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富兄,你知道的,跟洋人打交道太不容易了。你退一寸,他就進一尺。你強一分,他就跟你玩命。美國的兵船非要去廣州,你說我能怎麼辦,怎麼說都不聽啊,非要開兵船去廣州跟總督大人講理去。”

說道這裡,朱敬倫嘆息不已。

同樣的話,他跟柏貴解釋過一次,說是美國人不聽,他實在沒辦法才開的炮。

富禮也知道這些事情,嘆息一聲:

“總督大人也有為難之處啊。但萬萬不能讓美國兵船去廣州啊!”

雖然在信裡斥責了朱敬倫,那是柏貴實在是氣急也怕急了,他本就不是一個剛硬的官員,官場上的軟刀子玩的順溜,但遇上不講理的,就玩不轉了。他派富禮來朱敬倫這裡,並不是來監督朱敬倫,而是來安撫朱敬倫的。一邊斥責,一邊安撫,還是那一套恩威並施的權術。

朱敬倫道:“我又如何不知大人的難處。只是這一年來,實在是耗盡了心血啊。你跟洋人相處的融洽一些,有人罵你,你跟洋人水火不容,又有人惱你。你這這官還怎麼當?”

富禮忙道:“朱大人切莫如此喪氣。大人可是很器重你的。這官場本就如此,你但凡要做些事情,總有人說道的。你萬事不管,反倒落一個老成持重。可咱得做事啊,不能辜負了大人的栽培,不能辜負了皇恩浩蕩啊。”

朱敬倫拱拱手:“聽富兄一言,賽過萬卷書啊。也罷,在下就繼續跟洋人周旋吧。富兄不若也留下來一起招呼一下洋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富禮忙擺擺手:“我就算嘍。那洋人一身腥羶,聞不了那個味。”

富禮是京城子弟,就跟曾國藩當年那個跟班一樣,是朝裡的大員介紹給柏貴的,而且還跟柏貴沾親帶故,自然是當心腹來用的,柏貴步步高昇到了兩廣總督,他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有些沉溺在溫柔鄉裡的感覺了。

剛說完,富禮大概察覺到什麼,補充道:“我就不給你添亂了。你只管放心做事。實不瞞你,大人可經常在在下跟前提你呢。如今啊,像你這樣肯做事的人不多了。等做夠了班,我看大人還想讓你升升。大計一事,自然不需你操心,有大人出面,定能給你一個滿考。不過要我說,不需等大計,沒準大人就該給你上了一個密考。這小小的新安,實在是委屈兄臺的大才了。”

所謂大計,是清朝官員考察制度,每三年一考,京官叫做京查,外官就叫做大計,考核合格者或升或留,考核不合格者在籍,所謂在籍就是不取消官員品級身份,但是解除職務,比如陳桂籍、龍元喜等都是廣東在籍的官員。至於密考,那就是特殊方式了,每年年終,各省巡撫、總督都要分別將所轄兩司以及道、府官員賢否情況形成密考考語,以奏摺形式密報皇帝,康熙朝開始,作為監視地方官員的手段,只有一些皇帝的親信才有密考之權,比如曹雪芹的祖父都有這個許可權;到乾隆時期形成一種制度,各省督撫都有權密考上奏。算是一種制度外的推薦人才的渠道,往往也只有特殊人才才有這種待遇。

富禮說完,朱敬倫立馬笑道:“總督大人哪裡就煩勞富兄多多美言了。不知道可有合適的缺?”

說完,手裡已經悄悄送去了一張千兩的銀票。

朱敬倫很想知道自己能升到什麼地方去。

富禮笑道:“自己人,太客氣了!”

朱敬倫雖然在新安,但並沒有少了給廣東官場的孝敬,該給銀子就給,儘管依然有人惦記他,但如果不給,那可就是恨他了。

富禮收下銀子,這才道:“以兄臺的才幹,監道、糧道此類職務是屈才了,怎麼也得主政一方。大人說了,這次洋夷因換約而構釁,大沽口就打了兩仗,至今依然沒有太平。唯我廣東不但驅逐了洋人,且撫夷有成。等洋人退兵了,論功行賞,怕是有些人都要動一動的,番禺、南海兩縣的知縣恐怕都要高升,這兩縣的缺,不知道朱兄中意哪一個?”

南海、番禺兩縣都在廣州城內,是廣州為首的兩個縣,朱敬倫的資歷,還不可能直接升到知府去,動一動,換成一個首縣知縣,都算升的快的了。華庭傑當年就是在東莞鎮壓暴亂有功,且官聲不錯,考評績優,才升到了南海知縣。

朱敬倫笑道:“當然是南海首縣了!”

富禮也呵呵笑了起來,眼神彷彿在說,都是一句話的事兒。

卻站起來拍拍朱敬倫的肩膀:“且放寬心了,能辦事兒,還怕沒官做!”

接著拱手拜辭,朱敬倫喊人送客。

之後跟美國人的談判,依然是朱敬倫主持,這次連陳芝廷都沒帶,把陳芝廷支到了炮臺上去了,還讓他緊急召集起了沙井一帶的鄉勇,剛剛跟洋人兵船打了一仗,這麼安排怎麼看都合理。

結果就是朱敬倫身邊只帶著方山,這才是真正的目的,他必須把值得信任的人放在身邊,以免談判的情況暴露出去,不然他可沒辦法借美國人說事,借美國人給柏貴施壓了。

但是美國人沒那麼容易糊弄,他們態度堅決的要求懲罰開炮的士兵,他們的面子需要一個交代。

他們要面子,朱敬倫也要面子,換做別的官員,弄不好真的交出兩個大兵頭平息事端,對大多數文官來說,當兵的命不值錢,如果能用幾個兵的命息事寧人,那是大大划算的事,但朱敬倫可沒把自己當成一個滿清官員,他把這些士兵看作自己的根基,豈能毀了根基?

