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時間已經到了八月,柏貴是四月的時候離職的,五月大家就斷餉了,新安兵勇醞釀了三個月,終於引燃了一股怒意,開始變得不理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敬倫這時候反而出面安撫大家。

這幾個月他不斷的給耆齡呈文,都是不痛不癢的要軍餉,耆齡也公式化的回函說沒錢,如果不是朱敬倫就駐紮在新安,洋人死腦筋堅持要在新安完稅的話,耆齡都不會理朱敬倫,因為還怕惹惱了朱敬倫被他扣押稅銀。

耆齡可是很清楚朱敬倫的價值的,他這種小人加奸官其實是很聰明的,他藉著朱敬倫打倒了柏貴,但卻並沒有把朱敬倫罷官,因為他也清楚,新安這種地方,要不是過去有個釐局吸引人,根本沒人往這裡多看一眼,現在稅銀被他拿走了,這地方還有個鳥用,誰願意到這地方跟洋人做鄰居?

所以他不但要現在留下朱敬倫,只要他在廣東一天,他就一直要讓朱敬倫留在這裡,這樣他才能做的長久,做的安穩。

朱敬倫的威望很高,他出面後,士兵的情緒立刻就平息了。

不僅僅是因為朱敬倫給他們發了幾年的豐厚軍餉,帶他們打過許多勝仗,打死的給家裡發撫恤金,足夠養活老爹老孃或者妻兒,打傷的士兵,也大都安排到了釐局的警察隊中繼續吃官餉,大家敬愛他,更因為最近朱敬倫幹成了一件事,讓他在新安一帶的名聲到了極致,因為他讓洋人答應不再割讓九龍了。

陳芝廷是五月跟英國人發表倫敦宣言的,七月底這份檔案內容就從英國送到了香港,朱敬倫跟港府接洽,合理安排了此事。

收到這份宣言,儘管是一份不太正式的檔案,但朱敬倫從中看到了危機,有危也有機。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有成績的宣言,最大的成績,就是在這份宣言中,陳芝廷讓英國政府公開表態今後在也不在廣東割地了,此舉大大的安了九龍半島所有人的心,也安了新安所有鄉紳的心,甚至可以說安了整個廣東的人心,因為大家以後不用擔心英國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了。

但依然有危險的地方,因為陳芝廷答應洋人在九龍司一地,具體是九龍城往南地域可以自由居住、賣地、建房、辦廠等等特權,至於放棄管轄權和司法權,當地百姓到時不在乎,可是讓洋人踏上他們的土地,這點會讓他們寢食難安的。

所有的外交檔案,都是利益的交換,利益交換,有得就有失,至少九龍司一地的百姓,會覺得他們沒有完全保住土地,會覺得官府出買了他們。

一旦他們鬧起來,在給有心人利用,難保不會造出一股對朱敬倫不利的輿論,甚至有人可以無恥到說洋人從來就沒想過割地,是朱敬倫把那塊地方賣給了洋人,這種人絕對有,而相信這種屁話的也大有人在。

因此訊息剛剛傳來,朱敬倫立刻召集了所有鄉紳,他要引到這股輿論,把不滿全都消滅在萌芽狀態,首先給用這些人更容易接受的角度,幫他們分析這份檔案的意義,告訴他們新安陳縣丞,多麼的不顧自身安危,去了兇險的夷人國家,多麼的大義凜然不顧刀兵的跟夷酋據理力爭,最後才用大義讓夷酋折服,真心悔過,發誓永遠不侵犯廣東土地了。

朱敬倫先給陳芝廷的行動定了一個調子,就是他是冒著無比巨大的危險,用無比強大的正氣,才壓制住了夷人,肯定他的行為是艱難的,他取得的成果是了不起的,這樣的調子裡下來,後面的事情就好操作了。

果然大家都接受這份宣言很難得,陳大人當真是大清藺相如,敢當面斥責秦王。可是九龍司的一些小地主和鄉紳就不高興了,一直臉色沉悶。

這時候朱敬倫專門公關他們,告訴他們,陳大人去了夷地,確實看到他們生活困苦,遍地荊棘,所以他們才不要命一樣的冒險渡海來到我天嘲,其實只是為了討一口吃的,試想如果能活的下去,誰會冒險下海,誰會遠渡重洋。

把英國描述的跟這些人想象中的蠻荒之地一樣,讓他們升起同情之心。告訴他們,陳大人也是一時抱有惻隱之心,加上皇帝確實把這片土地賞賜給夷人定居了,陳大人也不能太忤逆聖意,見夷酋有悔過之心,也不能看著他們死,所以陳大人就小小的答應了一些他們的要求。

