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所有軍官請朱敬倫帶頭造反,這種大事是不可能瞞得住人的,城裡的氣氛頓時詭異了起來。

當城外出現八旗騎兵的時候,城裡的旗人們就回到了他們的滿營,俗稱滿城,左鄰右舍都是旗人,建築之間帶有軍事色彩,相當於一個個碉堡。

至於城中傳出的朝廷來鎮壓鬧餉,他們也將信將疑,朝廷怎麼可能來鎮壓旗人呢?康熙雍正時期旗人也不是沒有譁變過,最後都不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追究幾個首犯,其他都從輕發落了嗎,從來可沒出現過這種用大軍鎮壓的情況。

可現在事實擺在這裡,城外天天攻城,儘管規模不大,這邊天天開炮,這是明擺著打起來了啊,聽城裡的新安縣勇們傳說,那天有八旗兵逼城,直說廣州造反,這明明是誣陷,哪有旗人造自己反的道理。

所以城裡旗人根本就不相信朝廷會來鎮壓他們,最後一尋思,都認為朝廷恐怕只是向鎮壓那些新安縣勇,畢竟是他們先鬧起來的嗎。

因此這些八旗都收縮起來,他們一直都是半軍半民,編成保甲,組織比普通百姓要嚴密的多,也有儲備的刀兵,很容易就能武裝起來。

最近又聽說新安縣勇真的準備造反了,都聯名要他們的縣令當皇帝了,一旦他們造反,城裡的旗人肯定是要鎮壓的,他們駐防八旗幹的可不就是這種買賣嗎,只是那新安縣勇各個身背洋槍,看起來挺唬人的,連他們的軍官也說不要輕易招惹,就守著自個家,等城外的大軍跟他們鬥。

所有旗人都認為新安縣造反了,所以誰都想不到新安罷職縣令朱敬倫這時候竟然敢來將軍府,一個個都有些發懵。

朱敬倫當然不會是一個人來的,黑狗帶著幾十個客家好手跟著呢,他現在緊張極了,朱敬倫還沒答應造反,他的收穫就沒到手,他緊張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興奮,方山可是告訴他了,一旦朱敬倫造反成功,他黑狗可就是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是關二爺、張三爺那樣的好漢,將來就是廣州將軍這樣的貨色,給他提鞋都不配。

黑狗想象不來讓廣州將軍給提鞋的角色是什麼樣子的,但是他想一想就興奮,知道那是潑天的富貴,卻沒考慮過一旦失敗的後果,古來造反者大抵都是這種心態。

方山同樣的緊張,不然不會讓黑狗放下城防,全城陪同朱敬倫,方山實在是想不出來,為什麼朱敬倫不立刻亮出旗號,反而這時候還要見一見廣州將軍,難道他不知道一旦亮明了旗號,他跟廣州將軍可就是死敵,這時候去人家的地盤,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方山絕對不能容忍朱敬倫出事,此時他看朱敬倫的心態,就如同當年呂不韋看秦始皇父子一樣,奇貨可居啊。一旦這個奇貨啐了,他哭都來不及,所以他是堅決反對朱敬倫去找穆克德訥的,但朱敬倫堅持現在還不是扯旗造反的時機。而穆克德訥還有利用的價值,可問題是穆克德訥會這麼看嗎。

可方山早就習慣了在朱敬倫面前耳提面命,他根本就不敢違拗,但跪在地上,除非朱敬倫答應有護衛跟隨,否則他就絕對不能讓朱敬倫出門。

方山擔心穆克德訥,朱敬倫可不擔心,穆克德訥要是有種的話,也不會跟洋人合作,他能給洋人當傀儡,為什麼不能給自己當?

果然穆克德訥根本不敢動手,哪怕聽說朱敬倫那邊被人擁立的情況也不敢動手,在一幫子詫異的八旗兵跟前,朱敬倫被恭敬的請進了將軍府。

“將軍,禍事了!”

朱敬倫一進門就叫到。

穆克德訥也知道禍事了,心說你不就是那惹禍的根苗嗎。

“哎呀,朱大人,到底怎麼了?他怎麼就能打起來,該不是什麼誤會吧!”

穆克德訥此時竟然開始喊朱敬倫大人了,一個廣州將軍尊稱一個七品縣官,可見這貨骨子裡圓滑著呢。

朱敬倫嘆道:“在下怎麼知道,怕是那耆齡想要把我們趕盡殺絕!”

