,他們必須繼續承認清王朝才是這個國家的合法政府。

可現在廣東地方政府向他們提交了這樣一份通告,讓他們覺得很難處理,首先這不是一份獨立宣告,也不謀取丹麥和瑞典承認他們的獨立國家地位,只是在商業外交方面,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雖然無法對照西方的外交程式,但是所有的外交程式,不也是從實際中探索出來的嗎,而且基本的外交準則,都是英國人對外政策的方法,所以西方人認定的是,現代外交制度,就是英國人的對外關係準則。

但中國人顯然打破了這些準則。

可是他們只能接受,不然就不談了,他們來這裡還有什麼意義,兩國之所以共同組建一個代表團,就是因為出使費用太過昂貴,那種大輪船來一趟好幾萬英鎊的消耗,再加上兩國都自知自己只是小國,聯合起來談判,也許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1850年代,這兩國幾乎同時啟動了工業革命,國內工廠不斷建立,生產力飛速發展,對外部市場也更為依賴,如果中國這麼一個大國對他們開放了商業,會讓他們這樣的小國不再為市場而發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於是兩國經過短暫的協商,共同回覆了朱敬倫的通告,表示他們接受這個條款,他們今後跟清王朝簽訂的協議,都會跟廣東地方進行協商,經過廣東地方政府同意之後才會生效。

這樣,他們才被請到了廣州去。

“你們大概很疑惑我為什麼會先要你們同意跟朝廷簽訂的條約,必須得到我們的同意,你們可以這麼理解,拿破崙時代之前的德意志帝國的情況,那時候的德意志帝國也是帝國,可是跟帝國皇帝簽訂的外交條約,你覺得可以在其他邦國執行嗎?”

瓦倫堡和克里斯蒂安搖搖頭,那時候的德意志的名稱是神聖羅馬帝國,被西方人成為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就是一個鬆散的聯邦,帝國皇帝由各個擁有選舉資格的選帝侯投票決定。

如果那時候奧地利邦國的國王做了帝國的皇帝,然後跟英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普魯士公國是不可能接受的,巴伐利亞王國也是不可能接受的,黑森、漢諾威、符騰堡這樣的小邦國也不會接受,甚至連漢堡這樣的帝國自由城市都不可能接受,最後連皇帝本人的奧地利都不會接受,他必須以奧地利國王的身份簽訂的條約他們才會接受。

但他們還是不理解:“可是中國是一個上下一致的完整國家,而不是神聖羅馬帝國那樣的鬆散邦聯啊。”

朱敬倫擺手:“目前還是這樣。我們的皇帝依然對各省擁有統治的權力。但是在廣東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變化,這種變化你們可能不理解。但是我用你們理解的方式告訴你們,那就是至少在外交領域,我們今後獨立了。”

這是主權範疇的問題,外交權也屬於主權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西方人看來,取得外交權的獨立,已經意味著一個地區的獨立,和一個國家的建立。

他們根本不理解中國王朝並不是最在乎這種外交權利,當然地方政府獨自對外交流,也是犯忌諱的,那叫做私結外邦,但卻不是西方政治意義上的外交,在中國是帶著政治意義,因為這往往意味著叛亂,可如果朱敬倫只在外交上自行其是,不打出公開造反的旗幟,清王朝除非有能力鎮壓,否則他們是不會干涉的,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不知道。

朱敬倫看他們茫然繼續解釋:“好吧,你們可以這麼理解,你們今後跟清王朝簽訂的條約,需要我們的認可,才可以在廣東地區執行。因為我們將執行自己獨立的外交政策,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瓦倫堡和克里斯蒂安對視一眼,懂了,或者說不需要去懂,只需要知道結果就行,結果就是廣東可以自主的跟外界進行外交了,也就是說,朱敬倫願意的話,可以單獨跟他們簽訂外貿條約。

這讓倆人有些驚歎,他們更願意跟朱敬倫交往,因為情況已經很明了了,這是一個非常樂意跟西方溝通的中國官員,而現在他取得了廣東的地方政權。

本來其實並沒有政治方面外交活動的倆人,心中開始盤算,是不是在這次純粹的商業外交活動中,加上一點政治味道呢?

沒錯,他們來廣東並不是跟廣東政府進行政治外交談判的,那是他們去北亰的目的,他們來廣東是為了純粹的商業利益,丹麥有些羨慕瑞典跟廣東的合作,透過幫助朱敬倫建立兵工廠,這兩年瑞典人賣了十萬噸鐵礦給朱敬倫。

而瑞典人來此,則是希望進行更深入的合作,他們聽說朱敬倫正在自己仿製輪船,他們覺得這方面,他們也可以幫得上忙,如果朱敬倫願意購買他們的鋼鐵的話,他們不介意出技術,幫朱敬倫在修建一個造船廠,當然朱敬倫得出這筆錢,承建一座大型造船廠本身,也是一筆大生意。

可既然廣東力求自主的話,那麼是不是可以提一提商務條約呢,跟廣東地方簽訂一個優厚的商業條約,哪怕就是一個地方政府,他們所控制的國土和人口,也遠超一個歐洲國家,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於是瓦倫堡第一個提出了要求:“如果我們可以幫您進行造船方面的支援,不知道您是否願意在鋼鐵出口方面,給我國一個優惠的稅率呢?”

朱敬倫指了指面前的厚厚的談判內容:“你們提交的談判條款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