其他的事情到時進展順利,美國人表示他們的調查團很快就能趕來,最多兩個月,最短一個月就能來到中國,他們要求一到立馬展開調查。

美國距離中國不比歐洲近,一來一回兩個月怎麼都不可能來得及,除非他們直接在本地組織調查團,比如在香港招募,可是香港招募的話,又用不了一個月,半個月都用不了。

一時間朱敬倫也摸不清美國人的算盤了。

“最多道歉,這是我們的底線,你們應該清楚,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你們強闖要塞,責任並不在我。”

朱敬倫最多只能答應道歉,哪怕是派個人去美國道歉都行,但是讓他交人,門都沒有。

讓方山參加談判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明白朱敬倫在跟美國人堅持什麼,然後借他的嘴將這些話傳到那些炮兵的耳中,儘管是朱敬倫讓他們開炮的,但以清朝人的觀念,他們還得感激朱敬倫。

在懲罰問題上始終談不攏,華若翰建議暫時中止這個條款,先談其他的條款,比如他們很希望儘快跟廣東地方達成通商的協議。

朱敬倫則堅持,不談好這個問題之前,不會進行其他條款的談判,這一條是達成其他協議的前提。

談判僵持中持續了一個月,都到了10月份,雙方多次互相妥協後,才達成了協議,美國人不再要求虎門炮臺交出士兵,雙方將此次事件定為一次意外,不追求對方的軍事責任,但是經濟責任則由廣東地方政府來負,需要賠償美國快速巡洋艦密西西比號費用8萬兩,同時支付船員撫須0萬兩。

並且以新安官方身份,派代表團去美國,向士兵家屬正式道歉。這一條朱敬倫早就答應,爭議並不大,不過是品級,以及規格問題,比如美國希望至少應該是廣東省一級的代表,朱敬倫則表示最多是新安ian,美國人要求在美國國會進行公開道歉,朱敬倫則堅持只能在家屬家中私下進行,但之後可以允許雙方官方向外界公告。

這一點達成之後,剩下兩條就快多了,善後通商章程照搬英法的就行。關鍵是組建聯合調查團的問題,美國人希望由他們自己獨自調查,廣東方面派出嚮導即可。朱敬倫則表示一切調查活動都必須在雙方都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否則他不會承認調查的結果。

華若翰跟其他談判成員商議了一番後,最後還是答應了:“這一條我們同意,但是我們堅持有權力到任何我們需要去的地方,貴方不能阻攔我們指定的任何地方。”

朱敬倫道:“原則上我不會反對,但是貴方不能假借調查,探聽我國機密,亦不能藉由調查員的身份,而做出任何違背我國法律的事情。比如走私一些犯禁之物。”

朱敬倫說完,華若翰突然頓了下,他明白朱敬倫早就察覺到他們的目的了。

上次托馬斯一行人可不就偷偷帶了一些茶種,茶種、茶樹在中國可是禁止出口的。

中國古代最晚從唐宋開始,就有計劃的禁止一些優勢產業向外傳播,比如茶種、蠶種。

當然這主要不是從經濟考慮的,而是從政治角度考慮,比如嚴控茶種傳播進入西藏,中原王朝就能在茶馬貿易中掌握主動,幾乎控制了茶馬互市的話語權,同樣對蒙古、回疆也是如此。

歷史上,直到後來印度茶葉生產過剩,開始往藏地大規模出口的時候,為了抑制印度茶葉的衝擊,才開始允許茶種入藏播種。

華若翰心裡尷尬,卻面不改色道:“當然,我們自然不會觸犯貴國的法律。”

朱敬倫笑道:“那就好,現在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調查程式問題了。”

美國人最後決定派出調查團五人,走訪鶴山、新會兩縣,調查範圍由美國人制定,只要他們認為有必要去調查的,中國地方官府不得干涉,並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

而調查開始的時間,美國人要求是十天後。

一聽這個時間,朱敬倫就知道有鬼,估計美國的調查團都準備好了,難怪突然他們就開始妥協,放棄了要求交出炮兵的要求,大概是拖不下去了。

朱敬倫不會戳破,事實上他現在一心想要先對付柏貴。

談判完,馬上就將結果轉告給了一直在等訊息的富禮,同時寫了一封詳細的報告讓他帶回去給柏貴,並且十分謙卑的聲稱一切都還得總督大人裁度,協議簽訂好了,也得總督蓋章才能生效的。

廣東只是一個省,所以沒有權力跟美國以對等的身份簽訂條約,之前包括跟英法簽訂的協議,也是以章程的名義進行,這次當然也是如此,以此結束了這段時間雙方的衝突,但同時又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洋人要調查,意味著必須放他們進入內地,真不知道柏貴會怎麼裁決。

朱敬倫知道柏貴沒有選擇,只能捏著鼻子同意,同時戰戰兢兢的叮囑地方官員小心應付,甚至有可能直接抓朱敬倫的丁,讓他全程協辦此事。

無論柏貴怎麼決定,朱敬倫都有相應的預案。

但計劃沒有變化快,朱敬倫的計劃制定的再詳細,也無法考慮到不可抗力的發生,柏貴那邊還沒訊息傳回來,江對面的香山縣卻傳來了一個不好的訊息。

朱敬倫的母親病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