穆克德訥道:“肯定是誤會了,誤會了。”

穆克德訥心想,耆齡就是想趕盡殺絕,那也是趕你們縣勇,跟老子八旗兵有毛關係,耆齡是紅帶子,老子也是根正苗紅的滿洲旗人,名門瓜爾佳氏,耆齡會打老子?

朱敬倫又道:“實不相瞞,在下手下的縣勇,已經因為驚懼不定,這都要逼我造反了。將軍大人就沒察覺到什麼不對?”

穆克德訥疑惑:“能有什麼不對?”

朱敬倫道:“耆齡這是真心想逼反城中將士啊!”

穆克德訥嘆道:“這什麼可能啊。”

他完全不理解為什麼穆克德訥要逼反城裡的人,吃飽了撐的安穩日子過夠了,作死嗎。可如果不是,為什麼耆齡要來攻城,而不是找人來城裡談談。

朱敬倫道:“將軍你想想,耆齡貪婪無厭,剋扣軍餉,以至兵變,朝廷會怎麼對他?”

穆克德訥正色道:“自然是撤職查辦,我大清絕不姑息養奸。”

朱敬倫道:“這就對了。我看是那耆齡怕吃干係,所以就要逼反官兵,把事情鬧大了,到時候泥沙俱下,誰還想得到他剋扣軍餉的事。只要他能攻下廣州城,不但沒有罪,或許還能立功受賞。”

朱敬倫這麼一解釋,穆克德訥一聽,好像也有點道理。

他就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曾經赫德評價過廣州城裡的兩位官員,說巡撫柏貴“自幼在首都生活,言談舉止皆合乎宮廷中的禮儀規範”,“為人精明強幹,外貌堅強果斷”,說“一見而知,他在任何方面都比那位武職官員(穆克德訥)高超得多”。

穆克德訥是武舉出身,不通文墨,能寫自己的名字,但奏章都需要幕僚代勞,指望他能在這複雜的局面中抽絲剝繭找出真相,實在是難為他了。

“將軍,你就沒想過如果耆齡破城之後,你自己會怎麼樣嗎?”

把事實擺出來後,朱敬倫給穆克德訥提了一個問題。

自己會怎麼樣?他能怎麼樣?耆齡敢把他怎麼樣。這件事從頭到尾也就是耆齡跟朱敬倫之間鬧了起來,跟他廣州將軍八竿子打不著啊。那耆齡確實有貪瀆軍餉的嫌疑,但哪一次沒給他將軍府分潤,倆人一直關係不錯,沒有恩怨啊。

見穆克德訥想不明白,朱敬倫繼續給他解釋。

“將軍,請聽我一言。耆齡如果攻入城內,我們新安縣這些人自然是跑不了的,可是鬧餉可不是我一家,綠營和八旗都有份。你說耆齡會怎麼奏報?眾目睽睽,數萬人參與了此事,你我,耆齡都是遮掩不住的。所以這事不能瞞,但是能賴。如果耆齡賴說,城中軍卒因不滿平糶,而譁變的話,他的罪責不大,將軍你怕是要吃吃掛落兒。”

穆克德訥笑道:“這事怎麼能賴在本官身上?”

朱敬倫哼道:“平糶一事,民事在巡撫、知府,軍事可是在將軍身上。將軍你不該不知道吧?如今譁變的,可是軍隊。”

穆克德訥一愣:“還有此事?”

朱敬倫道:“豈不聞雍正四年事?”

穆克德訥奇怪:“雍正四年何事?”

朱敬倫道:“我說了不算,將軍可找人問問。”

穆克德訥還真是說問就問,廣州將軍身邊的幕僚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雍正四年的事情,跟廣州將軍有關,他確實清清楚楚,詳詳細細的將事情跟穆克德訥講了一遍。

在雍正四年,廣州和福州先後發生了兩起八旗兵譁變的事情,主要因素就是米價太高,官府平糶不及時,其中牽扯到的利益,當然跟米商和官員之間的那點事兒有關,可是由於譁變的是駐防八旗,因此影響很大。當地文官給皇帝說,起因是官府要平糶,但是八旗餘丁很多都開米店,不願意看到官府平糶打壓米價,所以才譁變了。