比如允許他們在九龍買地居住,辦廠子做工討條活路。換句話說,他們不過是買地,又不是奪地,這買賣講究一個你情我願,如果九龍司的人不肯賣,他們還是不能在哪裡居住。

但是朱敬倫保證,如果有洋人強買的事情發生,官府絕對不是坐視不理,他會親率大軍踏平香港。其他鄉紳反正自家的地保住了,也就踏實了,跟著朱敬倫一起勸說九龍的鄉紳,告訴他們既然不想讓洋人住到九龍,不賣地不就完了嗎,誰家敢賣地,大家一起收拾他。

這樣才糊弄住了這些人,朱敬倫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他們的土地還是會賣的,西方資本的力量是擋不住的,赤灣發展了兩年多,現在赤灣村的村民就已經開始變賣祖宗土地了,因為他們抵擋不了洋人出的讓人難以拒絕的價錢,現在幾乎整個村都因為賣地發財,開始大興土木了。

這樣的場景,恐怕都用不了兩年,就會在九龍上演,畢竟他們距離香港更近,其實並不是不瞭解洋人,道理上英國人本來也就不是來奪地的,他們是來管理這些百姓的,要說對私有產權的保護,恐怕他們做的比清政府更好。

只是因為有鄧家等少數地主在香港的不公平遭遇,讓大家誤以為洋人幫助香港人奪了九龍鄧氏的土地,加上朱敬倫的引導,短時間內形成了一種洋人奪地的假象,時間久了,他們會回過味來的。

但朱敬倫心裡認定,即便他們將來看到洋人管理的優秀,朱敬倫也有信心不讓他們嚮往洋人,中國人渴望被西方人統治,是朱敬倫前世當外交官時代一個深深的恥辱,在這個時代,他一定要做到,讓朱敬倫覺得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解決了九龍鄉紳的後顧之憂後,那份宣言就成了純粹的功績,朱敬倫約見所有的鄉紳,向他們通報這個好消息,同時大肆感謝他們做出的努力,正是他們的努力,才讓洋人望而卻步,放棄了割讓土地的野心。

鄉紳們則表示全都是朱大人領導有方,都是陳大人不畏艱險,尤其是朱大人,作為縣令統領一方,不管是帶領大家跟洋人對抗,還是派出陳大人為大家請命,這都是朱大人的功勞,朱大人才應該記第一功。

就這樣,朱敬倫幫助新安百姓守護九龍土地的事蹟,在新安短短幾天就傳遍了,整個縣這一年來,天天練兵,憋著一股勁等洋人割地來的時候跟他們玩命,現在發現不用玩命了,哪個不高興,哪個不說朱敬倫的好,這讓朱敬倫的威望上升到了極致。

就在這時候士兵開始鬧餉了,其實也幾個月沒拿到錢,家裡蓋了房子娶了媳婦的,媳婦天天抱怨,錢總是沒夠的,他們這些年攢的錢再多也不夠,因為還得生孩子,供孩子讀書,給孩子攢錢蓋房子,攢錢娶媳婦,哪一樣不要錢。

幾個月沒見錢後,他們就去找財務部的軍官吵,那些軍官也好幾個月沒見錢了,他們找誰說理去,一來二去就吵了起來,吵到最後就動手了。

但動完手其實還是蠻後悔的,都是本村本土的鄉親,很可能就是佃戶家的孩子,打了地主家讀書識字的兒子,一想到這些發餉的,平日裡也沒有短過他們一分錢,想到他們的好,就頗為後悔,這時候朱敬倫出面,很快就平息了此事,還當眾說不怪這些軍官,都怪自己,怪自己沒要來錢,士兵又說不怪朱大人,都怪省府那些tan官u吏。

所有人都有感觸,幾個月沒法錢了,朱敬倫都穿的破衣爛衫的,怪誰去,當然怪上面當大官的貪婪,先是小聲的抱怨,接著大聲的訴苦,後來就只剩下高聲謾罵了。

看到這種情況,朱敬倫立刻讓大家集合,當著所有人的面,讓營級的軍官都出列,然後告訴大家,要帶著這些軍官去廣州府論理,給大家討要軍餉。

朱敬倫帶著五十來個營級以上的軍官趕往廣州,士兵們紛紛說朱大人的好,同時期望朱大人能給他們把錢要回來。

朱敬倫以前給耆齡的呈文都是不痛不癢的說沒錢,從來沒有什麼激烈的言辭,威脅是半個字都沒有說出來過。

會哭的娃兒有奶吃,你不使勁哭窮,誰會給你錢,耆齡看到朱敬倫的呈文,覺得不算激烈,那就沒有到最窮的時候,當然不會給錢,回函也總是提別的地方更困難云云。

可是誰想到,朱敬倫不威脅則已,一威脅直接就帶兵來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