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敬倫還是太樂觀了,方山去了三天,就只招募到了二十多個年輕人。

他苦著臉向朱敬倫訴苦:“大人見諒,識字的人真的太少了,哪裡找那麼多讀書人去,您看要不招一些其他青壯,那樣的話能招到成百上千。”

朱敬倫擺手道:“如果什麼人都可以的話,我就不用讓你去跟九龍那些人說去打香港了,隨便在周圍村莊走走,一個月五兩銀子,要招人有的是。”

方山嘆道:“可讀書人都金貴著呢,一個個都指著科舉做官,哪裡願意當兵啊。”

朱敬倫也知道這些,這次招來的二十來個人,也跟陳家那十來個子弟一樣,第一都是宗族子弟,地主家的孩子一個沒有,第二都不是宗族中最聰明,最有希望的好苗子,基本上是科舉無望,讀書水平僅限於識字,而且大多都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宗族分支子弟,能進宗族祠堂讀書,但卻不受重視。

說到底還是那些人不積極,地主家不用考慮了,人家有錢,即便惱恨洋人奪了他們的地,也不捨得孩子出來當大頭兵,第一是不想冒風險,第二則是覺得當兵丟人,越是有身份的鄉紳家族,越是覺得好男不當兵。

朱敬倫冷笑道:“這是他們還沒有被逼急呢。不用著急在等幾天。”

只等了兩天,突然香港那邊就炸了,英法聯軍在天珒又跟朝廷打起來了,而且據說打了一個打敗仗,具體情況不清楚,反正香港政府都開始戒嚴了,擔心香港的中國人趁機鬧事。

朱敬倫這時才再次叫過方山:“你再去一趟九龍城,這次你就說洋人這回跟朝廷打仗,就是想要割地,恐怕這次要割整個九龍半島。”

方山一愣:“真的假的?”

他是真沒想到洋人又要割地,但同時又覺得有道理,打仗嗎,不就是為了錢為了地盤,洋人已經割了了香港,再要割九龍不是沒有道理的。

朱敬倫道:“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九龍的鄉紳和宗族覺得是真的。你還可以告訴他們,一旦洋人割佔了九龍,他們家的田地可就未必能保得住了。至於其他,你自己看情況去說,怎麼嚇唬人怎麼說。把那些地主老財,鄉下大族都逼急了才好。”

方山明白,這是朱敬倫的計策,也不再多問,打了包票就上路了。

方山並不是一個笨蛋,相反他很聰明,他行走江湖多年,對人心的揣摩和拿捏有相當的火候。之所以朱敬倫能想到的一些事情他想不到,那不過是因為朱敬倫仗著瞭解歷史大勢的優勢罷了。可是稍加點撥,方山不但能領會到朱敬倫的意圖,而且往往能有更出色的發揮。

這一次他再次來到九龍半島,充分顯示了他這這方面的天賦。

九龍半島並不是官方的名字,這裡官方名稱是九龍巡檢司,是九龍城裡的巡檢司轄地,因此俗稱九龍司,是鴉爿戰爭後成立九龍巡檢司後才有的名稱。

方山對這裡已經熟悉了,他知道這一帶有十幾個宗族勢力,但最大的只有五個,五大家族佔有半島上大半的良田,在香港都有土地的鄧家就屬於五大家族之一的錦田鄧氏,其他四大家族分別是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其他小家族有上水的區姓、余姓,沙頭角的蘇姓及李姓、西貢的成姓及溫姓、散佈西貢、九龍及離島各地的林姓等。

另外還有一些散姓多是佃戶,即沒有多大的勢力,也沒有多少話語權,沒有子弟讀書,方山對他們就不感興趣了。

十幾個家族而已,方山一一拜會,對他們訴說緊張的局勢,此時這些家族也都從臨近的香港得知了英國人又跟大清朝開戰了,一個個多少都有些擔憂,方山又添油加醋告訴他們這次戰端再起,原因是洋人不滿上次朝廷沒有割地,他們想要割整個九龍半島,而朝廷不答應,所以洋人就炮轟天珒,又開打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聽方山這麼說,這些家族就更擔心了,大多家族都擔心自家的田地會被割讓給英國,方山就告訴他們,朝廷會怎麼說現在不知道,總之就算朝廷要割地,咱自己也不能答應,現在得大家擰成一股繩,跟洋人鬥,反正縣尊朱大人是不會不管下轄的百姓的。這些家族一聽紛紛表示願意報效朱大人,願意捐款捐物,可方山說朱大人不缺錢,只缺人。在這種情況下,多多少少多能招募到一些人。

對於那些擔心一聽洋人又去打天珒了,杞人憂天擔心朝廷會不會打不過,被打進了beijing改朝換代的道德模範,方山就告訴他們,朱大人正在組織鄉勇,要是京師不保,皇上難免會招天下兵擒王的,朱大人願意帶他們去擒王救駕。如此也能忽悠到一些人。

也有擔心洋人會打到他們這裡,毀村滅族的,方山依然給他們打包票,告訴他們朱縣尊招募鄉勇就是為了保護他們,至於為什麼只要讀書人,那是因為第一讀書人通曉大義,第二朱大人是打算栽培這些讀書種子做官。那些沒讀過書的匹夫,就讓各族自己組織起來自保。這就又招來了一些。

短短幾天時間,方山就招募到了兩百多個人,不由得對這謠言的威力深深感慨。就是有些擔心要是這些家族得知自己是忽悠他們的,會不會找他算賬。

方山在九龍司造謠的時候,朱敬倫收到了瑞典工程師們設計的炮臺防禦圖紙。

這些人工作很認真,在嚮導的帶領下,每天都坐著小船出海,在各個離島和山頭上測量資料,按照火炮的射程測算射界。同時對舊有炮臺進行重新檢驗,在這個基礎上終於拿出了科學的設計方案。

朱敬倫對這份設計方案很滿意,這些人是務實的,因地制宜,並沒有打算推到舊有的炮臺重來,他們經過檢測,認為舊有的炮臺基礎不錯,他們打算在上面進行加固,拓展,充分利用到原有的基礎。

朱敬倫倒不是怕他們浪費錢,而是重新建設的話太浪費時間,他現在可浪費不起時間。

“嗯,很好。改動不大,你們現在還需要什麼,我會儘量滿足,我需要你們儘快動工!”(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