事實上,這件事起因很複雜,主要是米價高,滋長的旗丁活不下去了。另外就是,當時在廣州和福州兩地,因為收編了很多當年三番的番兵為旗人,這些人又長受正規漢八旗和滿八旗的氣壓,早就心生不滿,藉著由頭鬧事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時候皇帝的處置,基本上沒怎麼動文官,反而處置了兩個八旗將軍。

此事過後,新任廣州將軍就建立了糧倉,專門購買糧食儲存,以備廣州米糧供不應求。“遇每歲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昂貴,酌量八旗及綠旗四營人口多者一例平糶”。

這種方法以後成為定製,之後允許駐防旗人“按餉扣還,隨時買補”,可以說廣州旗人的平糶從那之後,就成了八旗將軍的責任,而跟民事的責任不大了。

聽完後穆克德訥皺眉道:“這麼說來,如果耆齡咬定是因平糶,還真扯上本將軍了。”

朱敬倫嘆道:“將軍怎麼不問問,雍正四年,廣州、福州兩個將軍是何結局啊?”

穆克德訥這才想到,忙問師爺:“對,兩個將軍最後怎麼了?”

師爺道:“福州將軍“照溺職例革職”,廣州將軍李杕“逮京師論斬”。”

“論斬!”

穆克德訥倒吸一口氣,堂堂一個廣州將軍,竟然要斬,這問題真夠重的。

朱敬倫道:“這是成例。將軍可好好想想,耆齡如果要脫罪,將軍你可就脫不了罪了。而我肯定也是死路一條了。”

穆克德訥腦子有些亂,實在是想不明白,到頭來他怎麼給扯進來的。

沒有主意就問:“那朱大人的意思是?”

朱敬倫道:“在下想請將軍上書聖上,奏明一切,既不能冤枉了城中軍兵,也不能讓耆齡把咱們都陷進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穆克德訥點點頭,這倒是必須的,他得把話說清楚,至於朱敬倫死不死不關他的事,他可不能因為這屁事給捉拿到京師論斬啊。

立刻就讓師爺寫奏章,寫完之後還請朱敬倫看看。

朱敬倫真不知道這傢伙是聰明還是笨了,或許是大事糊塗小事聰明吧,知道城裡現在朱敬倫勢大,他倒是能屈能伸,他之後的一個八旗將軍,甚至會因為文官不給他送行,去質問兩廣總督。

穆克德訥的奏章中,並沒有說多少耆齡的壞話,只說是因軍隊欠餉三月有餘,來城中鬧餉,耆齡逃出城去,帶兵來鎮壓,也不說是因為耆齡的貪腐,就緊咬著軍餉二字,說他將軍府也是多日沒有軍餉撥付,才無法發下去,把他的責任撇清楚,甚至還特意提了提城中米價並不貴,就是因為軍餉不足,大家才活不下去。

讓朱敬倫滿意的是,他沒有把責任全推給新安縣勇,朱敬倫就在眼前,他不敢這麼幹,他承認綠營兵和八旗兵幾乎人人參加了鬧餉。

但朱敬倫還有些不滿意:“將軍,您忘了後來那些兵勇在總督衙門裡可是抄出了百萬巨資的?”

耆齡府裡抄出了多少東西,已經沒人知道了,但最後在廣州各個府衙抄出來的銀子,確實是超出了百萬兩,不過耆齡府裡的銀子沒有這麼誇張,二三十萬是有的,現銀只有五萬,其他多是銀票之類。

但既然朱敬倫要把事情賴給耆齡,穆克德訥也沒辦法,暗示了一下師爺,師爺立刻草草修改了兩筆,但態度也不明確,只說據聞云云。

好吧,這事不是他親眼見的,只是聽說的。

但這就夠了,相信一個廣州將軍給朝廷的奏章,應該能起到一點效果,讓清廷一時半刻分不清情況,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朱敬倫恐怕都把耆齡打成渣渣了。

“還有將軍,明日起該讓八旗和綠營也守城了,城要是破了,咱們可都沒好果子吃。”

朱敬倫看到穆克德訥的奏章正式謄寫,然後蓋上大印,裝進了密盒中,一把拿過,然後對穆克德訥說道。

他這是要造成耆齡跟廣州所有軍隊的對立,包括八旗兵,想想還真是詭異。如此一來,別說道聽途說了,咸豐就是派人親自來看,恐怕一時半會也是分不清的。

說道咸豐,朱敬倫有些奇怪,他記憶中,咸豐這會兒應該死了才對,可是他竟然還沒有收到訊息。(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